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杜甫喝醉后一句话,让人瞬间明白他为什么穷一辈子,值得引以为戒

杜甫喝醉后一句话,让人瞬间明白他为什么穷一辈子,值得引以为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60 更新时间:2024/1/15 16:54:55

其实有过怀才不遇经历的远不止李白。与李白齐名的大诗人杜甫,诗才与名望都不在李白之下,但一生遭遇却比李白还要凄凉。说起来,杜甫的起点也不算低,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担任过唐朝著作佐郎、膳部员外郎等职务,但在武则天时期获罪被流放。

杜甫的父亲杜闲,也曾担任过唐朝奉天令、充州司马等职务。因此杜甫幼年时家境还算不错,不仅衣食无忧,还收到过良好教育,为他以后的诗歌文学创作打下扎实基础。但杜甫长大以后,随着祖父和父亲相继过世,杜家从此家道中落。而杜甫参加科举考试连连失利,他必须勇敢接受生活的严峻挑战。

年轻的杜甫,最初也曾意气风发。他也梦想靠自己的满腹经纶,济国安邦,出将入相,“致君舜上,再使风俗淳”,辅佐唐朝皇帝开创盛世,同时也实现他自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人生价值。

然而热血青年杜甫,最终却成为世俗眼中一个失败者。他的诗歌得以流传万古,文学成就举世公认,但他的个人发展以及家庭生活,可以说是狼狈不堪,惨不忍睹。

杜甫一生辗转奔波山东、陕西、四川、湖南等地,身行万里半天下,耗费几十年时间,一没能封侯拜相,二没能富比王侯,恰恰相反,他经常连温饱都难以维持,他的妻儿老小一家人跟着他受尽贫寒折磨。

杜甫的很多诗句中都清晰反映出这一点。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道,“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布被秋宵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尽显贫寒之态。

公元757年,在外流浪多年一事无成的杜甫,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中,“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恸哭松声洄,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面对破败如洗的老家,衣不蔽体的妻子和女儿,杜甫却囊中羞涩一无所有,“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只能眼看自己的家人啼饥号寒。

在另一首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杜甫家中穷困潦倒之状更是催人泪下。“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面对儿子被饿死的惨状,杜甫只能发出“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的悲号。

很多人都会想当然地认为,杜甫怀才不遇,都怪当时的唐朝皇帝唐玄宗、唐肃宗有眼无珠,不识人才。这种看法并不准确。与杜甫同时代的大诗人高适,也是从一介平民起家,起点一点都不比杜甫高,最终却出将入相,官居剑南节度使、西川节度使,获封渤海县侯,成为封疆大吏一代名臣。可见杜甫穷一辈子,也需要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乾元二年到广德二年,杜甫曾经有机会迎来人生的一大转机。当时的西川节度使严武坐镇成都,深得皇帝倚重,获封郑国公,年纪不到四十却权势熏天。严武雅好文字,对杜甫的才华仰慕不已,专门把他请到成都担任幕僚,杜甫才算过了几年衣食无忧的安生日子。

如果能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杜甫有很大希望从此鱼跃龙门。在唐朝,成为手握重兵的大将的幕僚,也是跻身仕途的一条重要途径。上文所说的高适,就是从大将哥舒翰的幕僚起家的。但杜甫却错失良机,原因在他自己。

《云溪友议》记载,严武为人豪爽嗜酒,经常召集幕僚和友人举行宴会,开怀痛饮。在一次酒席间,杜甫喝得酩酊大醉,对严武说了一句话:“不谓严定之有此儿也!”严定之,是严武的父亲。杜甫的年龄比严武大很多,于他摆起了老资格,当着严武的面说:“没想到严定之的儿子这么能干!”

严武一听,立即怫然不悦,沉下脸说:“杜审言孙子,拟捋虎须?”杜审言是杜甫的爷爷,严武是在回敬他:“杜审言的孙子,你难道想捋虎须?”两人关系从此交恶。《新唐书》记载,严武本来“最厚杜甫”,两人翻脸后,“然欲杀甫数矣”。杜甫就这样自毁前程。

从杜甫酒后这句话,就能让人瞬间明白他怀才不遇穷一辈子的原因:情商较低,为人处世之道几乎一窍不通。在等级森严的古代,杜甫这种行为是注定要处处碰壁的。

首先,当着一个人的面提起父亲的名字,在古代属于一种失礼行为。其次,如果杜甫是严武父亲的老朋友,通家之好,或者他的官职比严武大很多,他还凑凑合合可以这么说,但他根本不具备这些条件。

第三,杜甫身为下级幕僚,当众拿上级主官父亲的名字打哈哈,别说在古代,就是在现代也没几个人能接受。这样的下属,你会提拔他么?以这样的态度混职场,结果不问可知。可见,杜甫的才华绰绰有余,但情商和为人处世技巧却是硬伤,他的教训很值得现代人引以为戒。

参考史料:《新唐书》《云溪友议》

更多文章

  • 李渊求李世民放过13个孙子,听到一人名字后,李世民:拖下去斩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没有人会觉得兄弟之间的残杀会是什么好事,而“玄武门之变”这件事也可以说是成为了李世民为数不多的“黑点”,但宫廷的内斗本就如此,只有最后的胜利者能够笑到最后,但凡“玄武门之变”的胜者不是李世民,都可能不会有后来的贞观之治。 李世民赢下这一场兄弟之间的战斗之后,还当即下令去大哥李建明跟三弟李元吉家中,不

