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灭亡后,南宋为何选择定都在杭州,而不是南京?

北宋灭亡后,南宋为何选择定都在杭州,而不是南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552 更新时间:2024/2/1 16:07:22

在南宋抗金将领们的殊死抵抗之下,金兵从临安撤退,不久之后,高宗也回到了临安,而此时定都于处便成为了讨论的重点,而问题的核心则集中在临安和建康两地。

朝中分成了两大派,一派支持定都建康(今南京),另一派则支持定都临安(今杭州),双方僵持不下。1138年,高宗最终决定驻跸临安,之后也再未更改,而高宗为何决定回到临安呢?

第一、南宋实力不足

朝中分为建康派和临安派,本质上也是激进派和保守派之间的冲突。而这两派的冲突点主要在于,定都建康则可进取,定都临安则可自守。

建康作为六朝古都,其自然环境条件自不必说,依靠长江作为掩护,又有钟山龙盘,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基地,进可攻,退可守,定都建康则便于北伐与金人决斗,收复中原,重振南宋国威。而这也是许多致力于抗金的爱国将士们的心声。同时,定都建康也可以很好的控制江南的经济,实乃上乘之策。

另外,临安派认为,定都建康并非万全之策,当前的形势重在自保,定都建康固然可以进取,但是风险太大,金人刚刚从临安撤退,正值外忧内患,如果定都建康,在自己还未休整好之时,金兵趁机南下攻打建康,必然会措手不及,得不偿失,所以,应当量力而行,先定都临安扩充军力,而不是冒险回到建康为人鱼肉。

事实上,宋高宗赵构一直都是一个保守派,主张求和,同时,金兵多次南下攻打,也让赵构有所恐惧,因此,定都临安也是意料之中了。

第二、自然条件

建康虽然地势优越,曾经也是物产丰饶,但是因为数次被金人侵占,遭受战争的破坏比较大,多处被焚毁,整体环境比较荒凉,没有生气,实在不适宜居住。而临安虽也被侵占,但是破坏程度较轻,相比起建康来说更加繁荣,经济和交通方面也更加发达,天子居住之处,自然不能选荒凉之地。

此外,临安的气候也很适宜宋人居住,“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临安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可谓是风水宝地,所以也有了后来的“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了。

第三、人条件

宋朝以来,改变了之前唐朝的华丽高贵之风,总体开始偏朴素淡雅,这一点从宋朝的各种园林即可窥见一斑。

宋朝之前的皇家园林致力于显示皇家贵族的权威,极尽豪华,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而各种私家园林也纷纷效仿皇家园林,总体上都显大气华丽之感。而到了宋朝之后,皇家园林整体开始偏向私家园林的做法,开始追求超脱自然的意境之美,宋徽宗也是一位资深造园家,尤其喜爱江南园林,甚至为了修建“艮岳”而设置了“花石纲”,从江南运输奇石来装点自己的园林。

上行下效,因此整个宋朝基本上都是倾向于朴素淡雅之风,而临安就是这样一处诗意之地,粉墙黛瓦,又有着美丽的西湖,精美的食物,生活在这样的诗情画意当中自然让人乐不思蜀。

此外,由于之前的长时间驻跸,以及高宗将临安作为逃难之所,朝中大臣们自然也都居住于临安,他们的家人和亲属也多集中于临安。中国自古以来都安土重迁,在临安这块土地上生活了数十年,是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搬迁的。

谈宋高宗

高宗赵构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被大家诟病的存在,身为南宋国君,嘴上喊着口号要收复失地,复兴大宋朝,其实却胆小如鼠,被金人追着打,从应天到扬州再到临安、绍兴,甚至有段时间为躲避金人而在海上漂了数月不敢回都,驻跸杭州之时,亲自取名“临安”,意为临时安居之所,甚至还将临安的都城完全按照之前的都城格局来设计,只是碍于临安地势不合,因此采取了“倒骑龙”格局。这一切都旨在说明自己的志向,总有一天会班师回朝,重振大宋国威,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

南宋定都临安,恐怕宋高宗赵构本人的意愿更为强烈。杭州是个好地方啊,山清水秀,诗情画意,气候温和,好山好水好姑娘,高宗自然流连忘返,“只把杭州作汴州”。生活在这样的人间仙境,哪还管得上什么民间疾苦,哪里还记得什么收复中原,况且临安靠海,若是金人打来了,直接躲到海上去即可,管他大宋朝是死是活。

然而,各个朝代都不乏爱国之人,定都建康之声也未绝于耳,只是一向忌惮战争,始终主张求和的赵构深爱杭州之美景美人,实在是不愿去冒险抵抗了。

身为一国之君,却缺乏胆识和魄力,国家沦陷之时,不想办法挽回局面,反而一再退让求和,甚至是逃避,真是让人唏嘘不已。而这样的皇帝,这样的情势,居然还能让南宋得以苟延残喘一百多年,也是多亏了像岳飞这样的精忠报国之士。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岳飞到死都未见到宋朝收复中原,若他看到后来南宋的结局,怕是也会含恨而亡吧,赵构但凡再多一点点的魄力,也不至于如今被大家指责得如此强烈了。

文/扒拉文史

更多文章

  • 幽云十六州到底是个怎么样的地方,为什么北宋一直想要收复这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幽云十六州幽云十六州,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北部、陕西北部。其中,以太行山为界,又分为两个部分。太行山以东,是以幽州(北京)为中心的山前七州:幽州(北京)、蓟(今属天津)、檀(密云)、顺(顺义)、涿(保定)、莫(任丘)、瀛(河间)。(其中,莫州、瀛洲,已被周世宗收复)太行山以西,是以云州(治今山

