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真实的张太后是怎么样的?和《大明风华》中描述的一样吗?

历史上真实的张太后是怎么样的?和《大明风华》中描述的一样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874 更新时间:2023/12/15 12:40:39

(《大明风华》里的张太后)

一众安于宫中生活的后妃中,张太后是个例外,她是明朝极其少见的杰出女性政治家。具有极佳的政治头脑,在夫死子亡后辅佐年幼的孙子朱祁镇登基为帝,重用贤臣,成为大明王朝实际上的掌控者。

张太后的政治才能不下于吕后和武则天,尤为难得的是,虽有吕、武之能,却没有她们贪恋权力的欲望。她对自己的定位始终是帮助孙子守好祖上传下的江山,如此就能对九泉之下的丈夫和儿子无愧于心。拥有极权执掌天下的过程中,她没有迷失自己。

前一阵热播的电视剧《大明风华》里,最让我无法接受的就是对于张太后的胡编乱造。真实的张太后,对家人约束极严,甚至严苛到不公平的程度,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家族谋私利。

她的父亲张麒,死后才被追封为彭城伯;

她的大哥张昶,是跟着明成祖朱棣起兵靖难的功臣,立过卓越功勋,朱高炽数次想要为他加官进爵,都被她劝阻了,只袭了父亲张麒的彭城伯之爵;

她的二弟张升,参加过北平保卫战,又跟着朱棣数次深入大漠,论功早该得爵位,却被她压了下来,大臣们看不下去,一再举荐张升,她全都否决,直到后来张昶死了,张升才被封为惠安伯。

《大明风华》里那个贪婪跋扈的张克俭,不知道是哪里冒出来的,张家没有这样的子弟,张太后更没有这种兄弟。

剧中张克俭掌管互市,四处劫掠关外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最终逼反了瓦剌。我认为这一情节是《大明风华》最大的问题,犯了根本性的错误,依剧中的逻辑,瓦剌发动战争似乎情有可原,瞬间把国仇家恨拉低到了某个具体的纨绔身上,格调立刻下降。

而一直维护张克俭的张太后,仿佛成了土木堡之变的元凶,背了个大黑锅。实际上瓦剌侵扰明朝,最本质的原因是想从明朝获利,和个人行为没有关系。

为了突出女主孙若微的优秀,这部剧不顾史实,肆意乱改,张太后、胡善祥被硬生生黑化。我们能说什么呢?只能说还好自己略懂一点历史,否则就被编剧当成智障了。

前面说过,张太后掌权而不贪权,随着孙子的逐渐长大,她也逐渐退回内宫,所以朱祁镇没有任何理由杀她。如果张太后把孙子当傀儡,朱祁镇的亲信太监王振早没命了。

张太后看出王振不是个好人,数次训斥他,有次还差点令女官杀之,刀都架到脖子上了,朱祁镇一再求情,张太后就放过了王振。

这位王振,后来撺掇着朱祁镇御驾亲征,又指挥失当,导致几十万明军覆没、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向来被视为导致土木堡之变的罪人。

虽然很可惜张太后没有诛杀王振,但也能从这件事情看出张太后对皇帝朱祁镇的尊重,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想法而违背孙子的意愿。

那为什么张太后没有阻止朱祁镇亲征呢?因为那个时候她已经过世几年了。朱祁镇之母孙氏还活着,可她显然没有《大明风华》里那么厉害,压根阻止不了。

总之,朱祁镇没有任何理由杀祖母张太后。如果他那样做了,必将面临天下臣民的口诛笔伐。

更多文章

  • 李自成当年没有成功,究竟是自己没有领导力,还是智囊团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自成为啥没有成功,李自成成功的原因,李自成的为人如何

    在思想上和形式上根本没有做好推翻明朝后的政权重建工作。李自成率军两路进攻北京,在攻城拔寨一路顺风的情况下,李自成仍然暗中派人与崇祯帝密谈,还想要求崇祯帝封自己做个西北王。据《小腆纪年附考》载,李自成向崇祯提出的条件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

  • 梃击案、红丸案:明朝太子一步一惊心,登基29天死于虎狼之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末三大悬案之梃击案,红丸案和梃击案,历史上的明末红丸案

    朱常洛的存在像是历史的一个玩笑,生也好,死也罢,都是一个意外。万历九年,朱翊钧一时兴起宠信了一名慈宁宫的宫女王氏,王氏怀孕后,没有子嗣的朱翊钧一点都不高兴,反而表露出深深的嫌弃,一句话都不愿意多提。李太后知晓后劝朱翊钧善待王氏,毕竟她老人家想抱孙子很久了,万一王氏生出皇子,母妃总不能没名没分吧。朱翊

