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因:
五国阀齐: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二十八年,燕国的君主决定聘请乐毅担任上将军。他与秦、韩、赵和魏四个国家联手,发动了一场针对齐国的伐战。这场战争以大胜告终,乐毅带领联军连续攻占了齐国的72座城池,并最终攻破了齐国都城临淄。
公元前279年,赵惠文王在上大夫蔺相如的陪同下与秦昭襄王在渑池举行了一次会面。
起初,赵惠文王并不愿意参加此次会面,因为他知道秦昭襄王之前有过“犯罪前科”。20年前,秦昭襄王邀楚怀王进行会晤,却将楚怀王扣留,并向楚国勒索土地和人质。
然而,在大臣们的强力劝谏下,赵惠文王鼓起了勇气。大臣们认为如果不去会面,赵国就会显得软弱可欺,无法预料秦国可能采取何种过分行为。
为了确保安全无忧,赵惠文王决定携带善于外交的上大夫蔺相如同行,并派遣赵国名将廉颇率领军队护送他到达秦赵边境。同时,赵惠文王与廉颇约定好:若自己遇到任何意外情况,立即立太子为新君位以防秦国乘虚而入。
会面时,在渑池内两位君主共饮。突然,秦昭襄王说道:“听说赵王喜欢音乐,那就请您弹奏瑟吧!”
赵惠文王开始弹奏瑟,一旁的秦国史官立刻记录下这一幕:“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共享美酒,要求赵王演奏了瑟曲。”
见到赵惠文王受到如此侮辱,蔺相如急忙挺身而出,并主动提议:“据闻秦王精通本土音乐,请让我献上盆缶以供您和赵王互相欣赏。”然而,秦昭襄王十分生气,并没有答应这个请求。
蔺相如毅然前进,恭敬地递上盆缶,请求秦王演奏。然而,秦昭王仍然犹豫不决。蔺相如毫不退缩地宣称:“只要五步之内,我愿以鲜血喷洒在您的身上!”秦王的侍卫欲杀蔺相如,但他却瞪大眼睛,并高声斥责,顿时让侍卫们胆寒畏惧,临时止步。
为了避免尴尬局面,秦王勉强拍了一下盆缶。蔺相如立刻转身呼唤赵国史官,并嘱咐记录下:“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击鸣盆以祝贺赵王。”
由于秦国并未占得优势,在座的秦国大臣也纷纷表态。其中一人站出来提议:“请赵国献出15座城市作为向秦王的生日祝贺。”蔺相如见机而作,也发言道:“请秦国将咸阳城送给赵国作为向赵王的生日祝贺。”
直到宴会结束时,秦国未能得到任何实际利益。得知赵国名将廉颇已率军防备秦国后,秦国没有采取过分的行动,赵王平安归国。
渑池会是发生在秦赵两国之间一次外交事件,此次事件折射出当时两国微妙的关系。可以看出,在宴会上,尽管秦国试图获得赵国的利益,但赵国坚定不移的立场使其无法得逞。秦王对待赵王时始终态度强硬却留有余地,这是根据当时形势而定的。
在五国伐齐后的几年里,东方强国齐国遭受大败,几乎灭亡,而秦国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强大的国家。秦国位于西方,渴望向东扩张,但却被邻国赵国所阻挡。秦国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是从南方的楚国入手扩张,还是从北方的赵国下手。
在渑池会议之前,秦国曾多次派兵试图攻打赵国,但都只是小规模、试探性质的行动。试探结果表明,赵国实力并不弱,并且其军队也很难对付。因此,秦王决定先稳住北部的赵国,在南方攻击楚国。正是这样的考虑导致了渑池会议上秦国展示出的强势和秦王态度上留有余地。
让我们再来看看赵国这边。渑池会议结束后,蔺相如因功被封为上卿,并位居廉颇之上。
廉颇感到非常不满意,他认为自己是以生命拼杀才取得今天这样地位的人物,而蔺相如只是凭口才就登上了他的头。因此,廉颇宣称要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听闻这一消息后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每次上朝时,他常常请病假,以避免与廉颇碰面。还有一次,蔺相如在坐马车时碰到了廉颇乘坐的马车,他立即命仆人掉转车子以避让。
蔺相如的门客对此感到很没面子,并纷纷请辞。然而蔺相如挽留他们说:“你们觉得廉将军和秦王谁更厉害?”门客们回答:“廉将军不及秦王。”蔺相如说如果他都不怕秦王,那又怎么会怕廉颇呢?他之所以回避廉颇,是为了防止赵国内部大臣互相斗争,并让秦国趁机在赵国内部混乱时攻打赵国。
后来,廉颇听说了这些话感到非常愧疚,于是脱下上衣,光着上身背起荆条到蔺相如门前请罪。蔺相如原谅了廉颇,并与他成为了好朋友。
赵国的统治者惠文王的贤明以及廉颇、蔺相如等杰出的文臣武将紧密团结在一起,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秦国都不敢对赵国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段时间内,秦赵之间保持着相对稳定和平的局面。
后果:
公元前279年至公元前278年之间,秦国的著名将领白起带领军队进攻楚国,在战场上获得了巨大胜利,最终攻陷了楚国的两座重要城市鄢和郢。这两个城市位于今天湖北省宜城东南和江陵西北地区。
结论:
蔺相如在渑池会议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最终实现了秦赵两国之间一种相对平等的和平共处。这次会议改变了秦国的战略方向,将其目光转向楚国,并开始朝着东南方向不断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