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大臣敢胆怂恿朱元璋改立太子,那么后果只有两个:“你可以挂了!你可以去流放了!”所以当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是幸运的,同时也是不幸的,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稍后回答,我们先来探究一下,朱标究竟有什么能力能够让朱元璋十分的器重喜欢,甚至朱元璋还专门帮太子积攒朝中势力。
朱标的出生,给战败中的朱元璋一缕希望
据说朱标出生的日子很特别,刚好是朱元璋陷入鏖战的那一年,明军上下军心涣散,士气十分萎靡,朱元璋本人都做好战败的打算,大不了自己再去寺庙当和尚;后来马皇后为朱元璋生了第一个孩子。朱元璋听说这个消息后,忽然意识到自己肩膀上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种突如其来的父爱让朱元璋不忍心将跟随自己的年轻人们就这样抛弃,朱元璋重振旗鼓,最后反而是对手撑不下去了,朱元璋取得了持久战的胜利。
或许对帝王们来说儿子女儿太多了,无法一视同仁;而对朱元璋而言,朱标的出生仿佛让这个饱受沧桑的男人有了责任的感觉,或许从那一刻起,朱元璋有了取江山的目标,又或者说朱元璋的出路就一条:要么死要么当皇帝。
后来朱标大了一些,朱元璋就常年的把朱标带在身边,教他治国治军理政的方法和谋略手段,更请了许多大贤、大儒来教导朱标,曾经太子的一个老师问朱元璋:“如果太子顽皮不服管教那该如何?”朱元璋霸气的回答:“那先生就打他一顿。”
就是在如此好的环境下,太子朱标渐渐长大成人,并且非常的宽和温厚,朝中的大臣几乎都觉得这个太子有帝王风范。而朱标是朱元璋一生最大的自豪。
帝王皇权之下无真情,朱元璋对朱标却是例外
按理来说,自古帝王皇权之下是无真情的,例如赵武灵王的父子相残,汉武帝的巫蛊之乱,唐朝的李渊与李世民,再如朱温与朱友珪等等,历史上为了皇位父子闹得不愉快,甚至相残的事件真不少。可是,滥杀功臣的朱元璋与朱标这对父子关系却十分地好,而朱标和兄弟们的关系也是很融洽,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朱标的兄弟们有过对太子的欲望,但一看大哥朱标背后的势力,直接都怂了,这怎么和大哥争夺,大哥背后是整个大明文武百官和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就是朱标最大的屏障。朱标很早就成为了太子,按照中国传统的君主继承制而言,朱标当太子是毫无质疑的,并且朱标也是非常的仁厚贤能,非常有治国的风范;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让朱元璋和大臣们都很佩服朱标,那就是朱标懂得感恩,有情有义。
朱元璋在朝堂上随便杀人,朱标就在朝堂外尽力救人,救的都是那些无罪有功的人,有一次朱标的老师犯罪了,朱元璋气的要诛他九族,朱标为了营救老师甚至在朱元璋寝宫门前跪了很久,而朱元璋却气愤朱标太过仁慈,直接训斥他:“你这样子,怎么管理天下,什么事都讲感情。”
朱标则回答:“老师固然有错,我作为他的学生,就算一日为师,一生为父,不管如何我都得救一下我的恩师,这是学生之道。”就这样朱元璋看在太子的面子上,放了宋濂一马(朱标就是为宋濂求情)。
朱元璋诛杀功臣,为儿子背黑锅
而在这之后,明朝经历的胡惟庸、蓝玉等大案时,朱元璋开始废除了宰相制度,并且开始为太子排除异己,方法也是很简单粗暴,那就是诛九族,把那些有威胁的功臣诛杀完毕。可以看出朱元璋为了这个儿子宁愿背上千古骂名和黑锅,也要为明朝万代千秋牺牲自己。
朱标是幸运的,代行皇权,贡献颇丰
