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清忠臣,国家罪人“:李鸿章罪人或功臣?

“大清忠臣,国家罪人“:李鸿章罪人或功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933 更新时间:2024/1/20 2:32:49

然而随着了解的更多,就越能明白李鸿章签订条约的行为。作为清朝的臣子,他竭尽所能,挽大厦于倾颓,慈禧称赞他为"再造玄黄(注:再整河山的意思)"之人。

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李鸿章却没有敢于与列强殊死搏斗来保全国家的决心和勇气,这与他对列强的了解分不开。本期视频,就为大家说说李鸿章这个人。

与另一位晚清重臣左宗棠相比,他的科举之路要顺利的多。

在太平天国之前,已经高中进士,又深得曾国藩的喜爱。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时,曾国藩便不断培养李鸿章的能力。李鸿章爱睡懒觉,曾国藩总是在早饭时,下令等所有人都来时,再吃早餐,以此逼迫李鸿章早起。在李鸿章跟着曾国藩的日子里,这样的事情有很多。

后来曾国藩去世,李鸿章基本继承了曾国藩的家学思想。毛主席曾说过,曾国藩是近代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曾国藩的爱国思想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即爱国就是忠君。做为曾国藩最得意的弟子李鸿章在维护清朝统治的思想上,自然也不会少。

所以李鸿章可以舍弃某些利益,如金钱和领土以此来保全大清腐朽的江山。这也是不论当时还是现在,人们对于李鸿章的评价始终不好的原因。

李鸿章首次与洋人打交道是在1870年的天津教案上。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或其他方式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取大量在华特权,其中就有洋人可以在中国建设教堂,传播宗教的权力。于是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出现了大量的传教士。这些传教士中有一部分人通过做一些善事来宣传教义,但效果并不是很好。

也有一部分人带着资本主义时代特有的高傲姿态来到中国,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看不起中国人,再加上习俗与法律的不相通,导致许多传教士干了不少违法乱纪,欺压中国百姓的事。为不扩大事端,清政府官员开始袒护洋人,而这却助长了洋人的嚣张气焰。

1870年,天津的一座法国教堂开办的育婴堂(注:类似与孤儿院),突然死掉了几十名儿童,他们将其葬在墓地。此事却不小流传出去,有人就开始说,洋教士用迷药拐骗幼童,并将这些幼童挖眼剖心,用来入药治病。一时间人心惶惶。

事实却是,这些死去的儿童多为身染传染病的孤儿。然而保守封建思想影响的民众,早就对洋教士心存不满,所以在事情发生后,民众更是对传教士群情激愤。就在此时,一名用迷药拐卖儿童的罪犯被人抓住。这名罪犯声称迷药来源于某个教堂的传教士,然而在当场辨认中,却无法指出。

就在案件正在审理时,已经愤怒的百姓包围了教堂。一名法国领事没有选择和平解决而直接开枪威胁。枪声一响,彻底点燃了民众的怒火,他们一拥而上,杀死法国领事,并对英、法、美等洋人教堂进行焚烧。

事情结束后,总共打死洋人20多名。列强听到消息后,迅速集结军舰到渤海湾,向清政府施压,讨要说法。时任直隶总督的曾国藩临时接受了调查案件的任务。与洋人有过接触的曾国藩,在临行前抱着必死的决心,他写信交代身后事,然后抵达天津调查,结果发现此案与洋人毫无关系。

一心想要尽快解决事情的曾国藩,在洋人要求抵命的条件下,处死参与烧杀教堂的二十人,并流放30人,最后赔偿洋人50万两银子才息事宁人。而在处理案件以及与洋人谈判的过程中,李鸿章也参与其中。

事后,曾国藩被举国讨骂,斥为卖国贼。在其调任两江总督后不久,就郁郁而终。曾国藩对于自己屈膝洋人,也感到愧疚。

他在给儿子的信中说道"吾此举内负疚于神明,外得罪于清议,远近皆将唾骂……目昏头晕,心胆俱裂,不料老年遭此大难。"而目睹一切的李鸿章自然对老师的遭遇感同身受,那么他在之后又为什么还选择与老师同样的道路呢?

