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史上极疯狂盗墓贼,几乎挖遍唐朝皇陵,却为何不敢动武则天的坟?

史上极疯狂盗墓贼,几乎挖遍唐朝皇陵,却为何不敢动武则天的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24 更新时间:2023/12/26 22:18:02

绝大多数帝王都有厚葬的传统,陵墓中往往埋有大批稀世珍宝,而与此相伴随的,自然是层出不穷的盗墓行为。在和平时期,针对帝王陵墓的盗掘,还只是小偷小摸的民间行为,而且一旦被破获,盗墓者所受惩罚必将极重。

但在战乱时期,盗掘帝王陵墓的行为则成为普遍现象,不仅盛行于民间,就连个别官府和军方也会参与其中,而且规模是相当的大。

董卓曾挖遍东汉皇陵,堪称盗墓界大V

军方参与盗墓的行为从来都是屡见不鲜,例如新莽末年的赤眉军首领樊崇、东汉末年的国贼董卓,便先后将两汉皇陵挖了个遍,获取珍宝无数。近现代则有“东陵大盗”孙殿英,挖掘乾隆、慈禧陵墓,收获也是颇丰。

不过军方参与盗墓毕竟是一件为世人不齿之事,所以他们的盗掘活动通常会遮遮掩掩,而且盗掘时间都不会太长,以防为外人所知。

在军方参与的大规模盗掘皇陵活动中,有一个“异类”,此人不仅作案时间长、盗掘规模大,而且还胆敢将盗掘成果登记造册,在国内宣扬,实在是狂妄至极。此人,便是曾盗挖十七座唐朝皇陵的五代军阀温韬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温韬虽然极度疯狂,却单单不敢盗掘武则天的陵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温韬曾连挖唐朝十七座皇陵,嚣张至极

温韬是唐末京兆华原人也,年轻时曾落草为寇,后被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收为义子,更名为李彦韬,在老家华原担任镇将。温韬因追随李茂贞征战有功,被提拔为耀州刺史(耀州即华原)。

温韬这个人属于典型的“墙头草”型军阀,哪家的实力强就归顺谁,根本没有忠诚可言。唐末后梁时期,温韬游走于李茂贞和朱温之间,朝秦暮楚,最后被后梁任命为静胜军节度使,并更名为温昭图。

静胜军管辖关中地区,境内有唐朝历代皇陵(十八皇陵)。温韬在担任节度使七年时间,利用职务之便,对唐朝皇陵展开系统性、大规模的破坏,共盗掘其中的十七座,所获稀世珍宝无数。

唐朝十八座皇陵分布图

然而温韬是武人,只对金银珠玉感兴趣,对其他书画类艺术品的价值却并不了解,所以在盗墓过程中,往往对其任意加以毁坏,以至于很多稀世珍品被毁,其中便包括唐太宗昭陵中珍藏的王羲之书法名作《兰亭集序》,另后世扼腕。

温韬盗挖唐朝皇陵的初衷,不过是为了筹措军饷、扩充军队,但随着作案次数和所获珍宝的增多,在解决军饷短缺的困境后,其盗墓的目的则变为满足其变态的猎奇心理。

在挖掘完17座皇陵后,温韬将目标定格在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温韬之所以最后才盗掘乾陵,是因为他听闻,当年黄巢企图盗掘乾陵时曾遇到诸多灵异事件,最终没有挖成,温韬心中没有把握。

乾陵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

但乾陵就像是一块悬在屋梁上的肥肉,总归让温韬这只眼馋的“狐狸”难以割舍。所以在挖掘完其他十七座皇陵后,温韬还是决定对乾陵动手。可诡异的情况再次发生,每当温韬的盗墓队伍准备破土开挖时,乾陵周围便会雷电交加、风雨大作,场面极为恐怖,而当队伍仓皇撤离后,陵墓周围则迅速雨霁云收、天气晴好。

这种情况连续发生数次,仿佛冥冥之中有神灵护卫乾陵,温韬不解其中缘由,但心中却是恐惧至极,最终只好罢手。

有关乾陵因天象反常导致温韬罢手不挖一事,在正史、野史中都有记载。其中大文豪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记载到“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乾陵地宫内部

宋朝另一位大文学家程大昌《考古编》中也记载到“史载温韬概发唐陵,独乾陵不可近,近之辄有风雨。”由此可见,这件事的可信度相当高。

虽然留下乾陵这个“遗憾”,但盗挖十七座唐朝皇陵的记录,依然令温韬名扬天下,被后世盗墓届奉为楷模。大凡盗墓之徒得手后,都会将所盗掘的奇珍异宝珍藏起来,深恐为外人所知。然而温韬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于自己的盗墓行为却唯恐天下人不知,为对外宣扬其盗墓“成果”,便将所获众多珍宝都编列成册,其胆量之大令同行望尘莫及。

后唐明宗李嗣源为惩罚温韬,将他灭族

温韬用盗掘来的珍宝贿赂当朝君臣,在后梁及后唐庄宗时期,虽然臭名昭著,但官却是越做越大,在地方上割据称雄,日子过得是相当舒坦滋润。然而等到后唐明宗一上台,温韬的好日子便很快到了头。明宗一方面厌恶温韬的朝秦暮楚作风,另一方面深恐他盗掘皇陵的做法为后世仿效,所以借故将其灭族,以儆效尤,时当公元928年。

更多文章

  • 长孙,独孤,尉迟,隋唐时为什么那么多复姓?这些姓氏现在哪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尉迟复姓,长孙和独孤是一个时期的姓氏吗,姓刘的以前复姓独孤吗

