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秘史:李善长整饬三军

明代秘史:李善长整饬三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158 更新时间:2024/1/15 11:01:28

李善长,字百室。元延祐元年(1314年)出生在凤阳府定远县(今安徽定远县)曲阳坊。自小有大志,也有心计,在乡里比较受人尊敬,曾被推为祭酒(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人)。他虽没有得过功名,但知书识礼,是地方上颇有名气的人。

至正十四年(1354年),当朱元璋南下进军滁州(今安徽滁县)经过定远县时,李善长告别了妻子姐弟,风尘仆仆赶往军门投见,从此他便留在朱元璋军内。

至正十五年(小明王宋龙凤元年,1355年)三月,郭子兴病逝,朱元璋代统郭部,以副都元帅镇守和州(今安徽和县)。当时元军力量仍很强盛,王子秃坚、枢密绊住等时常分营袭击朱元璋军。一次元军出袭鸡笼山寨,朱元璋决定亲自带兵反击,命令李善长带领少量兵力留守和州,嘱咐他如果敌至,只要坚守城池就行了。元军谍知和州兵力弱小,搞了突然袭击。其实李善长早有估计,并作了安排,在和州城周围设下伏兵。敌军一到,伏兵四起,打得元军落花流水。作为文人幕僚的李善长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作战获胜,这是朱元璋没有料到的,因此闻捷分外欣喜,当场表扬李善长说:“怎么能说你仅仅是策谋划计的文人呢,你今天的胜利真叫执戈的武将也不得不佩服啊!”

元兵多次进攻,都被坚决顶住了,但军中却又闹起粮荒来。和州对岸是太平、芜湖,那里是有名的粮仓。而且太平东北可达集庆(今江苏南京),这个六朝古都既是江南第一大城,又处南北交通要冲,是个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于是朱元璋与李善长计谋渡江,可是苦于无船和水兵。正在一筹莫展时,巢湖水寨首领俞通海、廖永忠等前来投靠,朱军得船千艘。六月初一,李善长紧随朱元璋左右,领水陆大军乘风破浪横渡长江。接着击破元大将蛮子海牙军的防守,占领芜湖,得到大批粮食,解决了部队的粮荒,继又直逼太平府。

李善长对本军习性了如指掌,揣摩这次胜利进城,将士们将会任意抢杀,因为才饱尝过粮荒威胁的滋味。李善长一向反对任意抢杀,他意识到纪律严明才能博得民心。于是向朱元璋提议及早采取措施。在这一问题上主辅之间是一拍即合的。朱元璋命李善长事先写好禁约:“不许虏掠,违令必按军法处置。”进城后四处张贴,还派人沿街巡察。遇到真有犯法的,当场立斩,毫不留情。太平百姓顿时安定。之后,朱元璋部队声名大振,附近百姓纷纷来归。朱元璋趁机顺流而下,于至正十六年(龙凤二年,1356年)三月攻占集庆。这一战役扩大了朱元璋的势力范围,使他建立了牢固的根据地,为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朱元璋当即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不久,朱元璋想乘胜前进,乃令徐达取镇江。当时部队连续得胜,士气有些骄盛,入城后抢夺掳掠时有发生。为整顿军纪,取信于民,李善长和朱元璋及率军攻镇江的统帅徐达密计,合演了一出戏,故意找徐达错处,朱元璋佯作盛怒,非绑了请王命牌处死刑不可,再由李善长出面调解,百般求情,才松了绑。不过,当场达成协定,以攻下城后不抢不杀为将功赎罪的条件。这出戏果真奏效。徐军取下镇江后,军纪严明,士卒肃然无人敢犯法。朱元璋的队伍不抢不杀深得民心。

标签: 明代李善长秘史

更多文章

  • 冯胜自动隐退,但朱元璋为什么也没有放过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冯胜,朱元璋

    但冯胜毕竟肚子里有“墨水”,功成名就后便在家养着,看看他喜欢的兵书,几次冤狱与“屠杀”似乎都与他毫无关联,这也是中国人津津乐道的明哲保身的“好方法”。可洪武晚期杀红了眼的朱元璋什么都不管了,《明史》说他要杀冯胜,什么理由也没给,

