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纣王因失民心而失了天下,元成宗处处想着老百姓,却为何衰败?

商纣王因失民心而失了天下,元成宗处处想着老百姓,却为何衰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886 更新时间:2024/1/25 8:05:25

历史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了解历史,了解历代统治者对国家的管理,我们多多少少可以借鉴一点,毕竟我国人口众多,领导者不可能将这么多百姓当成小白鼠,实施一个个不同的政策来看其效果。贾樟柯说过,愚昧就是不知道在自己的经验范围之外,还有别的可能性。对于领导者来说,历史,就是别的可能性的重要参考来源。

元成宗将国库掏空,这种情况又是如何发生的呢?

一、酒池肉林商纣王

商纣王是中国古代暴君的典型,似乎已成定案。“助纣为虐”这个词语是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其中的“纣”字也是指纣王。可见其暴君形象之深刻。其实“助纣为虐”这个词很早就出现了,从战国时期至今,商纣王都是家喻户晓的暴君。

《史记·殷本纪》谓纣王“重刑辟,有炮格之法”;“九侯女不薏淫,纣怒,杀之”;“脯鄂侯尸,剖比干,现其心”。不只是史记,还有很多书都记载了商纣王的暴君之道。

终于,在公元前1122年,做了34年君王的商纣最终还是走向了国灭之路。后人多斥其残暴昏乱以至于国家凋蔽,仿佛一事无成。然看司马迁的《殷本记》却可知其才能不乏:“帝纣资辩捷疾,闻见甚敏。”这样一个博采众长、气吞山河的人又怎能国灭身亡呢?但其实,在商朝后期纣王的残暴统治下,人民的信仰与精神已经逐步瓦解。利用商国的信仰与精神空白,使其中坚力量思想多元化,进一步瓦解其统治。

商超的灭亡可以说是咎由自取。如果我的家人或朋友在我面前暴戾恣睢,我会离他们远远的。同样的,人面对纣王的横行霸道,想必也是失望至极,甚至对纣王产生痛恨之情。得民心者才可得天下,因此我只能对纣王表示惋惜。

二、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词

比起商纣王,元成宗铁穆耳可谓是体恤下属、德高望重。也许很多人不太了解元成宗是谁,但是,很多人可能听说过元世祖忽必烈,元世祖忽必烈的下一任皇帝便是元成宗铁穆耳。一般来说,这个时期的皇位继承制度应该是子承父位,但铁穆耳并非忽必烈的儿子,而是其孙子

元成宗的父亲是忽必烈的嫡子燕王真金,当忽必烈听到有人让他提前让位时,他大发雷霆,厉声责问众人,虽然后来其怒气有所缓和,但还是把真金吓得不轻,最终因此忧惧成疾,在四十三岁时便逝世。

于是,嫡长孙甘麻剌变成了最佳的皇位继承人。然而,真金太子妃阔阔真对甘麻剌并没有太多感情,相比之下,她更喜欢在自己身边长大的幼子铁穆耳,同时,忽必烈也将希望寄托在铁穆耳身上。但单看二人争夺皇位前的生平经历,会发现实力其实是较为悬殊的。甘麻剌从小慎行克己,少年时期便在基层得到了充分锻炼,1920年被封为梁王,出镇云南;1292年改封晋王,移镇漠北草原。而铁穆耳除了一次平叛经历,便没有亮点了。

1294年正月二十二,元世祖驾崩,甘麻剌和铁穆耳都赶回上都,在后来的帝位竞争时,二人相持不下,其母亲阔阔真便让二人背诵祖宗宝训,优胜者为大汗。不巧的是,甘麻剌因为口吃而败下阵来。最终,太后将玉玺赐予了铁穆耳,铁穆耳得以继承皇位,成为元成宗。

三、元成宗守成之局

元成宗上位后,便开始了一系列“败家”政策。

对百姓,元成宗减税减压,减省刑罚,并及时下发帮扶决策。

元贞元年二月,拒绝设立王相府;同年五月,下诏停止一切并不紧急的工程建设,并免除了百姓们五月份以前积欠的钱粮。

元贞二年正月,体恤民心,免除了贫乏的忽剌出千户所部屯夫的输租。

大德二年二月,下诏枢密院合并贫难军户;同年七月,因为河南汴梁等地下大雨,黄河决堤,淹没了归德数县的庐舍、禾稼,元成宗知道他们的损失巨大,于是免其一年田租。不仅如此,他还派遣尚书那怀、御史刘赓等去堵住决堤的大河,自蒲口开始修筑,一共修筑了九十六处。

