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鸦片战争发生明朝:比清朝更好,还是会更糟?

如果鸦片战争发生明朝:比清朝更好,还是会更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651 更新时间:2024/2/10 0:18:16

不过,也有不少人认为,清朝只是时运不济,恰好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遇到了西方列强入侵,如果鸦片战争提前三百年,发生在明朝的话,结局不会比清朝好,甚至将会更加糟糕。事实上,以明朝历史事实说话,可以看到“如果鸦片战争发生在明朝”,结局必将远好于清朝,不信且看民族英雄汪鋐与佛朗机炮!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西班牙与葡萄牙开始了全球扩张的步伐,乃至教皇子午线将世界一分为二,西班牙与葡萄牙各得一半。十六世纪起,西班牙与葡萄牙先后建立世界性殖民帝国,所披靡灭国无数,是当时的世界霸主,相对实力不逊色于三百年后的英国。

在葡萄牙建立殖民帝国的过程中,也与明朝发生了不少冲突,但均遭到了中国人的激烈反击,其中规模最大的发生在1521年。当时,葡萄牙舰队直接侵占“屯门海澳”,并在此修筑工事、设刑场、制火器,刻石立碑以示占领,以为中国像美洲土著一样可以肆意欺凌掳掠,但没过多久明朝政府就决定驱逐葡夷,时年56岁的广东海道副使汪鋐是执行人。

相比嘉靖年初的中国,葡萄牙人可谓船坚炮利,在船只与炮火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首先,船体庞大,非常坚固,“其船用夹板,长十丈,宽三丈,两旁驾橹四十余杖,周围置铳三十余管,船底尖而面平,不畏风浪,人立之处,用板捍蔽,不畏矢石,每船二百人撑驾,橹多而人众,虽无风可以疾走。各铳举发,弹落如雨,所向无敌,号曰:‘蜈蚣船'。”其次,佛朗机铳,人们也称之为佛朗机,“其铳管用钢铸造,大者一千余斤,中者五百余斤,小者一百五十斤。每铳一管,用提铳四把,大小量铳管以铁为之,铳弹内用铁外用铅,大者八斤,其火药制法与中国异。其铳举放,远可去百余丈,木石犯之皆碎。”

尽管汪鋐战前准备很充分,但当时明朝的船不坚、炮不利,在葡萄牙猛烈的炮火下,汪鋐组织的第一次进攻失败。随后,汪鋐痛定思痛,发现葡夷火器与船只皆有可取之处,于是劝归葡夷船队中的两个中国人——杨三、戴明,通过他们明朝成功仿制出蜈蚣船和佛朗机炮。随后,汪鋐大量装备小蜈蚣船与佛朗机炮,针对葡夷船大难转的弱点,以强大的火力掩护,再采用了小船火攻以及水下凿船等的战术,借助风势最终大败葡夷船队,史称“屯门海战”。

屯门海战结束后,明政府下令水师见到悬挂葡萄牙旗帜的船只就将其击毁,又在新会县茜草湾发生茜草湾之役,葡人再尝战败,并缴获了不少佛郎机炮。

在抗击西方殖民侵略过程中,屯门海战是中西方第一次战争,中国取得了胜利。汪鋐取胜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条贯穿至今,即“师夷长技以制夷”,发现葡夷之长后,立即不以为耻地向葡夷学习,没有自认天朝上国而鄙视葡夷技术。

如今,我们谈到“师夷制夷”的理念,很多人认为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面对西方列强时提出的策略。实际上,历史上有很多师夷制夷的改革行为,最为典型的是赵武胡服骑射,一直以来中国社会都不封闭自大,远不提汉唐开阔的胸怀,即便在比较封闭的明朝,士大夫也没有食古不化,知道学习敌人长处壮大自身,所以汪鋐才会明确提出“师夷制夷”的观点。

更为重要的是,汪鋐师夷制夷的观点,得到了朝廷大力支持,在佛郎机炮仿制以及改进上表现的淋漓尽致。通过缴获的佛朗机炮,明朝科研人员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佛朗机炮,随后拉开了明朝火力大跃进的序幕。明朝获得佛郎机炮之后,立即进行仿制和改良,先后开发出舰炮、城防炮、战车炮、野战炮、步兵枪、骑兵枪等火炮,大小不一、种类齐全,总数达到惊人的三万余门,很多佛朗机炮使用到清朝。从屯门海战到嘉靖末年的40多年后,佛郎机炮已经成为明军的主力装备之一,遍布全国各地,明末时明军冷热兵器的比例达到3:1。毫无疑问,这种学习西方先进火炮技术的动力,必然来自朝廷的推动,光靠汪鋐肯定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实上,明朝末年到清朝时期风光一时的红衣大炮,也是明朝官方力量从西方引进的。

