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靠郭子兴发家,明朝建立之后,郭子兴的后人生活的如何?

朱元璋靠郭子兴发家,明朝建立之后,郭子兴的后人生活的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94 更新时间:2024/1/19 18:32:24

朱元璋作为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他原本是没有机会问鼎天下的,而改变他人生的人便是郭子兴

元朝末年,很多地方都在闹灾荒,朱元璋的家人因为没有东西吃,相继离世。

走投无路的朱元璋,在草草埋葬了家人后,便去寺庙里做了和尚,为的只是有口饭吃。

一日,他收到了一封信,寄信人是他的儿时好友汤河。汤河告诉朱元璋,他在郭子兴手下做事,已经是个千户,希望朱元璋前去共谋富贵。

朱元璋在寺庙中整天受欺负,要不是为了糊口饭吃,早就离开了。

收到汤河的信后,朱元璋想都没想就动身前往汤河所在的濠州城了。

此时的濠州城已经被元军团团围住。然而此时的元军军纪败坏,作战毫无章法,破绽颇多,竟然就让朱元璋这种不会功夫,也没受过训练的普通人混进了城中。

结果,朱元璋刚进城就被当做奸细抓起来了,毕竟这时候谁会来投军呀?

好在当时郭子兴闲来无事,就亲自审问这个“奸细”。

当听到朱元璋说出汤河的名字时,郭子兴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这人应该真是来投军的。

毕竟汤河就在城中,此事一对质就能知道真假,没人会拿这种事说谎的。

郭子兴觉得朱元璋敢冒着被元军抓住的风险前来投军,是个壮士,于是将他收为亲兵留在身边,而朱元璋的传说便从此刻开始了。

元军在围困濠州城一阵子后,便退却了,于是郭子兴的义军又开始活动起来。

在此期间,朱元璋因为作战勇猛、表现突出,逐渐被郭子兴提拔为亲兵队长,后来凭借军功,甚至做到了主管后勤的总管一职。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成为了郭子兴的心腹,因为朱元璋脑子灵光,郭子兴有什么事情都喜欢找他商量。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郭子兴将自己的义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马氏就是后来的马皇后。可见,郭子兴当时是多么器重朱元璋,自然对他是恩宠有加。

当元军的威胁解除后,义军内部的矛盾也越来越显眼。

当时,在濠州城内,有五位义军将领。

另外是个都是土生土长的平民,都是因为活不下去才拉起队伍反抗元朝的。这几人大字不识一个,也没什么文化,做事说话都是直来直去。

而郭子兴和他们不一样,他是富户出身,他起事是顺势而为,想要在这乱世分一杯羹。加上他识文断字,读过一些书,做起事来颇有章法。

也正是因为双方的这些差异,导致他们互相看对方不顺眼,时常有些摩擦。

不过因为郭子兴实力最强,另外几个将领又不齐心,双方才维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不管私底下多么不喜欢对方,表面上好歹还是客客气气的。

