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国灭郑国:七雄中最弱的对手

韩国灭郑国:七雄中最弱的对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41 更新时间:2023/12/30 5:42:03

前因:

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晋国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韩、赵、魏三大家族纷纷割据晋国,使得整个国家进入了战国时代的序幕。

在公元前375年,韩国君主韩哀侯成功消灭了郑国,并将其领土纳入自己的版图(郑国的都城位于今天河南新郑)。

尽管郑国是一个小国,但其背景非常显赫。首任君主郑桓公周宣王的弟弟,属于正统的周王室成员。在春秋时期,郑国以周天子的名义行动,并进行了多次并吞其他小国的行动,例如被吞并的殷商后裔戴国(位于今天河南兰考)。然而,在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威信丧失殆尽,无人再听从其号令,一切只凭实力说话。因此,郑国日子变得不好过起来。

韩国一直憋着劲想消灭郑国。当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诸侯时,韩国定都于平阳地区(即今天山西临汾一带)。相比其他两个诸侯国家,韩国领土较小,并处于赵、魏、秦、楚等大国之间。由于缺乏实力和扩张空间限制,韩国只能向黄河南岸,也就是郑国所在地区发展。

韩国的实力一直有限,因此在灭掉郑国这条道路上遇到了很多坎坷。第一次伐郑发生在公元前423年,那时候韩国的诸侯地位还没有得到周天子的承认。当时,韩武子作为韩氏宗主率领军队,直接杀死了郑幽公,使得郑国民众推举幽公的弟弟姬骀继位,即郑繻公。

公元前408年,韩武子的儿子韩景侯发动了对郑国的进攻,并成功占领了雍丘(今河南杞县)。然而,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郑国进行反击,在负黍(今河南登封)打败了韩军。

在这个阶段中,韩国取得了胜利也经历了失败,并没有明显地能够吞并郑国。为此,韩武子和他的儿子开始做出战略调整,并将都城先后迁至宜阳和阳翟两个地方。这两个地方都位于今天河南省境内,并与郑国非常接近。一旦机会出现,韩国可以迅速调动军队进攻郑国。

韩国的行动使得郑繻公感到担忧,于是决定主动出击。公元前400年,他率兵围困了韩国新都城阳翟。正巧在这一年,韩景侯去世了。可以想象,郑国给予韩国带来了相当大的困扰。

然而,郑繻公这一次未能成功夺取阳翟,导致韩国对郑国的压力继续存在,胜势逐渐倾向于韩国。

首先,郑国内部爆发了一场动荡。

公元前398年,郑国的国相子阳遭到暗杀。根据最近整理出来的“清华简”记载,子阳是被政敌太宰欣所杀。这两人分别属于长期执政的驷氏和罕氏两大家族。

《吕氏春秋》中称子阳执法严苛,曾有一个仆人在不小心折断弓后担心受到子阳处罚,在恐惧之下先行动手杀死了他。很可能太宰欣利用了这个仆人的畏罪心理并指使其实施此事。

在子阳去世两年后,太宰欣也将郑繻公杀害,改立郑幽公(姬乙)为新君,并称为郑康公。从此以后,郑国权力完全掌握在太宰欣手中。

不久之后,负黍地区发生叛乱并投降给韩国。尽管过去曾有郑国在负黍击败韩国的记录,但现在韩国毫不费力地夺取了负黍。然而,在公元前393年,楚国入侵韩国并夺回了负黍。虽然负黍地区被失去再夺回,但对于韩国来说,只要能阻止郑国重新掌握负黍就是好消息。

其次,魏、楚爆发战争,无暇干涉韩、郑之间的争斗。

公元前375年,郑国投靠了魏国,并对韩国抱有轻视态度。可郑国没想到,在同一年中,为确保顺利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国发动了对楚的战争,并开始进攻大梁西南方的榆关。

看准这个机会,韩国立即发动进攻。由于依赖着与魏国的保护,郑国未做任何防备便很快被韩国所灭。终于实现了灭掉郑的愿望。

在灭掉郑后的第二年,韩国将都城迁至原属于郑的土地上,并从此以后韩国也被称为郑国。

吞并郑国,韩国并没有改变其弱小的状况,历史记载中记录了许多韩国遭受攻击的事件。例如,在公元前369年,魏国进攻了韩国,在马陵(今河南范县)打败了韩军。公元前358年,韩国再次输给了秦国。这些都表明,韩国与其他大国之间仍然有很大差距。

然而,当韩灭掉郑国时,却带来了一个重要的影响:在郑国人申不害的主导下,韩国开始进行一系列改革。

申不害原籍郑国,早年职位微末。然而,郑国遭到灭亡后,他与渴望改变现状的韩昭侯相遇,才得以施展抱负。若非韩国消灭了郑国,恐怕申不害将无法实现他的变革。

作为法家“术”的一支派,申不害主张君主应运用权术手段来掌控臣下,并稳固权力之基。然而,在当时虚弱的郑国中,如郑康公等仅是太宰欣的傀儡,完全无需申不害所提倡的手段。而韩昭侯则大不一样。

有一次韩昭侯在沉睡时被随从人员给盖上了被子。当他醒来询问是谁给自己盖了被子时,身边的人回答是典冠(负责管理帽子)。于是韩昭侯召见了典冠和典衣(负责管理衣物),并严厉训斥了他们一番。原因在于典冠越权拿走了衣服,并且典衣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

申不害所倡导的方法正是让官员难以捉摸君主的心思,无法欺瞒君主,只能尽心尽力地工作。这种方法对于君主专制有利,但在增强国力方面效果微乎其微,因此韩国仍然是战国七雄中最脆弱的国家。

