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献公改革:秦国崛起的先声

秦献公改革:秦国崛起的先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529 更新时间:2024/1/4 22:29:35

前因:

1.魏国夺取秦河西:公元前413-408年间,魏国的吴起等将领经过一系列战争,成功地占领了河西地区。

2.践行土地盟约: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中,秦国既是参与战斗的国家,也是最终获胜方。然而,在一个半月后的践行土地盟约中,并没有邀请秦国参加。

在公元前384年,秦献公结束了他的流亡生活,回国并登上了王位。为了改变多年来被动挨打的局面,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秦国开始展现崛起之势。

献公回国经历了一番曲折。作为秦灵公的儿子,献公在灵公去世后本应继承君位。然而,灵公叔叔(即秦简公)夺取了王位。当时年仅9岁的献公只能逃往魏国避难。幸运的是,魏武侯接纳了献公,并计划将来将他送回国并让其继承王位以便控制秦国。

后来,在年仅2岁时登基的秦出公由其母亲小主夫人代理政务。然而,由于小主夫人缺乏政治根基,并任用外戚和宦官担任重要职务,导致朝廷官员们不满不服。因此有人联系到献公,请他返回国内恢复统治。魏武侯一看时机成熟,派遣军队将献公护送回国。在离开前,献公郑重承诺只要魏武侯继续统治,秦国将永远不会与魏国为敌。

献公一行本打算通过秦魏交界处进入秦国,然而关隘的守将拒绝放行。他们别无选择,只能绕道至秦国的西北边界。小主夫人得知献公即将回来后,赶紧派遣军队阻止他们。然而,情况对于小主夫人已经不利了,派出去的军队与献公一起回到了秦国,并反过来和献公一起攻击小主夫人和年幼的出公。面对无法抵挡的局势,小主夫人和出公最终被杀身亡。而献公成功地实现了登基之愿。

然而,献公深知自己虽然受到拥戴,但却是半个“外来户”。为了巩固自己的王位,在政治上表现得完美无缺成为当务之急。起初,献公打算消灭那些阻止他回国的旧日敌人,并奖励那些欢迎他归来的支持者。但他转念一想,发现这样做只会鼓励叛乱。于是,他改变了主意,不仅宽恕了那些曾经阻止他的人,还将欢迎他回国的人降低了爵位,并减少了他们的权力。通过这样的举措,献公巧妙地赢得了朝廷官员和民众的支持,稳定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这样全国范围内人们纷纷传颂献公的明智和公正。他深谙分寸,善于辨别是非曲直,因此拍马屁并不会起到什么作用,真正做好本职工作才能获得真正的认可。

献公所采取的第二项措施受到了广泛赞誉。在他还在魏国时,中原各国经常谈论秦国是蛮夷的原因之一就是秦国用活人陪葬。比如,在秦武公去世时,有66个人陪葬;而秦穆公去世时竟然有184人陪葬。即使是秦国自己的人民也对这一制度表示反感。想象一下,谁愿意成为陪葬品呢?

然而当献公登上王位后,他立即废除了这种殉制度。这不仅使得秦国摘掉了被视为蛮夷的帽子,献公以仁德之君之名立稳了自己的形象,并且在国内赢得更加稳固的支持。

接下来献公需要考虑如何让秦国变得强大起来。他在魏国长大,亲眼目睹了李悝和吴起带领魏国成为军事强国的过程。因此,他借鉴了他们的方法。

为了防止贵族们干扰向东方学习的进程,他将首都迁至栎阳(今陕西临潼)。这个地方贵族势力相对较弱,正好适合用作向东方学习的“试验田”。

与其在栎阳修建豪华宫殿、亭台楼阁之类,献公选择利用现有建筑基础,在周围修筑一圈夯土防御工事。这表明这座都城更具军事进取的意义。

他在栎阳周边策划了一系列军政合一的县市,这些地方并非贵族封地,而是由他直接管理。他积极推动荒地开垦和商业发展,并通过土地面积来征收税款。此外,他还将人口编入军事组织中,以便于征兵,并且互相监督。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国的税收和兵源都得到了增加,栎阳成为重要的军事中心。原本衰弱的秦国变得奋发向上。

积极进取的秦国开始考虑如何抹去以往的耻辱。于是,他们将目光投向占据河西一带的魏国。此时,献公的恩人魏武侯已经去世,不再需要遵守与魏国保持友好关系的约定。同时,经过多年与中原各国征战,魏国的实力也大不如前。”

在公元前366年,魏国和韩国联手修建了一座防御工事,位于秦魏边境。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献公直接派遣军队摧毁了这座要塞,并且成功击败了韩魏联军。两年后的公元前364年,献公率领一支强大的军队进攻河西郡,造成了魏国军队的溃散,整整六万人被斩首。

这场战争震动了整个中原地区,东方各国不得不重新审视秦国的实力。周显王迅速派人去向献公祝贺,并封他为“伯”,与春秋时期五霸候选人之一的秦穆公享有相同级别待遇。

再过两年,在魏国的重要据点少梁,秦军再次击败了魏国军队并俘虏了重臣公叔痤。幸运的是,在献公在魏期间,公叔痤对他十分不错。为了回报这份恩情,献公释放了公叔痤。

然而不久之后,献公去世了。这让魏国松了一口气,河西地区也暂时恢复了平静。

后果:

1.秦国擒获公叔痤:公元前364年,秦国在一场大规模战争中击败了魏国,以强大的实力斩获了6万个魏国首级。随后,在公元前362年的另一次军事行动中,秦国成功俘虏了魏国的宰相公叔痤。

2.献公封伯:公元前364年,周王朝的显王派遣使者到达秦国,向他们祝贺战争胜利。为了表彰秦献公在这场战争中的卓越表现,周显王封他为“伯”,以示对他勇敢和领导能力的认可。

结论:

尽管秦献公的改革局限于一部分领域,且只是对东方政策的初步模仿,然而他成功扭转了秦国长时间以来的颓势,为后来秦国称霸和统一之路打下了基础。此外,献公改革中采取的一些措施,如实行县制、鼓励军功等,为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

标签: 秦献公改革

更多文章

  • 田氏代齐:百载经营终谱华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田氏代齐

    前因:田氏的崛起:在公元前545年,齐国大夫田无宇勇敢地摒除了权臣庆封的干涉,随后又成功消除了政治对手栾氏和高氏的阻碍,使得田家族得以崭露头角,登上了齐国政治的舞台。在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授权齐国宰相田和为诸侯,从而承认了田齐政权的合法地位,这一事件标志着田氏代理齐国的确立。早在一百多年前,齐

  • 阴晋之战:魏国“特种兵”的杰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阴晋之战,特种兵

    前因:李悝变法:公元前422年,魏文侯聘任李悝为相位,旨在推动魏国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在公元前389年,魏国西河郡守吴起以其卓越的指挥技巧击败了突袭的秦军,史称为“阴晋之战”。当魏军得知秦军入侵的消息时,士兵们立即整装待发,主动要求出战。吴起精心挑选了五万名从未立过功勋的士兵

  • 中山被魏国灭(魏灭中山之战):杀鸡要用牛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山被魏国灭,魏灭中山之战

    前因:李悝变法:公元前422年,魏国迎来了一位名为李悝的卓越政治家,他被魏文侯任命为国相,开始了一场深刻而独特的变法运动。这次变法使得魏国的实力大幅提升。在公元前406年,魏国的乐羊帅领导下,历时三年成功消灭了位于河北的小国中山国。最初,关于是否任命乐羊为主帅引发了一场激烈争议。因为乐羊的儿子乐舒正

  • 李悝变法:魏国改革的崭新篇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悝变法,魏国改革

    前因:在公元前403年的时候,晋国的大臣们韩、赵和魏三家被周天子封为诸侯,这一事件标志着战国时期的开始。在公元前422年,魏国的统治者魏文侯委任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李悝作为相,从而开启了魏国的变革之路。李悝所进行的改革涵盖了魏国制度的各个方面,但总体来说都以一个目标为导向:实现国家富强、军事强大。首先

  • 子夏开创西河学派:改革的前奏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子夏开创西河学派,西河学派,子夏

    前因:子夏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他在大约公元前492年,年仅十五岁时就师从于孔子。子夏非常勤奋,对知识充满好奇,并且善于提出问题。由于他的聪明才智和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了受到孔子高度赞赏的学生之一,被列入了孔门“十哲”的行列中。公元前424年左右,魏文侯以极高的敬意任命孔子的学生子

  • 三家分晋:做人不能太嚣张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家分晋

    前因:六卿之战,发生在公元前497年至公元前490年间,是晋国内部的一场激烈冲突。起初,范氏和中行氏联合起来进攻赵氏家族,而后得到了智氏、魏氏和韩氏的支持。另一方面,范氏和中行氏则得到了齐国和郑国的支援。这场内战最终以赵氏家族的胜利告终,导致范氏和中行氏失去了他们的领土并宣告灭亡。这些土地随后被其他

  • 唐太宗四请马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太宗四请马周,唐太宗,马周

    唐太宗四请马周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在其统治期间四次相继提拔和重用马周的事件。马周是唐朝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谋士,其才能在政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唐太宗最初于公元627年第一次请马周担任自己的谋士,以寻求其智慧和意见。由于马周的聪明才智和深思熟虑的决策,他很快赢得了唐太宗的信任。之后,唐太宗又三次请求马周

  • 三英战吕布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英战吕布,三国历史,吕布,关羽,张飞,刘备

    三英战吕布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斗之一,发生在公元200年左右的东汉末年。以下是战斗的基本经过:吕布是当时东汉末年著名的猛将,被誉为"三英"之一。身为好战的吕布,他在并州称霸,与东汉政权相对抗。东汉朝廷派遣了三位英勇的将领:关羽、张飞和刘备,来共同对抗吕布。在战斗开始时,关羽、张飞和刘备三人联合军队进

  • 中国历史上的大地震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大地震

    历史上地震是人类无法控制的自然灾害之一,它能够带来无数的破坏和伤害。由于古代文献记录不完全和测量技术的限制,我们并不能知道所有历史上的地震,但是通过文献资料和科学研究,我们还是能够了解到一些大规模、对人类有重大影响的历史地震。本文将从周朝开始,分朝代统计历史上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现代当今地点,以期让读

  • 文化的浩劫:李斯的上书与焚书令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斯,焚书令

    前因:秦始皇的统一巩固:在秦朝,分封制度被废除,货币、文字、度量衡等被统一起来,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公元前213年,咸阳宫中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宫廷宴会,由秦始皇嬴政主持。此前,嬴政已经成功统一了整个天下。他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经济眼光,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如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废除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