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毛主席开展三反运动,42人枪毙,万人入狱:100年以后,还要搞!

毛主席开展三反运动,42人枪毙,万人入狱:100年以后,还要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739 更新时间:2023/12/12 11:59:56

1952年2月10日,这天是举家团圆的元宵节,河北省保定市体育场上人头攒动,但他们不是来这儿庆祝节日,而是来看一场公审大会。

“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盗窃国有资财,克扣民工灾民,勾结奸商非法经营谋利......判处刘青山、张子善死刑,立即执行。”

法庭审判长宣读了判决书。

“共产党万岁!”会场上响起了人民的一片欢呼声。

“砰!”“砰!”

随着刑场上传来的两声巨响,这两个人也结束了他们先功后过的一生。

此案是当时席卷全国的“三反”运动中的一桩大案。当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国内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而国外也是忧患重重。

面对如此内忧外患,主席毅然决然地在全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三反”运动。

毛主席开展“三反”运动的原因是什么?这场运动又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身为开国领袖,毛主席在生活上却是异常简朴。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大多数普通人家是用不起牙膏的,人们通常用一种用稻壳烧成的灰来刷牙,这种灰被称为“牙粉”。

牙粉清除牙垢的能力很强,关键是还非常省钱。毛主席自小就用牙粉刷牙。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物质条件的提升,牙膏也不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可是毛主席仍然喜欢使用牙粉。

卫士长银桥有一次忍不住劝说毛主席使用牙膏。

但毛主席却笑着说,他已经习惯用牙粉了,而且如果以后国家的每个人都能用上牙膏了,他就不再用牙粉了。

还有一次工作人员见毛主席的牙刷已经秃得不成样了,便问:“主席,这把牙刷实在不能用了,要不给您换把新的吧?”

毛主席却说:“我看还能用呢,新的还不如旧的好用,不要急于换嘛!”

工作人员只能无可奈何地退出了房间,而毛主席又把这把牙刷用了很长时间。

除了牙粉牙刷,毛主席用过的枕巾和毛巾等破了以后都要补一补再用,有一床旧军毯一直到他逝世时还在使用。

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结婚时婚礼很简单,毛主席只亲自写了几封请帖,只邀请了几位革命老人光临。

饭后,他从箱子里取出一件大衣,慈祥地对毛岸英和新娘说,他没有什么东西可送的,就送这件大衣,这件衣服白天可以穿,晚上也能盖在被子上。

在物资极其短缺的年代,身为一国领导人,他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坚决执行跟大家一样的标准。

建国后,家乡的一些父老乡亲有时候会给他捎去一些土特产,以感念他的伟大贡献。

但毛主席总是作价付钱,表示领了意,但钱还是要给的。别人送的礼品他也要统统上交国库。

民主党派著名领袖雷洁琼女士在1994年5月参观韶山毛主席遗物展时颇受感动,写下了“公者千古,私者一时”八个大字。

“我可不想当李自成啊!”

“你们要做刘宗敏,我可不想当李自成啊!”毛主席在视察沈阳时大动肝火,批评领导干部万万不能太过奢侈,一定要艰苦奋斗。

发火的原因是在沈阳招待他的餐桌上出现了一道道名贵的美味菜肴,极尽奢靡。

1950年2月,毛主席访问苏联结束回国时想去考察一下我国的东北工业基地,于是把第一站定在了哈尔滨。

和他们同行的还有一位国际友人越南共产党领导人胡志明,毛主席便吩咐当地的政府部门安排一场接待胡志明的晚宴,并特别强调要一切从简。

听说毛主席和周恩来要来视察,松江省和哈尔滨市领导便精心地为他们安排接风事宜。

随着一道道精美的菜肴被端上桌,毛主席的眉头逐渐紧锁。

连熊掌都被安排上了饭桌。接待的领导还颇为得意地介绍这些菜品。

由于当时外宾在场,出于外交礼仪,毛主席并没有明显表现出不悦。

但是整顿饭下来,他只吃了一点点蔬菜和半碗米饭。

接待的领导一头雾水,难道是他们准备得菜不合主席的胃口?