朱标出生在朱元璋家族,对他而言他是幸运的,一个强悍的老爹全程护航,自己的权力十分的大,底下的弟弟妹妹们也是十分敬重大哥,更是不敢和大哥争抢皇位,连心思都得憋到肚子里。
朱标权力究竟有多大呢?据说当朱元璋渐渐地稳定朝廷和天下后,就开始放手让朱标去干,朝廷高品级的官员都是朱标拟定,朱元璋任用,因此朝廷中太子党十分的强大,几乎是无人能敌,当然除了朱元璋。
几乎全天下的人都认为朱标就是明朝第二任皇帝,这是没有任何潜在的威胁;不仅如此,朱标还负责处理朝廷中所有的奏折,甚至朱元璋下命令,所有奏折由太子一并处理,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再交给自己处理,可以看出朱标的权力已经相当于皇帝了,甚至朱元璋一度想当第二个李渊,让朱标上位。
后来这个想法因为朝廷内的功臣潜在的威胁,朱元璋害怕朱标仁厚的性格搞不定这些功臣,就继续做朱标的后盾;巅峰时期的朱标不仅拥有任命和考核百官的权力,并且还拥有调动军队的权力。据说锦衣卫都全权听从朱标的调动,可以看出朱元璋对这个儿子是百分百的信任。朱标也是很争气,洪武年间,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洪武年间发生的大事件大多都是朝堂之上的,一点都没影响到百姓和地方,这很大的功劳都是朱标干出的。
朱标对朝政的治理,少了父亲的铁腕和残酷,多了厚道和仁政,凡是都是朱标亲力亲为,大到百官的审核,小到地方的灾情巡查,朱标只要空出时间就去干;有的人说朱元璋每天批的奏折能够达到上千本,也就是说这背后有相当一部分是朱标批的。
在洪武前期,洪武中期和中后期几乎都是朱标在批改,后来朱标去世了,朱元璋后期又开始忙碌起来,不过大部分时间,朱元璋都是比较轻松的,没办法有个争气的儿子;甚至有人认为朱标的去世,很大程度是因为劳累过度,被活活累出毛病的。
朱标生在皇家,却是干活的机器,最终被累倒
为什么说朱标是不幸的,其实历朝历代每个太子都巴不得皇帝父亲把所有权力都赋予自己,朱标就是很幸运的宠儿,老爹把大多数权力都给了他;可是这样存在一个问题,朱元璋是硬塞给朱标的,所有东西朱标并没有想要,可朱元璋一片父爱,不管你要不要,都塞给你,让你变得无坚不摧。
从这一点来看,朱标是不幸的,他更像是皇家的一个机器一样,从出生开始,就得按照皇家储君和朱元璋期望的那个样子成长,童年被逼苦学四书五经和帝王之术,失去了童真,青年时,自己的枕边人都是朱元璋和马皇后找到姑娘,没有一点爱情而言,夫妻彼此的生活枯燥无味。
自己的老师得到了朱元璋的首肯,从小到大对自己就从没有温情可言,动不动就用戒尺打自己,只要一点不按照他的要求来就挨一顿打;终于脱离了苦海,成为了太子,可是老父亲一个劲的往手里塞各种各样的权力。
“朱标,由你负责五品以上官员的审核和任用!”、“朱标,百官年度要考核了,由你负责!”、“朱标,某地灾情,你去看看!”、“朱标,奏折从今天开始,都由你负责!”、“朱标……”。或许朱元璋认为给儿子权力就是对他最大的信任,却不知道朱标对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十分的疲累,每天有批不完的奏折,有时候批改到黎明,朝廷派人又拿来一摞。
干完了活,还没躺下一会,要上早朝了,好吧!上完早朝总可以回去休息一会吧?父亲朱元璋又要召见;一天天朱标就这样被透支自己的潜能和身体,特别是朱元璋把宰相给废掉了,那么这一胆子活都落到了朱标头上,朱标成为了当朝的太子兼任宰相。
朱标出去巡视灾区,这个活好,至少可以休息了,可是当朱标来到灾区,看到一片狼藉和百姓的困苦,又十分的自责,好了!不用休息了,搞定这个灾害吧!朱标就是这样一步步被活活累出毛病,到最后被累死的太子。所有说朱标是不幸的,不幸的他出生在帝王之家,出生在朱元璋的膝下,朱元璋对于他赋予多少的重视,就增加了朱标多少的负担,生理压力还算其次,朱元璋的弑杀让朱标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朱元璋嗜杀大臣,让朱标压力巨大
