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邵荣发动的三山门未遂政变——1362.7

邵荣发动的三山门未遂政变——1362.7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087 更新时间:2023/12/31 18:14:07

月庭和尚一死,剩下的就是“懂大局”、合口味的“老师”了,他们的一言一语常常引起那位特殊学生朱元璋的重视,尤其刘基的预言在至正二十二年新年过后没多久都一一应验,这就使得朱元璋对于天文观象和堪舆算卦越发痴迷,动辄让人上青田去向刘基请教,而刘基尽心尽力,有问必答。在那年的六七月大事预测中,刘基曾这样答复道:“六月、七月间举兵用事,不利先动。当候土木顺行、金星出现则可。”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出兵、打仗诸事都不宜率先发动,要静观事变,这样做事情才会吉利。尽管半文盲的朱元璋不一定全懂这些话中话,但大致还能明白意思,随后他算计起未来将会发生什么事,想了好多次,想了很多种可能,但总觉得各方面都已做得很妥帖了。那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既然刘军师明明白白地讲了六月、七月间有潜在的危险,那我还是小心为好吧!

七月初一,按照事先的安排,该是检阅军队的日子,检阅地就在应天城西的三山门外。

看到那虎虎生威的将士和气吞山河的军阵,朱元璋心中微久违了的愉悦涟漪。突然间一阵大风吹来,用来装点“伟大领袖”检阅军队大场面的那面大旗“唰唰唰”地拍打起来,直打旗下的朱元璋耳光和身上。莫名其妙地挨了耳光,怎么说心里总是不舒服,原本就生性多疑的朱元璋这时又突然想起了军师刘基的预言与警告,随即就站了起来,以换衣为名提前离开,在亲军护卫下没进三山门,而从另一条道回了自己的吴国公府。

“第一领导”还没等军队检阅结束就走了,这意味着什么?当时有个领兵元帅叫宋国兴的顿时就吓坏了,随即向朱元璋自首并告发了惊天大案邵荣、赵继祖谋反。

邵荣,对,就是那个刚刚平定了浙东处州之乱的大将,位居朱元璋一人之下,徐达常遇春之上的平章政事邵荣。宋国兴首告:自己与邵荣、赵继祖等人密谋并作了布置,在三山门内埋下了伏兵,等今天朱元璋阅兵结束回府经过时进行行刺,没想到……听到这里,脸已经铁青的朱元璋不等宋国兴说完,就恶狠狠地下令:“立即逮捕邵、赵等谋逆之徒!”

愤怒归愤怒,但一旦稍稍静心下来,朱元璋纳闷:像邵荣这样的高官平章政事居然也要造反,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百思不得其解。

再说邵荣与赵继祖被逮后,两人给锁在一根链条上。朱元璋让人送去了酒菜,并与老哥儿们边喝边聊,曾问邵荣:“我们都是一起在濠州起兵的,指望大业有成,共享富贵,你我也不失为一代君臣,你为什么背叛我要谋反呢?”邵荣说:“我等成年累月在外拼死拼活,攻城略地,多受劳苦,你倒好,为了你的一己私欲,将我们的妻儿老小质押在你的眼皮底下,弄得大家夫妻分离,骨肉不能团聚。迫不得已啊,我们才起来造反!”说到这里,伤心地哭了起来。朱元璋听了,也动情地掉了几滴“鳄鱼泪”,不过“忽悠”大王的这一招在老战友、老兄弟们面前却并不很灵验,赵继祖当即对邵荣说道:“你要是早听我的话,就不会出现像今天这样猎狗死于床下了。事到如今,死就死了,还有什么说头的!”说完,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不知是良心发现,还是自己确实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事后的朱元璋只想永久囚禁邵荣和赵继祖。为此,他还召集诸将讨论,跟大家这样说道:“我没做什么对不起邵荣的事情,可他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呢?各位将军,你们看看,该怎么处理?”

诸将沉默不语,此时的朱元璋多希望有人出来说几句顺心话!嗨,你还真别说,时称朱元璋政权“三杰”(即邵荣、徐达、常遇春)的末尾将领常遇春突然发言了:“邵荣等人的谋反要是得逞了,哪能留下我等性命,我们的妻子儿女都要被没为奴婢。上位(指称朱元璋)吉人天相,上苍保佑,也幸亏他们的阴谋没得逞,实际上这是老天在惩罚他们啊!现在您要是留下他们,这是违背天意的啊,也会给某些居心叵测者留下了日后仿效的对象!再退一步来说,纵使上位不忍心杀他们,我常遇春也誓死不与这样的人共生于天地之间!”朱元璋企盼的就是常遇春这般说辞,看来常将军不仅打仗快速,而且在政治上也能快速地与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从此以后,人们不难看到,常遇春在朱元璋那里炙手可热

而朱元璋呢,即使到了这一步,也要做得“有情有义”,因全国臣民的一致强烈要求,我朱元璋不得已才要杀邵荣与赵继祖啊!他边抹眼泪边与要谋害他的“恶逆”话别,然后下令行刑处决,并籍没了邵、赵两家的家产和妻小。

有关邵荣、赵继祖谋反事件及其处理的经过大致如此,但实际上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官邵荣到底为什么要造反呢?民间有个说法:朱元璋利用邵荣在外领兵打仗的机会,调戏并奸污了他家刚刚成年的女儿,一个含苞待放、花蕾一般的少女。邵荣知道后震怒,于是就发动了叛乱。有人认为这个故事流传于民间和私人笔记中,不足为信,那么试问历代官方记载的又有多少真正可信的?就如现代革命烈士张志新临刑前被惨无人道地割断了喉咙,当时的官方说法是,因为怕张志新“反革命分子”临刑前呼喊反革命口号。我们小时候都信了,但事实是,现在档案解密出来了,张志新是在临行前遭到了办她案子的“领导”的强奸,那人怕她说出真相,居然丧心病狂地干起这种法西斯才干得出的罪孽。其实这也没有什么新鲜的,600年前的朱元璋就是他们的祖师爷,难怪在出事后他跟诸将说了这样一番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话:“吾不负邵荣,而荣所为如此,将何以处之?”