饭后,毛主席对负责接待的市领导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国家目前还不富裕,吃饭不用大鱼大肉,不能浪费。

对于这次的晚宴,毛主席虽然对市领导进行了批评,但他并没有特别放在心上。他认为可能是当地政府因为接待外宾的缘故才将宴席准备得如此豪华。

等毛主席一行人离开哈尔滨到达长春时,在街上他并没有见到想象中的热热闹闹的生活场景,反而是十分冷清。

毛主席不解地问:“为什么大街上这么冷清,连一个人都看不到?”

陪同的地方领导当即回答说这个时候老百姓都在家里吃午饭呢。

毛主席立马就知道了怎么回事,反问地方领导:“老百姓吃个饭行动都这么整齐吗?”地方领导吓得赶紧支支吾吾说出实情。原来,他们考虑到安全问题,提前通知不准沿途的百姓出门。毛主席十分生气地要求解除戒严,并强调说不能脱离百姓。

随后他到沈阳进行巡查,到了饭点,他想在食堂就餐,感受一下群众的生活。但令人没想到的是,饭菜刚上桌,毛主席的怒火就再也压制不住。

饭桌上的菜并不是他所期待的家常便饭,而又是满目的珍馐美味,甚至比在哈尔滨的宴席更加豪华。

毛主席意识到,开展克服官僚主义作风和杜绝奢靡腐败之风的行动已经刻不容缓了。

共和国“反贪第一人”

1951年7月的某天晚上,李克才忙完公事匆匆赶往家中,因为妻子刚刚生下小孩不久,需要人的照顾。但是他一进屋就看到了妻子的满面愁容。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他紧张地问道,以为妻子哪里不舒服。

妻子并未答话,叹了叹气,轻轻地掀开枕头,枕头下面赫然露出一堆现金!

“哪儿来的?怎么有这么多钱?”看到这一沓沓钞票,李克才大吃一惊。

“张专员刚刚来过,他给了这些钱,说我刚生完孩子,让我买点补品。我数了一下,足足有200万元(旧币,下同)。这钱咱们可不能要,咱们得把这些钱还回去。”李克才的妻子不安地说。

李克才这才明白,愤愤地说:“刘青山和张子善这是要堵我的嘴啊!”

随即他让人退回了这笔钱。但没过几天,张子善又派人再次将钱送到李克才家里,而李克才同样拒绝了他。

李克才出生于1917年的河北,20岁时他便参加了革命工作,他为人刚正不阿,是一个眼里容不得一点给共产党抹黑的沙子的人。

1949年,李克才被调到天津,此后便开始和刘青山、张子善两个人一起工作。

刘青山当时担任天津地委书记,张子善则是天津专署专员。

刘青山和张子善都是在30年代初期入党并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负伤立功的领导干部,一开始李克才对他们是十分地敬重。但不久,李克才便发现了不对劲。

他经常听到刘青山自称“老子”,还说:“老子拼命打了天下,享受些又怎样?”

刘青山居住在一栋非常豪华的别墅,并且以“养病”为由,很少参与工作。

他的生活极尽奢靡,据说他吃饺子,要吃到韭菜味但不吃能韭菜馅,因此厨师在包饺子时需要将韭菜露在皮外边一点,等到快煮熟时再将韭菜一根根抽出来。

当时普通人的伙食费每个月9元钱足矣,而刘青山洗一次澡却需要花费48元。

此外,刘青山还染上了毒瘾。在一次会议上,刘青山的毒瘾发作,会议只能中途停止,等到刘青山打完吗啡针后才继续进行。

1951年夏天,刘青山花费3.6亿元买回两辆进口车,一辆供自己享用,一辆送了礼。

张子善虽然没有刘青山那么明目张胆,但是他一味迎合刘青山,为刘青山的腐化生活提供条件,他希望将来有机会接任刘青山的职位。

据张子善自己交代,他每个月仅高档香烟就要吸八九条,衣着从粗布到细布再到皮毛,饮食非细粮不可,再到酒肉必备,行则非轿车不坐,他擅自动用地方粮款9亿元买了5辆汽车。

据后来专案组查证,刘青山、张子善二人生活腐化,贪污挥霍公款达3.7825亿元。其中,刘青山贪污1.8399亿元,张子善贪污1.9426亿元。为消灭贪污罪证,张子善还曾一次性焚毁单据378张。

