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皇宫中头号凶险之地,不到百年间竟发生四次兵变,开启俩盛世

唐朝皇宫中头号凶险之地,不到百年间竟发生四次兵变,开启俩盛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373 更新时间:2024/1/13 7:29:03

在唐朝立国近三百年的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宫廷政变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导致帝国走向辉煌者有之,使其陷入混乱者有之。政变的发生地有很多处,但最集中、对后世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玄武门。

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 玄武门发生四次兵变

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发生在玄武门的政变竟然有四次之多,而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这四场政变中竟然有两场极具划时代意义,间接开两大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聊聊这四场政变。

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其起因、经过在此不做赘述,但有一点需要说明。按照李世民阵营的说法,他们之所以发动兵变,完全是因为事先得到确切消息,说是李建成、李元吉准备谋害李世民,后者属于被动发难。但从李世民对政变时间、地点和节奏的把控来看,这场政变绝对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行动。换句话说,李世民早就在布置除掉李建成、李元吉的计划。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兵变,杀死太子李建成

政变发生后,李世民在斩杀李建成、李元吉的同时,还做了三件事,由此给后世留下口诛笔伐的“黑材料”;一、将李建成、李元吉诸子全部斩杀;二、派尉迟敬德率军入宫,逼迫唐高祖立李世民为太子;三、将李元吉的遗孀杨氏纳入后宫。当然这场政变也有其“积极”意义,便是间接开启“贞观之治”,使唐朝在消弭战争创伤之后,国力呈加速上升之势。

神龙政变。随着武则天的老迈昏聩,对处理政事越来越力不从心,从而给志在兴复的大臣们以可乘之机。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卧床不起,张易之兄弟在床前侍疾。此时,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桓彦范敬晖袁恕己等人,交结禁军将领李多祚,打着张昌宗兄弟谋反的旗号,在玄武门发动政变。

武则天在神龙政变中倒台,儿子李显复辟

张柬之等人在占据玄武门的同时,迎立太子李显入宫夺权(“癸卯,柬之、玄、彦范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帅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至玄武门,遣多祚、湛及内直郎、驸马都尉安阳王同皎诣东宫迎太子。”见《资治通鉴》)。政变进行的非常成功,张易之兄弟血溅宫闱,武则天也被逼着将皇位传给李显。而随着李显的复辟成功,立国仅15年的武周政权覆亡,帝国重新恢复大唐的国号。

景龙兵变。唐中宗复辟后,放手让强悍的韦皇后干涉朝政,并默许爱女安乐公主滥封官爵,而自己则做起了“逍遥天子”。与此同时,前朝余孽武三思不仅获得中宗的信任,而且还跟韦皇后等人勾结,在朝中不断地援引私党、排除异己,将朝政搞得乌烟瘴气。韦皇后与武三思因为嫉恨太子李重俊,不断地对他进行侮辱、排挤,后者在愤恨之余,在成功地收买、拉拢李多祚后,决意发动兵变。

李重俊率军猛攻玄武门,却以失败告终

景龙元年(707年)七月,李重俊、李多祚假称圣旨,率兵冲入武三思府邸,将其父子二人斩杀,随即又率军进攻玄武门(“俄而多祚等兵至,欲突玄武门楼,宿卫者拒之,不得进。”见《旧唐书·李重俊传》),声言要诛杀韦皇后、安乐公主。韦皇后闻变后,迅速登临玄武门,并对士兵们宣布李重茂、李多祚谋反,导致叛军倒戈,李多祚当场被杀,李重茂则在逃亡途中被捕杀。

唐隆政变。韦皇后为实现“女皇梦”,志与一门心思想做皇太女的安乐公主合谋,在景龙四年(710年)将中宗毒死。中宗驾崩后,韦皇后册立幼儿李重茂为帝,改元唐隆,自己则垂帘听政。韦皇后的“如意算盘”是先让李重茂做几天皇帝,待羽翼丰满、时机成熟后,再逼迫他让位给自己。等到坐上女皇的位子后,再册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彼时母女俩都可以实现自己的追求。

李隆基通过兵变除掉韦皇后

没想到,中宗之妹太平公主联合侄儿李隆基却率先发难,后者在占据玄武门后,率军直闯皇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斩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并将韦氏党羽一网打尽,此时距离韦氏临朝还不满一个月(“隆基勒兵玄武门外,三鼓,闻噪声,帅总监及羽林兵而入...韦后惶惑走入飞骑营,有飞骑斩其首献于隆基。安乐公主方照镜画眉,军士斩之。”见《资治通鉴》)。

政变结束后,太平公主胁迫小皇帝颁发诏书,将皇位让给叔父、相王李旦,后者在一番虚情假意的推辞后,就此复辟成功。没想到两年后,已身登大宝的唐玄宗李隆基与昔日“盟友”太平公主决裂,再度发动兵变,不仅尽诛公主党羽,还下令公主自尽。此事过后,唐玄宗牢牢地控制住帝国,开始大量的选用贤才治国,“开元盛世”随即呼之欲出。

史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

更多文章

  • 他是武则天之子却被母亲所杀,死前留下一首诗,内容哀惋催人泪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则天母亲个人资料,武则天写的最霸气的诗,描写武则天狠毒的诗

