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比朱元璋还特别的造反者:以和尚身份称帝,立尼姑为佛国皇后

比朱元璋还特别的造反者:以和尚身份称帝,立尼姑为佛国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996 更新时间:2024/1/28 8:10:48

萧衍与朱元璋相比,还有一位和尚更为特别。隋朝末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与开挖大运河,穷尽无数民力,天下出现土崩瓦解之势,河北一位叫高昙晟的和尚见机造反,但没有像朱元璋这样脱离僧人身份,而是以和尚身份称帝,建立佛国年号法轮,立尼姑为皇后。

高昙晟的造反经历极为简单,大约可以用突然造反、荒唐定制、无脑被灭三个词语概括。

公元618年,隋朝已经走到末路,李密李渊王世充等人磨刀霍霍,在涿郡的怀戎县(今河北涿鹿市县),高昙晟也看到了造反创业的“风口”。

这一天,怀戎县举行大型祭祀活动,数千人前来围观,县令与守将都在祭祀现场。这时,高昙晟突然率领五十人突然闯入,杀了县令与守将,现场一度无比混乱,百姓纷纷想要逃离,高昙晟将百姓逼回来之后开始“洗脑”百姓:宣扬“末世论”,声称自己是弥勒佛转世,要在人间建立佛国,让每一位信徒摆脱劫难,在佛门净土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占据县城后,高昙晟自封“大乘皇帝”,国号为“佛”,立尼姑静宣为皇后。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旧唐书·卷五十五·列传第五》记载:有怀戎沙门高昙晟者,因县令设斋,士女大集,昙晟与其僧徒五十人拥斋众而反,杀县令及镇将,自称大乘皇帝,立尼静宣为耶输皇后,建元为法轮。

为扩充实力,之后高昙晟决定招降东部渔阳郡的一支义军,封其首领高开道为齐王。高开道手上大约有数万人,是一支实力强大的义军,实力远胜于高昙晟。接到高昙晟的招降令,高开道也没反对,而是带领主力军西进,“归降”高昙晟。但三个月后,当高开道摸清高昙晟底细后,趁高昙晟没有防备,突袭了怀戎县,轻松击败高昙晟的军队,击毙高昙晟。

一场闹剧,无波无澜,就此落幕。

从东汉佛教传入中国至隋朝之前,还没有过佛门中人公然举旗造反,甚至还敢于称帝,高昙晟此举可谓是僧人第一反。那么,高昙晟为何敢于举旗造反?高昙晟具体怎么想的,如今已经不得而知,但通过分析时代背景或能揭开真相一角。

佛教并非中国本土宗教,传入中国之后数百年影响力一直不大,但随着三国乱世与五胡乱华爆发,乱世人心需要抚慰、需要给予希望,于是佛教在中国开始兴盛。在南北朝时期迎来一个高峰,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佛教兴盛的一个见证。

由于佛教大兴,严重影响到国家统治,于是引发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灭佛运动,包括弥勒佛在内的北方佛教宗派一度有所衰落。

隋朝建立之后,隋文帝、隋炀帝二代帝王大力扶持,于是佛教又在北方鼎盛了起来,所谓“大隋受禅,阐隆像法”,来自于释家的欢喜褒赞可为佐证。尤其是隋炀帝,儒家笔下的荒淫无耻的大暴君,但在佛教界却几无批评,甚至还曲意维护,原因是因为隋炀帝对佛教推广有功,推动一度有所衰落的佛教又一次大兴,甚至偏僻贫穷的怀戎县都大兴佛教。

根据《旧唐书》“县令设斋,士女大集”的记载,怀戎县令举办的应该是与佛有关的活动,而且影响力惊人,达到了县令主持、“士女大集”的程度,说明信徒很多。隋炀帝的推崇,地方官的曲迎,让佛门大兴,这或许给了佛门野心家高昙晟一个幻觉,认为只要振臂一呼即可应者云集,建立一个真正的政教合一的佛国。

还有一个历史背景是,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的兵力集合点是在涿郡,怀戎县是涿郡下面一个县,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兵祸,而且当时还遭遇瘟疫影响,导致大军损失严重,史书记载“死者相枕,臭秽盈路”。

简而言之,怀戎县当时的状况大概是:一是隋炀帝重兵聚集怀戎县,本人又推崇佛门,甚至随军带有僧人,让涿郡佛门更为兴盛,二是遭受兵祸与瘟疫,生死无常,导致佛门信徒更多。在高昙晟看来,这是造反能够成功的基础。

涿郡是大城,防守严密,怀戎是小城,防守松懈,于是高昙晟举旗造反。但高昙晟不了解的是,与欧洲不同的是,至少从周朝开始,中国就一直是世俗国家,基本摆脱了神权或宗教对世俗皇权的制约,宗教安抚人心还行,造反时或有一群信徒支撑,却不存在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中国历史上打着宗教旗帜造反的就没有成功过。

高昙晟的奇葩经历或许鲜为人知,但以他为原型创造的演义人物高谈圣,知名度就稍微要高一些了。《说唐》、《大唐秦王词话》等小说及评书中的高谈圣,本为相州的刺史,深受百姓爱戴,拒绝与上司同流合污,不惜得罪上司麻叔谋,于是百姓拥戴他为白御王,高举义旗反隋,成为隋末十八路反王之一。隋朝灭亡之后,李世民攻打王世充,高谈圣率军救援,从而被罗成一枪挑于马下,押送长安的途中被烧死。

真实历史上的高昙晟,奇葩无比,造反犹如闹剧。演义小说中的高谈圣,正直高尚,为民请命造反。看,这就是艺术的力量,恶人能变成好人,好人能变成恶人,乌鸦能变成凤凰,奇葩能变成正经。

