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夜晚批奏折,细心的宫女送来热粥,朱元璋:粥留下,人斩了

朱元璋夜晚批奏折,细心的宫女送来热粥,朱元璋:粥留下,人斩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538 更新时间:2024/2/6 22:34:34

最经典的就是他们都在建立了朝之后,选择屠杀身边的开国元勋,这和他们出身草根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深知打天下难,所以他们很看重这来之不易的江山,对身边的一切威胁都要斩草除根。

尤其是明太祖朱元璋,在明初的四大案件中,他不仅诛杀了一路跟随自己的将臣们,而且还株连九族,杀了将近一万五千多人。

尽管朱元璋的多疑已经害死了一万多人,但是他仍然保持着高度警觉,不相信身边的人们,甚至连深夜给自己送粥的宫女,也被他处死。

生性多疑的朱元璋

朱元璋出身草根,却能成为日后的明太祖,其中付出的努力,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

朱元璋出生于元朝末年,家境贫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吃不饱饭。而在元朝末年的乱世之中,他的家人在颠沛流离中,也都渐渐离开了他。

朱元璋为了活下去,选择进入皇觉寺,做一名和尚。虽然只是打杂,但是至少在皇觉寺,他还能吃得上饭。

经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连年的战乱让皇觉寺也无法独善其身,只能让半路出家的朱元璋还俗,自己去寻找生路。

走投无路的朱元璋走上了大街,只能以乞讨为生。然而,发小汤和的来信,却改变了他的命运。

汤和来信给朱元璋,让他跟着自己一起加入郭子兴的起义军,在这乱世中做出一番事业。

而朱元璋却想着在军队应该可以吃得饱饭,就接受了汤和的提议,加入了起义军,这是他光辉一生的开始。

在起义军的几次作战中,朱元璋表现非常出色,经常一马当先冲进敌营,与敌人搏杀。

不仅如此,朱元璋也聪明能干,很快得到了起义军首领郭子兴的赏识,被任命为起义军的大将军,还把自己的养女马氏下嫁给了他。

在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成为了起义军的首领,他非常注重军风军纪的建设,在他的带领下,这支军队受到了民众的一致好评,这也坚定了朱元璋要建立自己王朝的决心。

后来,朱元璋率领着这支精兵强将,一路连战连捷,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伟业,定都应天,建立了明朝。

但是登基以后的朱元璋,却陷入了怀疑的怪圈,他开始怀疑身边的每一个人,总觉得有人要抢夺自己的江山。

于是,他的很多开国元勋,都死在了他的猜疑之下,尤其是一路跟随他的蓝玉,不但被判处了谋反罪,尸体还被填满稻草,送到各地示众。

朱元璋的多疑,不仅害死了身边的大臣们,甚至连很多无辜的人,也被他下令处死,其中就有一位宫女。

无辜的宫女

因为生性多疑,朱元璋废除了丞相的传统,而且还不断地处死身边的大臣,渐渐地,他身边能用的人越来越少。

为此,朱元璋也只能亲自上阵,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服务,但是由于文化程度不高,他经常忙到深夜。

有一次,朱元璋正在深夜批改奏折,他眉头紧锁,正在为锦衣卫的工作发愁。

这时,窗外有位宫女起夜,无意中看到了还在操劳的朱元璋,觉得有点心疼,毕竟夜已经这么深了,皇帝却还在理政。

回去之后,宫女越想越心疼朱元璋,于心不忍,她就偷偷跑到御膳房,给明太祖煮了一碗粥,准备给朱元璋送去。

她走到了朱元璋房间的门口,跟门口的护卫解释了缘由,护卫们觉得朱元璋确实操劳过度,简单检查了一下,就让宫女端着粥进去了。

朱元璋看着进来的送粥的宫女,内心感觉到了一丝温暖,在长时间的猜疑和杀伐之后,朱元璋觉得还有人在关心自己,便觉得自己的辛苦是值得的。

于是,他称赞了宫女,并且问宫女是谁让她过来送粥的,宫女说是自己看皇上操劳,才决定送粥。

朱元璋笑了笑,当即就把手中的奏折放下了,一手接过热粥,他也想暂时放松休息一下,就喝了一口粥。

此时,朱元璋刚要夸赞宫女的粥好喝,却一改主意,突然大喊道:“粥留下,把这个宫女拖出去斩了,所有的侍卫重打50大板。”