洋务运动的创办者丁日昌在举国辱骂曾国藩时,曾愤然上书朝廷为其鸣冤,说自古局外人那知局内人的艰苦。

若求和则背负卖国骂名。若求战,则背负战争之责。局外人与事无关,自然想要追求清名。当时是民众对于西方列强的船坚利炮并不了解,而经历过两次鸦片战争和开创洋务的曾国藩对西方的军事甚为了解。

在深入了解后,反而没有勇气与西方发动战争。曾国藩是这样,李鸿章是这样,孙中山也是这样。

所以在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丝毫不提明确反对外来侵略。只是后来经历过一些战争等事情,孙中山逐渐认识到列强的本质。所以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李鸿章

在天津教案后,李鸿章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和北洋通商大臣,开始总理中国外交事务。1871年,刚刚接管外交的李鸿章便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这是一个平等互惠的条约,但在与日本商谈的过程中,李鸿章已经看清了日本的野心。

1874年,日本派兵突然袭击台湾,李鸿章在上奏清廷后,派福州船政局的主持者沈葆桢带领舰队到台湾处理此事。与此同时,新疆战事突发,清廷上下针对"塞防重要还是海防重要"展开讨论。

在讨论中,李鸿章以清政府财力缺乏为由,主张放弃新疆,如果支持新疆战事则无法加固海防。而新疆身居内陆,万里空旷,又与沙俄相接,即使收复新疆,日后也难以为守。另外京津地区接近海上,一旦海防加固,国都就可以不受列强威胁,就可以改变鸦片战争以来中外战争局势。

李鸿章加强海防的观点主要从更有利维护清朝统治出发,在列强环伺的当时,若仅保护清朝大统,确实应该加强海防。

而主战派的左宗棠提出海防和塞防并重的思想,并说服清政府收复新疆。在得到清政府任命后,左宗棠几乎以一己之力成功收复新疆。在李鸿章认为颇难办的军费问题上,左宗棠四处奔走,向欧美列强进行贷款。

收复新疆后,所借款项几乎耗尽了清政府的财政。所以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双方在越南本土进行交战,李鸿章又以财力不足极力阻止战争,不断劝解清政府与法国签订条约。

1885年,在清政府战胜法国后,由李鸿章出面与法国人签订《中法新约》,此条约并不涉及各地赔款等,主要为承认越南是法国殖民地,中国向法国开放通商口岸。

李鸿章虽然在忠君爱清思想影响下对列强求和,但他对于列强并非完全无反抗,只是认为国家贫弱无法承担战争而已。很多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从战争开始到结束,李鸿章是尽其所能的减少损失的。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饱受国人期待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次年中日在日本马关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令国人悲愤。

甲午战争爆发前,中国大部分人对于日本的认知还处于中国藩属国的地步,包括清朝内部大多官员都瞧不起日本。而李鸿章自1875年后,对日本大加防范。四处奔走不断游说清政府加强海防,购买军舰。

然而执掌户部的翁同龢与李鸿章素有仇怨,对李鸿章多此申请的海军军费严加克扣,导致自1888年创办北洋水师后,海军未曾增添任何设备,也未添任何一艘战舰。

甲午前夕,本为北洋水师购买军舰的军费被户部官员私自拿来做为庆祝慈禧生日修建颐和园的费用。战争爆发时,清廷内部喜气洋洋,对于战争无人问津,仅李鸿章一人负责战事。甲午战后,西方报纸曾言,"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