  • 张居正死后为什么会被抄家鞭尸?是为了立威夺权,还是为了泄愤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居正被抄家是哪一年,张居正为什么抄家灭族,张居正死后抄家的史料

    可是在张居正、张太岳的管制下,这位年轻的皇帝慢慢知道了皇帝对于天下苍生的意义,对于这个国家的意义,在张居正还没死时,年纪轻轻的万历皇帝对于老师张居正的感情是复杂的,当中有害怕,也有喜欢。据历史的记载,万历皇帝在其小的时候,便被慈圣、慈仁太后教导张先生是他们母子唯一可以依靠的重臣,虽然在这之前,这三个

  • 历史上的李自成是个“独眼龙”吗?为什么画像中的他完好无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自成独眼龙能逃走吗,历史上的李自成简历,李自成到底是不是独眼龙

    李自成在观察敌情时被射中眼睛根据《明史》记载,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二月九日,李自成起兵攻打开封,但遭到了周王朱恭枵与巡抚都御史高名衡等人的殊死抵抗,战斗打了七天七夜起义军也没能拿下开封,李自成只好暂时撤军。不久,李自成带了三万大军再次攻打开封,但开封府在巡抚高名衡和总兵陈永福誓死防守下,起义

  • 历史上真实的张太后是怎么样的?和《大明风华》中描述的一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上大明张太后,张太后的资料,孙太后和张太后谁厉害

    (《大明风华》里的张太后)一众安于宫中生活的后妃中,张太后是个例外,她是明朝极其少见的杰出女性政治家。具有极佳的政治头脑,在夫死子亡后辅佐年幼的孙子朱祁镇登基为帝,重用贤臣,成为大明王朝实际上的掌控者。张太后的政治才能不下于吕后和武则天,尤为难得的是,虽有吕、武之能,却没有她们贪恋权力的欲望。她对自

  • 李自成当年没有成功,究竟是自己没有领导力,还是智囊团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自成为啥没有成功,李自成成功的原因,李自成的为人如何

    在思想上和形式上根本没有做好推翻明朝后的政权重建工作。李自成率军两路进攻北京,在攻城拔寨一路顺风的情况下,李自成仍然暗中派人与崇祯帝密谈,还想要求崇祯帝封自己做个西北王。据《小腆纪年附考》载,李自成向崇祯提出的条件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

  • 梃击案、红丸案:明朝太子一步一惊心,登基29天死于虎狼之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末三大悬案之梃击案,红丸案和梃击案,历史上的明末红丸案

    朱常洛的存在像是历史的一个玩笑,生也好,死也罢,都是一个意外。万历九年,朱翊钧一时兴起宠信了一名慈宁宫的宫女王氏,王氏怀孕后,没有子嗣的朱翊钧一点都不高兴,反而表露出深深的嫌弃,一句话都不愿意多提。李太后知晓后劝朱翊钧善待王氏,毕竟她老人家想抱孙子很久了,万一王氏生出皇子,母妃总不能没名没分吧。朱翊

  • 利玛窦留下一段话,颠覆传统认知:明朝不亡,中国近代不会受辱?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利玛窦偷盗中国科技,利玛窦对明朝的赞美,利玛窦中国史书记载

    晚明著名传教士利玛窦,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留下这么一段话,内容颠覆传统认知,或许给出了上述问题的答案!从1840年爆发鸦片战争,到1912年清帝逊位,中间一共有72年时间,但绝大多数时间中,中国社会各界依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美梦之中,拒绝改变拒绝接触西方,面对洋人、火车、电报等新事物时的恐慌、敌视、愚

  • 2500多年前,孔子在洛阳见了一位神龙一样的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孔子最厉害的一张照片,历史上的孔子真实照片,孔子有哪些传奇故事

    [var1]孔子很早就想到洛阳"观先王之制",考察"礼乐之源"和"道德之归"。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孔子终于争取来一次公费旅游机会,当权贵族南宫敬叔推荐,获得鲁昭公的准许和一车二马的支持。他千里迢迢到了洛阳,找到当时的大学问家、国家图书馆馆长老聃询问礼乐。[var1]《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 为什么说“楚汉之争”实际上是“第二次秦国东灭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国时的楚汉之战,秦国为什么打不过楚汉,老梁谈秦国横扫六国

    六国势力发动时,秦国尚有能力可以抵抗,说是六国势力,集结起来的军队人数不多,如果朝廷处置妥当,再次消灭六国不成问题,但打胜仗的前提是,要有优秀的领导人指挥,嬴政一死,被寄予厚望的扶苏也死去,接位的秦二世是个昏君,不仅听从小人谗言,还杀了忠臣、能臣,更是把耗费几代秦王心血的长城销毁,于是报应来了,好不

  • 战国狠角色——范睢,为报仇更名换姓,倾一国之力杀仇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国名相排名范雎,战国后期范雎对外政策,范雎哪一年入秦

    [var1]范雎字叔,魏国人。他从小便胸怀大志,才华横溢,因此周游列国,想谋个一官半职,实现自己的抱负。然而在当时,如果没有什么强大的背景,是很难当官的。范雎始终没有出路,只能到了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一个门客。由于范雎有着出色的才华,很快受到赏识,范雎也因此能够跟随须贾出使齐国。须贾一行人在齐国进行了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