  • 《大词典》失收的明代新词语例释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大词典,新词语,明代

    与其他同类辞书相比,《大词典》具有收词丰富的特点。但由于汉语的词语浩如烟海,有一些词语《大词典》失于收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在阅读明代文献的过程中,笔者检得一些首见于明代文献而《大词典》没有收录的词语。笔者对这些词语予以讨论,以供编者增补词条时参考。白骗:蒙骗,诱人上当。(1)尤五心中冷笑,谓吾与尔

  • 明清时期军事制度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制度,时期,明清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大力强化封建专制朝廷集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对军权的控制,这是明代军事指挥系统的一个非常显着的特点。清代达到了朝廷集权制度的顶峰,军队管理体系也日渐完备。清代在军队的训练制度、后勤供应、武官考核、军纪执行、军功奖赏及优抚政策方面,形成了完善的军政制度。明初仿照宋元的枢密院制度

  • 袁凯是个诗人也是个功臣,是怎么一语跳出生死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功臣,是个,是怎么

    袁凯是个诗人,因为歌咏白燕,其中有“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一联,赢得人们的赞颂,因此,外号“袁白燕”。他才华很好,心底善良。可是,他任职的时候,很不幸的是,皇帝是杀人魔王朱元璋。朱元璋杀人简直杀红了眼,尤其对功臣,稍有一点不如意,就开刀问斩,血染法场。这些功臣,一般都是大老粗出身,也不知道

  • 邵荣发动的三山门未遂政变——1362.7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山门,邵荣

    月庭和尚一死,剩下的就是“懂大局”、合口味的“老师”了,他们的一言一语常常引起那位特殊学生朱元璋的重视,尤其刘基的预言在至正二十二年新年过后没多久都一一应验,这就使得朱元璋对于天文观象和堪舆算卦越发痴迷,动辄让人上青田去向刘基请教,而刘基尽心尽力,有问

  • 张献忠起义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献忠,简介

    张献忠(1606~1646)字秉吾,号敬轩,延安卫柳树涧(今陕西定边东)人。家贫,曾在延安府(今属陕西)充捕快手,继投边营。崇祯三年(1630),陕北连年旱荒,农民纷起暴动。是年十月,农民军首领王嘉胤据府谷,破河曲。献忠率米脂十八寨农民应之,自号八大王,人称“黄虎”。翌年,献

  • 为何明朝人会败给清朝人,一亿人被30万余人击败,崇祯:已竭尽全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崇祯,明朝,竭尽全力

    从公年1618年,努尔哈赤公布讨明檄文誓师伐明,到公年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市,前后左右只有27年时间,清代便圆满替代明代,当政了全部我国。虽然明代中后期农民起义连续不断,内耗比较严重,但清军在与明军的作战中却基本上攻无不克,实际上依据历史文献记述,那时候清代的人口数量加起来只有30万,

  • 第十一章 莫笑书生空议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一章,书生,议论

    在后世的历史评论家眼里,明朝军事制度,还有一个被人诟病极多的问题文官带兵。这个问题,通常出现在明朝中后期。而这也和明朝的军事制度有关。明朝出兵打仗,施行的是“专征”制度,特别是在卫所制度稳固的中前期,都是由各卫所出兵,组成军队,然后再由德高望重的大将挂帅出征。这样做的弊病,自

  • 大明朝为什么一直用“通宝”而没有“元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元宝,明朝,通宝

    在货币制度方面,很奇怪的是,明朝推翻了元朝,应该继承元朝比较先进的纸币制度,但大明开国前后似乎对纸币并不“热情”。这是为何?我认为其原因是这样的:元朝末年农民大起义的直接导火线是“开河变钞”,“开河”就是修治黄河,前面讲过了;&

  • 明宣宗的嗜好:斗鸡跑马玩蟋蟀 看戏打猎房中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嗜好,斗鸡,蟋蟀

    与太祖和成祖的高压政策不同,仁宣二帝采取了相对温和而务实的政策,使得饱经战乱之苦的人民得以休养生息。而仁宣时期所开创的政治新风气,让所有的大臣为之欢欣鼓舞。前后两个时代的鲜明对比,使仁、宣二帝成为大臣心目中的圣明君主。而后世大臣,面对一个比一个怠政的明朝皇帝,更加怀念那个君臣和睦的时代,仁、宣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