此话虽有是偏驳,但却说出了甲午战争前后,清朝统治者的情况。

1895年,李鸿章乘船来到马关,在签约商定上,据理力争,甚至放下脸面,尽力做到"能争回一分,即少一分之害"。最后在受到日本人刺杀后,日本迫不得已下将赔款减少一亿。在签订条约后,李鸿章和其师曾国藩一样被斥为卖国贼,李鸿章因为此事被撤去官职。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仓皇而逃.事后,清政府用已经年迈的李鸿章负责与洋人和谈。在和谈中,李鸿章直言,如果洋人想要瓜分中国,那么中国将会出现更多的义和团。

此话提醒了西方列强,保全了清朝政府,也使得西方列强改变侵略中国的策略,他们开始以在中国寻找代理人的方式,殖民中国。条约签订后不久,李鸿章便与世长辞。

做为晚清正经科举出身的李鸿章,身上自然有腐朽王朝的愚忠观念。但身处乱世,他仍然竭尽全力保全中国利益,只是他的方式与林则徐、左宗棠不一样。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便提出"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主张,这已经说明李鸿章对于时代的变化看的很清楚,只是受晚清朝堂的局限,使得他做出诸多错误选择。然而瑕不掩瑜,对于大清他是忠臣,但对于中国,他确实没有尽到职责。

参考资料

严永晔.论李鸿章的外交思想[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第8期).

郭俊强.从甲午中日战争看李鸿章的外交[J].黑龙江史志,2015,(第9期).

徐世平.梁启超笔下的李鸿章[J].全国新书目,2008,(第19期).

宋伟哲.天津教案与曾国藩的凄凉晚年[J].检察风云,2019,(第2期).

周忆君.浅谈甲午战争中李鸿章的功过问题[J].理论观察,2017,(第3期).

360百科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为了吞并该国,花了两百多年时间,开疆拓土数百万公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是怎样开疆扩土的,清朝为什么没吞并越南,清朝扩张历程

    满清崛起于荒凉的黑山白水间,努尔哈赤以十三件铠甲起家,打下辽东诺大疆域,于大明分庭抗争,还屡屡占得上风;用和亲和兵威迫使满蒙臣服;后乘大明内乱,诱降吴三桂,进军关中,夺得大名天下,从历史角度来说,早期的满清的确很强。顺治后康熙继位,但是当时满清江山远不是后来的满清那么稳固,藩镇格局宛若独立的小王朝,

  • 沉没124年后,打捞的军舰中发现74颗子弹,北洋水师终于沉冤得雪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打捞北洋水师战舰,北洋水师的战舰有被打捞上来的吗,北洋水师有没沉的舰吗

    只可惜在后面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给世人展现出来的印象就是不堪一击,甚至很多人都把北洋水师当成笑话。但就在甲午战争北洋军舰沉没124年之时,后人在打捞军舰中发现的74颗子弹,让北洋水师沉冤得雪。 这艘军舰就是在我国黄海海域发现的“经远舰”,还是渔民在不经意间发现的,但由于它长时间浸泡在海水里,怕

  • 太平天国初期为何无敌?三步走占据武备优势,清军也终于被逼进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太平天国历史评价,太平天国军队总兵力,太平天国时期清军实力

    第一步:自产自研金田起义之前,初创的太平军也没有啥好武器,和清军一样,以大刀、长矛为主,以一少部分自制的热兵器为辅。这些热兵器就包括抬炮、五子炮、母子炮等。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他们自己造的。据清军方面的《平贼纪略》记载,金田起义之前,在广西金田、白沙、紫荆山区等地,遍布着太平军很多小型兵工厂。这些兵工

  • 清朝一超级战将,却四起四落错失皇帝之位,被多尔衮视为最大威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皇太极诸多儿子中,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是皇长子爱新觉罗·豪格,爱新觉罗·豪格是皇太极第二任大福晋乌喇纳喇氏,早年时期他就跟从其父皇太极征讨蒙古董夔、察哈尔、鄂尔多斯等部,几场仗下来都有战功,被祖父努尔哈赤封为贝勒。当时努尔哈赤也是很喜欢这个孙儿,豪格17岁开始上战场,所立战功赫赫。1636年,皇太

