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风云:刘秀移师攻钜鹿,天下英杰俱归汉

东汉风云:刘秀移师攻钜鹿,天下英杰俱归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459 更新时间:2024/1/16 15:40:38

刘秀军久围柏人兼旬不克,或劝刘秀留此无益不如移军钜鹿,进图东北,刘秀于是引兵略钜鹿郡,拔广阿城。夜间披览地图,见邓禹在旁,便指示道:“天下郡国甚多,现在十只得一,汝前言反掌可定谈何容易?”邓禹答道:“方今海内扰乱,人望明君,如望慈母,总教有德便兴,不在大小缓急哩!”刘秀一笑而罢。越宿再拟进兵,忽闻外面哗声不绝,急忙传问,有人报称渔阳上谷兵马已到城外,恐是由王郎遣来。帐下诸将,听了此言,未免失色。刘秀将信将疑,亲登城楼,俯首诘问,蓦见来军中跃出一人,倒身下拜,仔细审视,不是别人,乃是蓟城相失的耿弇。当下大喜过望,即命开城延入,详问一番。耿弇备述颠末,方知渔阳上谷兵马,实是耿弇招来。先是蓟城乱起,耿弇迟走一步未及相随,待至混出城门追了数里,仍然不及,自思前行无益,不如北还上谷,发兵帮助刘秀。当下掉头急走,归见父亲耿况,请发兵急攻邯郸。耿况正接得王郎檄文,踌躇莫决,既闻耿弇言,便即集众会议,功曹寇恂,门下掾闵业同声道:“邯郸猝起未可信响,今闻大司马刘秀,系刘伯升母弟,尊贤下士,何不相从?”耿况皱眉道:“邯郸方盛,我不能独拒,如何是好?”寇恂道:“今上谷完固,控弦万骑,正可详择去就,寇恂愿意再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便可荡平了。”耿况颇以为然,乃遣寇恂东往渔阳。斯时渔阳太守彭宠亦由王郎移檄,促令归附,彭宠部下多欲从王郎,独安乐令吴汉,护军盖延,狐奴令王梁,劝彭宠从刘秀,彭宠也觉狐疑。吴汉出止外亭,尚欲设法谏彭宠,适有一儒生趋至,面目文秀,吴汉召与共食,询及道路传闻。儒生言邯郸所立,实非刘氏,只有大司马刘公,所至归心。吴汉大喜,便诈为刘秀书,征发渔阳兵士,嘱儒生持往见彭宠,且使具述所闻。儒生如言持去,吴汉复随入,两人先后告诉彭宠,方将彭宠心说动。可巧寇恂驰到,证明邯郸伪主,请彭宠速发突骑二千人,步兵千人,与上谷会师同攻邯郸。彭宠依言发兵,即令吴汉、盖延、王梁为将,与寇恂同行。南经蓟郡,偏遇王郎大将赵闳,并力杀去将赵闳砍死。寇恂派吴汉守待界上,匆匆报知耿况,耿况即照渔阳兵数,调发出来,亦令三人为将,一是寇恂,一是耿弇,一是上谷长史景丹。三人领兵出境,与吴汉等相会,六条好汉,所向无前,沿途击斩王郎将士,约三万级,连下涿郡、中山、钜鹿、清河河间等二十二县,直抵广阿。遥见城上遍悬大汉旗帜,由景丹勒马高呼:“城守为谁?”守兵答道:“是汉大司马刘公!”其声震耳。景丹等大喜,便令耿弇前导,共至城下。适值刘秀登城,耿弇等一见便拜,起身入城,具述大略。刘秀即使耿弇迎入诸将,诸将一一参见,刘秀看他个个威武,统系将才,便依次问明籍贯姓字:寇恂答称昌平人,字子翼;景丹答称栎阳人,字孙卿;吴汉答称宛人,字子颜;盖延答称安阳人,字巨卿;王梁字君严,与盖延籍贯相同;俱是二十八将中人,籍贯姓氏由他自述,与初叙耿弇时略同。耿弇前已从刘秀当然不必问答了。刘秀问毕大悦道:“邯郸将帅屡言发渔阳上谷兵,我亦谓将发二郡兵马,聊与相戏,不意二郡将吏,果为我前来,我当与诸君共图功名便了。”于是宰牛设宴,大飨将士,待至饮毕,立即开城出兵东赴钜鹿,令景丹、寇恂、耿弇、吴汉、盖延、王梁六人,俱为偏将军,一面承制封拜,遥授耿况、彭宠为大将军,并封列侯。军至钜鹿,正遇刘玄所遣尚书仆射谢躬亦率兵来讨王郎,两下会合,将钜鹿城团团围住,守将王饶固守不下。忽由信都传来急报,乃是城中大姓马宠,潜降王郎,迎纳王郎将领,执住留守宗广及右大将军李忠家属。李忠不禁大怒,因马宠弟随为校尉,当即召入,把他打死,诸将皆大惊道:“君家属在人手中,奈何打死人弟?”李忠慨然道:“为国忘家,敢纵贼不杀么?”刘秀闻言赞美,便使李忠还救家属,李忠尚不肯往,旋闻刘玄已遣兵攻破信都,乃使李忠还行太守事。王郎又遣将倪宏、刘奉率数万人来救钜鹿,刘秀率部将至南岭。逆战,前军失利,景丹麾使突骑出击,纵横驰骤大破敌兵,倪宏等仓皇遁去,刘秀欣然道:“我闻朔方突骑,乃天下精兵,今果所见不虚了!”道言甫毕,即由耿纯献议“久围钜鹿,徒致疲敝,不若往攻邯郸,邯郸一破,钜鹿不战自服了!”刘秀于是留将军邓满攻钜鹿,自督将士进攻邯郸,连战皆捷,直抵邯郸城下。王郎势穷力蹙,派谏议大夫杜威至军,奉书乞降。刘秀责王郎伪充刘氏,罪在不赦,杜威不肯承认,还说王郎是成帝遗体,刘秀奋然道:“就是成帝复生天下且不可得,况是个假刘子舆呢?”杜威说:“明公以仁信著名,今日邯郸既降,亦应封邯郸主为万户侯。”刘秀答道:“他敢冒充汉裔,待以不死,也算宽仁,还要想做万户侯么?”杜威知不可说,转身自去。刘秀督兵猛攻,又过了二十多日,城内不能支持,王郎少傅李立夜开城门,纳入汉兵,王郎、刘林从后门出走,觅路窜去。刘秀将王霸臧宫傅俊等人,连夜追王郎,王郎被追及,一介卜人,何来武勇?立被王霸一刀劈死,枭了首级。只有刘林不知去向,无从追寻。当即携王郎首级归报,刘秀录王霸功劳,加封王乡侯,连臧宫、傅俊等,亦并给厚赏。臧宫字君翁,颍川郏人,初为亭长,继入下江兵中,转从刘秀屡立战功;傅俊字子卫,亦为颍川襄城县亭长,襄城为傅俊故里,合族聚居,及刘秀至襄城,傅俊投入刘秀军,家族被莽吏收诛,故刘秀与王邑交战时,傅俊争先突阵,杀敌最多。两人俱列入云台。两人与王霸同郡,甚是投契,在军中常与王霸同营。惟王霸善驭士卒,恤死抚伤,事必躬亲,所以后来刘秀即位,任王霸为偏将军,兼领臧宫、傅俊两部兵马,另用宫俊为骑都尉。