在国家如此困难的时期,刘青山和张子善却凭借职权盗窃国家救灾粮、治河专款、干部家属救济粮、地方粮,克扣民工工资、机场建筑款,骗取国家银行贷款等,窃取国家财产总计达171.6亿元。

同时,他们还勾结奸商投机倒把,使国家财产损失达21亿元。

李克才一开始对二人进行了劝说和批评,但二人非但没有听进去还将李克才视为眼中钉,想办法挤兑李克才。

1951年11月21日,中共河北省委召开第三次党代会,在小组讨论会上,忍无可忍的李克才用了一个多小时细数了刘张二人的贪污腐败行为。

李克才勇敢地站出来后,天津地区的各方代表也纷纷发言诉说刘张二人的罪状。

两大巨贪被判死刑

11月29日,张子善在会议上被依法逮捕。

12月2日,刘青山回国途经天津火车站时也被依法逮捕。

“死刑。”

毛主席看完周恩来送交的华北局关于刘青山和张子善二人的处理意见报告后缓慢而又沉重地说出这两个字。

关于刘青山和张子善的处理结果大部分干部和群众都是表示十分赞同的,他们认为这二人罪大恶极,当判重刑。

但也有一小部分人认为他们二人在战争年代立下过汗马功劳,而且正值大好年华,希望不要枪毙他们,能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毛主席面对求情的声音却说:“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有可能拯救20个、200个、2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监狱里,面对前来看望他的李克才,张子善再也忍不住痛哭起来。

“都怪我没有早些听你的话,走到这一步,我是罪有应得”。

1952年2月10日,刘青山、张子善的公审大会在保定市体育场举行。

会场外,河北省人民广播电台全省广播了大会实况,全省数十万人收听了广播。

农民代表等控诉了刘青山和张子善的种种恶行后,法庭审判长宣判对二人的判决结果。

判决结果宣布后,会场上响起人民的一片欢呼声。

张子善早已泪流满面,他请求给他照最后一张相,好给后人提个醒。

而刘青山则在临刑前嘴里一直念叨着:“以我做个典型吧,以我做个典型吧。”

到1952年10月,“三反”“五反”运动宣告结束。在“三反”运动中被判刑的贪污犯有上万人,判处死刑的有42人。

这场运动惩处了大量的贪污分子,坚定地维护了党的纯洁性。

在任何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党内腐败行为的态度始终是零容忍的,中国共产党坚决反腐败的决心和态度是始终如一的。

反腐永远在路上。

标签: 三反运动

更多文章

  • 1969年中国与苏联爆发了珍宝岛事件,毛主席是如何应对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珍宝岛事件

    1969年中国与苏联爆发了珍宝岛事件,这个事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当时,中国的军事力量被认为是落后于苏联的,但我们的士兵们却有了“不怕苏联来,只怕苏联没来”的信念。在面对威胁时,我们不仅要准备好应对敌人的进攻,更要保持战斗的信念。珍宝岛事件发生后,毛主席听到消息后并没

  • 新保安之战没打好:毛主席看到指挥员是谁后,无奈亲自下场指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新保安之战,毛主席

    “再这样打下去,再好吃的饭都要被他们给搅和的成稀汤寡水!把军委命令当什么了?把地图拿来,我要亲自指挥!”说话的是毛主席,此时正在因为三大兵团的指挥不力而大发雷霆。1948年12月,由于傅作义始终在我党、国民党和美国人之间三方游走,态度暧昧,甚至企图要以“投诚&rd

