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李自成是个“独眼龙”吗?为什么画像中的他完好无缺?

历史上的李自成是个“独眼龙”吗?为什么画像中的他完好无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848 更新时间:2024/2/22 15:01:07

自成在观察敌情时被射中眼睛

根据《明史》记载,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二月九日,李自成起兵攻打开封,但遭到了周朱恭枵与巡抚都御史高名衡等人的殊死抵抗,战斗打了七天七夜起义军也没能拿下开封,李自成只好暂时撤军。

不久,李自成带了三万大军再次攻打开封,但开封府在巡抚高名衡和总兵陈永福誓死防守下,起义军打了好久还是啃不下这块硬骨头。有点着急的李自成就琢磨着怎么拿下开封城,二月十七日这一天,李自成带人在开封城下观察敌情时,被开封总兵陈永福的儿子陈德在城头一箭射中了左眼。

在《明史.李自成传》中这么记载李自成攻打开封时中箭的故事:

“遂乘胜陷南阳、邓州十四城,再围开封。巡抚名衡、总兵陈永福力拒之,射中自成目,炮殪上天龙等。”

后世根据“射中自成目”这句话,推断李自成的眼睛应该是被射瞎一只,所以,明代献中都把李自成称作“瞎贼”。

那么,李自成既然是瞎了一只眼的“独眼龙”,为在我们看到的他的画像和影视剧中,李自成的眼睛完好无缺呢?这里面原因很复杂。

首先,根据《永昌演义》记载,李自成的眼睛被军中神医老神仙陈士庆给治好了。而且射李自成的陈德的父亲陈永福后来还投降了李自成,《明史·李自成传》中这么记载:

“……陈永福,先射中自成目,保山巅不敢下,自成折箭为誓,招之,亦降。……”

可见,李自成可能只是被射伤了眼睛,后来被医生治好。要不然,他也不会接受一个射瞎自己眼睛的仇敌。

其次,《明史》毕竟为清朝所撰写,成王败寇,对于胜利者来说,故意抹黑失败者形象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再次,我认为李自成被丑化成“独眼龙”形象是统治者的一种攻心手段,他们妄想夸大战果来打击农民起义军的信心,同时增强朝廷军队的战斗勇气。

最后,李自成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为了拔高他的光辉形象,后世不愿意把他描绘成一个“独眼龙”,这样也体现了劳动人民对勇敢反抗者的由衷敬仰。比如姚雪垠的小说中描述的就是射中了李自成的面部,而并非眼睛。

综上所述,历史上的李自成到底是不是个“独眼龙”,历来众说纷纭,但根据以上分析,我个人倾李自成被射中的应该是面部,而不是眼睛。之所以他被丑化成一个“独眼龙”形象,就是因为统治阶级对他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不惜用夸大战果甚至改写历史的无聊方式来泄愤而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张太后是怎么样的?和《大明风华》中描述的一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上大明张太后,张太后的资料,孙太后和张太后谁厉害

    (《大明风华》里的张太后)一众安于宫中生活的后妃中,张太后是个例外,她是明朝极其少见的杰出女性政治家。具有极佳的政治头脑,在夫死子亡后辅佐年幼的孙子朱祁镇登基为帝,重用贤臣,成为大明王朝实际上的掌控者。张太后的政治才能不下于吕后和武则天,尤为难得的是,虽有吕、武之能,却没有她们贪恋权力的欲望。她对自

  • 李自成当年没有成功,究竟是自己没有领导力,还是智囊团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自成为啥没有成功,李自成成功的原因,李自成的为人如何

    在思想上和形式上根本没有做好推翻明朝后的政权重建工作。李自成率军两路进攻北京,在攻城拔寨一路顺风的情况下,李自成仍然暗中派人与崇祯帝密谈,还想要求崇祯帝封自己做个西北王。据《小腆纪年附考》载,李自成向崇祯提出的条件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

  • 梃击案、红丸案:明朝太子一步一惊心,登基29天死于虎狼之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末三大悬案之梃击案,红丸案和梃击案,历史上的明末红丸案

    朱常洛的存在像是历史的一个玩笑,生也好,死也罢,都是一个意外。万历九年,朱翊钧一时兴起宠信了一名慈宁宫的宫女王氏,王氏怀孕后,没有子嗣的朱翊钧一点都不高兴,反而表露出深深的嫌弃,一句话都不愿意多提。李太后知晓后劝朱翊钧善待王氏,毕竟她老人家想抱孙子很久了,万一王氏生出皇子,母妃总不能没名没分吧。朱翊