(本篇完)

更多文章

  • 西汉第一理财专家,帮汉武帝“致富”,为何却惨遭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武帝理财,汉武帝时期理财高手,汉武帝夺取民间财富

    一、理财专家此人名叫桑弘羊,出生在洛阳的一户商人之家。大概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桑弘羊自幼就对算术非常敏感,甚至可以“心算”,凭借着这项特殊的技能,他在十三岁的时候就被汉景帝召入宫中,担任侍中之职。公元前120年,汉武帝为解决财政危机,让桑弘羊等人实施盐铁官营的政策,五年后,他又担任大农丞,主要负责财

  • 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却不给筷子,事后,汉景帝:此人绝不能留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视频,汉景帝为什么不给周亚夫备筷子,汉景帝迎接周亚夫

    汉朝,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之中一个伟大的王朝,它的出现奠定了汉族的名字,赋予了我们汉族千年的骄傲,再加上汉朝经历西汉的衰败,东汉的复兴,所以汉朝一直是被后人津津乐道的王朝,而人们经常提在嘴上的莫过于北御匈奴的汉武帝。在汉武帝的带领之下,汉朝的国力可以说是达到了顶峰,彻底的让汉朝响彻整个亚洲,但是你知道吗

  • 四位英年早逝的天才,霍去病最令人惋惜,最后一位才华冠绝全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岳飞评价卫青和霍去病,李息和霍去病,马踏飞燕和霍去病

    第一位,甘罗甘罗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但是对他的了解似乎只停留在“古有甘罗十二岁拜相”这句话上。事实上这句话并不准确,甘罗出生秦国的名门,祖父甘茂就是秦国的左丞相。甘罗在十二岁就凭借自己的才能,成为了吕不韦的门客。后来甘罗又主动请缨出使赵国,让赵国割让了五座城池。因此秦王政封他为上卿,但实际上

