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看“四姓家奴”封德彝,如何将李渊父子耍的团团转

看“四姓家奴”封德彝,如何将李渊父子耍的团团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681 更新时间:2024/4/18 5:17:21

?封德彝 封德彝是谁?准确点说,他是个人品很差的官三代,爷爷封隆之曾任职北齐国的太保,老爹封子绣担任过隋朝的通州刺史。 其本名叫封伦,字德彝,祖籍渤海蓨[tiáo]县(今属河北景县)。 封伦踏入仕途,不是借父祖的光,全靠自己打拼。 隋朝初年,封伦被权臣杨素征召为幕僚,两次落水之后,竟走了狗屎运,凭借着阿谀奉承,投机钻营,竟忝列宰相之位。 《新唐书》记载:隋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江南之地发生暴乱,内史令杨素奉命率军平定叛乱,封伦以行军记室的身份随行。 途中,水军的战船停泊在海上,杨素召封伦上船议事,封伦不小心掉进了海水里,所幸被人及时救了上来。

杨素 封伦换了一身衣服,拜见杨素,却绝口不提掉落水中的事情。 杨素后来听人说起这件事,就问封伦当时为何没有说。封伦解释说:“这是私事,我不敢在公众场合说。” 杨素大为惊奇,自此开始对封伦刮目相看,后来把堂妹嫁给了封伦,大难不死,抱得美人归,这是封伦第一次落水。 开皇十三年(593年),杨素奉命营建仁寿宫,他向皇帝请示以封伦为土木监。 杨素为人傲慢自负,却对封伦非常赏识,常常和他一起商议政事,曾抚摸着自己的坐床说:“封郎将来一定会坐在这里!”后多次向皇帝举荐封伦。 开皇十五年(595年),封伦升任内史舍人。 《定命录》记载了封伦的第二次落水的场景:“杨素讨辽东,封公船没,众皆谓死。杨素曰:‘封郎当得仆射,此必未死。’使人求之……” 杨素奉诏征讨辽东,封伦随行,他乘坐的船遭遇风浪沉没水中。 众人都说封伦这一次死定了。 杨素却不以为然,说:“封郎将来能当仆射那样的高官,这一次未必能死。”于是派人去海上打捞。 封伦确实没死,他在海上抱着一块板子,力气逐渐耗尽,打算放弃,眼看着就要沉下去了。 封伦忽然想起杨素抚摸坐床说的那句话,顿时精神为之大振,使出吃奶的力气,坚持抱着板子不放松,板子把他的胸膛磨破了,血肉模糊,露出森森白骨,他咬牙坚持,直到众人赶来把他救上来。 封伦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杨素曾评论说:“吾不及也。” 隋炀帝在位的时候,虞世基受宠,但是他不擅长处理政务,封伦就暗中给虞世基出主意,让他百般谄媚皇帝,一味歌功颂德,把大臣直言进谏、忠言刺耳的奏折藏匿起来。 虞世基此后越来越受宠,仰仗皇帝的宠信,卖官鬻爵,贿赂公行,朝纲败坏,为隋朝的加速灭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宇文化及发动政变,劫持隋炀帝出宫后,命封伦列举隋炀帝的罪状。 封伦跃跃欲试,打算落井下石,取悦于宇文化及。 隋炀帝讥讽他说:“你也算是读过圣贤书的士人,何至于如此下作?” 封伦羞愧难当,缩着脖子离去。 宇文化及弑君之后建立许朝,自称皇帝,封伦出任内史令,跟随宇文化及去了聊城。 李渊起兵后,封伦算计到宇文化及必败,于是转而结交反对哥哥宇文化及称帝的宇文士及

李渊 宇文化及兵败被杀后,封伦就和宇文士及一起投降了李渊。 唐高祖李渊看不起有奶就是娘的封伦,觉得他的人品有问题,没打算重用他。 封伦再次发挥善于揣摩圣意的优势,不久通过献计策,一番花言巧语把李渊忽悠迷糊了。 李渊大悦,于是任命封伦为内史舍人,兼任内史令。 唐高祖李渊打算册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封伦密奏:“秦王自持功劳大,绝不会屈居太子之下,要么改立秦王,要么就杀掉他。” 封伦还对太子李建成表白说:“拥有四海之人不应顾及亲情,刘邦为了得天下,亲爹将要被煮,他还乞讨分一杯羹。” 暗示李建成除掉弟弟秦王李世民。 秦王发动玄武门事变,除掉了太子,封伦又转而投靠了秦王,成了秦王府的马前卒。 封伦里挑外撅、挑拨离间都是暗箱操作,以至于秦王李世民即位后竟一无所知,还把封伦当成功臣,提拔为“尚书右仆射”。 贞观元年(627年),终于爬到了宰相之位的封伦屁股还没坐热乎,就暴病身亡,时年六十岁。 唐太宗李世民“辍朝三日”,追赠司空,赐谥号“明”。 贞观十七年(643年),封伦死后十七年,治书侍御史唐临弹劾封伦生前曾诋毁、陷害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觉得自己被封伦当猴耍,大怒,削夺封伦的官职,封邑,改谥号为“缪”。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盛世大唐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到底多乱,最终又是怎么平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安史之乱大唐实力排名,安史之乱平定后大唐版图格局,安史之乱大唐的兴衰