  • 利玛窦留下一段话,颠覆传统认知:明朝不亡,中国近代不会受辱?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利玛窦偷盗中国科技,利玛窦对明朝的赞美,利玛窦中国史书记载

    晚明著名传教士利玛窦,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留下这么一段话,内容颠覆传统认知,或许给出了上述问题的答案!从1840年爆发鸦片战争,到1912年清帝逊位,中间一共有72年时间,但绝大多数时间中,中国社会各界依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美梦之中,拒绝改变拒绝接触西方,面对洋人、火车、电报等新事物时的恐慌、敌视、愚

  • 2500多年前,孔子在洛阳见了一位神龙一样的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孔子最厉害的一张照片,历史上的孔子真实照片,孔子有哪些传奇故事

    [var1]孔子很早就想到洛阳"观先王之制",考察"礼乐之源"和"道德之归"。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孔子终于争取来一次公费旅游机会,当权贵族南宫敬叔推荐,获得鲁昭公的准许和一车二马的支持。他千里迢迢到了洛阳,找到当时的大学问家、国家图书馆馆长老聃询问礼乐。[var1]《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 为什么说“楚汉之争”实际上是“第二次秦国东灭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国时的楚汉之战,秦国为什么打不过楚汉,老梁谈秦国横扫六国

    六国势力发动时,秦国尚有能力可以抵抗,说是六国势力,集结起来的军队人数不多,如果朝廷处置妥当,再次消灭六国不成问题,但打胜仗的前提是,要有优秀的领导人指挥,嬴政一死,被寄予厚望的扶苏也死去,接位的秦二世是个昏君,不仅听从小人谗言,还杀了忠臣、能臣,更是把耗费几代秦王心血的长城销毁,于是报应来了,好不

  • 战国狠角色——范睢,为报仇更名换姓,倾一国之力杀仇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国名相排名范雎,战国后期范雎对外政策,范雎哪一年入秦

    [var1]范雎字叔,魏国人。他从小便胸怀大志,才华横溢,因此周游列国,想谋个一官半职,实现自己的抱负。然而在当时,如果没有什么强大的背景,是很难当官的。范雎始终没有出路,只能到了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一个门客。由于范雎有着出色的才华,很快受到赏识,范雎也因此能够跟随须贾出使齐国。须贾一行人在齐国进行了几

  • 老子不教孔子道德经,为何却教了尹喜:因为孔子读不懂道德经?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孔子如何评价道德经,孔子和道德经什么关系,孔子为什么要学习道德经

    《庄子》书中认为老子与孔子观点不同,孔子欲望过多,故而没有传给孔子道德经。老子是道家淡然处世的思想,孔子是儒家积极出世的思想,所以有不少学者解读这一原因时,认为孔子无法读懂道德经的精髓,于是老子就没有将之传给孔子。然而,春秋晚期爆发的一系列政治风云,却可能颠覆大家的传统认知,当初老子不教孔子道德经,

  • 秦国是如何发现郑国渠是疲秦计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郑国渠疲秦之策谁提出来的,郑国渠为什么灭秦国,秦国修郑国渠了吗

    [var1]秦国强大韩国不能坐视不管,否则便是给自己挖坑,韩国的发展道路十分简单,一方面君臣上下对秦国俯小,另一方面暗中给秦国使绊子,于是出现了郑国渠事件,秦国地处中原腹地,常年多晴天少雨天,因此有人建议,派遣水工进入秦国,为秦国修建一条可供全国人民使用的水渠,当然了这是个阴谋,古代科技水平低下,但

  • 秦赵之间长平之战打得火热,最终赵国惨败,其他国家为何不来支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惨败,长平战后赵国女人,赵国长平大败秦军

    [var1] 经此一役,赵国的军事实力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一战损失40多万精锐,赵国一夜回到解放前,沦为了二流国家。赵国原本是山东六国的抗秦主力,也是六国能够对战秦军的底气。 山东六国抗秦排头兵,其他五个国家为何不助赵国一臂之力?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应该都懂,一旦赵国遭到灭顶之灾,那么其余五国肯定也不好

  • 海昏侯墓出土孔子屏风,上面内容颠覆历史:孔子是一纤瘦正常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孔子墓中的千年秘密,海昏侯孔子像图片,西汉海昏侯出土的孔子屏风介绍

    [var1]2011年3月,江西文物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在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山上的一座古墓遭到盗掘,随后文物部门进行调查。令人意外的是,考古专家就此发现了一座罕见的汉墓,这就是汉朝海昏侯刘贺(西汉第九位皇帝,汉武帝之孙,在位27天,帝位被霍光等所废,随后汉宣帝刘询继位)之墓。自2011年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