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因:
阴晋之战:追溯至公元前389年,西河郡的魏国守将吴起,在一场名为阴晋之战中,以巧妙的策略战胜了秦军。然而,这次辉煌的胜利却引来了魏国大夫王错对吴起的嫉妒与忌惮,使得吴起不得不匆匆逃往楚国寻求庇护。
在公元前381年,楚国发生了一场重大的政治动荡。当时,楚悼王不幸驾崩,而他最亲近的令尹吴起也遭到了暗杀,导致楚国的变法事业最终失败。
在楚悼王去世后不久,一些贵族联合起来,并计划在丧礼期间将吴起置于死地。面对手持弓箭、气势汹汹的贵族们,吴起只能匆忙逃命,并躲进了楚悼王殡室中。贵族们紧追不舍,而吴起则毅然趴在悼王的尸体上,高喊着“群臣乱王!”这个声音震撼了众人。
尽管贵族们心有顾虑,但还是毫不犹豫地向吴起射出了利箭。然而,他们的行为却误伤了正躺在一旁的楚悼王的尸体。
随着楚悼王下葬入土之后,太子继位成为新一任楚肃王。根据楚国律法规定,在先王尸体前施展武力被视为重罪,会导致严厉的惩罚。因此,楚肃王以此为由,对七十多个贵族家族进行了彻底的灭族,并肢解了吴起。
吴起深知自己已无可逃避的命运,故意倒在楚悼王的尸体上,利用楚国的律法,在众目睽睽之下将七十多家贵族拖累。这一罪行,楚国贵族们并非毫不知晓,那么他们为何对吴起如此愤怒,以至于不惜要杀死他呢?
原因在于吴起所引发的变法运动冲击了贵族们的利益。
楚国一直奉行封建制度,将诸侯和大臣封给不同地方。在这些封地内,诸侯享有绝对权威,所有奖赏、处罚和任免都由他们自行决定,并且还能拥有独立武装力量。然而,楚王仍保留着授予和收回封地权力。
吴起背弃魏国投奔楚国,并受到了楚悼王的赏识,被任命为令尹,并开始推行变革。这是贵族们的噩梦开始了。
吴起变法的指导思想是“减少富余以补充不足”。而楚国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大臣和诸侯“富余”,而国君和百姓则“不足”。换言之,大臣和诸侯占据了太多资源,损害了国君和百姓的利益。
吴起向楚悼王表明,楚国大臣权力过于庞大,封侯数量众多,在上方威胁着国君,在下方压迫着百姓,因此导致了国家的贫穷和军队的虚弱。他建议取消封侯的爵位世袭制度,改为只传三代,并削减百官俸禄以节省资金用于兵备。
随后,吴起继续推动楚国的改革。他罢免了一批无能的官员,裁撤了不必要的职位,并废止了远房宗族的权势。此外,吴起还整顿了楚国官场的风气,禁止私人请托和个人私利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同时,他也严禁谗言对楚王进行诽谤,以防小人妨碍忠臣。
吴起巧妙地打击了楚国贵族们敏感之处,让他们不再坐视不管。虽然有楚悼王支持吴起的改革措施,但贵族们也不敢公然反对变革,只能偷偷地反对。
有一次,吴起拜见大夫屈宜臼,请教治国之道。屈宜臼问道:“你计划如何实施呢?”吴起坦言回答说:“我打算削弱楚国贵族的特权,并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在合适时机争夺天下。”然而,屈宜臼却提出异议:“据我所知,在治理国家时善于变通和稳定现状是明智之举,而你的做法与此相反。”
吴起刚刚到任楚国担任宛令(今河南南阳),曾经向屈宜臼寻求过建议。但那时,屈宜臼并未回答他的问题。现在,屈宜臼明确反对吴起的变革措施,因为这些措施伤害了楚国贵族们的利益,屈宜臼再也无法保持沉默。
接着,屈宜臼公开对吴起进行指责和谩骂。他说:“我一直很奇怪,我们的大王多次违背天道竟然没有引来灾祸,原来是等着你这个‘祸人出现啊!”吴起询问是否还有机会改变局面时,屈宜臼却表示已经无法改变了,并建议吴起采取一些仁慈之举。
屈宜臼的话带有一定的威胁和警告意味,吴起不难听出其中暗含之意。然而,在楚国中毫无根基的情况下,只有坚定地推行变革并加强王权才能让吴起立足。因此,尽管他会询问屈宜臼的建议,但绝不会照做。
楚国的改革措施很快显露出成效。吴起带领楚军向南方扩张,成功占领了百越地区,使楚国的疆域得到了扩大。此外,在赵国的请求下,他们北伐魏国,一直打到了黄河岸边,并深入魏国内陆。
在那个时代,魏国是当之无愧的强国之一。吴起曾在投奔楚国之前,在魏国担任官职,他亲手训练了一支精锐部队,被誉为魏武卒。这支部队战斗力非常出众,甚至曾经击败比他们实力强十倍的秦军。楚军能够打败魏军,足以证明他们极其强大的战斗力。
当时吴起所征服的百越地区基本位于如今江西、湖南和广西等地,而那个时候这片土地还相当荒凉。吴起提议让贵族带领他们的属民迁徙到此处。这样一方面可以开发边疆地区,另一方面也可以削弱贵族的势力。然而对于贵族来说,去百越地区就像流放一样,所以贵族都恨吴起。
吴起在楚国做事声名显赫时,发生了一个意外事件:楚悼王突然去世了。失去政治后盾后,吴起遭到楚国贵族的报复,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箭射王尸”的一幕。
吴起去世大约六十多年后,也就是楚怀王执政期间,楚国仍然有二十多位封君存在,数量依然相当可观。其中还有一些是在吴起变法之前就受到封赏的,这表明吴起废除封君世袭制度的设想并没有完全实现。虽然吴起的改革只带来了短暂效果,并未彻底改变楚国的体制。
后果:
楚国崛起于南方:在经历了一次变革后,楚国焕发出勃勃生机。吴起带领着楚军向南方进军,征服了百越地区,不断扩展着自己的疆域。这使得楚国成为南方的霸主。
结论:
吴起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曾短暂地为该国军力带来了复苏。然而,这一努力最终因楚悼王和吴起的英年早逝而夭折。虽然楚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崭露头角,但贵族仍然牢握着军政大权,使得改革成果无法持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