  • 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要下令杀掉鸿门宴上的救命恩人樊哙?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为何拼了命也要杀掉樊哙,樊哙鸿门宴吃生肉,刘邦因何杀樊哙

    戚姬是刘邦的宠妃,刘如意是他们夫妻两个的爱子。刘邦晚年十分担心自己一旦死去,生怕戚姬母子随之也会遭遇不测。为此,刘邦煞费苦心得分封刘如意到赵地为王,由忠诚耿直的周昌辅佐赵王,让他远离帝都长安的政治斗争漩涡。能做的都尽量做了,但刘邦心里仍然极为放心不下。恰巧这时又传出樊哙举兵的消息,已经有些老糊涂的刘

  • 夷陵之战,胜利的不是陆逊而是刘备,结局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夷陵之战刘备陆逊,夷陵之战陆逊和刘备多少岁,夷陵之战刘备为何败给陆逊

    刘备起兵讨伐孙权之时,孙权为了避免腹背受敌两线作战,派遣使者称臣于魏国。魏文帝曹丕非常高兴,准备接受孙权降书,可是刘晔却建议曹丕拒绝孙权受降。他认为孙权之所以委身臣服魏国,是因为夺取荆州以后害怕刘备起兵报复,又恐惧大魏乘机也进攻江东。现在东吴和蜀汉本来就很弱小还不能同心协力互相攻伐,是自取灭亡之道。

  • 司马懿一眼就能看穿空城计,为何还是不杀诸葛亮?原因让人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空城计司马懿真的不知道吗,司马懿早已识破了诸葛亮空城计,司马懿破诸葛亮空城计后来怎么样

    东汉末年,三足鼎立,三国的时代也就此开启,在这个时代中不仅涌现出很多的英雄豪杰,还有许多拥有顶尖智慧的人物,最为著名的,莫过于被称为“三国第一人”的诸葛亮了。不管是各种历史还是小说甚至是游戏,三国时期最具有谋略的人,总是诸葛亮,他聪明无比,有过无数的奇谋神计,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感动了他,最终出山助刘备

  • 赵高在秦朝根基并不深厚故子婴可以刺杀之法将其诛灭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子婴不杀赵高秦朝会灭亡那么快吗,赵高为什么不让子婴称王,赵高为何斗不过子婴

    赵高弄权,陷害李斯、冯去疾等大臣,掌控秦朝大权秦二世胡亥依靠赵高,登上皇帝宝座之后,就开始骄奢淫逸,荒废朝政,将大权交给了赵高。代理皇权的赵高,与以李斯为首的朝臣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李斯保持着维护秦朝统治安定的志向。眼看秦二世荒废朝政,山东群雄并起,天下危亡,内心也是很煎熬的,希望辅政秦二世重整大

  • 赵高“通于狱法”是其得以留在秦始皇身边的原因,也是焚书令的缺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随着一统六国,秦始皇迫切需要解决一个紧迫且重要的问题:以什么形式来整合这个规模空前、矛盾错综复杂的首个中央集权王朝。最终,通过两次大型“廷议”,这一课题的解决方案被敲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刚刚完成统一大业,丞相王绾提议,鉴于燕、齐、楚三国旧地距离关中过于遥远,不如分封皇子为王

  • 谯周在蜀威望极高,反对北伐并降晋,被司马炎调至洛阳不久便病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谯周投降,三国谯周的结局,历史上的谯周

    谯周在蜀地的名望较高,一直反对姜维北伐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谯周是不敢有怨言的,因为谯周佩服诸葛亮的为人。诸葛亮在前线病死以后,谯周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跑到前线奔丧的,随后刘禅就禁止任何人前往前线奔丧,谯周跑得快,所以只有他一个人成功了,可见谯周对诸葛亮是百分百崇拜和尊敬的。不过他的内心是反对北伐的,因

  • 诸葛亮未必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而有可能是毛遂自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和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诸葛亮与刘备三顾茅庐,刘备重用诸葛亮的事例

    当然,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中虚构的一个故事,而在《三国志》中,对于这段事情只给了轻描淡写的五个字:“凡三顾,乃见。”那么三顾茅庐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三顾茅庐的就一定是刘备而不是曹操或是袁绍那些大佬呢?为什么诸葛亮只能为刘备所用,而不会为曹操、袁绍或是孙权那些势力强劲的诸侯所用呢?要弄明白这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