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羿和后羿都擅长射箭,但不是同一人,那后羿射日指的是谁?

羿和后羿都擅长射箭,但不是同一人,那后羿射日指的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760 更新时间:2024/1/25 10:07:18

而早在先秦相关文献记载中,夏代有穷氏首领也叫后羿

但为何我们听到的神话故事里,那个射日的人也叫后羿呢?

羿和后羿,是生活在两个时期的不同人物

其实羿和后羿从根本上来讲,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人。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一样的事迹。

只是在漫长的历史中,世人把他们混为一谈,才有了是同一个人这样的认知。

羿最早出现,是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里。

《淮南子·览冥训》中说:“譬若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意思是说,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可以让人长生不死的神药,但最后嫦娥偷吃神药成了仙,朝着月寒宫飞去,后来很后悔,在寂寞的岁月里,日日思念自己的夫君。

淮南子·览冥训》是汉朝的典籍,文中出现的姮娥就是嫦娥,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规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因此叫嫦娥。

也正因为这段记载的出现,嫦娥奔月这个故事才得以流传至今。

但其实还有一本叫做《归藏》的古书,也记载了这样的故事。只是这本书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失传,不知所踪。

据后人考究,《归藏》最早成书于战国时期,是关于“嫦娥奔月”最早的记载。

从这段记载来看,嫦娥偷吃了神药,此时还没有关于“后羿”这个人的任何记载,所以这神药是来自于“羿”的。

另外一个关于羿的传说就是“羿射九日”,我们后来听过的“后羿射日”的故事,其实最早的时候发生在“羿”的身上。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这里没有提到射日这件事,只说帝俊赐给了羿红弓白箭,让他下凡去帮助人类。个人猜想“羿射九日”这件事,应该是发生在羿到了凡间以后。

因为射日这个故事中出现的十个太阳是帝俊的孩子,帝俊没有道理赐羿弓箭,除掉自己的孩子。

因此,射日这件事是羿到凡间成了凡人以后,才发生的故事。

这样也就能说通,为何后世之人会把羿和后羿二人当作同一个人。

而后羿这个人,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

他生活在夏代,有穷氏部落首领,射术高超,人称“夷羿”。

当时的天子是大禹,在大禹儿子的继位问题上,曾出过很大的力。

我们都知道,当时的继位制度是禅让制。尽管启是大禹的儿子,可按照规定,他不一定能够继承大禹的位置,而且当时大禹中意的继承人是伯益

夷羿因为拥戴启成为夏代君主,所以深得启的重用和信任。后来太康即位称后,但他只顾游玩享乐不理朝政。

最后夷羿趁机发难,驱逐了太康。随后又扶持了几位傀儡,待时机成熟,他自己当了国君,成为夏时代第六任君主,史书上称作太康失国、后羿代夏。

因为“后”是夏代最尊贵的称号,他又当过夏代的君主,所以才有了后羿这个名字。

至于“后”这个字,并不是说羿和夷羿之间有先来后到的顺序,是对夷羿这个人身份的尊称。

羿和后羿的故事,背后蕴含的深层意义

上古时期,科技不发达,神话故事被当做历史看待,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后人,应该秉持着严谨的态度看待这两个人物。

羿出现的神话故事中,几乎所有人物都是虚构的,或是在人们的思维中臆想出来的人物。

羿的勇猛,在神话故事里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时候自然灾害多发,人们无力阻挡,于是寄希望于自己的神。

希望可以有这样一个人来给他们解决困难,于是关于羿的故事,就诞生了。

从羿到后羿这两个人物生活的背景上不难发现,羿和嫦娥所在的部落崇尚月亮,以月亮作为自己部落的图腾。

嫦娥和羿的故事中,出现的另一个人物西王母,正是母系氏族最高级别的领导人物,他们两个的结合,预示着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过渡。