回到开篇的问题,如果鸦片战争发生在明朝,结局不会比清朝好,甚至会变得更糟糕吗?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林则徐还认为西人膝盖不能弯,不少封疆大吏认为狗血、经血能破除西人妖术等,清帝国高官见识如此浅薄让人瞠目结舌。尽管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但这本书在国内无人问津,出版商巨亏,后来成为日本畅销书,由此不难看出明清士大夫的眼界。对卖国的《南京条约》,全国上下不是以割地赔款为耻,而是以英国女王姓名与清朝皇帝姓名并列为耻,也没有什么战败反思。一二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先进技术几乎没有对清政府有什么触动,直到在镇压太平天国过程中,汉人势力崛起与先进武器镇压起义的作用凸显,于是才有了后来“师夷制夷”的洋务运动。可以说,在鸦片战争时期,清朝已经将愚昧表现得淋漓尽致,到了最顶点的位置,几乎不可能被超越。

但明朝显然与清朝大不相同,屯门海战的胜利过程,与之后仿制的三万门佛郎机炮,就已经足以说明问题。

有人说,葡萄牙只是一支武装商船,而英国是一支舰队,还有正规陆军辅佐,两者实力不可同日而语。那我们做一个假设,假如明朝遭遇西方列强正规军而败了会怎么做?从汪鋐的“师夷制夷”、大规模仿制佛郎机炮、以及晚明士大夫热衷西学等来看,明朝不会囿于天朝上国的颜面而封闭自身,迂腐的拒绝、排斥西方,而会积极学习西方的长处。这不是明朝的传统,而是千百年来中国的传统,是中华明在低潮之后能够一次又一次强大的原因之一。

因此,如果鸦片战争发生在明朝,无论明朝胜与败,态度都会比清朝更积极,结局都不会比清朝更糟糕。

其实,认为鸦片战争发生在明朝同样糟糕的言论,其背后的逻辑大约是:要么中国人不如西方人,要么中华文明不如西方文明,所以明清遇到西方列强注定失败,一个比一个惨!但任何人只要睁眼正视明朝屯门海战与汪鋐,以及新中国数十年来的胜利号角与辉煌成果,就会明白这一逻辑的荒唐与恶毒。

总之,以事实来看,不是中国人不行,不是中华文明不行,也不是什么夸张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是清朝统治者不行。

参考资料:《明史》等

更多文章

  • 皇帝请名师教子,名师:调皮能打吗?朱元璋说出4字,老师沉默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打小皇子板子,朱元璋对于孩子的教育,朱元璋对儿子说自己小时候的遭遇

    据说当时有个官员喜欢睡懒觉,天天的早起生活让他有些不适应,于是写了一首诗来自嘲: “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然后不久居然被朱元璋知道了,然后朱元璋对他说,“你这个诗写得很好啊,但是有个字写得不好,把“嫌”字改做“犹”字如何?”这下把那个大臣吓得赶紧跪地谢罪

  • 百姓受灾买不起米,范仲淹要求继续涨价,灾民却说:不愧是好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范仲淹抬高粮价救了百万灾民,范仲淹资料,范仲淹为什么让米涨价

    提起北宋名臣范仲淹,大部分人的印象不是他到底做了啥事,在历史上有啥地位,而是那篇大家从小学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直背到中学时代整篇的《岳阳楼记》。宋朝有个号称"开山祖师"的诗人叫梅尧臣,跟范仲淹同朝为官。范仲淹是个好官大家都知道啊,一心为民两袖清风,可惜不懂变通,说得越直越遭厌

  • 朱元璋为何要杀掉无权无势的李善长?用意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杀李善长的真相,百家讲坛朱元璋李善长,朱元璋李善长高情商对话

    第一据《明史·李善长传》记载: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后坐惟庸党死。这里面李善长被认为是胡惟庸的同伙而被受到处死的命运。但其实胡惟庸案已经案发十来年了,这个时候想起来定李善长的罪,未免有点说不过去了。不过李善长的

