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母亲一碗水端不平,“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出处——春秋初期郑国内乱

母亲一碗水端不平,“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出处——春秋初期郑国内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487 更新时间:2023/12/29 6:26:29

[var1]

称呼"郑伯",是讥刺郑庄公没有教育好弟弟;直接称呼"段",是批评共叔段没有做到弟弟的本分;用"克"这个字,说明当时的内乱犹如两个君主的战争。而导致郑庄公和共叔段相争,郑国险些举国中分的人,正是郑庄公和共叔段的母亲武姜。这是一个母亲偏爱小儿子导致的家庭纠纷。 武姜对共叔段的偏爱

[var1]

郑国是春秋时期一个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它的第一任国君是郑桓公姬友,第二任是郑武公。郑武公与申国联姻,娶申侯的女儿为妻,也就是武姜,郑庄公和共叔段的母亲。相对于郑庄公而言,武姜显然要更加喜欢共叔段一些。 武姜厚此薄彼的原因很有意思,因为生产郑庄公的时候是逆产,给武姜带来不小的危险,所以引起武姜的厌恶。这一点从郑庄公的名字上就能够看出来。郑庄公叫做姬寤生,"寤生"就是逆产的意思。生共叔段的时候比较顺利,武姜就比较喜欢这个小儿子。

[var1]

郑武公病重的时候,武姜打算让共叔段继承国君的位置,但是这并不符合宗法制中嫡长子继承的特性,郑武公也没有必要在权力交接的时候来这么一出,当然就拒绝了武姜的请求。郑武公去世之后,郑庄公顺利即位,也开始了与武姜和共叔段的争斗。

[var1]

武姜请求将共叔段封在制邑,这个地方是郑国边境上的一个城邑,枕山卧河,地理环境比较险峻。郑庄公不愿意将制邑交给共叔段,婉拒了武姜,说制邑是一个险要的城邑,除了这里其他都可以满足。武姜于是又请求将京邑分封给共叔段。郑庄公只好照办。正是武姜的溺爱和郑庄公的纵容,导致共叔段野心的滋生,从而引发后续的叛乱。 郑庄公对共叔段的忍让——多行不义必自毙

[var1]

共叔段到京邑之后,开始进行武装夺权的准备,修缮城防,锻炼军队。郑庄公对共叔段的行为也是一再忍让。首先京邑这个地方就不符合郑国分封的制度。郑国大臣祭仲跟郑庄公提出:封国的都城城墙如果超过百雉(雉是一个墙体面积单位,三丈长一丈高为一雉),就会对都城造成威胁。而且按照规定,郑国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三分之一;中等大的城邑不能超过五分之一;小城邑不能超过九分之一。显然共叔段治理的京邑已经超过了这个规模。

[var1]

祭仲能够看出共叔段对郑国的危害,郑庄公当然也能看出来。结果人家两手一摊:武姜提出的要求,我能怎么办啊?祭仲继续趁热打铁,劝谏郑庄公立刻处理掉共叔段的威胁,切断他逐渐滋生的野心和生长的触手。郑庄公还是不为所动,还说了一句挺漂亮的话:"多行不义,必自毙,你就等着瞧吧。" 有了京邑作为基础,加上郑庄公的姑息,共叔段继续筹备叛乱的计划。城墙、甲兵准备好以后,共叔段开始扩大自己的影响范围。京邑在郑国都城新郑的西北方,直线距离大概五十公里不到。共叔段没有选择直接扑向新郑,而是尽可能拉拢到更多的力量。

[var1]

共叔段要求西边和北边的边邑同时听从郑庄公和自己的命令,这既是一种政治上的试探,也为自己提供了后路。郑国大臣公子吕对西、北边邑的动摇表现出强烈不满。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公子吕和郑庄公说,如果你想把郑国给共叔段,我就直接去辅佐他;如果不想将郑国拱手相让,那就尽快除掉他,不要让民众产生跟随共叔段的想法。公子吕的语气已经很激烈,但是郑庄公还是不为所动。

[var1]

