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凯是个诗人也是个功臣,是怎么一语跳出生死关?

袁凯是个诗人也是个功臣,是怎么一语跳出生死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002 更新时间:2024/1/8 7:46:31

袁凯是个诗人,因为歌咏白燕,其中有“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一联,赢得人们的赞颂,因此,外号“袁白燕”。

他才华很好,心底善良。

可是,他任职的时候,很不幸的是,皇帝是杀人魔朱元璋

朱元璋杀人简直杀红了眼,尤其对功臣,稍有一点不如意,就开刀问斩,血染法场。这些功臣,一般都是大老粗出身,也不知道什么礼仪。这个缺点,过去打江山时没什么。现在,江山到手,就成为朱元璋开宰的借口。袁凯一见,忙跑来给元首出主意,办一个礼仪培训班,把那些功臣找去,好好培训一下,以免他们见了皇帝出错,从而带来杀身之祸。

朱元璋眨巴一下眼睛,心说,这老家伙,不是和我对着干嘛,我就是想让他们出错啊。

不过,这话也不能明说。

但是,朱元璋记住了袁凯,很想找个借口,把这个拦路虎除掉。

监狱里关的功臣多了,朱元璋不愿意让别人审理:别人审理,就会一松手,放掉这些家伙,这会让朱元璋很不爽的。于是,朱元璋就绕过刑部,自己上场,亲自当了法官,拍着惊堂木,将这些囚犯带上大堂,一顿板子,一顿酷刑,让他们招什么,没有不立马兑现的。

朱元璋乐得嘎嘎的,当即进行判决,所有的人,轻的处死,重的诛灭九族。然后手一挥,让再次关进大牢,等着秋后问斩。

袁凯觉得,皇帝的手段太残酷了,太没人味了。于是,他悄悄跑去,将消息告诉了太子朱标,并告诉他,这些功臣也实在太可怜了。别人不敢劝皇帝,还是请朱标去劝劝皇帝,事情别做得太绝了,那样实在良心有愧。

朱标就去了,劝告自己父亲,这些都是功臣,别太赶尽杀绝了。

朱元璋很不满,瞪着眼睛呼呼生气。太子“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脑门叩在地上,咚咚地响。朱元璋叹口气,下了一道圣旨,太子既然说判刑重了,就让太子去复查一下,看有没有冤枉的。

于是,朱标带着圣旨,也就堂而皇之地去当法官去了。

朱标审案,和朱元璋不一样。朱元璋靠酷刑,朱标靠的是事实。因此,一圈审下来,冤案成堆。朱标拿了笔,能轻则轻,能减则减。监狱里的死囚,绝大部分都是冤枉的,都得以重见天日。

朱元璋听了,再次气得呼呼的,自己想大杀功臣的想法,看来再次泡。自己的儿子,自己当然下不了手,可是,谁给太子告密的,他可是让锦衣卫打听得清清楚楚的,就是那个袁凯。朱元璋气得直咬牙。

当时的袁凯,也陪伴在太子的旁边,坐在旁听席上。

太子审案结束,整个审理的卷宗,要上交给皇帝。本来,这应当是太子自己呈上来的,可是,朱元璋发布一条命令,不用了,就让袁凯呈上来吧。

朱元璋已经想好了对付袁凯的方法。他想,让你多嘴,让你做佛爷,从此,我让你永远闭上你的嘴。

等到袁凯进宫,将卷宗呈上去,朱元璋看了两眼,捋着胡须,重重哼了一声,眼睛射出光,盯着袁凯问道:“我和太子,谁处理的正确?”

这是一个两难问题,无论回答谁对,都是大不敬,按照朱元璋的逻辑和手段,都是要杀头的。其他大臣一听,都暗暗替袁凯捏了一把汗。朱元璋更是暗暗直乐,等着袁凯话一出口,自己就开始动刀子。

袁凯面对朝堂上紧张气愤,不慌不忙,微笑着回答:“陛下法之正,东宫心之慈。”袁凯话里的意思是,皇帝和太子都没错:皇帝这样做,是执法严明;太子这样做,是心存仁慈。

所有大臣听了,都暗松一口气。

朱元璋呢,瞪大眼睛愣了一会儿,一挥手,宣布散朝。他的恶狠狠的诛杀计划,就这样被一句话轻轻化解掉。

标签: 功臣是个是怎么

更多文章

  • 邵荣发动的三山门未遂政变——1362.7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山门,邵荣

    月庭和尚一死,剩下的就是“懂大局”、合口味的“老师”了,他们的一言一语常常引起那位特殊学生朱元璋的重视,尤其刘基的预言在至正二十二年新年过后没多久都一一应验,这就使得朱元璋对于天文观象和堪舆算卦越发痴迷,动辄让人上青田去向刘基请教,而刘基尽心尽力,有问

