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中之战曹操颇具优势,为何却主动放弃汉中?

汉中之战曹操颇具优势,为何却主动放弃汉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691 更新时间:2023/12/14 18:21:36

汉中之战是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之战,据史料记载,这一战以刘备小胜结束,但是通过阅读史书后你就会发现,这一战其实是曹操主动放弃了汉中。

在赤壁之战后,刘备趁机拿下来了荆州,以荆州为根据地,向益州进军,但是汉中还有张鲁等人。曹操也不是傻子,在刘备进攻益州后,曹操密谋拿下汉中。汉中是益州的屏障,一旦汉中在手,益州就等于被人掐住了脖子,刘备灭亡是迟早的事情。

可惜曹操低估了一个人,那就是诸葛亮。在庞统死后,诸葛亮出荆州上益州相助刘备,以最快的速度拿下了益州。而这时曹操还没有真正掌握汉中,没有布局完成。刘备拿下益州之后,就北上和曹操对峙,开始了汉中之战。这一战刘备准备不完全,能用的兵力不到一万,而曹操这调集了十万兵马,1比10的比例,刘备赢也是侥幸。

这一战也是蜀汉和曹魏将领云集的一战,曹魏有夏侯渊曹休,曹真的曹家兄弟,还有猛将张郃徐晃等人。刘备这边一样有着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以及法正等人。出谋划策的诸葛亮也在军中,除了关羽,蜀汉的猛将几乎都在汉中了。

一战到后蜀汉这一边战死了吴兰和雷同等人,曹操则死了大将夏侯渊。从阵亡的将领上来看,曹操的损失大一点,但阵亡一两个将领不是曹操撤退的理由。曹操的将领不少,出了夏侯渊还有曹家兄弟,还有五子良将。但是问题是粮草跟不上了。

曹操军队在汉中,粮草要从关中调集运送,汉中和关中隔着一道秦岭,道路险阻,运送粮草的队半个月还不一定能到。战争持续的越久,粮草越是和问题,带来的储备粮食吃完,后续的粮草运不上来,这场仗就没法打下去。何况这场仗开始于公元217年,结束的时候已经219年了五月了,两年多的战争曹操这边已经快要熬不住了。

同样的,刘备也不好过,军队少,到后期只能依靠妇女来运送粮草。但是刘备在百姓心中名声特别好,有百姓的救济这场仗刘备死可以打的久一点,刘备唯一怕的就是速战速决。一万兵力抵不住曹操的十万人马的厮杀。刘备还有一个必须要退军的原因,就是孙权和关羽。

关羽守荆州不能直接来汉中参战,但他可以从荆州出兵北击曹操腹地。曹操如果执意不退兵,关羽从荆州出发,一路直捣长安,有秦岭阻隔,曹操没有办法及时援助。长安被关羽拿下后,能把曹操夹死在汉中。还有就是孙权,东吴每次大战的时候对曹操都有牵制的作用,关羽出兵,孙权肯定会派一个将领带精锐部队攻打底盘,对曹操压制。

所以曹操必须要退兵了,退兵丢失了汉中,但是不退兵可能丢失的就是一个北方了。权衡之下曹操退兵了,汉中落到了刘备手中,为今后的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标签: 汉中之战曹操汉中

更多文章

  •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魏国老臣都在干嘛?为什么不干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高平陵之变,司马懿,曹爽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吧!东汉末年,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魏文帝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

  • 白登之围的始末是什么?刘邦为什么不派韩信率军讨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白登之围,韩信,刘邦

    战国时期,中原各国为了争夺天下霸主之位打得你死我活,北方草原上,一个强大的游牧部族匈奴,正在悄然崛起,并在此后的岁月里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匈奴已经成为足以和秦朝硬碰硬一决雌雄的庞然大物,双方多次发生激烈军事冲突。即使强如秦始皇这样的雄主,对匈奴也不敢掉以轻心,不得不派大将蒙恬

