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孝宗有三个儿子,到了宁宗没有儿子了,为何没从堂兄弟里找呢?

宋孝宗有三个儿子,到了宁宗没有儿子了,为何没从堂兄弟里找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750 更新时间:2024/1/21 22:35:34

(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宋孝宗)

宋孝宗有四个儿子,全部都是成穆皇后郭氏所生。

长子庄文太子赵愭乾道三年(1167年)去世,年仅二十四岁,赵愭有一子叫赵挺,乾道九年(1173年)去世,无后。

次子魏惠宪王赵恺淳熙七年(1180年)去世,赵恺有两个儿子,长子赵摅早夭,次子赵抦自小便聪慧过人,被封为嘉国公,颇受宋宁宗喜爱,可惜开禧二年(1206年)就薨逝,年仅三十六岁,赵抦有一子叫赵垓,三岁便夭折。魏惠宪王赵恺一脉就此绝嗣。

四子邵悼肃王赵恪是孝宗最小的儿子,生卒年不详,在高宗朝便夭折。孝宗直到乾道二年(1166年)才为这个早夭的儿子赐名恪,追赠邵王。

(一生体弱多病的宋光宗,南宋唯一一位患有精神类疾病的皇帝)

继位的宋光宗赵惇自小身体虚弱,晚年饱受精神疾病折磨,也因此他的子嗣比孝宗还少,只有一个儿子。

嘉王赵扩是宋光宗与慈懿皇后李氏唯一的儿子,立为太子本是顺理成章之事,但孝宗却以嘉王天性懦弱为由反对立其为嗣,想反魏王赵恺次子嘉国公赵抦生性聪慧,深得孝宗的喜爱。当初身为皇三子的光宗取代了二哥赵恺成为太子,而后顺利内禅继位,孝宗本就对次子感到亏欠,因此才反对嘉王赵扩而属意立嘉国公赵抦为太子。立嗣之争也成为之后孝宗与光宗父子之间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光宗晚年病情加重,变的疯疯癫癫,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朝政,群臣们再也无法容忍这个疯子皇帝。绍熙五年(1194)七月,大臣赵汝愚韩侂胄等人在太皇太后吴氏(宋高宗之后)的支持下拥立嘉王赵扩登基,是为宋宁宗。被蒙在鼓里的光宗拒绝承认内禅,拒不接受宁宗和百官的朝见,拒不迁往为他准备的太上皇寝宫泰安宫。

经过这么一折腾,光宗的病情更加严重了,支撑了六年后,终于在庆元六年(1200年)驾崩了,享年五十四岁。

(宋宁宗最惨,九个儿子全部早夭,绝嗣)

继位的宋宁宗身体同样不好,他一共有9个儿子,但全部幼年早夭,因为生育能力极差,早早便在宫中收养宗室子弟赵询、赵竑、赵昀为养子。

我们回头再看看孝宗一脉的子嗣情况,可以说是糟糕到透顶,庄文太子赵愭传二世绝嗣,魏王赵恺传三世绝嗣,邵王赵恪早夭无子。

魏王赵恺次子嘉国公赵抦颇受宋宁宗喜爱,他死后,唯一的儿子赵垓三岁便夭折。宁宗下诏,将宗室赵希瞿的儿子赵竑过继给嘉国公赵抦作为他的后代。赵竑是宋太祖赵匡胤四子秦王赵德芳的九世孙,而宋孝宗正是出自赵德芳一系。

嘉定十三年(1220年),宁宗养子景献太子赵询(宋太祖赵匡胤十世孙,燕王赵德昭九世孙)去世。宁宗立赵竑为皇太子,赵竑早慧,聪明异常,对擅权的宰相史弥远极为反感。史弥远怕赵竑不好控制,便联合杨皇后矫诏改立沂王赵贵诚为新帝,废太子赵竑为济王,赵贵诚更名为赵昀,是为宋理宗,理宗乃宋太祖赵匡胤第二子燕王赵德昭九世孙。

至此,宋宁宗去世之后的立嗣之争尘埃落定,原本离皇位一步之遥的皇太子赵竑在史弥远和杨皇后的阴谋下意外出局,最后更被史弥远害死。

(南宋皇帝世系图,自高宗后,南宋皇帝全部出自宋太祖一系)

造成这种情况,原因很简单,自孝宗起,三代子嗣不旺,可以说是不代不如一代。宁宗在位时,兄弟子侄辈中,只剩下堂兄嘉国公赵抦和侄儿赵垓,但赵抦三十六岁便去世,赵垓三岁早夭,再加上宁宗所生九个儿子全部早夭,孝宗一脉彻底绝嗣。

宋孝宗本身就出自宋太祖一脉,是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太祖第四子秦王赵德芳八世孙。因此,宋宁宗在选择皇位继承人的时候,自然要从太祖一脉择嗣,他早年养育在宫中的三个宗室子弟全部出自太祖一脉,其中,景献太子赵询乃燕王赵德昭九世孙,废太子赵竑乃秦王赵德芳八世孙,新君理宗皇帝赵昀乃燕王赵德昭九世孙。

史弥远虽然在历史上风评不大好,但在立嗣大事上算是比较公道,孝宗一脉绝嗣,那就从宗室子弟中找,但绝对不能本末倒置,要找也是找太祖一系,不管是燕王赵德昭后代还是秦王赵德芳后代,都算是一个交代。

更多文章

  • 商纣王因失民心而失了天下,元成宗处处想着老百姓,却为何衰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商纣王历史评价,商纣王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什么说商纣王是著名的暴君