  • 这个记者因为披露清朝卖国密约,被残酷迫害,成为第一个殉职记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晚清最厉害的记者,历史上第一位被慈禧杀的记者,历史上真实的清朝记者

    甲午战争后,日本侵占了辽东半岛,在《马关条约》中最初有割让辽东半岛的条款,这对沙俄在远东的扩张极为不利。于是,沙俄联合德、法两国对日本进行交涉,通过追加中国对日赔款,换取日本退还辽东半岛。在交涉中,俄国扮演了一个为中国“打抱不平”的“救星”角色,乃乘机向清政府索取“报酬”。为扩张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财

  • 清朝两位以武封公的牛人,功高震主位极人臣,结局都很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是鳌拜,爵位一等超武公。鳌拜素有满洲第一勇士之称,战功赫赫。首战就是身先士卒的攻占了毛文龙据守的皮岛(如今是朝鲜的了,椵岛),晋爵三等男,赐号“巴图鲁”(勇士)。而后又在松锦会战中率领镶黄旗护卫军纛,大战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的十三万大军,鳌拜冲锋陷阵,五战皆捷,因功晋爵一等梅勒章京。后来在明军撤退

  • 被清朝打败的两个欧洲国家,其中有一个直接被清朝舰队吓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英军远征清朝为何能打败清朝,清朝和英国打仗,清朝初期欧洲军事处于什么水平

    欧洲有两个国家堪称笑话,一个是有“欧洲陆战雄师”之称的法国,还有一个是“世界人民的开心果”意大利;如果是单独面对这两个国家,清朝还真的不慌。在1883年的时候,清朝和法国交战过,当时法国将越南侵占作为殖民地,并欲北上,割占清朝的广西和云南;战争过程中,法海陆两军虽于多数战役占上风,但均无法取得底定全

  • 清朝一皇帝屡遭欺侮,立志改革开启洋务运动,结果全被他老婆败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洋务运动史,洋务运动时期清朝皇帝,清朝开始了著名的洋务运动

    咸丰皇帝接手的是一个内外交困的国家,但是年轻的咸丰帝颇有振作之心;咸丰帝即位之后的主要措施一是清洗军机处,任用改革派官员革新弊政;二是大举提拔汉族士绅官僚,镇压太平天国叛乱。不仅道罢免了道光皇帝时期的军机大臣穆彰阿,而且还罢免了主和派的耆英等。咸丰帝罢免了道光朝的主和派大臣之后,重新安排了军机大臣的

  • 曾国藩组建湘军,为何要征调一个满人来当副将?曾国藩:一石二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曾国藩打造湘军的措施,曾国藩的带兵制度,曾国藩的湘军实力

    在太平天国起义席卷半个清王朝疆土的时候,清政府派出大量正规军,但这些皆不堪一击,在此之际,清王朝统治者借鉴了汉末时期的做法,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太平军势力的发展。而当时的曾国藩官至吏部左侍郎,在去江西任乡试正考官时,途中因母丧归家守孝丁丧。于是清政府命令曾国藩和湖南巡

  • 虽然和珅是千古巨贪,但是他弟弟却行事节俭,死后还要受和珅牵连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乾隆知道和珅是巨贪为何不杀和珅,和珅妹妹被杀和珅报复,和珅死后谁住在和珅家里

    可以说清朝的吏治腐败到无法治理,就是从乾隆和珅开始的,将雍正好不容易用铁血手腕清理下来的官场彻底搅乱;但是和珅有一个弟弟,叫钮祜禄·和琳,和琳的母亲因难产去世,他的父亲没有死在北京而是在福建。他们二人自幼父母双亡,生活很艰难,与哥哥和珅相依为命;和珅是兄长,比和琳大一些,从小就照顾他的这个唯一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