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灭宋:螳螂捕蝉

齐灭宋:螳螂捕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601 更新时间:2024/1/11 6:55:16

前因:苏秦和齐国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300年左右,持续到公元前284年。苏秦曾两次被派往齐国执行间谍任务,最终成功完成了任务,但不幸被敌人发现,并遭到了车裂处死的残酷命运。

公元前286年,齐湣王率军攻灭了宋国,并攻破了其都城。宋康王逃至魏国后不久即去世,从而导致了宋国的覆灭。

然而,齐国并非一次性完成对宋国的征服行动,而是分为三个阶段来实施。

第一阶段,在公元前288年时,齐国准备与赵国结盟并共同对抗秦国。借此机会,齐国联合赵、魏两地的军队共同进攻宋国。同时燕昭王也派出一支由2万名士兵组成的军队协助进攻,以取悦于齐国。最终这一行动迫使宋国割让淮北地区给予了齐国,这件事情才算告一段落。

第二阶段,公元前287年,齐国与赵、魏、韩、燕四国结成联盟,共同发动了对秦国的进攻。然而,齐国仅派出一小部分军队前往攻打秦国,其主力则趁机秘密袭击宋国。在占领了宋国的平陵(今山东省菏泽市东北)后,齐军迅速撤军。这是因为齐湣王担心燕、魏等国借着齐国进攻宋国之机对其发起进攻。

第三阶段,公元前286年,宋国内部爆发了内乱,民众离心离德。因此,在齐国进攻宋国时,几乎没有人守城。阳康王戴偃派使者向楚国求援,但楚国选择坐山观虎斗,并未派遣援军。结果,在齐军的猛烈攻击下,宋军迅速覆灭。阳康王逃到了魏国,并最终于温邑(今河南温县西南)去世。

可以说,宋国之所以迅速被灭亡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影响。首先是由于内部原因导致的国家分裂,其次是当时局势所形成的格局对宋国不利。在这样的背景下,齐国趁势而起,最终取得了胜利。

宋康王是一位通过武力政变夺取君位的统治者,不惜杀害了自己的哥哥宋剔成君。上台后,他采取军事手段将宋国打造成一个强大的“五千乘”军事国家。他东征齐国,成功攻下五座城池;南破楚国,领土扩张至三百多里;西胜魏国,攻陷两个城市,并消灭了滕国并占领其领地。周边邻国无不受到宋国的得罪。

然而,在宋康王统治晚期,他表现出了残暴无道的一面。根据《战国策》记载,他沉迷于酒色之中,并滥杀朝臣。有传闻称他甚至残忍地剖开驼背人的背部,砍断早晨过河人的腿部。这些行为使得宋国民众心生恐惧,各诸侯纷纷将其称为“宋”。尽管这些可能部分是后人对他进行抹黑,但作为一个暴虐君主的形象在历史上广泛流传。由于宋康王的残暴行径引发了宋国人民的不满,当齐军来犯时,宋人几乎没有抵抗。

值得注意的是,宋国被灭亡也与当时的地缘政治形势有关。宋国的城市定陶是一座繁荣的大都市,周边国家都对其觊觎已久。另外,宋国位于齐、楚两个强大国家之间,而各大国都希望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一旦宋国实力衰退,就注定会成为各大国争夺和瓜分的对象。

此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宋国被齐所灭也与苏秦与齐国之间的纠葛密不可分。那时燕、齐两国存在仇恨关系,苏秦受到燕昭王委任,在齐国担任间谍任务。凭借着他卓越的外交能力,苏秦促成了赵、魏、韩、燕与齐结成五国联盟共同攻击秦朝,并成功说服了齐湣王趁机进攻宋国并灭亡它。

当齐国独自侵占宋国领土时,引来了其他国家的嫉妒和愤怒。为了报复这一行为,燕国与秦、赵、魏、韩结成了五国同盟,共同发动对齐国的进攻。这场战争几乎将齐国推向灭亡的边缘。燕国成功地实现了对齐国的仇恨报复,而不幸的是宋国成为了燕国复仇计划中的牺牲品。

后果:

五国联军征齐: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二十八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最高统帅,与秦、韩、赵、魏四国联合出兵,对齐国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结果以惨败告终。乐毅率领的联军连续攻占了齐国72座城池,并最终攻陷了齐国的都城临淄。

结论:

经过成功的齐灭宋之战,齐国势力达到了巅峰。然而随后,齐国迅速成为众国嫉恨的焦点,燕国与秦、赵、魏、韩、楚等国组成联军对齐展开了毁灭性的攻势,几乎将其推向灭亡的边缘。