然而,随着两个人的到来,这种平衡被打破了。

元军攻破徐州,义军的徐州守将膨大、赵均用前来投奔濠州。随他们而来的,还有他们手下的大军。

因为这二人是当时闻名的豪杰,因此濠州城的将领们很尊敬他们,让他们做了濠州城的老大。

然而,这二位也是各有特色。膨大有文化、有智谋,备受郭子兴的推崇。而赵均用则是个莽夫,很对另外四个将领的胃口。

于是,这小小的濠州城彻底分成了两派。

由于另外四个首领长期的怂恿,于是赵均用默许义军将领孙德崖对郭子兴下黑手。

孙德崖派人将郭子兴给打了一顿,然后丢到了地窖中。

得知郭子兴出了事,第一个着急的就是朱元璋。

这郭子兴即是他的老板,也是他的岳丈。郭子兴不仅给了他奋斗目标,还给了他一个家。那时候的朱元璋是个重情重义的汉子,他就算死也要把郭子兴给救出来。

朱元璋一方面派人去探查郭子兴的下落,另一方面叫上郭子兴的两个儿子一起去向膨大求助。

膨大是个聪明人,他明白整个濠州城只有郭子兴和他是一路人,离了郭子兴,他也难以在濠州城立足,于是表示这事他管定了。

此时,朱元璋派出去的人来报,有人看到郭子兴被抓进了孙德崖家。

于是膨大决定兵分两路,他亲自去找赵均用理论,来吸引对方注意力,朱元璋则趁机将郭子兴救出来。

计划进行得很顺利,赵均用等人一看郭子兴已经脱困,干脆认怂,说一切都是误会,然后赔礼道歉、好说歹说才将膨大一行人给送走。

他们心里明白,矛盾再大也不能爆发正面冲突,不然就便宜元军了。

就这样又恍恍惚惚地过了半年,朱元璋觉得老窝在濠州城不是个事,他有更大的追求想要实现。

于是他精挑细选了二十四个勇士,然后和郭子兴告别,出去创业了。

朱元璋果然是个人才,他边走边招募士兵,到达定远的时候,他的队伍已经发展到上千人。

后来他又陆续收服了驴牌寨的三千人马、山贼泰把头的八百人马,接着击败元军缪大亨所部,收编两万人,进而攻陷了滁州。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有了争夺天下的底气。

就在朱元璋攻下滁州后不久,来了一个稀客,此人便是郭子兴。

原来,朱元璋走后,膨大意外身亡,虽然其儿子统帅了他的部队,但是完全不是赵均用的对手,赵均用成了濠州城唯一的老大。

而在赵均用等人的排挤、打压之下,郭子兴的日子过得很不好,要不是顾及到朱元璋就在不远处的濠州城,赵均用怕是早就对郭子兴下毒手了。

此时的朱元璋认死理:郭子兴对其有再造之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于是朱元璋将滁州统帅的位置大大方方地让给了郭子兴,并将自己手下三万人马的指挥权一并交给他,自己继续在郭子兴手下为将。

由于小小的滁州城一下子涌入了太多人,于是朱元璋自告奋勇去攻打和州,很顺利地拿下了和州城。

恰巧,孙德崖因为濠州城中闹饥荒,粮食不够吃了,跑出来四处找食吃,也来到了和州。

郭子兴一听说孙德崖来了,顿时想起当年孙德崖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于是也带着自己的人马从滁州跑来和州。

本来吧,郭子兴是想来找孙德崖打架的,结果他发现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和州城太小了。

三人率领的十几万大军将和州城挤得水泄不通,好多士兵只能在城外安营扎寨,城里更是连转个身都难,这架根本打不起来。

孙德崖一看,这朱元璋和郭子兴是一伙的,兵马加起来比自己多,加上这和州本来就是朱元璋打下来的,自己这个外人也不好意思赖着不走,于是表示愿意离开。

对此,郭子兴同意了。

于是孙德崖点起大军即刻程,他的前军已经出城了,孙德崖正在调度后军有序撤离,却突然遭到了郭子兴的攻击。

双方一番激战后,孙德崖被郭子兴给抓了。

正当郭子兴正琢磨怎么对付孙德崖,报当日之仇的时候,手下来报:朱元璋被孙德崖的手下抓了,对方要求用朱元璋换孙德崖。

郭子兴这人心胸虽然不怎么宽广,但是好歹恩怨分明,孙德崖加害自己,所以他要报仇。而朱元璋对自己好,他也记在心里。

所以他犯难了,到底要不要用孙德崖换朱元璋?这次放过孙德崖,以后不知道何时才有这样的机会了。

思来想去,孙德崖和朱元璋根本没法比,孙德崖就是一草莽,他死了自己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就是图个心里舒服。

