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周瑜是东吴水军都督,率领一万五千精兵逆江而上;当时黄盖老儿也算是老奸巨猾,各种机关算尽,使得曹操船只捆绑在一块,用火攻曹操船只,最后取得大破曹军的胜利。也正是这场战争结束以后,刘备和孙权各自占据了荆州的一部分地区,从而也构成了三国鼎立的雏形,那么周瑜一生屡获战功,他还打过哪些大型战役呢?
首先要说的就是孙策主导的平江东之战。
公元195年,周瑜前去探我身为丹阳太祖的周尚。这个时候正好孙策也率军进入历阳,就要东渡长江,需要兵力支援就想到了旧时好友周瑜,他写信给周瑜让周瑜给出支援,周瑜也很爽快,给人给钱给粮那是大力支持啊。孙策最后也说了一句,我有了你大事必可成也。
有了周瑜的帮助,孙策是一路平定将军东六郡,收编整合各路军马,很快将自己的队伍规模扩展到了数万人。
在拥有强大的兵力之后,我们的这位孙老板也有些飘飘然了,他认为周瑜也没啥用了。就让周瑜带兵回去镇守丹阳去了。周瑜回到丹阳之后,袁术又换掉了丹阳的太守,这里值得说的是,其实当时袁术还是很看重周瑜的才华的,一心想把他招揽到自己帐下做事,但是周瑜看不上袁术,他认为袁术没有成大事的能力,就拒绝了袁术的招揽。
其二要说的就是两次征讨荆州江夏之战
公元192年袁术派孙坚征荆州讨伐刘表,刘表帐下大将黄祖出门迎战。几个回合之后黄祖被打败,逃到岘山里,孙坚也是追击到了山里,没成想黄祖这小子不地道,从竹林中暗放冷箭使得孙坚中箭身亡。也正是因为如此,从那以后黄祖就成了孙坚和孙权的眼中钉肉中刺,不杀黄祖誓不罢休。也正是因为如此,从孙策到孙权,朝廷掌门是变了,但是攻打黄祖的信念从来没变过,是谁上来都想打黄祖。
公元206年,黄祖派遣部将邓龙前去进攻柴桑,周瑜立马率兵反击并且俘虏了邓龙。过了不久,黄祖帐下的部将甘宁也来归降,前有邓龙被俘后有甘宁来降,这无疑是让实力的天平向着孙吴方面倾斜啊。在后来的战役中,轻而易举的就把黄祖给歼灭了。
在灭掉黄祖孙权走后,刘表的长子刘琦曾经想接管黄祖手中的地盘,但是没曾想,刘表在死后不久曹操就率大军南下,荆州很轻易的就落入了曹操的手中,刘琦见状深知自己无力反抗,值得前往夏口求助孙权。然而孙权倒是很是识时务,得知曹操控制荆州北部之后,孙权也就识相的放弃了要夺回江夏的想法。说道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周瑜在这里也没多少存在感啊,其实小编要说的是江夏之战中周瑜确实没有啥存在感,但是周瑜在前面消灭黄祖战事中,还是很有贡献的,如果黄祖没除掉,按照当时的情形,黄祖势必会投奔曹操,那接下来的赤壁之战什么结果就不一定了。
第三要说的就是南郡之战了。
赤壁之战后,孙刘联军和曹操开打的又一场战役,这次历时将近一年的战斗,最后还是以孙刘联军打败曹军而告终。周瑜和刘备为主帅,参战将领之中也算是名将云集,更有意思的是,刘备方面的类似关羽张飞这些刘备的亲信,在战斗中还接受了周瑜的调度,最后要说的是,在周瑜打下南郡以后,鲁肃建议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以达到让刘备直接去跟曹操正面抗击的效果,后人所谓的借荆州,其实是借了南郡而已,荆州的襄阳和樊城等地还在曹操的手里,也正是这借荆州事件,给孙刘联盟这个整体带来了后续的好多的隔阂,
直到公元210年,孙权同意周瑜讨伐益州,周瑜在返回的时候突然就病死了,当时只有三十六岁。也许周瑜要是多活一阵子,可能三国后续的故事会更为精彩,可惜历史就是历史,没有那么多的也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