大德八年,元成宗也许觉得自己一个人专心为民还不够,就令天下官员一起体恤民情,减省刑罚,免除了灾民部分差税。另外,还减免了江南佃户十分十二的田租。同时开放山场、河泊,任由百姓们采捕。想必百姓们得到了一系列恩惠,必定是对元成宗感恩戴德。

但与此同时,元成宗却对官员增加俸禄,对贵族大加赏赐。

在朝内外官府越来越多的时候,元成宗命令大家讨论裁员一事。然而裁员还未开始,他便下发政策,增加官员俸禄,对诸侯王、驸马等的赏赐力度也是大幅增加。

面对皇帝的大手笔,臣子们自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赶紧给皇帝算了一笔账,试图让皇帝意识到朝廷的入不敷出,从而停止自己的“大手大脚”。然而,元成宗听是听了,口头上也答应了,却并没有按照臣子们的想法去做,依旧是出手阔绰大方。

虽然朝廷上下都知道自家金库越来越空虚,但却无能为力,财政情况不断恶化。元朝的最终灭亡,恐怕也与元成宗的挥霍脱不了干系。

四、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总之,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如果说商纣王能力超凡,最终却因失民心而失天下是咎由自取,但是元成宗呢?元成宗处处想着老百姓,颇有崇祯皇帝“任贼分裂朕尸,勿伤我百姓一人”的风范,不仅如此,他也心心念念着朝廷的官员们,不裁员,反而还给他们加工资,还不要求加班,这样的老板去哪里找?尽管如此,元成宗还是未能将国家统治好。原因显而易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元成宗实施的各种政策所需要的开支,朝廷根本承受不住,在长期的入不敷出下,各种政策没办法实施,官臣很多行动也受到了约束,国家又怎么能发展起来?

想来奇怪,堂堂一代君王,怎么会如此不懂理财,不懂如何好好管理好国家,而是一味地追求国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可是连国家的开支都安排不好,无法促进国家的发展,国民们可能得到长久的安全感吗?

但其实想来也不怪,元成宗铁穆耳从小就待在母亲身边,既没有跟基层接触,也很少跟国家大事打交道,是既不了解基层情况,也不懂得以长远目光去看一个国家的发展。可以说元成宗时期的衰败是注定了的。

文/扒拉文史

更多文章

  • 杨慎:和学生嘉靖皇帝斗了一辈子,大明三大才子唯一善终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嘉靖和杨慎,明朝大才子杨慎有多猛,明代三才子之首杨慎

    这是《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唱词,他的作者正是大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杨慎真是个千古罕见的旷世奇才,同样的年少神童,万人敬仰却不像徐渭那样科考不顺;同样是身居庙堂之上,学富五车却不像解缙那样惨死在大明朝寒冬的大雪中。他敢于直言劝谏,他遭过圣上的无视,他也遭过帝王无情的梃击,甚至于几度休克致死。

  • 万历皇帝做梦都想立长废幼,为何不能如愿?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万历皇帝怎么残疾了,万历皇帝传奇,万历皇帝在国本之争中耗尽了精力

    万历偏爱老三朱常洵,一并将三子立王,却为皇位斗争埋下了伏笔。要说起万历皇帝的继承人之争就不得不提东林党,当时在朝堂上公然与万历皇帝叫板的便是东林党。公元1593年,万历皇帝想要立宠妃的儿子朱常洵做太子,以顾宪成为首的东林党臣子强烈抗议,顾宪成等人为何敢公然和万历皇帝叫板,其实这是因为东林党在大明王朝

  • 朱允炆是皇太子朱标的次子,为什么朱元璋还要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为啥朱元璋传位朱允炆,朱允炆跟朱元璋是什么关系,朱标被朱元璋吓得跳河

    很多人觉得朱元璋立朱允炆是为了“父死子继,立嫡立长,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则,所以选了朱允炆为皇太孙,不选朱棣这个四子来当储君,不过朱元璋选朱允炆来当储君,按立嫡立长来说,有点勉强,也可以说是不合礼法。朱允炆是皇太子朱标的次子,要说嫡长子,朱标的长子朱雄英是最纯正的,是常氏所生,不过很可惜,朱雄英