  • 利玛窦留下一段话,颠覆传统认知:明朝不亡,中国近代不会受辱?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利玛窦偷盗中国科技,利玛窦对明朝的赞美,利玛窦中国史书记载

    晚明著名传教士利玛窦,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留下这么一段话,内容颠覆传统认知,或许给出了上述问题的答案!从1840年爆发鸦片战争,到1912年清帝逊位,中间一共有72年时间,但绝大多数时间中,中国社会各界依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美梦之中,拒绝改变拒绝接触西方,面对洋人、火车、电报等新事物时的恐慌、敌视、愚

  • 2500多年前,孔子在洛阳见了一位神龙一样的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孔子最厉害的一张照片,历史上的孔子真实照片,孔子有哪些传奇故事

    [var1]孔子很早就想到洛阳"观先王之制",考察"礼乐之源"和"道德之归"。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孔子终于争取来一次公费旅游机会,当权贵族南宫敬叔推荐,获得鲁昭公的准许和一车二马的支持。他千里迢迢到了洛阳,找到当时的大学问家、国家图书馆馆长老聃询问礼乐。[var1]《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 为什么说“楚汉之争”实际上是“第二次秦国东灭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国时的楚汉之战,秦国为什么打不过楚汉,老梁谈秦国横扫六国

    六国势力发动时,秦国尚有能力可以抵抗,说是六国势力,集结起来的军队人数不多,如果朝廷处置妥当,再次消灭六国不成问题,但打胜仗的前提是,要有优秀的领导人指挥,嬴政一死,被寄予厚望的扶苏也死去,接位的秦二世是个昏君,不仅听从小人谗言,还杀了忠臣、能臣,更是把耗费几代秦王心血的长城销毁,于是报应来了,好不

  • 战国狠角色——范睢,为报仇更名换姓,倾一国之力杀仇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国名相排名范雎,战国后期范雎对外政策,范雎哪一年入秦

    [var1]范雎字叔,魏国人。他从小便胸怀大志,才华横溢,因此周游列国,想谋个一官半职,实现自己的抱负。然而在当时,如果没有什么强大的背景,是很难当官的。范雎始终没有出路,只能到了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一个门客。由于范雎有着出色的才华,很快受到赏识,范雎也因此能够跟随须贾出使齐国。须贾一行人在齐国进行了几

  • 老子不教孔子道德经,为何却教了尹喜:因为孔子读不懂道德经?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孔子如何评价道德经,孔子和道德经什么关系,孔子为什么要学习道德经

    《庄子》书中认为老子与孔子观点不同,孔子欲望过多,故而没有传给孔子道德经。老子是道家淡然处世的思想,孔子是儒家积极出世的思想,所以有不少学者解读这一原因时,认为孔子无法读懂道德经的精髓,于是老子就没有将之传给孔子。然而,春秋晚期爆发的一系列政治风云,却可能颠覆大家的传统认知,当初老子不教孔子道德经,

  • 秦国是如何发现郑国渠是疲秦计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郑国渠疲秦之策谁提出来的,郑国渠为什么灭秦国,秦国修郑国渠了吗

    [var1]秦国强大韩国不能坐视不管,否则便是给自己挖坑,韩国的发展道路十分简单,一方面君臣上下对秦国俯小,另一方面暗中给秦国使绊子,于是出现了郑国渠事件,秦国地处中原腹地,常年多晴天少雨天,因此有人建议,派遣水工进入秦国,为秦国修建一条可供全国人民使用的水渠,当然了这是个阴谋,古代科技水平低下,但

  • 秦赵之间长平之战打得火热,最终赵国惨败,其他国家为何不来支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惨败,长平战后赵国女人,赵国长平大败秦军

    [var1] 经此一役,赵国的军事实力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一战损失40多万精锐,赵国一夜回到解放前,沦为了二流国家。赵国原本是山东六国的抗秦主力,也是六国能够对战秦军的底气。 山东六国抗秦排头兵,其他五个国家为何不助赵国一臂之力?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应该都懂,一旦赵国遭到灭顶之灾,那么其余五国肯定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