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胡汉对立到五族共和,秦朝以来的正统传承,可以分为三大阶段

从胡汉对立到五族共和,秦朝以来的正统传承,可以分为三大阶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767 更新时间:2024/1/22 14:37:14

第一个阶段:汉家王朝(前221—489)

第一个阶段是从秦朝到南朝(前221年—489年),大约710年。这个阶段的王朝,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汉家王朝”。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华夏、东夷、北狄、西戎、荆楚、巴蜀、吴越等就开始了大规模的融合,到了战国末期,已经形成了民族共同体,统称“华夏”“诸夏”。秦朝的统一,就是在这样的共同体基础上完成的。

不过秦朝很快就灭亡了,随后是更加稳定的汉朝。汉朝是在内部推翻秦朝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是对秦朝的传承。在制度上,出现了“汉承秦制”,但是传承并非一成不变。如秦朝的三公九卿在汉朝发展成为了内外朝;郡县制逐渐演变为了州郡县三级制。

在思想上,秦汉所遵从的思想都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延续。秦朝独尊法家,对其他学派采取毁灭性的政策。汉朝时期,对思想采取了宽松的政策,因此百家思想能够相互融合,产生了新儒学,并成为了正统思想。

汉朝灭亡后,三国分裂。后来西晋又统一了三国,可惜时间不长。西晋灭亡后,衣冠南渡,东晋建立,传承秦汉以来的大统。东晋灭亡后,南朝先后出现。

从189年东汉崩溃到589年南陈灭亡,这个时代一共经历了400年。这400年中,秦汉开创的体制不断走向了僵化,而“汉家王朝”也不断衰落。僵化的表现有:一,豪强地主逐渐发展成为了门阀士族,他们垄断了中央和地方的主要部门,使得社会阶层固化。门阀士族拥有大量的庄园土地,而大量的平民则沦为奴婢、部曲。二,汉家王朝不断偏安,逐渐失去了尚武的精神,变得柔弱无力,到了南朝基本只会舞文弄墨,到南陈走向绝境。

第二阶段,胡汉融合(439年——1276年)

因此,这个时期,中国需要新鲜的血液流入。两晋之交,鲜卑、匈奴等游牧民族大量涌入了中原。在西晋统治十分腐朽之际,这些游牧民族率先发动了起义,制造了“永嘉之乱”,推翻了西晋。此后,游牧民族在长江以北建立了大约20个政权,并称“十六国”。“十六国”正如春秋战国一样,是另外一个时代的开

439年,十六国之中的北魏统一了北方,中国进入了南北朝时代。后来北魏又分裂为了东西两部分,最终发展成为了北周、北齐的对峙。从十六国到北朝,中国北方的主要脉络就是民族大融合,可以说是胡汉融合。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有两件事。一是孝文帝的全面汉化改革,让进入中原的鲜卑族和其他民族都融入了汉族之中。二是宇文泰组建“关陇集团”,让六镇鲜卑和关陇汉族融合起来。后来的隋唐建立者都属于“关陇集团”。

581年,杨坚从北周末代皇帝手中得到了江山,他继承了宇文邕的事业,消灭了南朝,实现了全国的统一。618年,唐朝又取代了隋朝的统治。隋唐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而民族的融合、文化的交流是隋唐能够保持长期繁荣强盛的重要原因。

经过十六国—北朝—隋唐几百年的大融合,中国人的思想、生活、制度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思想上,过去的思想主要是诸子百家思想,而现在,游牧民族带来了佛教。佛教对中国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包括艺术、绘画。到了隋朝,人们开始提出“三教合一”。在生活和文化上,胡床、胡服、胡乐、胡舞大量传入内地,推动了文化的新发展。在制度上,北朝开创的府兵制、均田制影响了几百年。此后,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相继登场,他们推动了中国古代的制度走向了成熟,同时,士族门阀的势力也开始衰落下去,这是一个生机蓬勃的时代。

不过,到了唐朝后期,这个体系开始走向了衰落。安史之乱后,唐朝不断变革,企图挽救自己,出现了一些新的经济现象和制度。北宋,就是这些变革的集大成者。在北宋,过去还是被视为胡文化的东西,现在已经被完全视为汉族的了,这里的汉族就是胡汉融合的汉族。例如,三教合一,进一步演变为了理学,佛教的教义被大量吸收到了儒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宋朝文学的代表——词,竟然是从番乐发展而来的。

三,第三阶段:二元一体(916年—1912年)

宋朝,是胡汉融合的巅峰,也是其终结。此后,中国又开始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华夷一体。这个时期,是从辽国建立(916年)到清朝灭亡(1912年)。一共大约1000年。这个时期的总趋势是:汉族和周边的少数民族逐渐形成了一个共同体——中华民族,大家都出现了“中国”的认同。之前的融合是被动的,现在是主动的.