    历史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了解历史,了解历代统治者对国家的管理,我们多多少少可以借鉴一点,毕竟我国人口众多,领导者不可能将这么多百姓当成小白鼠,实施一个个不同的政策来看其效果。贾樟柯说过,愚昧就是不知道在自己的经验范围之外,还有别的可能性。对于领导者来说,历史,就是别的可能性的重要参考来源。而元成宗将国

  • 杨慎:和学生嘉靖皇帝斗了一辈子,大明三大才子唯一善终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嘉靖和杨慎,明朝大才子杨慎有多猛,明代三才子之首杨慎

    这是《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唱词,他的作者正是大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杨慎真是个千古罕见的旷世奇才,同样的年少神童,万人敬仰却不像徐渭那样科考不顺;同样是身居庙堂之上,学富五车却不像解缙那样惨死在大明朝寒冬的大雪中。他敢于直言劝谏,他遭过圣上的无视,他也遭过帝王无情的梃击,甚至于几度休克致死。

  • 万历皇帝做梦都想立长废幼,为何不能如愿?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万历皇帝怎么残疾了,万历皇帝传奇,万历皇帝在国本之争中耗尽了精力

    万历偏爱老三朱常洵,一并将三子立王,却为皇位斗争埋下了伏笔。要说起万历皇帝的继承人之争就不得不提东林党,当时在朝堂上公然与万历皇帝叫板的便是东林党。公元1593年,万历皇帝想要立宠妃的儿子朱常洵做太子,以顾宪成为首的东林党臣子强烈抗议,顾宪成等人为何敢公然和万历皇帝叫板,其实这是因为东林党在大明王朝

  • 朱允炆是皇太子朱标的次子,为什么朱元璋还要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为啥朱元璋传位朱允炆,朱允炆跟朱元璋是什么关系,朱标被朱元璋吓得跳河

    很多人觉得朱元璋立朱允炆是为了“父死子继,立嫡立长,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则,所以选了朱允炆为皇太孙,不选朱棣这个四子来当储君,不过朱元璋选朱允炆来当储君,按立嫡立长来说,有点勉强,也可以说是不合礼法。朱允炆是皇太子朱标的次子,要说嫡长子,朱标的长子朱雄英是最纯正的,是常氏所生,不过很可惜,朱雄英

  • 北宋灭亡后,南宋为何选择定都在杭州,而不是南京?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南宋为何不定都南京,北宋南宋定都什么地方,北宋定都哪里南宋定都哪里

    在南宋抗金将领们的殊死抵抗之下,金兵从临安撤退,不久之后,高宗也回到了临安,而此时定都于何处便成为了讨论的重点,而问题的核心则集中在临安和建康两地。朝中分成了两大派,一派支持定都建康(今南京),另一派则支持定都临安(今杭州),双方僵持不下。1138年,高宗最终决定驻跸临安,之后也再未更改,而高宗为何

  • 幽云十六州到底是个怎么样的地方,为什么北宋一直想要收复这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幽云十六州幽云十六州,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北部、陕西北部。其中,以太行山为界,又分为两个部分。太行山以东,是以幽州(北京)为中心的山前七州:幽州(北京)、蓟(今属天津)、檀(密云)、顺(顺义)、涿(保定)、莫(任丘)、瀛(河间)。(其中,莫州、瀛洲,已被周世宗收复)太行山以西,是以云州(治今山

  • 张居正死后为什么会被抄家鞭尸?是为了立威夺权,还是为了泄愤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居正被抄家是哪一年,张居正为什么抄家灭族,张居正死后抄家的史料

    可是在张居正、张太岳的管制下,这位年轻的皇帝慢慢知道了皇帝对于天下苍生的意义,对于这个国家的意义,在张居正还没死时,年纪轻轻的万历皇帝对于老师张居正的感情是复杂的,当中有害怕,也有喜欢。据历史的记载,万历皇帝在其小的时候,便被慈圣、慈仁太后教导张先生是他们母子唯一可以依靠的重臣,虽然在这之前,这三个

  • 历史上的李自成是个“独眼龙”吗?为什么画像中的他完好无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自成独眼龙能逃走吗,历史上的李自成简历,李自成到底是不是独眼龙

    李自成在观察敌情时被射中眼睛根据《明史》记载,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二月九日,李自成起兵攻打开封,但遭到了周王朱恭枵与巡抚都御史高名衡等人的殊死抵抗,战斗打了七天七夜起义军也没能拿下开封,李自成只好暂时撤军。不久,李自成带了三万大军再次攻打开封,但开封府在巡抚高名衡和总兵陈永福誓死防守下,起义

  • 历史上真实的张太后是怎么样的?和《大明风华》中描述的一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上大明张太后,张太后的资料,孙太后和张太后谁厉害

    (《大明风华》里的张太后)一众安于宫中生活的后妃中,张太后是个例外,她是明朝极其少见的杰出女性政治家。具有极佳的政治头脑,在夫死子亡后辅佐年幼的孙子朱祁镇登基为帝,重用贤臣,成为大明王朝实际上的掌控者。张太后的政治才能不下于吕后和武则天,尤为难得的是,虽有吕、武之能,却没有她们贪恋权力的欲望。她对自

  • 李自成当年没有成功,究竟是自己没有领导力,还是智囊团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自成为啥没有成功,李自成成功的原因,李自成的为人如何

    在思想上和形式上根本没有做好推翻明朝后的政权重建工作。李自成率军两路进攻北京,在攻城拔寨一路顺风的情况下,李自成仍然暗中派人与崇祯帝密谈,还想要求崇祯帝封自己做个西北王。据《小腆纪年附考》载,李自成向崇祯提出的条件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