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的军功爵制度并非简单的杀一人升一级,而且还会想法降爵

秦国的军功爵制度并非简单的杀一人升一级,而且还会想法降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206 更新时间:2024/1/10 9:07:22

事情显然没有这么简单。

商鞅变法的核心就是俩字:农、战,用今天的概念来讲,那就是经济和军事。为了让所有秦国人都困在这两件事上,商鞅设置了如下规则:所有的秦人,无论男女,出生之后就要登记在册,死后才注销,理论上来说没有漏网之鱼;具备劳动能力的老百姓、无论男女,如果游荡、偷懒不干活,试图以躺平的方式混日子,那不好意思,由政府出面收编为公家的奴隶,彻底失去人身自由;如果一家人努力地男耕女织,朝廷上交了足量的粮食、布匹,那就可以享受免除徭役的奖励(徭役就是老百姓被朝廷无偿征调,要么从事体力劳动,要么打仗);所有人(无论任何出身),如果想获得爵位,只有立军功这一条路,即使是室宗亲也如此。

在战国时代,打仗才是第一要务,所以上述最后一项尤为重要。那么这里有个问题:既然好好干活能免除徭役,那一个秦人可不可以老老实实种田、当个安居乐业的老百姓,而不冒着丢命的危险去战场上挣军功?

这就是商鞅的套路之处了。他设立了二十级军功爵位制,还给不同的爵位设置了相差悬殊的待遇,逼得人们不得不走上战场、拼命杀敌。

首先,一个人若拥有爵位,即使是最低级的,也能按照规定向朝廷申请拥有一名“庶子”,每级爵位可以多申请一个,以此类推。

[var1]

二十级军功爵

啥叫庶子呢?说白了就是免费的仆人,在没有战事时,庶子每个月里必须为自己的主人服务6天;如果开战后,那他就要跟着主人从军,干一些端茶递水、铺床叠被之类的粗活。

很显然,庶子基本没什么地位、尊严和人身保障的。那么,这类人由谁充当呢?很简单:没有爵位的人;而爵位只能通过打仗获取,试问哪个秦国成年男子不会上战场?

其次,爵位带来的好处,超过人们的想象。

一个人只有拥有了爵位,才能在军政机构中当官;一个有爵位的人犯事后,更高爵的人有权审问他,即使只是高一级;每增加一级爵位,除了会被赐给一名庶子外,还可以获得田地一顷、宅基地九亩;根据春秋战国墓葬化,人死后会在幕前种树,但具体数量有严格的标准、不准僭越,数量越多、面子越大。秦法规定,即使是最低级的“公士”爵位,死后都能在坟墓前种一棵树;其后每升一级增加一棵;处于第九级爵位的五大夫,就可以享受300户的食邑,即对应300户居民所交的税归其所有;再往上就继续增加标准。如果享受了600户的租税和食邑,就可以自行接收门客、豢养个人专有的人才队伍了。

当然了,拥有不同的爵位,所享受的俸禄、在军队中所能率领的军人数量也完全不同。

以上只是现有史料中对秦国爵位待遇的不完全罗列。看得出来,更高的爵位不仅代表着更多的财富与荣耀,还意味着对他人的支配权,吸引力不言而喻。

[var1]

《商君书》

那么,用什么来换取军功呢?《商君书》里列了一点:“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也就是说,能够斩获一颗敌人甲士(低级军官)的脑袋,就能获赐一级爵位。

但是,如果标准真的这么简单,加官进爵也太容易了吧?如果一个秦军特别能打,一场战斗能砍下20颗人头,岂不能立即封侯了?那秦国的田地哪还够分的?