    比如独孤(隋文帝皇后),宇文(隋朝重臣),长孙(长孙无忌),尉迟(尉迟恭)……这些人都是隋唐之际的风云人物,那么为什么他们这些姓氏都这么古怪?其实这个答案也很简单,就三个字:鲜卑人,隋唐之前中国正是南北朝乱世,北朝长期被鲜卑人掌控,虽然这些鲜卑人基本被汉化,但却也留下一点鲜卑痕迹,就连隋朝的皇室杨坚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已经当上太子,为何还要逼迫其父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熟悉隋唐历史的朋友都清楚,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后,已经如愿以偿地当上太子,并且执掌军国大权。然而仅仅过了两个月时间,李世民便逼迫唐高祖退位。那么,李世民为何急吼吼地逼其父退位,想来原因大概有四点:1.李世民发动政变的终极目的,是做皇帝而非太子。熟读历史的人都清楚,李世

  • 大唐有一位“神将”,68岁抗击突厥大军,对方一听名字直接吓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正史大唐第一战神,大唐灭突厥关键谋士,唐朝抗击突厥的名将都是谁

    由于小说、广播、电台的慢慢流行开来,大唐传奇将军薛仁贵的子孙们也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线中,给人们留下饿了深刻印象,那么事实上,史书上真正的薛仁贵以及子孙后世们到底是什么样?他们究竟有哪些事件为人称道?接下来,我就为大家细细盘点。根据史书记载,薛仁贵本来是山西省的一个农民,由于不得重用,到了30岁的时候

  • 李渊能夺得天下,此人在关键时刻决定了大唐的命运,但却鲜为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唐李渊简介,李渊能建立大唐吗,李渊的历史事迹

    唐军势大,河南五十余州相继归降,明眼人一看,唐军有一统天下之势。到了公元620年的时候,唐军征慈涧,王世充军队则退守到了洛阳,之后,唐军切断了粮线,眼看王世充要亡了。而此时,无奈之下的王世充,则遣人向夏王窦建德求救,但是,窦建德对于此次求援,却显得有些摇摆不定。窦建德的中书侍郎刘彬,却劝他说:“现在

  • 晋朝最短命的皇帝,52岁登基8个月后忧愤而死,娶了个黑人做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晋朝立国155年,除不被正史承认的司马伦外,共有15位合法皇帝,其中在位时间最短者,非第12任皇帝-简文帝司马昱莫属,仅做了8个月皇帝便病死。虽然历史存在感很低,但简文帝的老婆和儿子却都极具传奇色彩,而他也由此得以时时被人提及。那么,简文帝为何如此短命?他的老婆和儿子到底有多传奇?01 聪慧王爷,无

  • 这个人被史书痛骂,但他却是大唐功臣,他不死,安禄山绝不敢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安禄山如果不死能打下大唐吗,安禄山烧毁大唐皇宫,大唐十大功臣排名

    唐太宗将唐朝带向鼎盛,出现中国历史上最昌盛的时期,也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国家。当时有很多人来唐朝拜访唐太宗,想学习唐朝的文化技术跟资源,他们也由衷地佩服唐朝的生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朝廷中的文武百官,团结一心,共同治国,然而这一盛事持续了很长时间,一直到唐玄宗时期,仍然是中国历史上最昌盛的朝

  • 南北朝头号“宫廷御用杀手”,参与过谋杀6王3相,最终结局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南北朝宫廷御用杀手,南北朝所有厉害的大将,南北朝最凶残的皇族

    两晋南北朝是个超级大乱世,与政局动荡相伴随而生的,是层出不穷的奇人异士,在这些人当中,曾参与过谋杀6位王爷、3位宰相,号称南北朝头号“宫廷御用杀手”的刘桃枝,便是典型的传奇人物。那么,刘桃枝为何会杀掉这么多身份显赫的大人物?他最终的结局如何?北齐神武帝高欢虽然刘桃枝的经历极度传奇,但史家却并没有为他

  • 唐朝神秘失踪的皇后,让祖孙三代皇帝苦寻30余年,最终仍然未找到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十大未解之谜,唐朝哪位皇后死了迟迟不下葬,唐朝失踪皇后

    唐朝的皇后普遍具有传奇色彩,而就神秘性而论,唐代宗的睿真皇后沈氏(影视剧中称她为“沈珍珠”)尤其值得一提,因为她的离奇失踪,竟让代宗、德宗、顺宗祖孙三代皇帝苦苦寻觅三十余年,但最终依然未能发现行踪。这究竟是怎样一桩离奇的事件呢?沈氏出身于江东名门望族-吴兴沈氏,是大理正、赠太师沈易直之女,在唐代宗李

  • 武则天时代,除了武则天外还有一个女人很厉害,但是结局却不太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秘史武则天姐姐和李治,浅谈武则天晚年最荒唐的一件事,武则天晚年事迹

    新旧唐书对于上官婉儿的评价过于失实,刻意夸大了上官婉儿的污点,对后世造成误解。与此相比,其他史料还是相对公允,如:《昭客文集序》,其内便曾评价上官婉儿词意雄浑、文风优美,以女流之辈,影响一代文学,在历史上实属少见。并且,唐朝同期的名士对于上官婉儿也是赞赏有加。上官婉儿的出生伴随着神秘色彩,据说,其母

  • 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四大心腹被迫投降李世民,他们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李建成全过程,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李世民啥关系,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砍了李建成头

    在唐朝创建及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唐高祖的次子李世民居功至伟,而随着权势和名望的日渐攀升,他的野心逐渐膨胀,为争夺储位不断地与兄长太子李建成发生冲突,最终导致“玄武门之变”的发生,在这场变故中,李建成和支持他的三弟李元吉都被杀。李建成为保住太子之位,屡次跟李世民冲突“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如愿以偿地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