只要朱元璋认为你有罪,总能给你翻出罪状,一杀就是杀一堆,而这些官员们其实罪行没多大,贪污也顶多是贪污一点,官员们跑到朱标这里求情,朱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是没办法谁让明朝的刑法在哪里。特别是针对功臣们的诛杀,这些功臣们都是朱标的叔叔伯伯,一路上看着他长大,但到父亲毫无感情的诛杀了他们,甚至一滴眼泪都没流下来,还边杀边告诉朱标:“帝王要压制自己的感情。”
这让一直以来遵循儒道仁厚的朱标开始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怀疑,自己到底是当一个仁明的君王还是当一个残忍的君王,或者是二者合二为一。标见过太多帝王无情的场面,但自己却毫无措施,只能看着干着急,晚期病重的朱标觉得这时候是自己最轻松幸福的时光,至少没有精神上和生理上的无限压力;老年的朱元璋第一次在朱标床前流下眼泪,而朱标反而宽慰父亲自己去世反而是一种解脱幸福;也因此,这个朱元璋赋予无数心血的太子就这样活活累死了。
朱标巅峰时期,完全可以扳倒父亲
朱标在巅峰时期的权势,那可谓是权力堪比皇帝,背后有朱元璋的强压政策,让很多大臣都胆战心惊,这时的朱标表现反而十分仁厚,也因此,朝中很多重臣都是十分喜欢朱标的,并且对朱标的忠心比对朱元璋的忠心还大。
朱标,对内可以号召百官,对外可以控制京城部队、锦衣卫部队、藩王部队以及地方部队,可以说朱标是政权军权一把抓,以及相当于皇帝级别的;不过朱标压根就没想过扳倒父亲,因为从小到大的孝道告诉自己,做人要仁厚,做子要孝顺。
朱标对朱元璋和马皇后也是十分孝顺,据说马皇后去世的时候,朱标哭了很久;朱标对母亲感情很深,对父亲朱元璋有时也是亦师亦友,在日常生活中这两个人还特别有意思,有时候朱元璋觉得朱标做事太过仁厚,没一点帝王的狠劲,而朱标就怼父亲太过残忍,直接把朱元璋惹毛了。
朱元璋直接拿棍子开揍朱标,就有了搞笑的一幕,朱标在前面跑,朱元璋在后面追着揍他,不过俩父子一般后来都和好了,朱元璋听进去朱标的建议,朱标也开始学着当帝王的狠劲;这俩父子一追一赶,乍一看这还是明朝最权势的两个人吗?
朱标去世影响深重
朱标去世后,影响是十分的大,首先朱元璋整个人都换了一个人,杀人的动机变得越来越大,甚至朝廷上只要谈起儿子,朱元璋就气的杀了对方;据说一个大臣劝谏朱元璋别太过伤心,生活还是需要继续,朱元璋就问你家里有儿子没?大臣说有!于是朱元璋就把大臣的儿子杀了,于是乎他心理平衡了。
而朱元璋的儿子们看到最敬重的大哥去世了,就开始打起自己的小九九,很多藩王甚至想回来争一争皇位,对天下的影响,太子去世,全天下都悲戚,太子的名声太响了,天下的人都记着他的好。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很多时候朱元璋唱红脸,朱标就唱白脸,一老一少一来二去,天下人记着朱元璋的坏,记着朱标的好。如果朱标不死,明朝会十分的稳固,不过朱标去世了,朱元璋又让孙子朱允炆上线,这就导致后来的靖难。
最后,朱家父子俩的过往,就是后来帝王最好的参考史,帝王们都认为儿子都钟情于皇位,太子根本没有可能掌握太多权力,而朱元璋用事实证明了,太子不仅掌握很多权力,甚至掌握兵权,不过结果不太好,朱标因为太孝心了,任劳任怨,被活活的累死。因此,帝王立储君既要赋予无上的权力也要提考虑到太子的身体情况,量力而行。
参考文献:《明史》、《明太祖实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