    安史之乱开始 就在唐玄宗和杨贵妃还在华清宫中恩爱甜蜜,享受着诗情画意的时候。突然有人来报,说自己深信的安禄山起兵要诛杀杨国忠了。可是唐玄宗并不相信,虽然一直有人密报安禄山有反叛之心,可是唐玄宗不相信自己爱妃的干儿子会反叛。但不久之后,平原郡的太守颜真卿也上奏汇报此事,这时候的唐玄宗才真正相信自己的

  • 盘点李渊、李世民娶的仇人妻女,他们不怕半夜被杀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渊和李世民晚年关系,李世民对李渊态度,李世民和李渊的父子恩怨

    皇帝最害怕的就是刺杀,然而李渊和李世民非常大胆,他们将多个仇人的女儿纳为后宫妃嫔,宠爱丝毫不减,难道他们就不怕半夜被杀吗?下面就来盘点一下李渊和李世民两位纳娶仇人的妻女。第一位是宇文昭仪。宇文昭仪是唐高祖李渊的妃嫔,她出身北周至隋朝时期名门宇文家族,她的父亲宇文述是隋朝名将,被封为许国公。隋末唐初宇

  • 唐朝皇宫中头号凶险之地,不到百年间竟发生四次兵变,开启俩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有几次兵变,唐朝共发生四次兵变,唐朝盛世震撼视频

    在唐朝立国近三百年的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宫廷政变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导致帝国走向辉煌者有之,使其陷入混乱者有之。政变的发生地有很多处,但最集中、对后世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玄武门。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 玄武门发生四次兵变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发生在玄武门的政变竟然有四次之多,而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这四场政变

  • 他是武则天之子却被母亲所杀,死前留下一首诗,内容哀惋催人泪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则天母亲个人资料,武则天写的最霸气的诗,描写武则天狠毒的诗

    女皇武则天是个阴狠毒辣、喜怒无常的角色,无论是上位过程中,还是在巩固权位期间,但凡是被她视为障碍的,必定会极力除之而后快。死在她手中的冤魂难以计数,不乏有很多至亲骨肉,其中章怀太子李贤便是其中的典型。李贤是武则天的次子,深受唐高宗喜爱李贤是高宗的第六子,武则天所生的第二子,出生后不久便被封为潞王。李

  • 唐朝人为何谈“虎”色变?他们在提到此字时,是如何巧妙处理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的重要事件,唐朝的字是啥样的,唐朝九个真实事件

    细心地读者在翻阅唐朝人的作品时,无论是官修史书还是诗词歌赋,通篇都看不到一个“虎”字,作者若需要提到此字,也会很巧妙地用别字或别称来代替,让人很是不解。之所以如此,其实并非唐朝人真的害怕老虎,而是因为有一位帝王的名讳中带有“虎”字,按规定需要避讳。这位帝王,便是被追尊为唐太祖的北朝名将李虎。按照正史

  • 唐玄宗亲手缔造大唐盛世,却因误用三人,使帝国陷入万劫不复深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唐玄宗即位之初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任用名臣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韩休等人为相,针对武则天晚年及中宗、睿宗两朝的弊政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历经十余年的努力,终于再造盛世,因这段时期的年号为开元,故被史家称之为“开元盛世”。“开元盛世”的成色到底有多足,可以从经济和人口两方面进行考察。众所周知,盛世的

  • 史上极疯狂盗墓贼,几乎挖遍唐朝皇陵,却为何不敢动武则天的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武则天皇陵的资料,武则天盗墓事件,武则天的皇陵被挖了吗

    绝大多数帝王都有厚葬的传统,陵墓中往往埋有大批稀世珍宝,而与此相伴随的,自然是层出不穷的盗墓行为。在和平时期,针对帝王陵墓的盗掘,还只是小偷小摸的民间行为,而且一旦被破获,盗墓者所受惩罚必将极重。但在战乱时期,盗掘帝王陵墓的行为则成为普遍现象,不仅盛行于民间,就连个别官府和军方也会参与其中,而且规模

  • 长孙,独孤,尉迟,隋唐时为什么那么多复姓?这些姓氏现在哪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尉迟复姓,长孙和独孤是一个时期的姓氏吗,姓刘的以前复姓独孤吗

    比如独孤(隋文帝皇后),宇文(隋朝重臣),长孙(长孙无忌),尉迟(尉迟恭)……这些人都是隋唐之际的风云人物,那么为什么他们这些姓氏都这么古怪?其实这个答案也很简单,就三个字:鲜卑人,隋唐之前中国正是南北朝乱世,北朝长期被鲜卑人掌控,虽然这些鲜卑人基本被汉化,但却也留下一点鲜卑痕迹,就连隋朝的皇室杨坚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已经当上太子,为何还要逼迫其父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熟悉隋唐历史的朋友都清楚,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后,已经如愿以偿地当上太子,并且执掌军国大权。然而仅仅过了两个月时间,李世民便逼迫唐高祖退位。那么,李世民为何急吼吼地逼其父退位,想来原因大概有四点:1.李世民发动政变的终极目的,是做皇帝而非太子。熟读历史的人都清楚,李世

  • 大唐有一位“神将”,68岁抗击突厥大军,对方一听名字直接吓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正史大唐第一战神,大唐灭突厥关键谋士,唐朝抗击突厥的名将都是谁

    由于小说、广播、电台的慢慢流行开来,大唐传奇将军薛仁贵的子孙们也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线中,给人们留下饿了深刻印象,那么事实上,史书上真正的薛仁贵以及子孙后世们到底是什么样?他们究竟有哪些事件为人称道?接下来,我就为大家细细盘点。根据史书记载,薛仁贵本来是山西省的一个农民,由于不得重用,到了30岁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