  • 李旦为什么对唐隆政变不知情?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瞒着他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旦,唐隆政变,李隆基,太平公主

    唐隆元年七月二十一日,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在共同发起了一场宫廷政变,史称唐隆政变。这是大唐史上规模最大的宫廷政变,参与其中的人员与军队远超之前的玄武门之变与神龙政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当时负责皇宫安全的是飞骑与万骑两支精锐,合称为北衙禁军,约计三万人,全都被李隆基动员

  • 在唐隆政变中,李隆基为什么要杀“巾帼宰相”上官婉儿?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上官婉儿,唐隆政变,李隆基

    上官婉儿,唐朝著名女官、诗人,有“巾帼宰相”之名。在唐隆政变时,她为什么会与韦后一起被杀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关于上官婉儿,有一个神奇传说:在上官婉儿出生前,她的母亲郑氏梦到一个仙人送给她一杆秤,说:“您的孩子将来可以称量天下!

  • 揭秘:“九一三”事件后对林彪驻地的清查工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九一三事件,林彪

    1973年2月,由汪东兴、纪登奎提议,周总理批准,对林彪住处的物品进行清查。林家大院在北京黄城根北街的一条胡同院子里,整个院子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院子的西院是林彪和叶群的住宅,那是建国后改建的新式平房。西院共有9间房子,4间由林彪使用,一间做卧室,两间做会客室,还有一间专

  • 南京大屠杀,是日军早有预谋的杀戮,这样丧心病狂只有一个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南京大屠杀

    众所周知,1937年12月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中,至少有30万中国人被无辜杀害,所到之处血流成河。这个数字骇人听闻,但也常有人会心存疑虑,多处的万人坑中被日军集体枪杀的都是上百人,日军是怎么进行的?的确,这么大规模的屠杀活动日军是早有预谋,而且是有组织的。日军甚至进行了各种惨无人道的杀人竞赛。但日军

  • “九一三”事件相关将领中,江腾蛟只是少将,为何顶格判了18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九一三事件,江腾蛟

    1981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正式宣判,黄永胜作为“九一三”主犯之一被判有期徒刑18年,李作鹏和吴法宪获刑17年,邱会作被判了16年。而另一名主犯江腾蛟,虽然曾经的军衔仅为少将,却跟黄永胜上将一样都被判了18年徒刑,是这几人中刑期最长的。为什么区区一个少将却成了主犯,

  • 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朱允炆首先任命老将耿炳文,战败后,又任命李景隆,无功而返!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棣,朱允炆,耿炳文,李景隆,靖难之役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由于朱元璋晚年杀了许多大将,朱允炆已经没有将才可用了,随即只好命令年过六旬的老将长兴侯耿炳文率军北上讨伐,号称三十万大军,结果在真定被朱棣击败,撤入城中坚守不出,后改为李景隆接任,并增兵至五十万人。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李景隆为何能接替老将耿炳文率五十万大军北伐朱棣?首

  • 长沙抢米风潮:1910年长沙一家4口惨死,引发抢米风潮,毛泽东:此事影响我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长沙抢米风潮,毛泽东

    众所周知,1911年,腐朽的清王朝覆灭,中国迎来新的时代。然而在清王朝末年的1910年,发生在湖南长沙的一件大事,却鲜为人知。1910年4月的一天,住在长沙南门外做挑水工的黄贵荪一家,已经很久没吃过饱饭了。他妻子拿着仅有的80个大钱去买一升米。尽管可能米很少,但也能维持一段时间的生存问题。没想到米店

  •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张学良的东北军撤出,沈阳警察不投降不撤退,与日军血战三天三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沈阳警察

    1931年9月18日,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日子。在这一天,日军发动了侵华战争,一夜之间,东北山河支离破碎,陷入危亡之中。然而,在此危急存亡之秋,驻守在东北的东北军却没有做出丝毫的抵抗,这支在国内曾经所向披靡的军队放弃了他们在东北的根据地,在几天之内先后撤离了东北。但是即便是失去了东北军这支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