  • 元朝统治疆域辽阔,武力也很强悍,为什么只存在98年就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元朝统治阶层始终扼绝融入中原,从而导致其无法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也就无法利用中原文明,弥补其草原文明的缺憾。(元朝的辽阔疆域)而且元朝统治者始终将中原人视为被征服者,而不是其子民。“四等人”制度易于造成族群割裂,使天下人成为一盘散沙,从而丧失了对元廷的“向心力”,埋下了导致其统治崩盘的重大

  • 明朝第一废后胡善祥,她为何被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的胡善祥怎么没殉葬,明朝废后胡善祥,胡善祥临死

    胡善祥出生于洪武年间的山东济宁府,她的父亲胡荣是锦衣卫百户。与电视剧中她靖难遗孤身份不同的是,胡善祥绝对是根正苗红且身份清白的女子。胡善祥很小就进了宫,所以对于礼法都很熟悉,而且为人持重。在她还没有成为太孙妃以前,她的贤明已经在宫里面广为流传了。后来,永乐皇帝朱棣看中了十五岁的胡善祥,把她赐给皇太孙

  • 朱元璋靠郭子兴发家,明朝建立之后,郭子兴的后人生活的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上朱元璋与郭子兴,朱元璋是靠郭子兴起家的吗,为什么郭子兴重用朱元璋

    朱元璋作为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他原本是没有机会问鼎天下的,而改变他人生的人便是郭子兴。元朝末年,很多地方都在闹灾荒,朱元璋的家人因为没有东西吃,相继离世。走投无路的朱元璋,在草草埋葬了家人后,便去寺庙里做了和尚,为的只是有口饭吃。一日,他收到了一封信,寄信人是他的儿时好友汤河。汤河告诉朱元璋,他在郭

  • 宋孝宗有三个儿子,到了宁宗没有儿子了,为何没从堂兄弟里找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宁宗元达个人资料,宁宗一父亲,宋孝宗的孙子宋宁宗

    (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宋孝宗)宋孝宗有四个儿子,全部都是成穆皇后郭氏所生。长子庄文太子赵愭乾道三年(1167年)去世,年仅二十四岁,赵愭有一子叫赵挺,乾道九年(1173年)去世,无后。次子魏惠宪王赵恺淳熙七年(1180年)去世,赵恺有两个儿子,长子赵摅早夭,次子赵抦自小便聪慧过人,被封为嘉国公,颇受宋

  • 商纣王因失民心而失了天下,元成宗处处想着老百姓,却为何衰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商纣王历史评价,商纣王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什么说商纣王是著名的暴君

    历史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了解历史,了解历代统治者对国家的管理,我们多多少少可以借鉴一点,毕竟我国人口众多,领导者不可能将这么多百姓当成小白鼠,实施一个个不同的政策来看其效果。贾樟柯说过,愚昧就是不知道在自己的经验范围之外,还有别的可能性。对于领导者来说,历史,就是别的可能性的重要参考来源。而元成宗将国

  • 杨慎:和学生嘉靖皇帝斗了一辈子,大明三大才子唯一善终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嘉靖和杨慎,明朝大才子杨慎有多猛,明代三才子之首杨慎

    这是《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唱词,他的作者正是大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杨慎真是个千古罕见的旷世奇才,同样的年少神童,万人敬仰却不像徐渭那样科考不顺;同样是身居庙堂之上,学富五车却不像解缙那样惨死在大明朝寒冬的大雪中。他敢于直言劝谏,他遭过圣上的无视,他也遭过帝王无情的梃击,甚至于几度休克致死。

  • 万历皇帝做梦都想立长废幼,为何不能如愿?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万历皇帝怎么残疾了,万历皇帝传奇,万历皇帝在国本之争中耗尽了精力

    万历偏爱老三朱常洵,一并将三子立王,却为皇位斗争埋下了伏笔。要说起万历皇帝的继承人之争就不得不提东林党,当时在朝堂上公然与万历皇帝叫板的便是东林党。公元1593年,万历皇帝想要立宠妃的儿子朱常洵做太子,以顾宪成为首的东林党臣子强烈抗议,顾宪成等人为何敢公然和万历皇帝叫板,其实这是因为东林党在大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