显然没这种好事。以白起为例,伊阙之战斩首韩魏联军24万、从韩国攻城略地,让他从左更升为大良造,即从第12级升到16级。可见并不是一颗人头对应一级军功的。

实际上,秦国还有如下套路:“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可以理解为只是针对寻常士兵。能够斩获敌人的低级军官其实并不容易,但这能让一位士兵从此获得最低级的“公士”爵位,成为特权阶层;而往高了看,获得首级就成了最基本的任务,完不成的话甚至会丢命。比如,按照秦国军制,作战时每五人设置屯长一名,每百人设置将一名。在战斗中,如果屯长、将没有获得敌人的首级,那他们就会被斩首;要是能够斩获33颗敌人首级,他们不仅能活命,甚至还可以升爵一级。

如果建制标准再提高一点,那要求就更高了。秦制规定,一场攻城战如果获胜、并斩首敌人8000及以上,野战获胜并斩获2000级,就视为这支军队完成了任务,有爵位的将士能加爵一级。

[var1]

由此可见,随着身份的提高,爵位的提升难度也随之增加。同时,商鞅还规定了一些“惩罚”的套路,变着法子地消耗将士们手上的人头、剥夺他们的爵位。

秦军每五人为一屯,这是最基层的编制。在战斗中,如果有任何一人临阵脱逃,那其他四个都要受罚;然而,只要他们能获得一颗首级,就能免于处罚;在战斗中,假如一位将官战死,那么他的亲兵就要受罚;同样的,假如这位亲兵收获了一颗敌人脑袋,就能逃过一劫;人头简直是秦军中的“流通货币”啊!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秦国军人在战场上会“左挈人头,右挟生虏”,为了军功宛如一头头虎狼。

此外,秦法出了名的严苛、繁琐,任何人都有触犯刑律的可能。这个时候,爵位就派上用场了:可以用来抵罪;假如一个士兵没有爵位却犯了罪,那他就会惨遭处死。

总而言之,秦国严密的军功爵制正是秦军战斗力爆棚的秘诀所在,它以利益、荣誉为诱饵,充分调动了人们的逐利心,沦为了奋勇杀敌的作战机器。

它固然存在缺点:过于强调人们的兽性与物欲,无视他们的感情需求,剥夺了他们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但在那个时代,它也存在难得的先进性:打破了数百年的世卿世禄制,让寻常人也获得了证明自己、改变人生的机会。因此,后世封建王朝的军功制,都是由秦军20级军功爵制演化而来。

更多文章

  • 秦始皇和孔子不公平的待遇,这是知识分子的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孔子比秦始皇早多少,秦始皇和孔子是一个时代的人吗,秦始皇评价孔子

    秦始皇和孔子都是中华文明历史上非常耀眼的符号,但是相比于孔夫子而言,秦始皇的风评并没有那么好,孔夫子的地位真的是那么无可撼动吗?我不这样认为,在我看来,始皇更胜一筹。如果没有始皇,孔子的言论是不是就是一堆空话?[var1]在1964年伟人曾经说过一句话: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们认为应该讲

  • 母亲一碗水端不平,“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出处——春秋初期郑国内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不义必自毙历史典故,不义必自毙,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来源

    [var1] 称呼"郑伯",是讥刺郑庄公没有教育好弟弟;直接称呼"段",是批评共叔段没有做到弟弟的本分;用"克"这个字,说明当时的内乱犹如两个君主的战争。而导致郑庄公和共叔段相争,郑国险些举国中分的人,正是郑庄公和共叔段的母亲武姜。这是一个母亲偏爱小儿子导致的家庭纠纷。 武姜对共叔段的偏爱 [var

  • 此人乃东周名将,不下于孙武、吴起,中原大战获胜,却籍籍无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孙武与吴起谁厉害,孙武吴起古今武功第一人,吴起孙武

    [var1] 晋文公的大臣先轸说,扶困救难,立威称霸,就在此一举了。晋文公深表同意,于是决定救援宋国。 狐偃说,曹国和卫国都是楚国的附属国,我们只要讨伐曹卫,引诱楚国来救,就可以不战而解宋国之围。 狐偃的这条计策非常高明。因为楚国距离宋国近,而晋国离得远,如果直接救援宋国,在形势上对于晋国是不利的。