既然自己不负邵荣,邵荣却反自己,依照“朱圣人”在大恩人郭子兴身后的做法:将郭家舅子一一除个干净,岂会不忍心去杀一个谋害自己的“叛逆者”,如正像明代官史所说的那样,要么是当时朱元璋的脑袋被驴踢了,要么是我们后人弱智得读不懂明代官史背后的内容了。

标签: 山门邵荣

更多文章

  • 张献忠起义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献忠,简介

    张献忠(1606~1646)字秉吾,号敬轩,延安卫柳树涧(今陕西定边东)人。家贫,曾在延安府(今属陕西)充捕快手,继投边营。崇祯三年(1630),陕北连年旱荒,农民纷起暴动。是年十月,农民军首领王嘉胤据府谷,破河曲。献忠率米脂十八寨农民应之,自号八大王,人称“黄虎”。翌年,献

  • 为何明朝人会败给清朝人,一亿人被30万余人击败,崇祯:已竭尽全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崇祯,明朝,竭尽全力

    从公年1618年,努尔哈赤公布讨明檄文誓师伐明,到公年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市,前后左右只有27年时间,清代便圆满替代明代,当政了全部我国。虽然明代中后期农民起义连续不断,内耗比较严重,但清军在与明军的作战中却基本上攻无不克,实际上依据历史文献记述,那时候清代的人口数量加起来只有30万,

  • 第十一章 莫笑书生空议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一章,书生,议论

    在后世的历史评论家眼里,明朝军事制度,还有一个被人诟病极多的问题文官带兵。这个问题,通常出现在明朝中后期。而这也和明朝的军事制度有关。明朝出兵打仗,施行的是“专征”制度,特别是在卫所制度稳固的中前期,都是由各卫所出兵,组成军队,然后再由德高望重的大将挂帅出征。这样做的弊病,自

  • 大明朝为什么一直用“通宝”而没有“元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元宝,明朝,通宝

    在货币制度方面,很奇怪的是,明朝推翻了元朝,应该继承元朝比较先进的纸币制度,但大明开国前后似乎对纸币并不“热情”。这是为何?我认为其原因是这样的:元朝末年农民大起义的直接导火线是“开河变钞”,“开河”就是修治黄河,前面讲过了;&

  • 明宣宗的嗜好:斗鸡跑马玩蟋蟀 看戏打猎房中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嗜好,斗鸡,蟋蟀

    与太祖和成祖的高压政策不同,仁宣二帝采取了相对温和而务实的政策,使得饱经战乱之苦的人民得以休养生息。而仁宣时期所开创的政治新风气,让所有的大臣为之欢欣鼓舞。前后两个时代的鲜明对比,使仁、宣二帝成为大臣心目中的圣明君主。而后世大臣,面对一个比一个怠政的明朝皇帝,更加怀念那个君臣和睦的时代,仁、宣的形象

  • 明代手工业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手工业,明代

    明代手工业的生产形态,从大体上讲,还是官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两大块,但是由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明代的手工业有了一些变化。官手工业的经营上,工匠制度逐步瓦解,从轮作工匠到以银代役,标志着工匠已经摆脱了劳役制度的压迫,手工业者的独立性大大增加了,有了很大的工作自由。手工业组织形式则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有相

  • 王夫之简介:明末清初哲学及学术的最高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哲学,明末清初,最高峰

    王夫之(1619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其祖原籍江苏高邮,因随燕王朱棣“靖难”南下,以功授衡州卫指挥金事,世袭武职,居湖南衡阳。王夫之晚年隐居在湖南的石船山麓,故后人称他为船山先生。他是明末清初的伟大哲学家,我国古代哲学的集大成者。王夫之幼年勤奋好学,智力过人,其父是当

  • 《明朝十讲》作者:洪钊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作者,明朝,洪钊

    《明朝十讲》导言第一章父子创业:铁血背后的无奈第二章皇帝性格与帝国命运第三章谋国与谋家第四章明朝式腐败第五章党争式生存第六章万历四十八年:闹剧与败局第七章蓝色海疆与白银资本第八章一个帝国的形象代言人第九章市井文化中的明朝第十章亡国之后的众生相后记

  • 李贽为什么自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贽

    李贽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世宗嘉靖六年(1527)诞生于福建泉州一个海商世家。幼年家境平平,七岁丧母,随教书谋生的父亲读书识字。他自己曾说:“余自幼倔强难化,不信学,不信道,不信仙释。”所以虽然读了不少经书,却都是勉为其难的,因为实在“无以消岁月”。虽

  • 郑贵妃为什么可以得到万历的宠爱,后宫争宠的手段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万历,后宫,贵妃

    明神宗万历皇帝是明朝历史上的一名奇葩皇上,他的祖父嘉靖皇帝是以藩王承继大统的,登台以后就刮起了大礼议之战,让臣子迫不得已妥协,嘉靖皇帝还搞出去二龙不愿见,和万历皇帝的老爸隆庆弟及其万历皇帝大部分不碰面,直至万历皇帝朱翊钧来到5岁才有姓名。等到万历皇帝继位,朝政大权基本上掌握在张居正手里,张居正和万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