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王爷都是废物?这俩少有人知的王爷,却是西方公认的大科学家

明朝王爷都是废物?这俩少有人知的王爷,却是西方公认的大科学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036 更新时间:2024/1/25 6:59:47

姑且不论“百万级别”这样的认识是否准确,但说用“废物”来形容明朝全部藩王,这就是典型的以偏概全,因为明朝藩王中才子并不少见,其中有两个少有人知的王爷,就推动了世界科学的进步,是西方公认的大科学家,甚至还助推了西方近代崛起。

朱橚(sù),明朝第一代周王,朱元璋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胞弟,但与父兄气吞山河不同,朱橚却是一个两耳不问政事的科学家。

《中国科技史》的作者,英国李约瑟博士评价他:朱橚......是中国人在人道主义方面的一个很大贡献.......朱橚既是一个伟大的开拓者,也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此君一生有两大爱好,一曰诗词,一曰医药。在诗词方面,朱橚成就普通,或许这也是他名声不显的原因所之一,但他在医药方面,却有着惊人的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成果就是《救荒本草》。

美国学者萨顿评价:朱橚是一位有成就的学者,他的植物园是中世纪的杰出成就,他的《救荒本草》可能是中世纪最卓越的本草书。

《救荒本草》是一本开拓型专著,以插图加文字的描述形式,让人们更直观的认识药草,共记述植物414种,其中近70%是前人所没有记载过的,开拓了认识自然和世界的新篇章。后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剽窃”这本书的一些内容。众所周知,从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国古人重视草本的医药价值,这是中医辉煌的一个重要根本。

在西方学术界眼里,朱橚的《救荒本草》,不仅是一本医药书,还是一本植物学书籍,对西方近代植物学、医药学影响非常大。直至今天,西方学者还对他推崇备至。

除了《救荒本草》,朱橚还组织编著了《袖珍方》和《普济方》等医学著作,对我国西南边陲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比朱橚,明朝中后期的朱载堉,就更了不得了,堪称音律之王,又有“律圣”之称。

朱载堉,明太祖九世孙,郑藩第六代世子,身份非常尊贵,但在15岁时父亲遭人陷害,被关在凤阳,朱载堉因不平其父获罪被关,宫外建一茅草屋独处十九年,直到1567年,其父被赦免,他才愿意入宫,所谓“痛父非罪见系,筑土室宫门外,席藁独处者十九年,厚烷还邸,始入宫”。西方描述中,这是一个王子的抗争,在这一过程中,王子潜心研究科学,最终成就令世界震撼。另外,从朱载堉家庭遭遇而言,认为明朝藩王随心所欲的言论可以休也,无数官员盯着藩王找茬,如何能随意欺男霸女?

那么,朱载堉到底有什么科学成就呢?戴念祖《朱载堉———明代的科学和艺术巨星》中介绍,朱载堉成就涉及音乐、天文、历法、数学、舞蹈、文学等,是一个可以与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徐霞客齐名的重量级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大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其中,朱载堉在音乐方面的成就,堪称影响至今。甚至可以说,如今我们的乐器定音“裁判”就是朱载堉确定下来的。

《乐律全书》中的《十二平均律》,是朱载堉在音乐领域的最高成就,彻底解决了困扰人们千年的难题,是音乐史上的重大事件,近代音乐的奠基之作。世界上第一架钢琴,就根据《十二平均律》制造出来的。尤为重要的是,如今世界上已知的90%乐器定音,都是依据朱载堉的音律理论。而这一理论,如今被西方称为“标准调音”、“标准的西方音律”。

计算音律,需要高深的数学知识,朱载堉的数学理论甚至助推了欧洲近代崛起。

如此种种成就,让朱载堉在西方享有非常高的评价,公认的“对世界有杰出贡献的中国科学家”,“东方文艺复兴式的圣人”。德国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的一段话:“在中国人中,据说有一个王子叫载堉的,他在旧派音乐家的大反对中,倡导七声音阶。把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以及变调的方法,也是这个有天才和技巧的国家发明的。”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朱载堉打破音律陈规,故而遭到了清朝封杀搞臭,康熙组团批斗朱载堉,乾隆甚至亲自上阵怒批朱载堉,还给他罗列了“十大罪状”。

最终,欧洲人在赞叹并实践朱载堉的发明,而在朱载堉的故乡中国,他的创造被束之高阁。沉睡了400多年之后,朱载堉虽然被重新认识和研究,人们在惊叹朱载堉成就之余,但主要却只局限于学者之间,民间知之甚少。如今,在很多中小学生读物中,我们可以看到沈括、李时珍、宋应星、徐霞客、徐光启等人的成就描述,却很难找到朱载堉的名字。

恰如李约瑟博士所说:“这真是不可思议的讽刺”。中国出产,西方受惠。

其实,明朝有才的王爷并不少见,比如鲜为人知的赵康王朱厚煜,史书记载是“康王嗜书,积聚充栋,尤通易理,自号枕易道人”,类似这样的才子王爷多如牛毛。换个角度来看,明朝王爷禁区很多,整天无所事事,除了在家享乐,也只能读书学习,谈一些纯学问的东西,这样才不会引起祸端。所以,对明朝王爷的素质,如今我们误解颇多。

更多文章

  • 比朱元璋还特别的造反者:以和尚身份称帝,立尼姑为佛国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为何要杀尼姑,和尚上殿见朱元璋,尼姑与朱元璋的关系

