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顺治执意废掉自己的表妹皇后,为何对满朝文武的劝说无动于衷?

顺治执意废掉自己的表妹皇后,为何对满朝文武的劝说无动于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772 更新时间:2024/2/13 10:20:16

皇后扮演的身份不容小视,也代表了朝政的安定,因此在历朝历代,皇后被废黜的事迹很少,然而在清朝刚入关以后,却产生了清朝历史上唯一真正意义上的一位废后,也就是顺治帝的第一任妻子--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

当时的顺治登基不久,因此在顺治帝打算废掉自己的皇后时,不仅孝庄太后阻止,满朝文武大臣都纷纷上奏折阻止,然而最终为何还是没劝住一心孤行的顺治皇帝呢?

博尔济吉特氏出身高贵,是孝庄太后亲哥哥吴克善的女儿,孝庄太后的亲侄女,蒙古科尔沁的格格,她貌美秀慧,长相遗传了姑母孝庄太后几分,美丽高贵,有国色天香之色。

按理说,顺治帝的皇后孟古青和顺治算是嫡亲的姑表亲,亲上加亲的婚姻算是当时很完美的一种婚姻结合。

然而顺治帝却怎么也不喜欢这位表妹,因为顺治帝不仅对孟古青的为人处世风格以及性格不喜欢,更因为这个皇后是他最恨的多尔衮给指婚的,因此他对这位孟古青也是有些憎恨。

顺治在十四岁的时候,和孟古青举行了大婚,孟古青是顺治表妹,但也年龄相当,婚后,孟古青被册封为皇后,统摄六宫事物,母仪天下。

孟古青本来是蒙古科尔沁的格格,出身高贵又美丽聪慧,自己的婆婆孝庄太后是自己的亲姑妈,她还是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后,因此在顺治的后宫里面,面对其他满蒙女子,孟古青是充满了高姿态和傲娇虚荣的,同时这份傲娇也为她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顺治废后的原因在历史上是这么记载的:“上好简朴,后则嗜奢侈,又妒,积与上忤”。

虽然顺治和孟古青是表兄妹,然而两人的三观却非常不合,顺治帝喜欢俭朴以及低调,而孟古青喜欢奢侈浮华,顺治帝用餐的餐具尚且是瓷器,而孟古青用的是清一色的金器,这让顺治帝非常看不惯,因此选择眼不见为净,不踏入她的寝宫。

顺治帝不踏入她的后宫,按理说应该风平浪静了,可是孟古青还善妒,也就是说,不宠幸她也不能宠幸其他妃子,她容不下一切妃嫔。

孟古青作为皇后,没有大度容人的气度,面对貌美受宠的妃子,甚至还想置之死地,面对身份尊贵的皇帝还使嫉妒的小性子,这在古代男权思想严重的时代,确实让顺治难以忍受。

孟古青脾气很坏,经常忤逆顺治帝,不仅没有柔情似水的女人味,连做妻子皇后的本份都不能尽到。还经常监视、猜疑顺治帝,干涉、阻止顺治帝与其他妃嫔的接触。

顺治帝更是个暴脾气,这其实已经触犯了顺治帝的底线了。用今天的话说这里的皇后就是一个大醋坛子。哪怕这是出于爱,在皇宫里,这是非常大不敬的,而且会直接威胁到她皇后的地位。

顺治帝清楚的认为孟古青难以胜任统御后宫之职,当然在我们现在看来,孟古青的一切做法只是表面的现象,还不至于被废黜,真正深藏在顺治骨子里,让顺治执意废掉孟古青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多尔衮。

孟古青和顺治的婚事是多尔衮亲自指婚定下来的,多尔衮生前是不可一世,凌驾于顺治之上的摄政。顺治从小对多尔衮就是不满,甚至怀恨在心的,自然对定下的这门婚姻也是极度排斥。

俗话说:“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多尔衮一死,顺治自然要对其进行反攻倒算,因为孟古青目中无人、心胸狭隘的模样,又让顺治看到了多尔衮那飞扬跋扈的样子。

因此顺治一刻也不愿意再忍受,虽然当时的孝庄太后极力反对,而且满朝文武大臣拿出祖宗规矩和江山社稷来劝说,然而当时的顺治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说什么也要把这个皇后给废黜了。

最后的结果是谁也阻挡不了顺治的决定,顺治也不理会清朝的祖宗规矩,以志趣不合为理由,在顺治十一年8月24日将孟古青降为了静妃,静妃这个封号让人回味,可能顺治真的希望这位皇后表妹可以安静会,顺治自己也想静静。

孟古青被废黜后,另一位科尔沁女子,她的堂侄女孝惠章皇后,成为了顺治帝的第二任皇后,而她自从被降为静妃以后就彻底从清朝皇室的官方典籍中消失了。

虽然关于孟古青的结局,史料上并没有记载,但我更希望她是回到了自己童年生长的蒙古科尔沁大草原,过完自己的后半生,毕竟,她所有的不幸不仅是因为她的性格,更因为她也是封建皇权统治下的一个牺牲品罢了。