    女皇武则天是个阴狠毒辣、喜怒无常的角色,无论是上位过程中,还是在巩固权位期间,但凡是被她视为障碍的,必定会极力除之而后快。死在她手中的冤魂难以计数,不乏有很多至亲骨肉,其中章怀太子李贤便是其中的典型。李贤是武则天的次子,深受唐高宗喜爱李贤是高宗的第六子,武则天所生的第二子,出生后不久便被封为潞王。李

  • 唐朝人为何谈“虎”色变?他们在提到此字时,是如何巧妙处理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的重要事件,唐朝的字是啥样的,唐朝九个真实事件

    细心地读者在翻阅唐朝人的作品时,无论是官修史书还是诗词歌赋,通篇都看不到一个“虎”字,作者若需要提到此字,也会很巧妙地用别字或别称来代替,让人很是不解。之所以如此,其实并非唐朝人真的害怕老虎,而是因为有一位帝王的名讳中带有“虎”字,按规定需要避讳。这位帝王,便是被追尊为唐太祖的北朝名将李虎。按照正史

  • 唐玄宗亲手缔造大唐盛世,却因误用三人,使帝国陷入万劫不复深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唐玄宗即位之初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任用名臣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韩休等人为相,针对武则天晚年及中宗、睿宗两朝的弊政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历经十余年的努力,终于再造盛世,因这段时期的年号为开元,故被史家称之为“开元盛世”。“开元盛世”的成色到底有多足,可以从经济和人口两方面进行考察。众所周知,盛世的

  • 史上极疯狂盗墓贼,几乎挖遍唐朝皇陵,却为何不敢动武则天的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武则天皇陵的资料,武则天盗墓事件,武则天的皇陵被挖了吗

    绝大多数帝王都有厚葬的传统,陵墓中往往埋有大批稀世珍宝,而与此相伴随的,自然是层出不穷的盗墓行为。在和平时期,针对帝王陵墓的盗掘,还只是小偷小摸的民间行为,而且一旦被破获,盗墓者所受惩罚必将极重。但在战乱时期,盗掘帝王陵墓的行为则成为普遍现象,不仅盛行于民间,就连个别官府和军方也会参与其中,而且规模

  • 长孙,独孤,尉迟,隋唐时为什么那么多复姓?这些姓氏现在哪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尉迟复姓,长孙和独孤是一个时期的姓氏吗,姓刘的以前复姓独孤吗

    比如独孤(隋文帝皇后),宇文(隋朝重臣),长孙(长孙无忌),尉迟(尉迟恭)……这些人都是隋唐之际的风云人物,那么为什么他们这些姓氏都这么古怪?其实这个答案也很简单,就三个字:鲜卑人,隋唐之前中国正是南北朝乱世,北朝长期被鲜卑人掌控,虽然这些鲜卑人基本被汉化,但却也留下一点鲜卑痕迹,就连隋朝的皇室杨坚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已经当上太子,为何还要逼迫其父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熟悉隋唐历史的朋友都清楚,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后,已经如愿以偿地当上太子,并且执掌军国大权。然而仅仅过了两个月时间,李世民便逼迫唐高祖退位。那么,李世民为何急吼吼地逼其父退位,想来原因大概有四点:1.李世民发动政变的终极目的,是做皇帝而非太子。熟读历史的人都清楚,李世

  • 大唐有一位“神将”,68岁抗击突厥大军,对方一听名字直接吓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正史大唐第一战神,大唐灭突厥关键谋士,唐朝抗击突厥的名将都是谁

    由于小说、广播、电台的慢慢流行开来,大唐传奇将军薛仁贵的子孙们也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线中,给人们留下饿了深刻印象,那么事实上,史书上真正的薛仁贵以及子孙后世们到底是什么样?他们究竟有哪些事件为人称道?接下来,我就为大家细细盘点。根据史书记载,薛仁贵本来是山西省的一个农民,由于不得重用,到了30岁的时候

  • 李渊能夺得天下,此人在关键时刻决定了大唐的命运,但却鲜为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唐李渊简介,李渊能建立大唐吗,李渊的历史事迹

    唐军势大,河南五十余州相继归降,明眼人一看,唐军有一统天下之势。到了公元620年的时候,唐军征慈涧,王世充军队则退守到了洛阳,之后,唐军切断了粮线,眼看王世充要亡了。而此时,无奈之下的王世充,则遣人向夏王窦建德求救,但是,窦建德对于此次求援,却显得有些摇摆不定。窦建德的中书侍郎刘彬,却劝他说:“现在

  • 晋朝最短命的皇帝,52岁登基8个月后忧愤而死,娶了个黑人做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晋朝立国155年,除不被正史承认的司马伦外,共有15位合法皇帝,其中在位时间最短者,非第12任皇帝-简文帝司马昱莫属,仅做了8个月皇帝便病死。虽然历史存在感很低,但简文帝的老婆和儿子却都极具传奇色彩,而他也由此得以时时被人提及。那么,简文帝为何如此短命?他的老婆和儿子到底有多传奇?01 聪慧王爷,无

  • 这个人被史书痛骂,但他却是大唐功臣,他不死,安禄山绝不敢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安禄山如果不死能打下大唐吗,安禄山烧毁大唐皇宫,大唐十大功臣排名

    唐太宗将唐朝带向鼎盛,出现中国历史上最昌盛的时期,也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国家。当时有很多人来唐朝拜访唐太宗,想学习唐朝的文化技术跟资源,他们也由衷地佩服唐朝的生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朝廷中的文武百官,团结一心,共同治国,然而这一盛事持续了很长时间,一直到唐玄宗时期,仍然是中国历史上最昌盛的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