可怜的宫女,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拖出去,掉了脑袋,护卫们也是莫名其妙,白白地挨了一顿大板。

所有人都想不通,为什么好心的宫女只是送了一碗粥,就会引来杀身之祸,而且为什么连其他的护卫也受到了牵连,这其实和朱元璋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疑神疑鬼的草根皇帝

朱元璋出身卑微,白手起家,这让他一心想为疾苦的黎民百姓做事,这本来是好事。可是,同样因为他出身低贱,他对所有人都有深深的怀疑。

在朱元璋看来,自己并没有安排要人送粥,然而这个宫女却如此殷勤,他觉得这宫女是想要来自己身边争宠,试图上位。

朱元璋是最讨厌这种人的,本来想批评他几句,但是越想越不对劲。夜已经这么深了,这宫女却还在宫内闲逛,甚至知道自己还在批阅奏折,这就代表她知道自己的作息时间和所有行程。

朱元璋越想越深,竟然觉得这位宫女是个刺客,她不仅知道自己的时间安排,而且还在层层护卫下接近了自己,八成是个刺客。

朱元璋这个人非常多疑,连跟随自己多年的开国元勋都不信任,更何况是一个小小的宫女,本着宁杀错,不放过的原则,她最终下令把宫女处死。

然后是门口的护卫们,竟然允许一个刺客来到到自己的身边,朱元璋非常恼怒,认为所有的护卫都在玩忽职守,丝毫没有把自己的安全放在眼里,于是决定所有对守卫痛打50大板,警醒他们。

对于朱元璋来说,事情的真相并不重要,不过是一个小小宫女的性命罢了,他只在乎自己的性命,在乎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胁。

朱元璋的一生非常坎坷,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皇位,所以他保持了高度的警惕性。

他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很怀疑,就是为了防止自己的王朝被别人推翻,有疑心病的他深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吃饭时,发现碗里有根头发龙颜大怒,厨师说了句话保住了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发现碗里有根头发龙颜大怒,朱元璋定下的这条规矩,朱元璋几次死里逃生

    明朝,一个信奉“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这种崇高信念有气节的朝代,作为华夏子孙都引以为傲,直到今天都被世人津津乐道。而谈到明朝,就不得不说一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出身草根底层,和一众异姓兄弟一起打下江山,开创了大明,历经16位皇帝更迭,国祚276年。而朱元璋除了伟大的历史功绩,被后人所诟病的就是

  • 朱元璋发明的酷刑:一把梳子和一壶水,却几乎没有女犯人能熬过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最残忍的酷刑,皇帝朱元璋发明的酷刑,朱元璋时期有哪些酷刑

    因为程朱理学的出现,就相当于是在那个时代下为女性,打造了一个紧箍咒,牢牢地将女性变成了男性的附庸。如果是双向的变化倒也无话可说,但问题就在于理学只是强调了女性的义务,男性的义务却并没有约束。可以说,这是赤裸裸的不平等,更令人发指的是,为了这种病态的需求,在古代还因此而诞生出了,诸多针对女性的残酷刑罚

  • 朱元璋去拜佛,问方丈:我要下跪吗?方丈回了8个字救下全寺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去寺庙问和尚用不用跪,朱元璋去少林寺要下跪吗,朱元璋跪拜和尚

    古语有人:“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一句话完美地体现了君王可以共苦,却不能同甘的心理,朱元璋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当皇帝时,手下的人稍有不慎,便会人头落地、命丧黄泉。由此可见,朱元璋的帝心难测。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这件事情之外,朱元璋还曾去过他年少时生存的寺庙参拜,也就是皇觉寺。当时,

  • 朱允炆兵败后,看到朱元璋留下的密旨痛哭:早知如此朱棣必败无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临死前见朱棣,朱元璋对朱允炆的态度,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了什么大将军