  • 徐寿辉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徐寿辉,称帝

    徐寿辉在蕲水县城附近的清泉师太殿上称皇帝即位。元统治者调集几省军队,对红巾军根据地进行围剿,天完政权的重要领导者人彭莹玉战死,国都蕲水县城也被攻破,"莲台省"将士四百余人壮烈牺牲。徐寿辉率领部队先后退到黄梅县挪步园一带和沔阳县的滨湖地区紧持战斗,同时对军队也进行整顿。1354年,元军慑于刘福通、张士

  •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背景、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一、签订背景1.苏联的外交政策1922年苏联成立后,面对孤立和敌对态势,苏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外交政策以缓解国际压力。尤其是斯大林上台后,苏联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试图打破孤立状态。2.德国的扩张政策纳粹德国在希特勒的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和扩张计划。德国认为其需要扩张领土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

  • 西周的动员能力如何?周公东征需要多少时间赶赴叛乱地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公东征

    周朝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军事制度,包括了选贤任能、官职等级制度、官员培训和选拔制度,以及较为完善的军备制度。周朝的军队实行选贤任能的制度,官员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才干担任相应职务,能力强的人可以担任更高级别的职务。同时,周朝设立了六卿、卿士、大夫、士等官职等级,以及儒家的九品中正制,以保证了官员们的责任和义

  • 明玉珍称帝,建立夏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玉珍,称帝,夏政权

    1362年,明玉珍受刘桢等人拥立称帝。国号大夏,以恢复汉族王朝的统治为号召,建元大统,都重庆。明玉珍立妻彭氏为皇后,子明升为太子。效周制,设六卿,以刘桢为宗伯,分蜀地为共八道,更置府州县官名。1366年,明玉珍病故,享年38岁。遗嘱臣下固守渝川地区,勿进取中原。谥号钦文昭武皇帝,庙号太祖。同年九月,

  • 南海九小岛事件:中法日之间的交涉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南海九小岛事件,中法日

    南海九小岛事件是指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法日三国在南海争夺钓鱼岛(日本称钓鱼岛,中国称钓鱼屿)及其周边九座小岛(包括黄尾屿、赤尾屿、黑尾屿、北小岛、南小岛、中小岛、大东屿、小东屿、南屿)的过程,该事件在当时引起了中、法、日三国之间的外交矛盾和冲突,对今天南海局势的发展和影响也具有重要意义。一、事件

  • 正德元年,六部九卿大臣联名弹劾以刘瑾为首的“八虎”宦官势力,结果被反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瑾,八虎,宦官势力

    正德元年,由内阁领导,六部九卿大臣联名弹劾以刘瑾为首的“八虎”宦官势力,结果朱厚照偏袒刘瑾等人,刘健,谢迁等一众大臣只能告老还乡,就只剩下李东阳一人苦苦支撑局面,朝中几乎没人敢再和“八虎”作对,刘瑾权势更甚。朱厚照升任刘瑾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作为司礼监秉

  • 张士诚十八条扁担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张士诚

    张士诚原名张九四。是元末位于江浙一带的义军领袖与地方割据势力之一。1321年出生于泰州兴化白驹场,今盐城大丰的一个穷苦的"亭民"之家。兄弟四人都以撑船运盐为生。为了养家糊口,张士诚从十岁开始就跟乡亲们一起,在白驹场的官盐船上"操舟运盐",依靠卖苦力赚来的微薄收入补贴家用。少年时的张士诚"少有膂力,负

  • 1900年清政府围攻东交民巷使馆是中西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是如何推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东交民巷使馆,清政府,代化进程

    探讨1900年清政府围攻东交民巷使馆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这个事件对中西关系的影响和启示。这个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中西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对中西关系的发展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背景1898年,中国遭受了来自八国联军的入侵和掠夺,这次入侵导致了中国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