  • 北宋灭亡后,南宋为何选择定都在杭州,而不是南京?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南宋为何不定都南京,北宋南宋定都什么地方,北宋定都哪里南宋定都哪里

    在南宋抗金将领们的殊死抵抗之下,金兵从临安撤退,不久之后,高宗也回到了临安,而此时定都于何处便成为了讨论的重点,而问题的核心则集中在临安和建康两地。朝中分成了两大派,一派支持定都建康(今南京),另一派则支持定都临安(今杭州),双方僵持不下。1138年,高宗最终决定驻跸临安,之后也再未更改,而高宗为何

  • 幽云十六州到底是个怎么样的地方,为什么北宋一直想要收复这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幽云十六州幽云十六州,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北部、陕西北部。其中,以太行山为界,又分为两个部分。太行山以东,是以幽州(北京)为中心的山前七州:幽州(北京)、蓟(今属天津)、檀(密云)、顺(顺义)、涿(保定)、莫(任丘)、瀛(河间)。(其中,莫州、瀛洲,已被周世宗收复)太行山以西,是以云州(治今山

  • 张居正死后为什么会被抄家鞭尸?是为了立威夺权,还是为了泄愤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居正被抄家是哪一年,张居正为什么抄家灭族,张居正死后抄家的史料

    可是在张居正、张太岳的管制下,这位年轻的皇帝慢慢知道了皇帝对于天下苍生的意义,对于这个国家的意义,在张居正还没死时,年纪轻轻的万历皇帝对于老师张居正的感情是复杂的,当中有害怕,也有喜欢。据历史的记载,万历皇帝在其小的时候,便被慈圣、慈仁太后教导张先生是他们母子唯一可以依靠的重臣,虽然在这之前,这三个

  • 历史上的李自成是个“独眼龙”吗?为什么画像中的他完好无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自成独眼龙能逃走吗,历史上的李自成简历,李自成到底是不是独眼龙

    李自成在观察敌情时被射中眼睛根据《明史》记载,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二月九日,李自成起兵攻打开封,但遭到了周王朱恭枵与巡抚都御史高名衡等人的殊死抵抗,战斗打了七天七夜起义军也没能拿下开封,李自成只好暂时撤军。不久,李自成带了三万大军再次攻打开封,但开封府在巡抚高名衡和总兵陈永福誓死防守下,起义

  • 历史上真实的张太后是怎么样的?和《大明风华》中描述的一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上大明张太后,张太后的资料,孙太后和张太后谁厉害

    (《大明风华》里的张太后)一众安于宫中生活的后妃中,张太后是个例外,她是明朝极其少见的杰出女性政治家。具有极佳的政治头脑,在夫死子亡后辅佐年幼的孙子朱祁镇登基为帝,重用贤臣,成为大明王朝实际上的掌控者。张太后的政治才能不下于吕后和武则天,尤为难得的是,虽有吕、武之能,却没有她们贪恋权力的欲望。她对自

  • 李自成当年没有成功,究竟是自己没有领导力,还是智囊团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自成为啥没有成功,李自成成功的原因,李自成的为人如何

    在思想上和形式上根本没有做好推翻明朝后的政权重建工作。李自成率军两路进攻北京,在攻城拔寨一路顺风的情况下,李自成仍然暗中派人与崇祯帝密谈,还想要求崇祯帝封自己做个西北王。据《小腆纪年附考》载,李自成向崇祯提出的条件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

  • 梃击案、红丸案:明朝太子一步一惊心,登基29天死于虎狼之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末三大悬案之梃击案,红丸案和梃击案,历史上的明末红丸案

    朱常洛的存在像是历史的一个玩笑,生也好,死也罢,都是一个意外。万历九年,朱翊钧一时兴起宠信了一名慈宁宫的宫女王氏,王氏怀孕后,没有子嗣的朱翊钧一点都不高兴,反而表露出深深的嫌弃,一句话都不愿意多提。李太后知晓后劝朱翊钧善待王氏,毕竟她老人家想抱孙子很久了,万一王氏生出皇子,母妃总不能没名没分吧。朱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