一直以来,古代社会妇女地位很低,嫦娥奔月的故事里,嫦娥是夫妻之间的过错方。

而作为母系氏族首领的西王母,手握神药,但绝对不会赐予普通人类,即使给,也只是一个。

嫦娥和西王母这两个女性人物,其实在这个故事里都算不上正面人物,或多或少的对女性的个人行为,有一定的贬低。

羿作为这件事的最大受害者,不仅得到了世人的广泛同情,还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而嫦娥的下场就是孤独终身,受到了惩罚。

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神话故事,但从根本上还是暴露出女性在父系氏族社会的地位低下。

至于后羿,则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拥兵自重的人,他的出现其实更多的是“被神化”,虽然最终的结局也很凄惨。

起初他以一部落首领的身份,带领百姓反抗昏君的统治,这是百姓对于一个神化人物最基本的期盼。

有灾难发生,而自己又无能为力时,便会把希望寄托在“天上”。面对暴君的统治,百姓渴望有这样一个人出现,带领他们走出水深火热。

而后羿的做法,完全满足了百姓的幻想,符合人们的愿望。

他能从太康手里夺取皇位,就是因为太康昏庸无能,他才有机可乘。但当他成为夏朝的第六任国君时,所作所为又和太康没有什么两样。

最终导致爱妃和徒弟私通,受到双重背叛,还被徒弟杀死在了自己寝宫的床上,不可谓不悲剧!

总之,羿和后羿这两个人,一个是神话人物,一个是“被神化”的部落首领。一个是虚构的,另一个却是真实存在的。

后羿射日的,是神话人物羿。之所以又叫“后羿射日”,是因为当时的有穷氏首领“夷羿”,也擅长射箭,所以后人容易将二人的事迹、称呼混淆。

但其实两个人的故事是完全不同的,不能因为名字上的相似性,就错误地认为二人是同一个人。

参考资料:《淮南子·览冥训》《山海经·海内经》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更多文章

  • 西周的“德“与孔子的“仁“,中国传统文化为何有“泛血缘”之联?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为什么孔子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孔子六艺与西周六艺,孔子为什么推崇西周

    武王伐纣灭掉商后,建立了周朝,定都镐京,并将"帝"改为了"王"。周王朝在王位继承上明确规定,王位必须传"长子"。实行的这一制度便是"宗法制"。宗法制在意识上表现对血缘文化和日拟血缘文化的创造,也就是说以周朝宗族血缘为核心并对异性贵族血缘的认同。这种血缘文化集中体现于"德"这一宗法的价值观念。孔子的"

  • 父亲丈夫只能活一个该如何选择?春秋一女子回答四个字,流传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如何当好丈夫和父亲,做父亲与丈夫责任和担当经典语录,父亲儿子丈夫的角色和责任

    [var1]相信很多男人,都被妻子或女朋友问过这样一个问题——我和你妈同时掉水里,你先救谁?这个问题被称为送命题,让广大男同胞头疼不已,毕竟一个回答不好,轻则跪搓衣板,重则成单身狗。[var1]不过,也有一部分男人比较机智,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不会正面回答,而是反问一句,我和你爸同时喝多了,你先扶

  • 夫差将勾践放虎归山做错了?其实并没有,这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夫差和勾践的关系,夫差勾践的一生轨迹图,如何评价夫差和勾践的为人

    很多人说到这个故事,只有一个字:蠢。吴王夫差真是蠢,这不明摆着放虎归山吗?其实,饶恕勾践、不灭越国这两桩事,夫差还真没做错。[var1]要知道那可是春秋晚期,灭掉一个小国也就罢了,像陈、蔡、卫、许这样的二三流国家,哪一个不是被大国揉来揉去灭了好多回,却一次又一次地“败组复活”?吴国不是刚占了一把楚国

  • 晋国向百姓公布法律文书,孔子得知后捶胸顿足,大呼晋国要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孔子在晋国的经历,晋国史和晋国通史,孔子和晋国关系