  •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兄弟侄子命丧其手,为何还被后人称作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的谁,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怎么记载下来的,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了几个皇子

    李世民在历史上是一位鼎鼎有名的盛世明君,是当时少有的仁慈帝王,但是他却做过令人发指的事情,杀死了自己的兄弟,还有自己的很多侄子,以及逼退自己的父亲。即使是这样也还是被后人称为盛世明君,被古代的游牧民族尊称为“天可汗”。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其实真的很好理解,因为在古代成王败寇,胜利者

  • “桃花石”:为何古代突厥和东罗马会用这个怪词称呼汉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桃花石,桃花石有什么典故,桃花石图片大全

    刚刚上面这段话选自13世纪的《长春真人西游记》,这里的长春真人就是著名道士丘处机(他不是小说虚构的,而是真实历史上的著名道士)。这本书是其徒弟李志常写的,记载了其师和弟子应成吉思汗之邀远赴中亚途中的见闻,也顺道记述了一些丘处机的生平,是研究13世纪中亚历史、蒙古历史和中国道教历史的重要典籍。刚刚那段

  • 诗鬼李贺写“天若有情天亦老”成千古绝对,千年来有几人能对上?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诗鬼李贺经典诗词十首,鬼才李贺的爱情诗,李贺经典诗句100首

    想必李贺的内心也如辛弃疾一般感到知音难觅的孤独与怅惘。那么李贺写下这千古绝唱要表达何种心境呢?一腔激愤铸诗篇,独领风骚数百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这看似是写上苍与衰兰为客送别的悲情,其实是李贺在表达自己壮志难酬、仕途无门的凄苦与哀婉,但是据了解,李贺其实是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怎么着也

  • 李白一首不为人注意的诗,精准预判了安史之乱和唐玄宗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白评价安史之乱,李白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诗,安史之乱后谁救的李白

    李白早年也曾是一位热血青年,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怀着一颗炽热的报国之心,想要用自己的才华为国立功,干一番保国安民的大事业。但由于李白的家庭出身问题,他的祖上曾经因罪被流放碎叶,作为罪人之后的他并不具备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这就使得他的入仕之路分外坎坷。李白为了赢得唐玄宗的注意,可谓费尽心思。开元十八年(

  • 开元24年,唐玄宗为何要给儿子改名?这是一场人伦闹剧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开元盛世和唐玄宗有什么关系,唐玄宗改革影响,开元初期的唐玄宗

    撰文:梦貘貘编辑:吃硬盘吧插画:发达蚊开元24年,即公元736年,这一年,唐玄宗李隆基52岁,担任国家元首已有25个年头。二月份,为了勉励新任命的163名县令,唐玄宗亲自撰写了一篇告诫书,要求这批新上任的地方官,关心民众,争做良臣明吏,教化好民众,与百姓们一起改变固有的恶习,以维护政治的清明。当月,

  • 隋唐小说中的冷面寒枪俏罗成,真实历史上的原型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唐四个版本罗成之死,隋唐历史有罗成吗,隋唐后期罗成

    01罗成是隋唐英雄小说中的一员猛将,为第七条好汉。他是罗艺的儿子,秦琼的表弟。罗成不但武艺高强,颜值更是爆表,是小说中的第一美男,因而有“冷面寒枪俏罗成”的说法。罗成在小说中骁勇善战,扬州夺魁,力擒五王等等情节,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可惜的是,罗成最后被太子李建成陷害,死于刘黑闼部将苏定方之手。然而

  • 同为开创盛世的大唐帝王,李隆基和李世民的走向为何截然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隆基和李世民啥关系,李隆基和李世民谁先谁后,揭秘李世民和李隆基的异同

    01提到唐朝,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是非常自豪的!大唐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它缔造的伟大盛世,永远留在了中国的历史里。当然,唐朝盛世离不开两个关键性的帝王,一个是唐太宗李世民,一个是唐玄宗李隆基。他们开创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痕迹。然而,当我们仔细的研究盛唐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两个

  • 杨贵妃被赐死后,李隆基的晚年生活如何?他为何被软禁在甘露殿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隆基跟杨贵妃的关系,李隆基杨贵妃背景,关于李隆基和杨贵妃的传说

    先说一下李隆基为什么要赐死杨贵妃潼关之战中,李隆基乱指挥,致使大军惨败,使已经苟延残喘的安史叛军有了翻盘的机会。李隆基为了逃命,不但把长安城丢了,而且还带着杨贵妃和满朝文武踏上逃亡之路,这才惹怒了卫士们,闹出轰动一时的马嵬驿之变。此时,李隆基才不得不赐死杨贵妃,来换天下太平。所以李隆基晚年的不幸也是

  • 瓦岗好汉中他的名气很小,李世民却把三百万平方公里国土交他守护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世民收服瓦岗五虎,瓦岗36将,瓦岗三十六兄弟排名

    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频繁发动对外战争,兴修京杭大运河。这些举措虽然大方向不错,但因为操之过急,给军民百姓造成了难以忍受的沉重负担,最终引燃了隋末农民大起义的熊熊烈火。在众多隋末农民起义军中,瓦岗寨义军一度占据龙头老大位置。瓦岗寨义军在两代首领翟让、李密带领下,立足中原战略要地,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