看到郑庄公没有太大的反应,共叔段继续扩张势力,向东一直到廪延这个地方。这里已经靠近郑国东北部的边境,从京邑到廪延,共叔段的势力范围虽然达不到和郑庄公分庭抗礼的程度,但是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公子吕继续催促郑庄公除掉共叔段,避免他得到民众的支持。郑庄公仍然认为,共叔段的做法不仁不义,不会得到太多支持。还是姑息的政策。 郑庄公对共叔段的反击 可以说郑庄公对共叔段的行为一直在退让甚至是诱导,共叔段一直在扩张实力,终于在郑庄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722年),共叔段觉得自己优势很大,开始准备兵器盔甲,动员战车步卒,与武姜内外联合,决定对新郑发动进攻。然而事实上郑庄公对共叔段的一切都了如指掌,这也是他能够一再姑息共叔段的原因。共叔段准备叛乱的时候,郑庄公就已经得到消息。共叔段有了实际举动,郑庄公终于完完全全占据了道义的上风,也到了彻底解决共叔段的时候。

[var1]

郑庄公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的军队进攻京邑。以春秋时期战车三甲士、七十二步卒的配置来看,大概是一万四千四百这样一个规模的军队。同时在京邑也发生叛乱,不过这个叛乱是针对共叔段的。到底是共叔段的做法不得人心,还是郑庄公早已布置好的暗棋,这个不得而知。

总之共叔段的起兵计划还没有开始就一败涂地,共叔段向后撤退到鄢邑。郑庄公又进攻鄢邑,共叔段出逃到共国。虽然还有一些余波,比如共叔段之子公孙滑借助卫国的力量入侵郑国,引起郑、卫之间的战争,但到这里"共叔段之乱"基本上是结束了。 共叔段的威胁被解决,郑庄公与武姜的关系也降到极点。郑庄公将武姜流放到城颍,与武姜约定:"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不过郑庄公后来颇为后悔,第一母子之间血浓于水,第二这种做法违背孝道,可能会对自己的名望有影响。于是在颍考叔的建议下,郑庄公随便挖了一个冒泉水的隧道,就和目前武姜见面并且和好了。

虽然历代对郑庄公纵容武姜和共叔段以及流放武姜的做法颇有微词,但是从一个政治家的角度来看,郑庄公以退让的姿态换取后发制人的机会,站在大义之上迅速处理共叔段的做法还是比较成功的。 参考献:《左传》、《史记》、《太平御览》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此人乃东周名将,不下于孙武、吴起,中原大战获胜,却籍籍无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孙武与吴起谁厉害,孙武吴起古今武功第一人,吴起孙武

    [var1] 晋文公的大臣先轸说,扶困救难,立威称霸,就在此一举了。晋文公深表同意,于是决定救援宋国。 狐偃说,曹国和卫国都是楚国的附属国,我们只要讨伐曹卫,引诱楚国来救,就可以不战而解宋国之围。 狐偃的这条计策非常高明。因为楚国距离宋国近,而晋国离得远,如果直接救援宋国,在形势上对于晋国是不利的。

  • 荆轲是战国有名的剑客,必死之心刺杀秦王,一对一交战却挨8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荆轲历史人物简介,战国时期著名刺客荆轲,荆轲的人物事迹

    电影荆轲刺秦王荆轲形象引言:在世人的印象中,荆轲是一位为了国家大义可以置生死于度外的忠义之士。世人都觉得荆轲的一生是可歌可泣的一生,可是若我们仔细的考察一番却会发现,他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可悲可叹的一生呢?荆轲确实是有忠肝义胆,可是他终究成为了一位太子智商"不在线"的牺牲品。燕国面对的局势十分紧迫[va

  • 秦始皇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一代王者各时期的事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始皇姓吕吗,秦始皇和吕不韦有啥关系,从客观上讲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

    对秦人而言,秦始皇确实是结束了一个旧世代,却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的伟大人物;但是对汉人而言,他却是代表着一段暴虐统治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是代表着启动了中国统一大门的开始。确实,他既是时代的终结者,也是时代的开创者;在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眼中、口中和心中,秦始皇有着各种不同的形象,对于他的评价也是各取所需,