辽国内部分为游牧地区和农耕地区两部分,为了便于管理,辽国推行了南北院制度,以胡治胡,以汉治汉,相当于一国两制。该制度影响深远,从此,中国开始进入了二元一体的帝国时代。二元是游牧、农耕并存,一体是同属于一个国家、王朝。游牧和农耕民族开始从过去的对抗,走向了和平。但是和平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必须是统一在一个国家才能够实现和平。

此后,金国继承了辽国的体制,并且更进一步。在辽国,燕京只是南京,是管理汉族的大本营。到了金国,燕京已经成为了“天下之中”,被定为了首都。的确,北京地处于游牧、农耕过渡地带,其西北为蒙古,东北是女真,南方是汉族,定都于此,可以俯瞰天下。蒙古灭金后,再次定都北京。

蒙古帝国的分裂,可以看出其“中国”认同的影响。蒙古帝国的东道部分,大量使用汉、契丹的大臣,模仿宋金政治,建立了王朝,也就是元朝。而蒙古帝国的西部各汗国没有中国认同,最终选择和元朝分道扬镳。当然,由于蒙古的民族政策相对保守、其统治秩序也相对混乱,他在中原统治100年就退回了大漠。但是元朝开创的行省制度却影响到了现在。

辽金元,金国几百年的发展,中国的民族,逐渐由胡汉两大角色演变为了五族体系。东北的女真,长城之南的汉,塞北的蒙古,西北的伊斯兰各族,青藏高原的藏,就是后来中国五族的基础。元朝时期,五大族群已经基本形成。

明朝,是打着“复兴大宋”“驱除胡虏、恢复中国”的口号上建立的。然而,时代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明朝想要恢复过去那种纯汉族王朝,那是不可能的。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也不得不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毕竟明朝的正统也是从元朝这里获得的,明朝的制度是对元朝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明朝的“华夷之辩”思想非常严重,它抛弃辽金元的二元体制,使得自己无法有效地管理周边游牧地区。在明朝初期,东北的女真、西北的蒙古王公、青藏的高僧都表示愿意归顺明朝,这是因为明朝继承了元朝的大统。然而,由于明朝继续采取汉唐那一套“以夷制夷”的管理方式,例如羁縻、册封、挑拨内战等,最终让这些地区很快就抛开了明朝。才几十年的时间,明朝就成为了一个龟缩于长城之南的“汉家王朝”了。

清朝的崛起,改变了这个趋势。清朝在统一内地后,又将外蒙古、青藏高原、西域纳入了版图,并且采取“因俗而治”的方式进行治理。在主要的政治制度上,清朝是延续了明朝的制度。但是在民族政策上,清朝是跳过了明朝,直接在元朝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到了清朝末期,由于西方国家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严重,由此而出现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清朝末期的“中华民族”概念包括汉、满、蒙、回、藏五大族,“五族共和”“五族大同”等思想就是在这个时候涌现。而民国的大统,也是继承了清朝,民国的民族思想,就是“五族共和”。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主张占荆州,庞统却认为荆州要不得,究竟谁更高明一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要占领荆州庞统却说要不得,诸葛亮为啥不夺荆州,庞统上船去荆州

    荆州——天下之腹荆州是东汉十三州之一,大致的管辖范围是现在的湖北、湖南及河南、贵州、两广各一部分。原来的治所是汉寿,今湖南常德,后来的治所改为襄阳(刘表执政期间)。荆州下辖七郡(后来分为九郡),赤壁之战后其实被三家所分。其中孙权占据了南郡和江夏郡,刘备占有长沙、武陵、零陵、桂阳,曹操握有南阳郡。在当

  • 这个皇帝完全可以媲美秦始皇、汉武帝、李世民,但却被骂了上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为什么被称作最倒霉的皇帝,汉武帝跟李世民谁的功劳大,汉武帝跟李世民谁更厉害

    这一个“负”字,道出了一个帝王内心的多少辛酸。可以说,他真的有负于百姓,为了自己那急切的建功立业之心,一生都在大兴土木,掘长堑、营东都、开运河、造龙舟、游江都,更是役使了百万子民。有统计,仅仅8年时间,他就造了22项大工程,为此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更是不计其数。那么,作为一代君主,隋炀帝到底是怎

  • 历史上的诸葛亮军事才能怎样,是否如《三国演义》里如神人一般?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上的诸葛亮真的很厉害吗,正史上的诸葛亮有多厉害,历史上各代军事家对诸葛亮的评价