后果:

马陵战役:公元前342年,韩国遭到魏国的侵略,不得不请求齐国的援助。为了回击,齐国军队果断发起了进攻,并在马陵一带与魏军展开了一场决定胜负的激战。经过激烈的交锋,魏军最终面临全军覆没的命运,而他们的主帅庞涓选择了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结论:

韩国在灭掉郑国后扩张了疆域,但仍然是七雄中最为狭小的国家。韩昭侯勇于任用申不害进行改革,为韩国带来了短暂的振兴,暂时解脱了受大国欺凌的困境。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局限和强邻环伺的压力,韩国终究成为七个诸侯国中第一个被秦国吞并的国家。

标签: 韩国灭郑国郑国

更多文章

  • 楚悼王逝世:吴起改革不幸夭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楚悼王,吴起改革

    前因:阴晋之战:追溯至公元前389年,西河郡的魏国守将吴起,在一场名为阴晋之战中,以巧妙的策略战胜了秦军。然而,这次辉煌的胜利却引来了魏国大夫王错对吴起的嫉妒与忌惮,使得吴起不得不匆匆逃往楚国寻求庇护。在公元前381年,楚国发生了一场重大的政治动荡。当时,楚悼王不幸驾崩,而他最亲近的令尹吴起也遭到了

  • 秦献公改革:秦国崛起的先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献公改革

    前因:1.魏国夺取秦河西:公元前413-408年间,魏国的吴起等将领经过一系列战争,成功地占领了河西地区。2.践行土地盟约: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中,秦国既是参与战斗的国家,也是最终获胜方。然而,在一个半月后的践行土地盟约中,并没有邀请秦国参加。在公元前384年,秦献公结束了他的流亡生活,回国并登

  • 田氏代齐:百载经营终谱华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田氏代齐

    前因:田氏的崛起:在公元前545年,齐国大夫田无宇勇敢地摒除了权臣庆封的干涉,随后又成功消除了政治对手栾氏和高氏的阻碍,使得田家族得以崭露头角,登上了齐国政治的舞台。在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授权齐国宰相田和为诸侯,从而承认了田齐政权的合法地位,这一事件标志着田氏代理齐国的确立。早在一百多年前,齐

  • 阴晋之战:魏国“特种兵”的杰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阴晋之战,特种兵

    前因:李悝变法:公元前422年,魏文侯聘任李悝为相位,旨在推动魏国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在公元前389年,魏国西河郡守吴起以其卓越的指挥技巧击败了突袭的秦军,史称为“阴晋之战”。当魏军得知秦军入侵的消息时,士兵们立即整装待发,主动要求出战。吴起精心挑选了五万名从未立过功勋的士兵

  • 中山被魏国灭(魏灭中山之战):杀鸡要用牛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山被魏国灭,魏灭中山之战

    前因:李悝变法:公元前422年,魏国迎来了一位名为李悝的卓越政治家,他被魏文侯任命为国相,开始了一场深刻而独特的变法运动。这次变法使得魏国的实力大幅提升。在公元前406年,魏国的乐羊帅领导下,历时三年成功消灭了位于河北的小国中山国。最初,关于是否任命乐羊为主帅引发了一场激烈争议。因为乐羊的儿子乐舒正

  • 李悝变法:魏国改革的崭新篇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悝变法,魏国改革

    前因:在公元前403年的时候,晋国的大臣们韩、赵和魏三家被周天子封为诸侯,这一事件标志着战国时期的开始。在公元前422年,魏国的统治者魏文侯委任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李悝作为相,从而开启了魏国的变革之路。李悝所进行的改革涵盖了魏国制度的各个方面,但总体来说都以一个目标为导向:实现国家富强、军事强大。首先

  • 子夏开创西河学派:改革的前奏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子夏开创西河学派,西河学派,子夏

    前因:子夏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他在大约公元前492年,年仅十五岁时就师从于孔子。子夏非常勤奋,对知识充满好奇,并且善于提出问题。由于他的聪明才智和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了受到孔子高度赞赏的学生之一,被列入了孔门“十哲”的行列中。公元前424年左右,魏文侯以极高的敬意任命孔子的学生子

  • 三家分晋:做人不能太嚣张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家分晋

    前因:六卿之战,发生在公元前497年至公元前490年间,是晋国内部的一场激烈冲突。起初,范氏和中行氏联合起来进攻赵氏家族,而后得到了智氏、魏氏和韩氏的支持。另一方面,范氏和中行氏则得到了齐国和郑国的支援。这场内战最终以赵氏家族的胜利告终,导致范氏和中行氏失去了他们的领土并宣告灭亡。这些土地随后被其他

  • 唐太宗四请马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太宗四请马周,唐太宗,马周

    唐太宗四请马周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在其统治期间四次相继提拔和重用马周的事件。马周是唐朝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谋士,其才能在政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唐太宗最初于公元627年第一次请马周担任自己的谋士,以寻求其智慧和意见。由于马周的聪明才智和深思熟虑的决策,他很快赢得了唐太宗的信任。之后,唐太宗又三次请求马周

  • 三英战吕布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英战吕布,三国历史,吕布,关羽,张飞,刘备

    三英战吕布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斗之一,发生在公元200年左右的东汉末年。以下是战斗的基本经过:吕布是当时东汉末年著名的猛将,被誉为"三英"之一。身为好战的吕布,他在并州称霸,与东汉政权相对抗。东汉朝廷派遣了三位英勇的将领:关羽、张飞和刘备,来共同对抗吕布。在战斗开始时,关羽、张飞和刘备三人联合军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