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代秘书的工作关乎“万人之政“,他们的选拔多严苛?

宋代秘书的工作关乎“万人之政“,他们的选拔多严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045 更新时间:2024/1/5 11:14:49

到了朝,统治者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了更加完善的秘书选拔制度,在这个重轻武的时代,"秘书"可谓是文人最想得到的官职。而宋代的"秘书"可以说都是精英,他们的入职难度堪比科举,不过一旦考中就衣食无忧了。

一、万里挑一——秘书选拔制度

1.秘书选拔方式

宋代的秘书选拔制度基本沿用了隋唐时期的选拔制度,其形式更是与科举制联系密切。参加选拔的人需要通过三种考试,分别是初试、省试吏部主持的最终考试。

前两者与科举选拔的难度类似,而最后吏部主持的考试难度就非的大。考试内容总共有四种,分别为撰写文件、辨明政治事理、口才表述和身体状况。

撰写文件自然不必多说,凡是考试选拔文史官员,必须要有一定的文章水平。辨明政治事理,同样也是一个官员所掌握熟练的能力。

口才表述,其实是考官想试一试考生的应变能力,在朝堂之上,秘书需要接旨奉命,当皇帝询问时,也要有话可说,那么,表达能力就十分重要。最后的身体状况,就是看考生能否胜任秘书这项辛苦繁重的工作。

从中便可以看出,秘书的选拔制度,不仅要求考生极高的文化水平,还注重了表达能力和处理应急事物的能力,可谓是万里挑一,只有真正的精英才能够脱颖而出。

2.宋代选拔的创新

宋代的秘书选拔制度有了创新,在隋唐时期的制度基础上,将四项考察内容的主次更加分明地体现了出来。其中,撰写文件是最为重要的,考生总共需要完成六种不同类型的文章,以彰显自己的文案实力。

据史料记载,"学僮十七岁以上,始试,讽籍书九千字乃得为史。"就连史官都需要习得九千字,而《说文解字》收录的也只有九千三百字,由此可见,秘书工作的选拔是多么的严苛,能充当秘书一职的人必定是万里挑一。

二、秘书工作的特点

1.保密性极高

秘书工作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保密性极高。作为国家大事起草文件的撰写人,如果不能做到严格保密,所泄露的就是国家机密,那么秘书的下场会很惨。

《前后汉文》中记载,"尚书盖古之纳言,出纳胼命,机事不密则成害,不慎欤!"这种嘴一松就会掉脑袋的事,没什么抗压能力的人也不能成为秘书吧。

到了宋代,又进一步完善了秘书工作的保密体系。秘书的保密工作和注意事项,都明明白白写在了朝廷的法律条文中,一旦违反规定,就是杀人灭口的下场。除此之外,秘书需要在文件上封口,统治者在公布前派专人盯着秘书,防止泄密。

2.处理不同的文件

秘书虽然起草国家大事的文件,但事无巨细,凡是涉及国事的都要一一处理。宋代秘书上传下达,不光要处理皇帝下发的文件,还要整理来自地方的、官员的文书。秘书需要将它们分门别类,并做好区分的标记,

但秘书的工作不止如此。当皇帝要颁布法令时,秘书需要拟定诏书;宫里册封妃子嫔妾时,秘书还要拟定册书,工作量不仅巨大,而且格式方面不能出一点差错。

由此可见,秘书这项工作实在繁重又辛苦,非精英者不能胜任。

3.时长还有限制

秘书的工作并非是慢条斯理地写文章,如果遇上的是皇上呈递的文件,或者是衙门加急的文件,那他们必须在一天之内处理完。如果不能按时登记,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三、做秘书的好处

1.宋代的"铁饭碗宋代秘书的选拔与职能都与公务员考试类似,需要层层筛选和严格的考核才能通过。但是,有人一旦通过考试,那就是端上了"铁饭碗"。

秘书的工作稳定且隶属于中央政府,虽然辛苦一些,却是文史官员最好的去处。这是因为秘书的职位并非保持中立,而是只听命于皇帝,并无太多政治局面的尔我诈,只是每天写写文书,日子平静安宁。

而且他们的职位与统治者十分亲近,差事办的好一些,皇帝会重重有赏,这样的福利是一般的文史官员望尘莫及的。因此,宋代人只要当上秘书,可以说是衣食无忧,做得好还很容易发个小财之类的。

2.参与国家大事的成就

秘书的工作关乎"万人之政",他们的所作所为也牵扯国家的神经脉络。如此重要的工作,一定是志存高远的文人所向往的,因此对秘书工作感兴趣的人不在少数。

做秘书不仅可以参与国家大事,还十分稳定,在各种文件处理之间又能得到锻炼,时不时还能被赏赐福利,可谓是一旦考中便衣食无忧了。

总结

宋代的秘书工作是帮助皇帝起草文件、颁布文书的,是必备的官职。他们的筛选严格而复杂,这是因为适合秘书工作的人必须具有出色的文采、对政治事物的辨别和较高的工作效率。

不仅如此,秘书的文件处理方式如果不当,就会使民意和圣意之间出现偏差,使得朝出现裂痕。但只要选上了秘书,基本就可以保后半生的衣食无忧了。

宋代的秘书体系反映的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严密,有了秘书这份工作,百姓的民意才可以上达天听,皇帝才能了解民意,国家的办事效率和基础,也都与秘书的工作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其秘书工作的制度和内容,对当今社会依然有借鉴的意义。