    明朝时期,甚至还出现了“叔侄相争”的戏码,那便是靖难之役。建文帝朱允炆和燕王朱棣大战了四年有余,最终以朱允炆落败结束,仓皇逃出了北京城。其实,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朱允炆是有很大概率获胜的。可惜的是,他没有听从祖父朱元璋的意见,当看到朱元璋给他留下的密旨时后悔不已,但也已经改变不了什么了,只能痛哭地说:

  • 明朝让人胆寒的组织:官员看见先下跪,锦衣卫、东西厂看见绕道走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灭亡后15万锦衣卫都哪去了,明朝各时期的锦衣卫指挥使,明朝锦衣卫制度详解

    后来,为了制衡锦衣卫的力量,明朝后续的皇帝建立东厂,从此这两股力量分庭抗礼,成为了明朝最大的势力。锦衣卫和东厂的权力这么大,由谁来制衡他们呢?还真有,这是组织令官员、百姓都很惧怕,可惜只维持了五年就取消了。一个“能让官员下跪、厂卫都绕道而行的组织”是什么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锦衣卫和

  • 明朝的国姓是“朱”,民间百姓吃猪肉如何避讳?老百姓想了个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朱克俭,为什么明朝的国姓不是朱,明朝怎么避讳朱姓

    于是,科举制成了束缚读书人思想的制度,诸如此类的还有实行八股取士等措施。不仅如此,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还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的有很多,根据史书记载,朱元璋因为文字犯忌讳处死了大量文人,且朱元璋的忌讳的文字很多,明朝的官员、百姓等取名都要进行避讳。例如“天、国、君

  • 明朝忠臣于谦被冤斩,锦衣卫抄家时落泪,太后得知后水米不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锦衣卫抄家感人片段,于谦被杀锦衣卫落泪,抄家时锦衣卫当场落泪

    实际上,在大明发展的历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个王朝甚至遇见过与宋朝靖康之难一模一样的危机,险些灭国。不过,这场危机被一位忠臣巧妙地化解了。可在经历了这次危机后,大明皇帝非但没有赏赐这位功臣,反而治了他叛国之罪,将这个拯救了国家的恩人给处死了。那么,这位不幸的大臣究竟是谁呢?而这一切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 明朝宝莲寺污秽案:寺庙之中藏污纳垢,不知多少良家女子深受其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汪大尹火焚宝莲寺原文,明朝宝莲寺奇案,汪大尹火烧宝莲寺是真的吗

    明朝嘉靖年间,在江南的永淳县发生了一桩“宝莲污秽案”,这桩案子真可谓是丢尽了佛门子弟的脸面。一群衣冠禽兽,不好好地吃斋念佛严守清规戒律,却恶从胆边生,竟敢假扮送子观音,在佛门净土做出了禽兽之举。按照那时的社会背景,此案应该是很难得以大白于天下,但很不巧,这桩恶事最后还是曝光于众目睽睽之下,而一切能大

  • 明朝一员外算卦,道士说他子夜必死,死后十年一只狗揭开这桩命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一位女道士预言了自己的死期,明朝奇人占卜故事,明朝的一桩鬼魅杀人案

    大明王朝276年的历史之中,就发生了这么一桩离奇命案,这命案的案情曲折颠覆,其中阴谋一环扣着一环,甚至惊动了当时的皇帝,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案件最终破获的方式,是以一种极为奇葩的方式完成。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历史的面纱,重回四百年前的大明王朝,好好回顾一番这场离奇命案的来龙去脉,或许会改变你的思维方式。

  • 明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聊聊明代涉倭小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锦衣卫抗倭的书,明朝抗倭书籍,明代倭患研究书籍

    倭患是明朝的重大外患,在明洪武初期,中国沿海地区就有倭寇扰边的情况发生,至明万历四十六年结束,倭患贯穿明朝200多年的历史,史书记载:“终明之世,通倭之禁甚严,闾巷小民,至指倭相詈骂,甚以噤其小儿女云”。可见倭寇给中国沿海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影响之大。明代涉倭小说的题材内容明代涉倭小说是明代社会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