  • 荆轲是战国有名的剑客,必死之心刺杀秦王,一对一交战却挨8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荆轲历史人物简介,战国时期著名刺客荆轲,荆轲的人物事迹

    电影荆轲刺秦王荆轲形象引言:在世人的印象中,荆轲是一位为了国家大义可以置生死于度外的忠义之士。世人都觉得荆轲的一生是可歌可泣的一生,可是若我们仔细的考察一番却会发现,他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可悲可叹的一生呢?荆轲确实是有忠肝义胆,可是他终究成为了一位太子智商"不在线"的牺牲品。燕国面对的局势十分紧迫[va

  • 秦始皇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一代王者各时期的事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始皇姓吕吗,秦始皇和吕不韦有啥关系,从客观上讲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

    对秦人而言,秦始皇确实是结束了一个旧世代,却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的伟大人物;但是对汉人而言,他却是代表着一段暴虐统治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是代表着启动了中国统一大门的开始。确实,他既是时代的终结者,也是时代的开创者;在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眼中、口中和心中,秦始皇有着各种不同的形象,对于他的评价也是各取所需,

  • 楚国名将项燕,一个渐渐被历史和世人忽视的战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楚国项燕简介,楚国将军项燕照片,楚国名将项燕被谁打败

    [var1] 项燕保家卫国 他的家族非常显赫,他世世代代都在楚国做官,担任楚国的军事将领。关于他的出生历史没有明确的记载他出生的年月,但是他的死却是在公元前223年,距今大约有2000多年。他的祖籍是江苏的宿迁地区,在当时这里也属于楚国的势力范围,因为它的封地名字为项,所以这也成为了后来他的姓氏,他

  • 搜神故事:鲁国都城门口发生双蛇争斗异象,暗示鲁国朝政即将陷入混乱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图片源自网络,侵删小评:鲁严公,即鲁庄公,是鲁国的第十六任君主,与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同时代。因为要避东汉明帝刘庄的诲,所以在以汉朝为正统的部分史书里,鲁庄公又被称为鲁严公。本文蛇斗国门,历史事件的原型是鲁庄公未能处理好继承人的事情,导致自己死后,前后两任鲁国君主,被把持朝政的庆父谋害。

  • 王翦到底有多厉害?秦灭六国,有三个国家都是他消灭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王翦的历史简介,王翦军事实力,王翦有多牛

    [var1] 在战国四大名将中,从结局上来看,白起、廉颇、李牧这三个人,都没有获得比较好的结局,比如白起是被秦昭襄王赐死,李牧是被赵王迁冤杀,而廉颇则在赵国受到排挤,从而最终客死异乡。与此相对应的是,王翦则获得了善终的结局。当然,王翦之所以能够善终的结局,不仅是因为他具有比较高的情商,敢于急流勇退,

  • 六国灭亡后,秦国是如何安置六国亡国之君的,他们最终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攻灭六国后,六国君主都成为俘虏,最后不是流放等死,就是先软禁后处死。韩国作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秦国灭亡的国家,最后一任国君韩王安沦为俘虏,被秦国软禁于陈县,后被处死。[var1]赵国邯郸被秦军攻破后,赵王迁成为俘虏后被流放到房龄深山“颐养天年”;魏都大梁城被黄河水灌掩泡塌后,魏王假投降;之后秦军又

  • 燕国与哪几国进攻齐国?齐国是怎么反击的?杨璇是怎么对付盗贼?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燕国怎么灭齐国的,燕国和齐国之间的战争,燕国为何打不过齐国

    [var1] 齐兵乘着天黑,悄悄打开城门,点燃牛尾的布条,牛受灼热,疼痛难忍,向前狂奔,齐兵紧随其后,城中妇女老幼都上城击鼓鸣金,呐喊助威。燕兵原以为齐军就要投降,放松警惕,突然遭到进攻,惊慌失措。 火牛带着尖刀直冲燕兵大营、触及者非死即伤、燕兵见齐兵阵势以为鬼神降临,吓得四处乱逃。田单带兵猛攻,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