标签: 齐灭宋

更多文章

  • 伊阙之战:秦国的东进扩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伊阙之战

    前因:秦与齐、楚达成友好关系:在公元前296年,秦国和齐国宣布停战,并向楚国提供粮食援助,积极展示对楚国的友好姿态。公元前293年,白起,一位英勇的秦国将领,带领着秦军在伊阙(现在的河南洛阳龙门镇)战无不胜,先后击败了韩国、魏国和东周联军。他亲手俘获了魏国的大将公孙喜,并斩首敌军24万人。这场战役为

  • 沙丘宫变:英雄一世糊涂一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沙丘宫变,赵雍,赵武灵王

    前因:公元前299年,赵雍王决定让位于他的幼子赵何,将其封为赵王。而自己则以主父的身份继续率领大军北征草原,旨在利用自己壮年之时稳固赵何的王位。这一退位决策展现了赵雍王对国家未来的关切,并且显示出他对于自身才能与经验的信心。在北征过程中,赵雍王将倾尽全力保护边疆安全和国家稳定,并确保赵何能够顺利继承

  • 孟尝君相秦:权力太大也不是好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孟尝君相秦

    前因:靖郭君的权力之路:靖郭君田婴,一个身为齐国相国的贵族,统领全国大权,并被封在薛地(今天的山东滕州)。然而,当靖郭君去世后,他最有才华的儿子田文接过了他父亲的衣钵,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发扬光大。因着卓越的表现,田文受封为孟尝君。公元前299年,秦国向孟尝君发出邀请,请他担任该国相国一职。怀着憧憬与期

  • 垂沙之战:楚国割裂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垂沙之战

    前因:张仪欺楚:公元前313年,秦国的王子惠派遣聪明才智的丞相张仪前往楚国,以精巧的辞令游说楚怀王,成功瓦解了齐、楚两国之间的合纵联盟,使得楚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公元前301年,齐国与韩国、魏国共同结成联军,发动了一场攻打楚国的战争。与此同时,秦国从另一个方向进攻楚国,以分散其注意力。最终,在垂

  • 赵灭中山国: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赵灭中山国

    前因:1.中山国的复兴:公元前380年,经历了魏国20年的统治之后,中山国重获新生。作为赵国东北部的一个独立势力,中山国成功将赵国分割成南北两个领土,成为赵国内部最棘手的敌人。在公元前377年和376年,赵国曾两次发动进攻中山国的战争,但遗憾地以失败告终。2.胡服骑射政策的实施:公元前307年,赵武

  • 胡服骑射:论服饰和称霸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胡服骑射

    前因:中山国的再生:公元前380年,经历了魏国20年的统治之后,中山国成功重返历史舞台。这个位于赵国东北部的小国,成为了赵国内外困扰的焦点之一,将赵国南北领土分割为两段。在公元前377和376年间,赵国曾多次试图攻打中山国,却以失败告终。在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推行了一项名为“胡服骑射

  • 张仪欺楚:楚国走到了末路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仪欺楚

    前因:秦国灭巴蜀:在公元前316年,秦国的王室派遣了张仪担任秦相,并与司马错共同指挥军队攻打并征服了巴地(即现今四川东部)和蜀地(即现今四川西部)。这次胜利使得秦国的实力不断增强,日益繁荣富强,并开始向楚国扩张领土。在公元前313年,秦国的惠王派遣丞相张仪踏上了一项重要使命,他要前往楚国游说楚怀王,

  • 秦灭巴蜀之战:繁荣国家、广袤领土、雄厚军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灭巴蜀之战,秦灭巴蜀

    前因:五国伐秦未果:公元前241年,赵、楚、魏、韩、燕五国联合进攻秦国,迫于秦军的强大反击,联军遭受惨重失败。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秦国不仅成功保卫了领土,还借此机会巩固和增强了自身实力。在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遣秦相张仪和将领司马错率军攻灭了巴国(即今四川东部)和蜀国(即今四川西部),并俘虏了巴

  • 稷下学宫:重拾学问之光,学宫其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稷下学宫

    前因:田氏掌权于齐国:在公元前386年,田氏家族早已牢牢掌控齐国的政权,其统治地位得到周天子的正式认可,成为一个独立的诸侯国。田和被封为齐国君主,并被赞誉为田齐太公。在公元前319年到公元前284年之间,齐国迎来了宣王和闵王的统治时期。这段时间内,稷下学宫蓬勃发展,成为人才辈出的热门场所。稷下学宫拥

  • 孟子踏遍列国:寻觅真正的贤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孟子踏遍列国,孟子周游列国

    前因:孟子的学术传承:作为子思的后继者,孟子接受了严格的儒学教育,并坚信自己是孔子思想的传承人。公元前320年,孟子踏足魏国,在魏惠王的宴会上备受礼遇。之前,孟子已经游历了齐国以及泗水上几个小国宋、邹、滕。孟子原名孟轲,是儒家思想的传承者。作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秉承儒家正统,一直渴望能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