    孔子为什么会这样惊诧呢?拿他的话来说就是:“贵贱不愆,所谓度也……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为什么老百姓看到法律条文就不再尊敬那些贵族了呢?[var1]晋国大臣叔向早已对此做了解释。当时,郑国执政子产也铸了一座大鼎,将国家法律条文铸在上边,并把鼎放在

  • 春秋“四大刺客”,那个时代最看重忠义,这样反而让人尊敬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春秋5大刺客排名,春秋五大刺客的故事,春秋最强刺客是哪个

    第一:专诸鱼腹藏剑,刺杀吴王僚,帮助公子光登基1:专诸出身,对母亲孝顺,得到伍子胥赏识[var1]专诸是吴国棠邑人,也就是在现在的南京六合区。他本人非常英武,是屠夫出身,对母亲非常孝顺。有一次,和别人打架,诸多人劝都不听。他的妻子一叫他,便撒手还去。伍子胥路过这边,询问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深感敬佩

  • 三国时期曹操的魏国,它的地盘,文臣谋士、武将以及它的兴亡史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文臣,曹操魏国地图,三国曹操的历史简介

    [var1]魏国的兴亡:随着曹操对北方的统一和屯田制、租调制的施行,北方社会趋于稳定,生产力逐渐恢复。政府修整道路,兴建水利,便利了交通和漕运。恢复的冶铁业中,水排得到推广,丝织业也兴盛起来。商品交换渐有起色,魏明帝时重新颁用钱币 。洛阳、邺城、睢阳都日趋繁华。曹操进驻冀州后颁行租调制。建安二十一年

  •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竟为身边的美女们“打群架”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春秋首霸齐桓公,春秋霸主之齐桓公事迹介绍和评价,齐桓公怎么称霸春秋的

    [var1]不管怎么说,排在霸主首位的角色,还是赫赫有名的齐桓公。他俯视四海、善于用兵,不但把齐国推到了极为显赫的老大地位,还为平息诸侯国之间的觊觎纷争,出面担当“和事佬儿”。有趣的是,这位齐桓公不但在政治军事方面极为卓越,还一往情深,时常为漂亮姑娘们挑起战事。据说,在军事上独霸天下的齐桓公,每次开

  • 春秋小故事:郑国商贩,以十二头牛智退秦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郑国历史简介,春秋战国励志小故事,春秋谋略小故事

    《晋文公复国图》局部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姬重耳打败了楚国,召集诸侯会盟。曾经依附于楚国的陈国、蔡国、郑国也都派人赶到晋国,商议联盟事宜。郑国和晋国签订盟约之后,因为畏惧楚国,私下里又和楚国签订了盟约,典型的脚踏两只船。不久,晋文公听说了这件事,十分气愤,打算再次召集诸侯,讨伐郑国。晋国大臣认为晋国有

  • 秦国的军功爵制度并非简单的杀一人升一级,而且还会想法降爵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国军功爵有几级,秦国军功爵制的影响,秦国军功制标志着什么

    事情显然没有这么简单。商鞅变法的核心就是俩字:农、战,用今天的概念来讲,那就是经济和军事。为了让所有秦国人都困在这两件事上,商鞅设置了如下规则:所有的秦人,无论男女,出生之后就要登记在册,死后才注销,理论上来说没有漏网之鱼;具备劳动能力的老百姓、无论男女,如果游荡、偷懒不干活,试图以躺平的方式混日子

  • 秦始皇和孔子不公平的待遇,这是知识分子的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孔子比秦始皇早多少,秦始皇和孔子是一个时代的人吗,秦始皇评价孔子

    秦始皇和孔子都是中华文明历史上非常耀眼的符号,但是相比于孔夫子而言,秦始皇的风评并没有那么好,孔夫子的地位真的是那么无可撼动吗?我不这样认为,在我看来,始皇更胜一筹。如果没有始皇,孔子的言论是不是就是一堆空话?[var1]在1964年伟人曾经说过一句话: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们认为应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