更多文章

  • 《红楼梦》袭人尽心尽力对待宝玉,为何很多人并不喜欢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袭人比贾宝玉年龄稍大,行为处事也比较沉稳,服侍贾宝玉时也尽心尽力。袭人对待旁人都十分和气,也比较有大局观。所以在贾府的大丫头里面,也是比较得脸的。按理说袭人应该是一个比较沉稳,讨人喜欢的丫鬟角色。可是古往今来,读者却大都不喜欢袭人,这又是为何呢?在红楼梦第六回中,贾宝玉因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拉袭人

  • 此人是清末唯一上战场的王爷,打败英法联军,却被一无名小兵斩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末王爷,清末最能打仗的王爷,晚清打仗最厉害的大臣

    僧格林沁僧格林沁(1811年—1865年),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蒙古科尔沁旗(今内蒙古境内)人,成吉思汗同母弟哈布图·哈萨尔的第26世孙,到父辈那代已家世中落,年幼时过继给科尔沁旗郡王为子,习骑射、修军事,公元1825年(道光五年),承袭科尔沁旗郡王,并在道光年间,历任朝廷要职。僧格林沁公元185

  • 李鸿章宠爱独女,却把她嫁给40多岁的三婚男人,生下外孙女闻名全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鸿章婚姻简介,李鸿章晚年有几个子女,李鸿章一生的子女

    作为晚清名臣的李鸿章,后世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虽然他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面对外国列强的欺辱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内悦昏君,外御列强"的李鸿章兴办洋务运动,建立起中国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竭尽全力的保卫国家。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举世闻名的曾外

  • 解读大清王朝历代皇帝的年号寓意,多为国家繁荣富强之意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大清帝王年号顺序表,大清王朝皇帝列表及年号,大清历代皇帝资料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一、天命,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历十一年,中国历朝历代开国皇帝都认为自己登基为帝都是受命于天,所以建元“天命”,因为努尔哈赤也深受汉文化影响,有这种思想就很容易说得通了。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二、天聪,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历十年,“聪”是聪慧,睿智的意思,可能是跟天命

  • 康雍乾三朝重臣张廷玉,做了哪些事激怒了乾隆?太庙优待失而复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大清是满族人政权,汉人要想当大官是很不容易的。大清历史上哪个汉人当的官最大呢?吴三桂,袁世凯,李鸿章,曾国藩都曾是大清顶梁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特别是吴三桂还是亲王级别,手握兵权。要说死后哀荣比较圆满的,当属康雍乾三朝重臣张廷玉,他是唯一享用太庙待遇的汉人。张廷玉出身于书香世家,官二代

  • 清朝内务府的盐商真的赚钱吗?为何部分家族还会因此破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八大盐商,盐商的兴衰史,清代真实的盐商

    王惠民家族是长芦著名的盐商家族,横跨康熙至乾隆年间,其出身内务府,在引地的获得和盐买卖的经营上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优势,其引地与引额的数量在长芦盐商中都是首屈一指的。王惠民家族作为富甲一方的盐商,通过正规的经营所赚取的利润并不能应对其繁重的支出,于是其不得不走上了贩卖私盐等违法犯罪道路,被发现后其又不得

  • 太平天国第二创始人,却屈居杨秀清之下,若非早死,灭清极有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杨秀清死后太平天国衰落,杨秀清简介,曾国藩和杨秀清谁厉害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雕像冯云山(1815年-1852年),汉族,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出身富裕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后来当了私塾老师,因他很关心和同情贫苦农民,所以深得周边邻里的尊敬,他与洪秀全是邻村人,两人志趣相投。公元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冯云山是最早入教

  • 官府引导的“秘密武器“团练制度,为何清朝后期登不上“大雅之堂“?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代团练,清朝的团练怎么样,团练相当于什么官

    清军入关,凭借的不仅仅是吴三桂给其带来的运气,还得益于清军的王牌军队——满洲八旗。可以很负责任的说,满洲八旗是一支改写了历史的军队,其不仅制度先进,且战斗力惊人。从称霸辽东,到称霸亚洲,不仅让明朝军队汗颜,也让新疆、蒙古等地的军队汗颜。正是一支强有力的军队,促成了清朝问鼎中国的历史发展。在清朝统治中

  • 慈禧控制亲政后的光绪,手段老辣至极!光绪想斗,但根本没胜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懿旨颁下的当天,十八岁的光绪异常兴奋,虽然内心始终畏惧慈禧的威严,但他还是迫不及待地发下了一道当仁不让的上谕。他以为十四年来所受的控制和束缚统统不存在了,可事实上,他不过是从一个囚笼走进了另一个囚笼,另一个虽无形但更残酷的囚笼。首先让光绪感到囚笼依旧还在的正是随后的大婚,他根本没有为自己选皇后的权利

  • 甄嬛传:华妃对皇帝若是真心,为何却与年羹尧联手卖官惹他生气?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甄嬛传华妃与皇帝关系,甄嬛传中华妃对皇上的评价,甄嬛传华妃和年羹尧的关系

    其实皇帝清楚华妃的脾气,从来不觉得她陷害妃嫔的举动有多么过分,反而还对甄嬛说华妃是真性情,脾气跋扈只是任性了一些,性格还是很可爱的。一个随意打残嫔妃害死宫女的妃嫔,皇帝还说可爱,足见华妃在皇帝心中的位置,如果华妃可以稍微克制一些的话,说不定最后年家覆灭了她都不用被降位撤封号。但是,华妃除了害死淳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