    与萧衍与朱元璋相比,还有一位和尚更为特别。隋朝末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与开挖大运河,穷尽无数民力,天下出现土崩瓦解之势,河北一位叫高昙晟的和尚见机造反,但没有像朱元璋这样脱离僧人身份,而是以和尚身份称帝,建立佛国年号法轮,立尼姑为皇后。高昙晟的造反经历极为简单,大约可以用突然造反、荒唐定制、无脑被灭三

  • 如果鸦片战争发生明朝:比清朝更好,还是会更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鸦片战争如果清朝坚持的话能赢吗,如果鸦片战争清朝赢了会怎么样,明朝遇上鸦片战争

    不过,也有不少人认为,清朝只是时运不济,恰好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遇到了西方列强入侵,如果鸦片战争提前三百年,发生在明朝的话,结局不会比清朝好,甚至将会更加糟糕。事实上,以明朝历史事实说话,可以看到“如果鸦片战争发生在明朝”,结局必将远好于清朝,不信且看民族英雄汪鋐与佛朗机炮!哥伦布发现美洲

  • 皇帝请名师教子,名师:调皮能打吗?朱元璋说出4字,老师沉默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打小皇子板子,朱元璋对于孩子的教育,朱元璋对儿子说自己小时候的遭遇

    据说当时有个官员喜欢睡懒觉,天天的早起生活让他有些不适应,于是写了一首诗来自嘲: “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然后不久居然被朱元璋知道了,然后朱元璋对他说,“你这个诗写得很好啊,但是有个字写得不好,把“嫌”字改做“犹”字如何?”这下把那个大臣吓得赶紧跪地谢罪

  • 百姓受灾买不起米,范仲淹要求继续涨价,灾民却说:不愧是好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范仲淹抬高粮价救了百万灾民,范仲淹资料,范仲淹为什么让米涨价

    提起北宋名臣范仲淹,大部分人的印象不是他到底做了啥事,在历史上有啥地位,而是那篇大家从小学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直背到中学时代整篇的《岳阳楼记》。宋朝有个号称"开山祖师"的诗人叫梅尧臣,跟范仲淹同朝为官。范仲淹是个好官大家都知道啊,一心为民两袖清风,可惜不懂变通,说得越直越遭厌

  • 朱元璋为何要杀掉无权无势的李善长?用意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杀李善长的真相,百家讲坛朱元璋李善长,朱元璋李善长高情商对话

    第一据《明史·李善长传》记载: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后坐惟庸党死。这里面李善长被认为是胡惟庸的同伙而被受到处死的命运。但其实胡惟庸案已经案发十来年了,这个时候想起来定李善长的罪,未免有点说不过去了。不过李善长的

  • 元朝统治疆域辽阔,武力也很强悍,为什么只存在98年就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元朝统治阶层始终扼绝融入中原,从而导致其无法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也就无法利用中原文明,弥补其草原文明的缺憾。(元朝的辽阔疆域)而且元朝统治者始终将中原人视为被征服者,而不是其子民。“四等人”制度易于造成族群割裂,使天下人成为一盘散沙,从而丧失了对元廷的“向心力”,埋下了导致其统治崩盘的重大

  • 明朝第一废后胡善祥,她为何被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的胡善祥怎么没殉葬,明朝废后胡善祥,胡善祥临死

    胡善祥出生于洪武年间的山东济宁府,她的父亲胡荣是锦衣卫百户。与电视剧中她靖难遗孤身份不同的是,胡善祥绝对是根正苗红且身份清白的女子。胡善祥很小就进了宫,所以对于礼法都很熟悉,而且为人持重。在她还没有成为太孙妃以前,她的贤明已经在宫里面广为流传了。后来,永乐皇帝朱棣看中了十五岁的胡善祥,把她赐给皇太孙

  • 朱元璋靠郭子兴发家,明朝建立之后,郭子兴的后人生活的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上朱元璋与郭子兴,朱元璋是靠郭子兴起家的吗,为什么郭子兴重用朱元璋

    朱元璋作为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他原本是没有机会问鼎天下的,而改变他人生的人便是郭子兴。元朝末年,很多地方都在闹灾荒,朱元璋的家人因为没有东西吃,相继离世。走投无路的朱元璋,在草草埋葬了家人后,便去寺庙里做了和尚,为的只是有口饭吃。一日,他收到了一封信,寄信人是他的儿时好友汤河。汤河告诉朱元璋,他在郭

  • 宋孝宗有三个儿子,到了宁宗没有儿子了,为何没从堂兄弟里找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宁宗元达个人资料,宁宗一父亲,宋孝宗的孙子宋宁宗

    (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宋孝宗)宋孝宗有四个儿子,全部都是成穆皇后郭氏所生。长子庄文太子赵愭乾道三年(1167年)去世,年仅二十四岁,赵愭有一子叫赵挺,乾道九年(1173年)去世,无后。次子魏惠宪王赵恺淳熙七年(1180年)去世,赵恺有两个儿子,长子赵摅早夭,次子赵抦自小便聪慧过人,被封为嘉国公,颇受宋

  • 商纣王因失民心而失了天下,元成宗处处想着老百姓,却为何衰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商纣王历史评价,商纣王失败的真正原因,为什么说商纣王是著名的暴君

    历史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了解历史,了解历代统治者对国家的管理,我们多多少少可以借鉴一点,毕竟我国人口众多,领导者不可能将这么多百姓当成小白鼠,实施一个个不同的政策来看其效果。贾樟柯说过,愚昧就是不知道在自己的经验范围之外,还有别的可能性。对于领导者来说,历史,就是别的可能性的重要参考来源。而元成宗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