而朱元璋就不一样了,他是自己的女婿,在自己走投无路的时候救了自己,而且他是个人才,自己想要发展壮大离不开他。

想清楚就好办了,双方一番讨价还价后,先由徐达换回朱元璋,郭子兴再放了孙德崖,最后孙德崖再放了徐达。

不过,此后郭子兴就因为放走了孙德崖而后悔不已,整日郁郁寡欢,一个月后就去世了。

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对待他的后人其实挺不错的。

先说说郭子兴的二儿子郭天叙

郭子兴去世后,他的部队一下子就群龙无首了。这时候韩林儿以义军盟主的身份任命郭天叙担任都元帅、郭子兴的妻弟张天佑为右副元帅,而朱元璋则为左副元帅。

三人虽然一起统帅郭子兴的部队,但是朱元璋屈居郭天叙和张天佑之下。

对于这个结果,朱元璋是没有异议的。如果他愿意的话,可以立刻让郭天叙和张天佑消失,但是他没有这么做。

因为在他看来,郭子兴去世后,郭天叙继承他的地位是名正言顺的,朱元璋不能对不起郭子兴。

至于张天佑,他们二人在攻打和州的时候并肩作战过,也算是有些战友情谊的。反正都是副元帅,谁第二谁第三,没有什么争抢的意义。

不过有一点让朱元璋比较头疼,那就是郭天叙明白自己在军中缺乏威信,因此话语权最弱,所以总变着法子增加自己手中的权利。

当然,以他的阅历,根本不是朱元璋的对手,每次图谋都以失败而告终。

后来,在攻打吉庆的过程中,由于元朝守军实力远超预期,郭天叙和张天佑死于乱军之中,朱元璋运气好一些,活了下来,于是他升任这支义军的都元帅。

再来说说郭子兴的三儿子郭天爵。

这孩子,说实话太不懂事了。

郭天叙死后,朱元璋成了这支义军的首领,郭天爵对此非常不满。

他认为自己应该继承郭子兴的地位,担任都元帅。

他也不想想,当初郭子兴到了滁州后,是朱元璋将首领的位置让给他的。而且郭天叙能当上都元帅是因为有小明王的任命,而不是直接继承的郭子兴的地位。

再说了,他也不想想,为什么当初义军三大首领里,为什么没有他的一席之地,明摆了他不够格。

结果,郭天爵为了那个本不该属于他的元帅宝座,竟然企图刺杀朱元璋,直接被当做刺客给处理掉了。

不过这怪不得朱元璋,一切都是郭天爵自作自受。

接下来说说郭子兴的亲生女儿郭氏

郭子兴去世后,郭氏便一直留在军中。后来郭天叙、张天佑、郭天爵相继去世,他也就失去了依靠。

好在朱元璋一直牢记郭子兴的恩情,对其照顾有加。后来为了给她个依靠,干脆娶了她。

当朱元璋登基称帝后,封郭氏为郭惠妃

郭惠妃为朱元璋生下了蜀王、代王、谷王三个儿子,足以看出朱元璋多起恩宠有加。

这郭氏的结局算是很不错的了。

最后说说郭子兴的义女马氏。

这马氏就是人们熟知的马皇后。

她是朱元璋的贤内助,朱元璋能笑到最后,成为万人敬仰的皇帝,与马皇后的付出脱不了关系。

因此朱元璋一辈子都记得她的好,夫妻二人恩爱至极。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悲痛欲绝,因此再也没立过皇后。

因为在他心中,只有马氏一人有资格做他的皇后,足以看出朱元璋用情至深。

肯定有人好奇,郭子兴的长子去哪里了。对此,史书上没有记载,应该很早就去世了。

毕竟古代医疗条件差,小孩子很容易夭折。加上元朝末年天灾四起,孩子养不大是很正常的,郭子兴的长子大概就是死于那个时候。

总的来说,朱元璋对郭子兴一家可谓是仁至义尽。除了郭子兴的三儿子郭天爵是自寻死路,朱元璋对待郭子兴的其他子女都是很够意思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郭子兴,就没有后来的朱元璋,也就没有明朝的建立,他才是明朝的奠基人。

大概就是想透了这一切,所以朱元璋才没有像对待开国功臣那样,对待郭子兴的后人吧。

更多文章

  • 宋孝宗有三个儿子,到了宁宗没有儿子了,为何没从堂兄弟里找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宁宗元达个人资料,宁宗一父亲,宋孝宗的孙子宋宁宗

    (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宋孝宗)宋孝宗有四个儿子,全部都是成穆皇后郭氏所生。长子庄文太子赵愭乾道三年(1167年)去世,年仅二十四岁,赵愭有一子叫赵挺,乾道九年(1173年)去世,无后。次子魏惠宪王赵恺淳熙七年(1180年)去世,赵恺有两个儿子,长子赵摅早夭,次子赵抦自小便聪慧过人,被封为嘉国公,颇受宋

  • 商纣王因失民心而失了天下,元成宗处处想着老百姓,却为何衰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商纣王历史评价,商纣王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什么说商纣王是著名的暴君

    历史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了解历史,了解历代统治者对国家的管理,我们多多少少可以借鉴一点,毕竟我国人口众多,领导者不可能将这么多百姓当成小白鼠,实施一个个不同的政策来看其效果。贾樟柯说过,愚昧就是不知道在自己的经验范围之外,还有别的可能性。对于领导者来说,历史,就是别的可能性的重要参考来源。而元成宗将国

  • 杨慎:和学生嘉靖皇帝斗了一辈子,大明三大才子唯一善终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嘉靖和杨慎,明朝大才子杨慎有多猛,明代三才子之首杨慎

