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因:
靖郭君的权力之路:靖郭君田婴,一个身为齐国相国的贵族,统领全国大权,并被封在薛地(今天的山东滕州)。然而,当靖郭君去世后,他最有才华的儿子田文接过了他父亲的衣钵,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发扬光大。因着卓越的表现,田文受封为孟尝君。
公元前299年,秦国向孟尝君发出邀请,请他担任该国相国一职。怀着憧憬与期待,孟尝君抵达秦国开始履行自己新的职责。然而,在短短一年之后,外交形势突变,赵国人楼缓顺势取代了孟尝君成为秦国相国。迫于无奈之下,孟尝君只得别离秦国返回自己原本所属的齐国。
孟尝君,作为齐国的重要官员,为何会前往秦国担任相国一职?这必然与当时的政治局势密切相关。
在孟尝君执掌齐国政务期间,齐国与秦国都位居强国之列。为了打击楚国,秦国联合魏、韩两国发动了对楚的攻势,并迫使楚国选择站在秦一方。随着秦楚两国和解后,秦开始进攻中原地区,并将目光投向了韩、魏两国。
于是,韩、魏争相寻求另一个强大的盟友齐国。孟尝君本身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家兼外交家,一直主张联合韩、魏共同对抗秦楚两大势力。而此时,正值机遇来临:恰逢韩、魏来投靠,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时机。因此孟尝君派遣名将匡章率领由三个诸侯共同组成的联军,在垂沙之战中击败了楚军。楚败后别无选择只能示好于齐,并派遣质子到齐国,以改善两国关系。
楚、齐和好之后,秦国立即陷入孤立境地。秦意识到孟尝君的存在对其构成了巨大威胁。然而,考虑到齐离秦相当遥远,若直接派兵攻打未必能够取得便宜。因此,秦采取外交手段,在公元前300年派遣泾阳君作为人质前往齐国,以此与孟尝君进行交换,并使他出任秦国相国之职。
这一举措或许在表面上显得难以理解,但在当时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优秀的人才通常会受到多个国家的争夺与任用。例如张仪作为秦国的相国,在秦、魏关系良好时曾经前往魏国担任过类似职位,并最终回到了秦国。因此,可以说这种方式既体现了秦对齐的友好态度,同时也利用了孟尝君卓越才华为秦做出了一定贡献。
孟尝君身为顶级官二代,拥有非凡的才华和巨大的权势。然而,他引起了齐闵王的忌惮,因此齐闵王极力希望他前往秦国。虽然齐闵王答应了秦国的邀请,但是孟尝君却不愿意离开齐国。他深知一旦到了秦国,就如同无源之水般无法保持在齐国所拥有的权势地位。即使泾阳君回到秦国,孟尝君仍未动身。
然而,齐闵王坚持要孟尝君前往秦国。于是,在公元前299年,不得已孟尝君只好来到秦国,并被任命为相国。这个决定改善了秦齐关系,却引起了赵国的不满。
经过胡服骑射改革后,赵国也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面对这种变化,秦国不得不重视赵国态度。亲赵派向秦昭王宣传说孟尝君会优先考虑齐国利益而对秦不利。受到影响后,秦昭王决定任命赵国人楼缓为相国,以缓和与赵国的关系。孟尝君被软禁起来,甚至有考虑杀掉他。然而,孟尝君贿赂了秦昭王的宠妃,并成功求得宠妃的帮助。因此,秦昭王最终放过了孟尝君让他回到齐国。
齐闵王无奈之下,重新任命孟尝君为相国。然而,孟尝君对秦国非常不满,在公元前298年派遣匡章率军进攻秦国。齐、韩、魏三国联军攻破了函谷关,并迫使秦国归还大片土地给韩、魏两国。与此同时,孟尝君意识到自己无法获得齐闵王的信任开始着手经营自己的封地,并培植私人势力。
在孟尝君建立的门下学派中聚集了三千门客,涵盖三教九流众多领域。据说在秦国时,孟尝君建立了一个善于偷盗技巧的门客小组,曾将他向秦昭王献过的貂皮抢回来,并重新送给了秦昭王的宠妃。这一举动才赢得了宠妃的支持。在逃离秦国的过程中,又依靠一个擅长模仿鸡叫声的门客,在半夜成功欺骗开启函谷关的门户,使孟尝君能够顺利返回国家。
孟尝君为了巩固自己在薛地的势力,采取了一系列高?明的手段。他首先把一些忠诚的人安置在自己的封地薛地,并通过多种方法赢得了薛地百姓的支持和好感。
一开始,孟尝君大规模放高利贷并收取利息,以此来增加自己的财富。然而,后来他决定举办一场盛大宴会,邀请所有欠债的薛地民众参加,并要求他们携带所有债券。当时的人们都以为孟尝君建议来催讨债务,但令人意外的是,在宴会上,孟尝君将所有债券集中起来燃烧成灰烬。这个举动深深感动了薛地百姓,他们对孟尝君建立起无比感恩戴德之情。
随着五国联合进攻齐国并使其衰落,孟尝君建立了稳固的地位并在薛地度过余生。
结果
五国联军攻打齐国:公元前284年,孟尝君田文积极参与策划,成功组织五国势力团结一致,最终攻破了齐国。这次战争使得孟尝君在薛地上保持中立的地位,实质上成为了独立的存在。
齐、魏合力消灭薛国:公元前279年,孟尝君逝世后,他的儿子们为争夺继承权而发生争斗。齐国和魏国趁机展开合作,并共同分割了薛地的领土。这一事件标志着薛国的完全灭亡。
结论
孟尝君在战国时期享有盛名,然而由于他的权势过大,引起了国王的猜忌。为了保护自己,他不得不全力经营自己的封地。这一情况充分展示了战国时期列国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下,拥有封地的权臣所面临的困境。可惜孟尝君去世后,薛地被齐和魏两国分割,他的子孙没有能够保住孟尝君留下来的财产。与孟尝君齐名的还有赵平原君、楚春申君和魏信陵君,这四位被后人称为“战国四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