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屈原之死:魂归汨罗江

屈原之死:魂归汨罗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528 更新时间:2024/1/11 6:55:52

前因:

鄢郢之战:起因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9年至公元前278年间。当时,秦国的杰出将领白起带领军队进攻楚国,并在战场上大获全胜。他们不仅击溃了楚军,还攻破了楚国的双重要地位于今天湖北宜城东南的鄢和位于湖北江陵西北的郢。这场战争堪称一次壮举,为秦国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统治基础。

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屈原选择了汨罗江(现位于湖南和江西交界处)作为他寻死之地。

为什么屈原会选择自投江中?

要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他个人的经历说起。

他原名屈平,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与楚王朝有着远亲关系。他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使得他在内政外交方面表现出色,因此曾担任过左徒(楚国特有官职,类似于左丞相,在令尹之下负责参议国家政务、处理外交事宜以及制定法规)这样高位。

屈原在担任官职期间表现突出。在内政方面,他积极主张依法治国,并反对当时楚国贵族统治社会中“违背法度而擅行心意”的现象。楚怀王委派他制定法律条例,在其不断完善并颁布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果。

然而,屈原在推进内政改革时触动了楚国贵族阶级的利益。由于上级官员代表权势阶层向楚怀王诬告污蔑屈原,导致屈原首次被流放,并使得他的内政改革计划夭折。

在外交方面,他主张楚国与齐国结盟,共同对付秦国。当时楚国内部存在两股势力,其中一派以楚怀王的次子子兰为代表,倡导楚秦结盟以对抗齐国;另一派则以屈原为代表,主张楚齐联手应对秦国。

楚怀王的立场一直摇摆不定。

为了推行合纵的策略,屈原曾多次前往齐国进行外交使命。在第一次出使时,他成功地协助楚、魏、赵、韩和燕五国联军共同进攻秦国。而第二次出使回来后,他得知张仪刚刚访问过楚国,于是迅速劝谏楚怀王将张仪杀掉。

张仪是一个主张连横策略的纵横家,当时他正受雇为秦国工作。他曾代表秦国承诺给予楚国五百里土地,只要楚国与齐国断交。楚国听从了这个建议,并付诸行动,但事后张仪却声称他当初所承诺的只有五里,并以此欺骗了楚怀王。尽管楚怀王本想杀掉张仪以解除内心的愤恨,但面对情况变化,他的小儿子子兰和爱姬郑袖收受了张仪的贿赂,并劝说楚怀王放过了张仪。

张仪与屈原在楚国的政策方向上存在分歧,这对楚国的发展不利。屈原反对政敌子兰建议,力劝楚怀王除掉张仪。

得到屈原的忠告后,楚怀王立即派人去追杀张仪,但未能成功。

公元前299年,秦王邀请楚怀王在武关相会。屈原劝阻此事,主张连横策略的子兰等人则坚决支持楚怀王入秦。最终,楚怀王接受邀请前往会面,并被扣留在秦国直至去世。

同年,楚顷襄王登基,任命子兰为令尹(相当于丞相)。由于担心扣留事件引起不和,楚国与秦国断交多年。然而,在楚顷襄王继位的第七年,他与秦国恢复友好关系,并娶了一位秦国女性以求稳定局势。

屈原对这种耻辱行为感到不满,并指责子兰对楚怀王被扣留事件负有责任。由于子兰所推崇的连横策略与屈原的合纵思路存在严重冲突,子兰安排人在楚顷襄王面前诽谤屈原,导致屈原再次被流放。这次流放持续了长达十五年,直到屈原选择投江自尽。

屈原对楚国怀有深厚的热爱,他身为楚国王室成员,一直视自己为这个国家的重要人物之一。然而,楚王身边总是围绕着一帮阴险小人,导致他备受排挤和流放。面对这样的局面,屈原对楚王和整个楚国感到极度忧虑,于是创作了《离骚》来宣泄内心的郁闷情绪。

公元前278年,在秦国名将白起的率军攻陷楚国都城郢之后,楚顷襄王匆忙逃到了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并将国都迁移到那里。

当屈原听说郢被攻破的消息时,愤怒与悲伤交织在心头。加之他已经年老体弱,看不到恢复楚国的希望,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意成为亡国奴。因此,作为一个廉洁自律的人,他选择跳入汨罗江以自尽。

据说,在屈原去世后,楚国百姓感念他对楚国所做出的贡献以及他那激发人心的爱国情怀,自发地撒下糯米、喂养鱼虾,以防止屈原的尸体被它们吞食。每年五月初五,人们还会举行吃粽子和赛龙舟的纪念活动,这一传统逐渐演变成了现今盛行的端午节。这是对屈原及其爱国精神的纪念和追思之举。

结果:

楚国的命运转折:在屈原去世后的公元前278年,楚国开始迅速走向衰亡之路。

结论:

随着屈原的离世,楚国的境况变得逐渐糟糕。襄王过于娇奢放纵,沉迷享乐,在一个局部安逸的地方过着悠闲日子,导致楚国面临加速衰败的局面。

标签: 屈原之死屈原

更多文章

  • 田单复国:用火牛阵,绝地反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田单复国,火牛阵

    前因:五国伐齐的背景可追溯到公元前284年,当时燕国的昭王决定任命乐毅为上将军,并与秦、韩、赵、魏四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齐国。这次战争中,乐毅带领着联军一路取得了惊人的胜利,给予了齐国沉重的打击。他们成功攻占了连续72座城池,并最终攻陷了齐国的都城临淄。在公元前279年的某一天,齐国陷入了燕军的侵略

  • 鄢郢之战:秦国吞噬楚国的重要进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鄢郢之战

    前因:渑池盛事:在公元前279年,赵惠文王与身边的杰出大臣蔺相如一同亲临渑池(今天的河南渑池西部),迎接了来自秦国的昭襄王。这次重要会面成为了历史上一段令人激动的篇章。公元前279年至公元前278年,白起带领秦国强大的军队对楚国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征战。在这次殊死搏斗中,白起不仅大败楚军,还成功攻破

  • 渑池之会:秦赵外交纷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渑池之会,秦赵外交纷争

    前因:五国阀齐: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二十八年,燕国的君主决定聘请乐毅担任上将军。他与秦、韩、赵和魏四个国家联手,发动了一场针对齐国的伐战。这场战争以大胜告终,乐毅带领联军连续攻占了齐国的72座城池,并最终攻破了齐国都城临淄。公元前279年,赵惠文王在上大夫蔺相如的陪同下与秦昭襄王在渑池举行了一次会

  • 五国伐齐:黄雀在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五国伐齐

    前因:苏秦的齐国任务:在公元前约300年左右(燕昭王十二年),苏秦两次踏入齐国,担负起了间谍的使命。尽管最终他完成了这项任务,然而不幸事态败露,导致苏秦遭受车裂之刑,以死谢罪。齐国灭宋国:公元前286年(宋康王四十三年),齐湣王率领军队进攻并征服了宋国,成功攻陷了宋国的首都。逃亡中的宋康王最终在魏国

  • 苏秦之死:间谍的至高境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苏秦之死

    前因:齐伐燕:在公元前314年(燕王哙七年)的时候,齐宣王发起了一场对燕国的进攻,最终成功攻陷了燕国。在这次战争中,不幸的是燕王哙被杀害。公元前284年,苏秦遭到齐湣王车裂惨死。此时,他已经完成了离间齐国的任务。苏秦作为燕昭王派往齐国的间谍,旨在维持燕、齐两国表面上的友好关系,实际上却通过离间齐、赵

  • 齐灭宋:螳螂捕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齐灭宋

    前因:苏秦和齐国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300年左右,持续到公元前284年。苏秦曾两次被派往齐国执行间谍任务,最终成功完成了任务,但不幸被敌人发现,并遭到了车裂处死的残酷命运。公元前286年,齐湣王率军攻灭了宋国,并攻破了其都城。宋康王逃至魏国后不久即去世,从而导致了宋国的覆灭。然而,齐国并非一次性完成对

  • 伊阙之战:秦国的东进扩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伊阙之战

    前因:秦与齐、楚达成友好关系:在公元前296年,秦国和齐国宣布停战,并向楚国提供粮食援助,积极展示对楚国的友好姿态。公元前293年,白起,一位英勇的秦国将领,带领着秦军在伊阙(现在的河南洛阳龙门镇)战无不胜,先后击败了韩国、魏国和东周联军。他亲手俘获了魏国的大将公孙喜,并斩首敌军24万人。这场战役为

  • 沙丘宫变:英雄一世糊涂一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沙丘宫变,赵雍,赵武灵王

    前因:公元前299年,赵雍王决定让位于他的幼子赵何,将其封为赵王。而自己则以主父的身份继续率领大军北征草原,旨在利用自己壮年之时稳固赵何的王位。这一退位决策展现了赵雍王对国家未来的关切,并且显示出他对于自身才能与经验的信心。在北征过程中,赵雍王将倾尽全力保护边疆安全和国家稳定,并确保赵何能够顺利继承

  • 孟尝君相秦:权力太大也不是好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孟尝君相秦

    前因:靖郭君的权力之路:靖郭君田婴,一个身为齐国相国的贵族,统领全国大权,并被封在薛地(今天的山东滕州)。然而,当靖郭君去世后,他最有才华的儿子田文接过了他父亲的衣钵,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发扬光大。因着卓越的表现,田文受封为孟尝君。公元前299年,秦国向孟尝君发出邀请,请他担任该国相国一职。怀着憧憬与期

  • 垂沙之战:楚国割裂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垂沙之战

    前因:张仪欺楚:公元前313年,秦国的王子惠派遣聪明才智的丞相张仪前往楚国,以精巧的辞令游说楚怀王,成功瓦解了齐、楚两国之间的合纵联盟,使得楚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公元前301年,齐国与韩国、魏国共同结成联军,发动了一场攻打楚国的战争。与此同时,秦国从另一个方向进攻楚国,以分散其注意力。最终,在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