    这是《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唱词,他的作者正是大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杨慎真是个千古罕见的旷世奇才,同样的年少神童,万人敬仰却不像徐渭那样科考不顺;同样是身居庙堂之上,学富五车却不像解缙那样惨死在大明朝寒冬的大雪中。他敢于直言劝谏,他遭过圣上的无视,他也遭过帝王无情的梃击,甚至于几度休克致死。

  • 万历皇帝做梦都想立长废幼,为何不能如愿?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万历皇帝怎么残疾了,万历皇帝传奇,万历皇帝在国本之争中耗尽了精力

    万历偏爱老三朱常洵,一并将三子立王,却为皇位斗争埋下了伏笔。要说起万历皇帝的继承人之争就不得不提东林党,当时在朝堂上公然与万历皇帝叫板的便是东林党。公元1593年,万历皇帝想要立宠妃的儿子朱常洵做太子,以顾宪成为首的东林党臣子强烈抗议,顾宪成等人为何敢公然和万历皇帝叫板,其实这是因为东林党在大明王朝

  • 朱允炆是皇太子朱标的次子,为什么朱元璋还要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为啥朱元璋传位朱允炆,朱允炆跟朱元璋是什么关系,朱标被朱元璋吓得跳河

    很多人觉得朱元璋立朱允炆是为了“父死子继,立嫡立长,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则,所以选了朱允炆为皇太孙,不选朱棣这个四子来当储君,不过朱元璋选朱允炆来当储君,按立嫡立长来说,有点勉强,也可以说是不合礼法。朱允炆是皇太子朱标的次子,要说嫡长子,朱标的长子朱雄英是最纯正的,是常氏所生,不过很可惜,朱雄英

  • 北宋灭亡后,南宋为何选择定都在杭州,而不是南京?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南宋为何不定都南京,北宋南宋定都什么地方,北宋定都哪里南宋定都哪里

    在南宋抗金将领们的殊死抵抗之下,金兵从临安撤退,不久之后,高宗也回到了临安,而此时定都于何处便成为了讨论的重点,而问题的核心则集中在临安和建康两地。朝中分成了两大派,一派支持定都建康(今南京),另一派则支持定都临安(今杭州),双方僵持不下。1138年,高宗最终决定驻跸临安,之后也再未更改,而高宗为何

  • 幽云十六州到底是个怎么样的地方,为什么北宋一直想要收复这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幽云十六州幽云十六州,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北部、陕西北部。其中,以太行山为界,又分为两个部分。太行山以东,是以幽州(北京)为中心的山前七州:幽州(北京)、蓟(今属天津)、檀(密云)、顺(顺义)、涿(保定)、莫(任丘)、瀛(河间)。(其中,莫州、瀛洲,已被周世宗收复)太行山以西,是以云州(治今山

  • 张居正死后为什么会被抄家鞭尸?是为了立威夺权,还是为了泄愤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居正被抄家是哪一年,张居正为什么抄家灭族,张居正死后抄家的史料

    可是在张居正、张太岳的管制下,这位年轻的皇帝慢慢知道了皇帝对于天下苍生的意义,对于这个国家的意义,在张居正还没死时,年纪轻轻的万历皇帝对于老师张居正的感情是复杂的,当中有害怕,也有喜欢。据历史的记载,万历皇帝在其小的时候,便被慈圣、慈仁太后教导张先生是他们母子唯一可以依靠的重臣,虽然在这之前,这三个

  • 历史上的李自成是个“独眼龙”吗?为什么画像中的他完好无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自成独眼龙能逃走吗,历史上的李自成简历,李自成到底是不是独眼龙

    李自成在观察敌情时被射中眼睛根据《明史》记载,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二月九日,李自成起兵攻打开封,但遭到了周王朱恭枵与巡抚都御史高名衡等人的殊死抵抗,战斗打了七天七夜起义军也没能拿下开封,李自成只好暂时撤军。不久,李自成带了三万大军再次攻打开封,但开封府在巡抚高名衡和总兵陈永福誓死防守下,起义

  • 历史上真实的张太后是怎么样的?和《大明风华》中描述的一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上大明张太后,张太后的资料,孙太后和张太后谁厉害

    (《大明风华》里的张太后)一众安于宫中生活的后妃中,张太后是个例外,她是明朝极其少见的杰出女性政治家。具有极佳的政治头脑,在夫死子亡后辅佐年幼的孙子朱祁镇登基为帝,重用贤臣,成为大明王朝实际上的掌控者。张太后的政治才能不下于吕后和武则天,尤为难得的是,虽有吕、武之能,却没有她们贪恋权力的欲望。她对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