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渑池之会:秦赵外交纷争

渑池之会:秦赵外交纷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45 更新时间:2023/12/23 4:43:00

前因:

五国阀齐: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二十八年,燕国的君主决定聘请乐毅担任上将军。他与秦、韩、赵和魏四个国家联手,发动了一场针对齐国的伐战。这场战争以大胜告终,乐毅带领联军连续攻占了齐国的72座城池,并最终攻破了齐国都城临淄。

公元前279年,赵惠文王在上大夫蔺相如的陪同下与秦昭襄王在渑池举行了一次会面。

起初,赵惠文王并不愿意参加此次会面,因为他知道秦昭襄王之前有过“犯罪前科”。20年前,秦昭襄王邀楚怀王进行会晤,却将楚怀王扣留,并向楚国勒索土地和人质。

然而,在大臣们的强力劝谏下,赵惠文王鼓起了勇气。大臣们认为如果不去会面,赵国就会显得软弱可欺,无法预料秦国可能采取何种过分行为。

为了确保安全无忧,赵惠文王决定携带善于外交的上大夫蔺相如同行,并派遣赵国名将廉颇率领军队护送他到达秦赵边境。同时,赵惠文王与廉颇约定好:若自己遇到任何意外情况,立即立太子为新君位以防秦国乘虚而入。

会面时,在渑池内两位君主共饮。突然,秦昭襄王说道:“听说赵王喜欢音乐,那就请您弹奏瑟吧!”

赵惠文王开始弹奏瑟,一旁的秦国史官立刻记录下这一幕:“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共享美酒,要求赵王演奏了瑟曲。”

见到赵惠文王受到如此侮辱,蔺相如急忙挺身而出,并主动提议:“据闻秦王精通本土音乐,请让我献上盆缶以供您和赵王互相欣赏。”然而,秦昭襄王十分生气,并没有答应这个请求。

蔺相如毅然前进,恭敬地递上盆缶,请求秦王演奏。然而,秦昭王仍然犹豫不决。蔺相如毫不退缩地宣称:“只要五步之内,我愿以鲜血喷洒在您的身上!”秦王的侍卫欲杀蔺相如,但他却瞪大眼睛,并高声斥责,顿时让侍卫们胆寒畏惧,临时止步。

为了避免尴尬局面,秦王勉强拍了一下盆缶。蔺相如立刻转身呼唤赵国史官,并嘱咐记录下:“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击鸣盆以祝贺赵王。”

由于秦国并未占得优势,在座的秦国大臣也纷纷表态。其中一人站出来提议:“请赵国献出15座城市作为向秦王的生日祝贺。”蔺相如见机而作,也发言道:“请秦国将咸阳城送给赵国作为向赵王的生日祝贺。”

直到宴会结束时,秦国未能得到任何实际利益。得知赵国名将廉颇已率军防备秦国后,秦国没有采取过分的行动,赵王平安归国。

渑池会是发生在秦赵两国之间一次外交事件,此次事件折射出当时两国微妙的关系。可以看出,在宴会上,尽管秦国试图获得赵国的利益,但赵国坚定不移的立场使其无法得逞。秦王对待赵王时始终态度强硬却留有余地,这是根据当时形势而定的。

在五国伐齐后的几年里,东方强国齐国遭受大败,几乎灭亡,而秦国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强大的国家。秦国位于西方,渴望向东扩张,但却被邻国赵国所阻挡。秦国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是从南方的楚国入手扩张,还是从北方的赵国下手。

在渑池会议之前,秦国曾多次派兵试图攻打赵国,但都只是小规模、试探性质的行动。试探结果表明,赵国实力并不弱,并且其军队也很难对付。因此,秦王决定先稳住北部的赵国,在南方攻击楚国。正是这样的考虑导致了渑池会议上秦国展示出的强势和秦王态度上留有余地。

让我们再来看看赵国这边。渑池会议结束后,蔺相如因功被封为上卿,并位居廉颇之上。

廉颇感到非常不满意,他认为自己是以生命拼杀才取得今天这样地位的人物,而蔺相如只是凭口才就登上了他的头。因此,廉颇宣称要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听闻这一消息后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每次上朝时,他常常请病假,以避免与廉颇碰面。还有一次,蔺相如在坐马车时碰到了廉颇乘坐的马车,他立即命仆人掉转车子以避让。

蔺相如的门客对此感到很没面子,并纷纷请辞。然而蔺相如挽留他们说:“你们觉得廉将军和秦王谁更厉害?”门客们回答:“廉将军不及秦王。”蔺相如说如果他都不怕秦王,那又怎么会怕廉颇呢?他之所以回避廉颇,是为了防止赵国内部大臣互相斗争,并让秦国趁机在赵国内部混乱时攻打赵国。

后来,廉颇听说了这些话感到非常愧疚,于是脱下上衣,光着上身背起荆条到蔺相如门前请罪。蔺相如原谅了廉颇,并与他成为了好朋友。

赵国的统治者惠文王的贤明以及廉颇、蔺相如等杰出的文臣武将紧密团结在一起,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秦国都不敢对赵国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段时间内,秦赵之间保持着相对稳定和平的局面。

后果:

公元前279年至公元前278年之间,秦国的著名将领白起带领军队进攻楚国,在战场上获得了巨大胜利,最终攻陷了楚国的两座重要城市鄢和郢。这两个城市位于今天湖北省宜城东南和江陵西北地区。

结论:

蔺相如在渑池会议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最终实现了秦赵两国之间一种相对平等的和平共处。这次会议改变了秦国的战略方向,将其目光转向楚国,并开始朝着东南方向不断扩张。

更多文章

  • 五国伐齐:黄雀在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五国伐齐

    前因:苏秦的齐国任务:在公元前约300年左右(燕昭王十二年),苏秦两次踏入齐国,担负起了间谍的使命。尽管最终他完成了这项任务,然而不幸事态败露,导致苏秦遭受车裂之刑,以死谢罪。齐国灭宋国:公元前286年(宋康王四十三年),齐湣王率领军队进攻并征服了宋国,成功攻陷了宋国的首都。逃亡中的宋康王最终在魏国

  • 苏秦之死:间谍的至高境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苏秦之死

    前因:齐伐燕:在公元前314年(燕王哙七年)的时候,齐宣王发起了一场对燕国的进攻,最终成功攻陷了燕国。在这次战争中,不幸的是燕王哙被杀害。公元前284年,苏秦遭到齐湣王车裂惨死。此时,他已经完成了离间齐国的任务。苏秦作为燕昭王派往齐国的间谍,旨在维持燕、齐两国表面上的友好关系,实际上却通过离间齐、赵

  • 齐灭宋:螳螂捕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齐灭宋

    前因:苏秦和齐国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300年左右,持续到公元前284年。苏秦曾两次被派往齐国执行间谍任务,最终成功完成了任务,但不幸被敌人发现,并遭到了车裂处死的残酷命运。公元前286年,齐湣王率军攻灭了宋国,并攻破了其都城。宋康王逃至魏国后不久即去世,从而导致了宋国的覆灭。然而,齐国并非一次性完成对

  • 伊阙之战:秦国的东进扩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伊阙之战

    前因:秦与齐、楚达成友好关系:在公元前296年,秦国和齐国宣布停战,并向楚国提供粮食援助,积极展示对楚国的友好姿态。公元前293年,白起,一位英勇的秦国将领,带领着秦军在伊阙(现在的河南洛阳龙门镇)战无不胜,先后击败了韩国、魏国和东周联军。他亲手俘获了魏国的大将公孙喜,并斩首敌军24万人。这场战役为

  • 沙丘宫变:英雄一世糊涂一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沙丘宫变,赵雍,赵武灵王

    前因:公元前299年,赵雍王决定让位于他的幼子赵何,将其封为赵王。而自己则以主父的身份继续率领大军北征草原,旨在利用自己壮年之时稳固赵何的王位。这一退位决策展现了赵雍王对国家未来的关切,并且显示出他对于自身才能与经验的信心。在北征过程中,赵雍王将倾尽全力保护边疆安全和国家稳定,并确保赵何能够顺利继承

  • 孟尝君相秦:权力太大也不是好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孟尝君相秦

    前因:靖郭君的权力之路:靖郭君田婴,一个身为齐国相国的贵族,统领全国大权,并被封在薛地(今天的山东滕州)。然而,当靖郭君去世后,他最有才华的儿子田文接过了他父亲的衣钵,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发扬光大。因着卓越的表现,田文受封为孟尝君。公元前299年,秦国向孟尝君发出邀请,请他担任该国相国一职。怀着憧憬与期

  • 垂沙之战:楚国割裂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垂沙之战

    前因:张仪欺楚:公元前313年,秦国的王子惠派遣聪明才智的丞相张仪前往楚国,以精巧的辞令游说楚怀王,成功瓦解了齐、楚两国之间的合纵联盟,使得楚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公元前301年,齐国与韩国、魏国共同结成联军,发动了一场攻打楚国的战争。与此同时,秦国从另一个方向进攻楚国,以分散其注意力。最终,在垂

  • 赵灭中山国: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赵灭中山国

    前因:1.中山国的复兴:公元前380年,经历了魏国20年的统治之后,中山国重获新生。作为赵国东北部的一个独立势力,中山国成功将赵国分割成南北两个领土,成为赵国内部最棘手的敌人。在公元前377年和376年,赵国曾两次发动进攻中山国的战争,但遗憾地以失败告终。2.胡服骑射政策的实施:公元前307年,赵武

  • 胡服骑射:论服饰和称霸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胡服骑射

    前因:中山国的再生:公元前380年,经历了魏国20年的统治之后,中山国成功重返历史舞台。这个位于赵国东北部的小国,成为了赵国内外困扰的焦点之一,将赵国南北领土分割为两段。在公元前377和376年间,赵国曾多次试图攻打中山国,却以失败告终。在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推行了一项名为“胡服骑射

  • 张仪欺楚:楚国走到了末路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仪欺楚

    前因:秦国灭巴蜀:在公元前316年,秦国的王室派遣了张仪担任秦相,并与司马错共同指挥军队攻打并征服了巴地(即现今四川东部)和蜀地(即现今四川西部)。这次胜利使得秦国的实力不断增强,日益繁荣富强,并开始向楚国扩张领土。在公元前313年,秦国的惠王派遣丞相张仪踏上了一项重要使命,他要前往楚国游说楚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