    有句话叫做捧的越高,跌得越深。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虽没一统三国,恢复汉室,却因其忠贤智慧,一直为历代统治者和民间所尊崇。但是到了明代,罗贯中依据《三国志》等史料和一些传闻野史,以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形式,写了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在这部书中,诸葛亮成了神机妙算、智慧绝伦的第一智者,他呼风唤雨、锦

  • 藤甲兵非常厉害且好用,诸葛亮为什么后来不再组建一支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一个人能打过70万兵吗,诸葛亮在哪火烧藤甲军,诸葛亮为什么要火烧藤甲军

    因为:诸葛亮的铠甲比藤甲好多了。比起作甲来,藤还是做成盾牌更靠谱一些。诸葛亮遇到的藤甲《三国演义》中提到,诸葛亮南征时期,遇到了一支藤甲兵。这些藤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经水不湿,刀箭皆不能入,因此号为藤甲兵。不过,诸葛亮脑子好使,发现藤甲怕火,遂设计用火攻,一把火烧了藤甲兵,并感叹:“我虽有功于社稷

  •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汉武帝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武帝能是千古一帝吗,为什么说汉武帝是中国第一帝王,汉武帝是名副其实千古一帝吗

    在众多影视剧中,我们都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两个朝代的繁盛。尤其是一度为人们所喜爱的《西游记》,更是展现出了大唐的风华。唐太宗德才兼备,令无数少数民族和番国都尊称他为“天可汗”,也是他把唐朝带入到了一个最为鼎盛的时期。而汉朝呢?上有文景之治,下有汉武盛世,尤其是那个可以与千古一帝秦始皇比肩的汉武帝,更是

  • 曹操为何会善待关羽,却斩杀吕布?他的识人秘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操对关羽的真实评价,正史上曹操对关羽真的好吗,曹操为什么重视关羽

    曹操能在汉末乱世中崛起,他的才能确实是非常出色,虽然他在后世的形象也是褒贬不一,但曹操的才能还是受到了人们的肯定。虽然没有称帝,但已经与皇帝没有什么区别,曹操能有这样的作为,自己的用人之术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曹魏政权在曹操的时代,可以说是人才济济,文武都出现了不少的名臣,这些人很多还一直影响了曹丕曹

  • 如果落凤坡被射死的是诸葛亮,而不是庞统,蜀国会有怎样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落凤坡庞统和诸葛亮,庞统被谁射死在落凤坡,庞统是为了去哪里死在落凤坡

    而后世有些人不知怎么的,就喜欢贬诸葛而拨高庞统。总说诸葛亮不知兵,却偏要对诸葛亮以一州之力六伐大国,令强魏也不得不避其锋芒的事实故作视而不见,也真是很奇怪的一种现象。开句玩笑,若谁觉得诸葛亮以一州伐天下不是什么本事,那大可玩个游戏验证一下,让他带领十人模拟对打八十人,看看他能否赢得了。若能赢,或能打

  • 历史上的商朝一共迁都过几次,商朝为什么要频繁迁都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商朝历史曾多次迁都,商朝多次迁都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商朝不断迁都

    也就是说,在商朝时期,商王汤继位之前殷商就迁都了八次,而汤即位后又迁移了五次都城所在地,其迁都的频繁程度,比后来的王朝都多。像是如今山东的曹县、滕州,河北的泜水,河南的商丘、郑州、安阳,甚至于安徽北方的亳州等地,全都有商朝王城建立的遗址。迁都是一件十分重大的事情,并非闹着玩儿的,商朝如此频繁迁都,每

  • 最新的高中历史教材是如何介绍夏朝的?不得不说教材越来越理智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夏朝历史书推荐,中职历史教材,中国历史课本记录夏朝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首先,文章介绍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区别,旧石器时代的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的主要工具是新石器。正文中介绍了中国发现的最典型的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元谋人和北京人。然后给出一张旧石器遗址分布地图,并且让学生思考其分布规律(主要位于河流两边)。文中并没有说元谋

  • 周朝依靠什么,延续了八百年的江山呢?底层社会的稳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周朝1800个诸侯国,周朝为什么可以延续八百年的江山,周朝的兴衰原因

    自古以来,毁灭一个王朝的根本规律,乃是来自底层社会的动荡力量,而不是上层社会的权力交替,后者只是一切具体的结果,前者才是最大的动力,所谓“天下大势”,说的也是这件事。首先周朝的“基因”,决定了周朝的中央权力并不强,在商时,周国并不是什么顶尖大国,牧野之战中,周也是“联军”组合才起了作用,所以才有了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