参考资料:《旧唐书》等

更多文章

  • 如果鸦片战争发生明朝:比清朝更好,还是会更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鸦片战争如果清朝坚持的话能赢吗,如果鸦片战争清朝赢了会怎么样,明朝遇上鸦片战争

    不过,也有不少人认为,清朝只是时运不济,恰好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遇到了西方列强入侵,如果鸦片战争提前三百年,发生在明朝的话,结局不会比清朝好,甚至将会更加糟糕。事实上,以明朝历史事实说话,可以看到“如果鸦片战争发生在明朝”,结局必将远好于清朝,不信且看民族英雄汪鋐与佛朗机炮!哥伦布发现美洲

  • 皇帝请名师教子,名师:调皮能打吗?朱元璋说出4字,老师沉默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打小皇子板子,朱元璋对于孩子的教育,朱元璋对儿子说自己小时候的遭遇

    据说当时有个官员喜欢睡懒觉,天天的早起生活让他有些不适应,于是写了一首诗来自嘲: “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然后不久居然被朱元璋知道了,然后朱元璋对他说,“你这个诗写得很好啊,但是有个字写得不好,把“嫌”字改做“犹”字如何?”这下把那个大臣吓得赶紧跪地谢罪

  • 百姓受灾买不起米,范仲淹要求继续涨价,灾民却说:不愧是好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范仲淹抬高粮价救了百万灾民,范仲淹资料,范仲淹为什么让米涨价

    提起北宋名臣范仲淹,大部分人的印象不是他到底做了啥事,在历史上有啥地位,而是那篇大家从小学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直背到中学时代整篇的《岳阳楼记》。宋朝有个号称"开山祖师"的诗人叫梅尧臣,跟范仲淹同朝为官。范仲淹是个好官大家都知道啊,一心为民两袖清风,可惜不懂变通,说得越直越遭厌

  • 朱元璋为何要杀掉无权无势的李善长?用意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杀李善长的真相,百家讲坛朱元璋李善长,朱元璋李善长高情商对话

    第一据《明史·李善长传》记载: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后坐惟庸党死。这里面李善长被认为是胡惟庸的同伙而被受到处死的命运。但其实胡惟庸案已经案发十来年了,这个时候想起来定李善长的罪,未免有点说不过去了。不过李善长的

  • 元朝统治疆域辽阔,武力也很强悍,为什么只存在98年就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元朝统治阶层始终扼绝融入中原,从而导致其无法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也就无法利用中原文明,弥补其草原文明的缺憾。(元朝的辽阔疆域)而且元朝统治者始终将中原人视为被征服者,而不是其子民。“四等人”制度易于造成族群割裂,使天下人成为一盘散沙,从而丧失了对元廷的“向心力”,埋下了导致其统治崩盘的重大

  • 明朝第一废后胡善祥,她为何被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的胡善祥怎么没殉葬,明朝废后胡善祥,胡善祥临死

    胡善祥出生于洪武年间的山东济宁府,她的父亲胡荣是锦衣卫百户。与电视剧中她靖难遗孤身份不同的是,胡善祥绝对是根正苗红且身份清白的女子。胡善祥很小就进了宫,所以对于礼法都很熟悉,而且为人持重。在她还没有成为太孙妃以前,她的贤明已经在宫里面广为流传了。后来,永乐皇帝朱棣看中了十五岁的胡善祥,把她赐给皇太孙

  • 朱元璋靠郭子兴发家,明朝建立之后,郭子兴的后人生活的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上朱元璋与郭子兴,朱元璋是靠郭子兴起家的吗,为什么郭子兴重用朱元璋

    朱元璋作为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他原本是没有机会问鼎天下的,而改变他人生的人便是郭子兴。元朝末年,很多地方都在闹灾荒,朱元璋的家人因为没有东西吃,相继离世。走投无路的朱元璋,在草草埋葬了家人后,便去寺庙里做了和尚,为的只是有口饭吃。一日,他收到了一封信,寄信人是他的儿时好友汤河。汤河告诉朱元璋,他在郭

  • 宋孝宗有三个儿子,到了宁宗没有儿子了,为何没从堂兄弟里找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宁宗元达个人资料,宁宗一父亲,宋孝宗的孙子宋宁宗

    (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宋孝宗)宋孝宗有四个儿子,全部都是成穆皇后郭氏所生。长子庄文太子赵愭乾道三年(1167年)去世,年仅二十四岁,赵愭有一子叫赵挺,乾道九年(1173年)去世,无后。次子魏惠宪王赵恺淳熙七年(1180年)去世,赵恺有两个儿子,长子赵摅早夭,次子赵抦自小便聪慧过人,被封为嘉国公,颇受宋

  • 商纣王因失民心而失了天下,元成宗处处想着老百姓,却为何衰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商纣王历史评价,商纣王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什么说商纣王是著名的暴君

    历史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了解历史,了解历代统治者对国家的管理,我们多多少少可以借鉴一点,毕竟我国人口众多,领导者不可能将这么多百姓当成小白鼠,实施一个个不同的政策来看其效果。贾樟柯说过,愚昧就是不知道在自己的经验范围之外,还有别的可能性。对于领导者来说,历史,就是别的可能性的重要参考来源。而元成宗将国

  • 杨慎:和学生嘉靖皇帝斗了一辈子,大明三大才子唯一善终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嘉靖和杨慎,明朝大才子杨慎有多猛,明代三才子之首杨慎

    这是《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唱词,他的作者正是大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杨慎真是个千古罕见的旷世奇才,同样的年少神童,万人敬仰却不像徐渭那样科考不顺;同样是身居庙堂之上,学富五车却不像解缙那样惨死在大明朝寒冬的大雪中。他敢于直言劝谏,他遭过圣上的无视,他也遭过帝王无情的梃击,甚至于几度休克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