  • 张献忠起义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献忠,简介

    张献忠(1606~1646)字秉吾,号敬轩,延安卫柳树涧(今陕西定边东)人。家贫,曾在延安府(今属陕西)充捕快手,继投边营。崇祯三年(1630),陕北连年旱荒,农民纷起暴动。是年十月,农民军首领王嘉胤据府谷,破河曲。献忠率米脂十八寨农民应之,自号八大王,人称“黄虎”。翌年,献

  • 为何明朝人会败给清朝人,一亿人被30万余人击败,崇祯:已竭尽全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崇祯,明朝,竭尽全力

    从公年1618年,努尔哈赤公布讨明檄文誓师伐明,到公年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市,前后左右只有27年时间,清代便圆满替代明代,当政了全部我国。虽然明代中后期农民起义连续不断,内耗比较严重,但清军在与明军的作战中却基本上攻无不克,实际上依据历史文献记述,那时候清代的人口数量加起来只有30万,

  • 第十一章 莫笑书生空议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一章,书生,议论

    在后世的历史评论家眼里,明朝军事制度,还有一个被人诟病极多的问题文官带兵。这个问题,通常出现在明朝中后期。而这也和明朝的军事制度有关。明朝出兵打仗,施行的是“专征”制度,特别是在卫所制度稳固的中前期,都是由各卫所出兵,组成军队,然后再由德高望重的大将挂帅出征。这样做的弊病,自

  • 大明朝为什么一直用“通宝”而没有“元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元宝,明朝,通宝

    在货币制度方面,很奇怪的是,明朝推翻了元朝,应该继承元朝比较先进的纸币制度,但大明开国前后似乎对纸币并不“热情”。这是为何?我认为其原因是这样的:元朝末年农民大起义的直接导火线是“开河变钞”,“开河”就是修治黄河,前面讲过了;&

  • 明宣宗的嗜好:斗鸡跑马玩蟋蟀 看戏打猎房中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嗜好,斗鸡,蟋蟀

    与太祖和成祖的高压政策不同,仁宣二帝采取了相对温和而务实的政策,使得饱经战乱之苦的人民得以休养生息。而仁宣时期所开创的政治新风气,让所有的大臣为之欢欣鼓舞。前后两个时代的鲜明对比,使仁、宣二帝成为大臣心目中的圣明君主。而后世大臣,面对一个比一个怠政的明朝皇帝,更加怀念那个君臣和睦的时代,仁、宣的形象

  • 明代手工业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手工业,明代

    明代手工业的生产形态,从大体上讲,还是官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两大块,但是由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明代的手工业有了一些变化。官手工业的经营上,工匠制度逐步瓦解,从轮作工匠到以银代役,标志着工匠已经摆脱了劳役制度的压迫,手工业者的独立性大大增加了,有了很大的工作自由。手工业组织形式则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有相

  • 王夫之简介:明末清初哲学及学术的最高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哲学,明末清初,最高峰

    王夫之(1619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其祖原籍江苏高邮,因随燕王朱棣“靖难”南下,以功授衡州卫指挥金事,世袭武职,居湖南衡阳。王夫之晚年隐居在湖南的石船山麓,故后人称他为船山先生。他是明末清初的伟大哲学家,我国古代哲学的集大成者。王夫之幼年勤奋好学,智力过人,其父是当

  • 《明朝十讲》作者:洪钊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作者,明朝,洪钊

    《明朝十讲》导言第一章父子创业:铁血背后的无奈第二章皇帝性格与帝国命运第三章谋国与谋家第四章明朝式腐败第五章党争式生存第六章万历四十八年:闹剧与败局第七章蓝色海疆与白银资本第八章一个帝国的形象代言人第九章市井文化中的明朝第十章亡国之后的众生相后记

  • 李贽为什么自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贽

    李贽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世宗嘉靖六年(1527)诞生于福建泉州一个海商世家。幼年家境平平,七岁丧母,随教书谋生的父亲读书识字。他自己曾说:“余自幼倔强难化,不信学,不信道,不信仙释。”所以虽然读了不少经书,却都是勉为其难的,因为实在“无以消岁月”。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