更多文章

  • 郑成功是“如假包换的大倭寇”?那取决于你从什么人的视角来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这句话在网上可谓是一石激起了千层浪,一时众说纷纭。毕竟人家高晓松先生在网络上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尤其是他的节目《晓说》拥有广大的收视受众,比起我们这些草根自媒体从业者,高先生才是不折不扣的意见领袖。因此那段节目播出之后,这句话在网络上很快就流传开来,而且围绕这句话展开的众多讨论可谓是有褒有贬,赞同者

  • 宋朝女子出嫁的嫁妆为何如此丰厚?聊聊厚奁与士子攀比心态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嫁妆,宋朝为什么要嫁妆,宋朝有嫁妆说法吗

    一、宋朝奁的特点据史料记载,宋朝嫁妆非常丰厚,甚至女子的嫁妆远超男子的彩礼钱。历史上就有这么一则关于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的故事,苏辙一门三苏,苏辙、苏轼、苏洵,可以说这一家极富盛名,自然也称的上是半个豪门,可是这样一个豪门,也因嫁妆而头疼。苏辙为了苏小妹的嫁妆,卖掉一块良田才凑齐六千四百贯的嫁妆。九千

  • 《清明上河图》:商家鳞次栉比,如何脱颖而出?全靠“广而告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明上河图的商业特征,清明上河图中商铺,清明上河图上有哪些商业气息

    清明上河图宋代重文抑武的政策导致军事实力的下降,皇帝不想和国家周边的少数民族发生战争,想使用金钱向他们进贡获得国家的和平,那么钱从哪里来?自然要从百姓,所以要做的事情就是让百姓富起来。商业的快速发展,当时宋代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宋代竟不发展国力,反而还以进贡的方式换取和平,真是令人唏

  • 重文轻武的宋朝,如何给军人“安全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朝重文抑武的利弊,宋朝轻武全过程,宋朝为什么重文不重武

    一路从最底层拼杀出来的宋太祖赵匡胤,深知武官势力强盛会威胁到国家的安宁。为了让自己一手缔造的大宋王朝不再重蹈前朝覆辙,他先是杯酒释兵权,再制定由文人主导的分权制度管理国家。近百年的武官凌驾于文官之上的局面被彻底颠覆。虽则如此,军人始终是强盛国家的坚实力量。为了安抚军人,大宋朝廷为他们开出丰厚的薪水,

  • 明朝存在感最低的皇帝,35岁纵欲过度而死,后世却评价他是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最差的十个皇帝,明朝存在感最低的一位皇帝,真实存在的明朝皇帝

    大明穆宗庄皇帝朱载垕明穆宗朱载垕(hòu)(1537年-1572年),年号“隆庆”,是明世宗朱厚熜(嘉靖皇帝)第三子,明朝第12位皇帝,年幼时因生母杜康妃失宠,明世宗变得很少关心他,明穆宗十多岁的时候封裕王,离开京城前往封地,他当藩王期间,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对他日后治国影响非常大。本来明穆宗就失

  • 宋朝不同颜色的官服,都有何区别?皇帝如何辨别文官武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朝官服颜色等级,宋朝官服的特征,宋朝官服有哪几种

    人多嘴杂,再加上皇上日理万机,那应该如何区分每位大臣的品级,以及所属职能的不同呢?原来,古代官员面见皇上或是参加重大典礼时,皆会身穿官服。官员们品级不同,相应的官服样式也就不同。宋朝也有其独特的官服制度,从颜色来看,宋代官服共分为四种颜色。分别为紫色、绯色、绿色和青色,那这四种颜色的官服,彼此之间有

  • 宋朝太学的“教师”是如何管理的,也需要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学教师需要教师资格证吗,古代教师资格考点分析,各朝代教师资格

    太学,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古代的最高等的一种学府,在宋朝的教育制度当中,太学也是其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当时,不仅仅是太学的学生需要一定的制度来进行管理,教师也是需要进行管理的。很多人会产生一种疑问,宋朝的太学教师上岗需要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吗?他们的考核标准到底是什么呢?即使是古代没有教师资格证考试,太学的

  • “既不是文、也不是武”,谈谈北宋宦官参预军事的社会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北宋文官与宦官,北宋历史政治军事资料,北宋军事制度

    宦官北宋,是一个重文抑武的朝代,在此种背景下,文官参与军事,也是常有的事情。但是在这文官与武官之外,宦官其实是最受统治者的受用的,而且在北宋时期,宦官参预军事的现象十分严重。虽然如此,北宋的宦官参预军事的现象达到顶峰,但却没有发生明朝的“宦祸”,是有着一定原因的。北宋宦官参预军事现象,在中国历史上都

  • 宋朝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为什么全都坚持要南下攻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耶律洪基南下侵宋,蒙古大军南下灭宋视频,宋朝南下路线

    宋朝拥有着长达三百多年的历史,拥有着极其灿烂繁盛的文化思想。在整个宋朝的历史上,也并不缺乏向岳飞、孟拱这样的军事奇才。但即使宋朝已经无数次成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入侵,但却始终无法打消他们的念头,无法让边境线和国内得到足够的时间休养生息。宋朝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为什么全都坚持要南下攻宋呢?想要解答

  • 为何说吴三桂降清对李自成而言是一大幸事,对山海关也是一大幸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万里长城1935年,诗文中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顿时将护了中原大地几千年的万里长城知名度推向了一个人尽皆知的高潮,也向世人昭示这个几乎伴随中国封建社会全程的巨龙在中华人民中的地位。长城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上下几千年劳动人民的结晶。在历史发展的道路上,从秦汉开始,到明朝土木堡之变,长城作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