  • 楚国名将项燕,一个渐渐被历史和世人忽视的战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楚国项燕简介,楚国将军项燕照片,楚国名将项燕被谁打败

    [var1] 项燕保家卫国 他的家族非常显赫,他世世代代都在楚国做官,担任楚国的军事将领。关于他的出生历史没有明确的记载他出生的年月,但是他的死却是在公元前223年,距今大约有2000多年。他的祖籍是江苏的宿迁地区,在当时这里也属于楚国的势力范围,因为它的封地名字为项,所以这也成为了后来他的姓氏,他

  • 搜神故事:鲁国都城门口发生双蛇争斗异象,暗示鲁国朝政即将陷入混乱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图片源自网络,侵删小评:鲁严公,即鲁庄公,是鲁国的第十六任君主,与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同时代。因为要避东汉明帝刘庄的诲,所以在以汉朝为正统的部分史书里,鲁庄公又被称为鲁严公。本文蛇斗国门,历史事件的原型是鲁庄公未能处理好继承人的事情,导致自己死后,前后两任鲁国君主,被把持朝政的庆父谋害。

  • 王翦到底有多厉害?秦灭六国,有三个国家都是他消灭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王翦的历史简介,王翦军事实力,王翦有多牛

    [var1] 在战国四大名将中,从结局上来看,白起、廉颇、李牧这三个人,都没有获得比较好的结局,比如白起是被秦昭襄王赐死,李牧是被赵王迁冤杀,而廉颇则在赵国受到排挤,从而最终客死异乡。与此相对应的是,王翦则获得了善终的结局。当然,王翦之所以能够善终的结局,不仅是因为他具有比较高的情商,敢于急流勇退,

  • 六国灭亡后,秦国是如何安置六国亡国之君的,他们最终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攻灭六国后,六国君主都成为俘虏,最后不是流放等死,就是先软禁后处死。韩国作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秦国灭亡的国家,最后一任国君韩王安沦为俘虏,被秦国软禁于陈县,后被处死。[var1]赵国邯郸被秦军攻破后,赵王迁成为俘虏后被流放到房龄深山“颐养天年”;魏都大梁城被黄河水灌掩泡塌后,魏王假投降;之后秦军又

  • 燕国与哪几国进攻齐国?齐国是怎么反击的?杨璇是怎么对付盗贼?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燕国怎么灭齐国的,燕国和齐国之间的战争,燕国为何打不过齐国

    [var1] 齐兵乘着天黑,悄悄打开城门,点燃牛尾的布条,牛受灼热,疼痛难忍,向前狂奔,齐兵紧随其后,城中妇女老幼都上城击鼓鸣金,呐喊助威。燕兵原以为齐军就要投降,放松警惕,突然遭到进攻,惊慌失措。 火牛带着尖刀直冲燕兵大营、触及者非死即伤、燕兵见齐兵阵势以为鬼神降临,吓得四处乱逃。田单带兵猛攻,燕

  • 三国演义中,如果诸葛亮效力吴国的话,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吴国人对诸葛亮的评价,三国吴国所有武将排名,诸葛亮是吴国的吗

    [var1]三国中最聪明的应该算是诸葛亮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时候,他的哥哥诸葛瑾曾经拉着他要他为吴国效力,被诸葛亮拒绝,今天,我们来奇思妙想一下,如果诸葛亮真的投靠吴国的话,那会怎么样呢?[var1]诸葛亮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其实不是自己的能力不行,而是蜀国是在实力太小,诸葛亮用尽一生的心思也只能让

  • 曹操字孟德崇拜孟子,韩愈字退之中庸之道 ,古人字承载历史传承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字孟德原因,曹操字孟德是怎么来的,曹操事迹全文

    我们先来讨论古人对“名字”的考究,其实在古代社会,“名字”代表“名”和“字”,“名”就是这个人的本名字,这个人生下来取的名字就叫他的本名,比如刘备生下来父母就给他取名刘备。[var1]“字”是身份地位的象征那么“字”又是什么意思呢?“字”一般而言都是男子成年后,为了给自己取个名号而相处的二字名号,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