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驸马纳妾100余人,熬死了6位皇帝,这个明朝驸马有多强悍?

驸马纳妾100余人,熬死了6位皇帝,这个明朝驸马有多强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340 更新时间:2024/2/5 18:07:54

首先,我们需要看看公主的地位。从秦汉到隋唐时期,公主的地位是比较高的。部分公主深受宠信,甚至能够参政,尤其是唐朝公主。在高姿态公主的大环境下,驸马肯定不敢纳妾,就连府里的婢女都不敢碰。除非公主无法生育,在皇家或者公主的默许下,驸马才能纳妾,而且不能太过分。否则,一群大舅哥或者小舅子亲王上门闹事。

当然,主要看公主嫁给谁?如果嫁给了一般的官员,驸马肯定翻不起什么浪花。但如果公主嫁给了权臣,尤其是一些王朝统治末期的权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例如在《魏书》中记载:“公主奉姑有孝称,神龟初,与穆氏顿丘长公主并为女侍中。又性不妒忌,以昕之无子,为纳妾媵。”对于那些位高权重的权臣来说,皇家仅仅是用公主安抚自己,这些权臣经常纳妾,公主并不得宠。

例如在三国时期,“绣花枕头”夏侯楙身为曹魏驸马,坐镇长安,抵御蜀汉诸葛亮的进攻。由于夏侯楙在此期间多次纳妾,彻底激怒了正妻清河公主。以至于夫妻,最终长期分居。在南北朝时期,驸马恒温位高权重,屡屡纳妾,朝廷一点办法都没有。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例如在唐朝统治时期,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大赞普松赞干布。作为唐朝的驸马,松赞干布其实有2个正妻,另一位妻子的身份地位,略高于文成公主。截止唐朝统治时期,驸马还是拥有一定地位或者权力的,一些驸马甚至能够随军出征。但到了宋朝统治时期,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官集团空前强大,“防火防盗防武将”的同时,对外戚们也非常警惕。

从宋朝开始,驸马们一旦会被安排一些闲职,根本不可能接触实权。对于读书人来说,自己的目标是中进士,然后一步步晋升。一旦成为了皇家驸马,意味着自己彻底告别了仕途。在这一期间,驸马想纳妾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一旦驸马纳妾,等于公开曝光了夫妻矛盾,直接打了皇家的脸。

从宋朝开始,驸马们基本上成为了朝廷的“花瓶。”由于官员和读书人不愿意成为驸马,久而久之,皇家的驸马们,以武将或者勋贵子弟居多,反正没有什么实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一方面让自己的儿子们,迎娶了各个功臣的女儿。另一方面,把自己的女儿、孙女们,嫁给了各个功臣的子弟。

太子朱标迎娶了武将常遇春的女儿,作为常遇春的小舅子,蓝玉和太子朱标属于拐弯的亲戚。燕王朱棣则迎娶了武将徐达的女儿,地位很高。1395年,朱元璋最小的女儿宝庆公主出生。3年以后,朱元璋去世。由于公主年幼,无论是建文皇帝朱允炆,还是后来的永乐皇帝朱棣,都没有难为宝庆公主。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随着宝庆公主成年长大,作为四哥,永乐皇帝朱棣开始为自己最小的妹妹找驸马。最终,选中了勋贵出身的赵辉。赵辉比宝庆公主大8岁,19岁的宝庆公主嫁给了27岁的赵辉。在这一阶段,赵辉肯定不敢纳妾。毕竟在永乐皇帝面前,赵辉没有这个胆量。不过,随着永乐皇帝朱棣、洪熙皇帝朱高炽先后去世。

年轻的宣德皇帝朱瞻基,对姑奶奶宝庆公主很陌生。宝庆公主的命不好,只活了38岁。在宣德皇帝在位的第8年,宝庆公主去世。随着宝庆公主的去世,皇家与赵辉的关系更加疏远。虽然大家是亲戚,但已经隔了2代人,大家并不经常走动。再加上宝庆公主去世,皇家对于赵辉的所作所为,根本不愿意管。

宝庆公主去世以后,驸马赵辉一发不可收拾,总计纳妾100余人。由此可见,在宝庆公主在世的时候,赵辉非常压抑。明朝历史文献中记载赵辉“家故好侈,姬妾至百余人。”宣德皇帝朱瞻基去世以后,先后在位的朱祁镇和朱祁钰,对赵辉这位太姑爷更加陌生,可能根本就不认识。

不得不说,驸马赵辉的身体非常好,也非常长寿。一直活到了90岁,直到成化皇帝朱见深在位时期,朱见深的太太姑爷赵辉去世。此时,明朝几乎没有任何表示,毕竟历经了四五代人了。从朱元璋到朱祁镇,驸马赵辉先后熬死了6位明朝皇帝。作为驸马,敢纳妾100余人,在历史长河中并不多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建文帝胜券在握,却输给了叔父朱棣,这点原因不容忽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棣对待建文君臣,朱棣是怎么解释建文的,建文帝和朱棣谁是正统

    不过如果男女比例各占一半来算的话,女儿就算没有一百个,六七十个总是能有的。而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有二十六个儿子,十六个女儿,数量不算多也绝不算少。封建社会里的君主传承制度,讲究的是家天下,皇帝把江山社稷视作自己辛苦打拼下的家业。就算是一个家产微薄的农民,临终前也会仔细梳理一下家业,几升

  • 明朝西北很安定,为什么清朝与准格尔打了70年?形势完全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能不能打败准噶尔,明朝打赢过清军吗,明朝为什么投降清朝后战斗力暴增

    康熙27年,也就是公元1688年,清王朝与准格尔汗国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这场战争一打就是70年,直到乾隆时期才真正解决准格尔问题。可以说,准格尔与清王朝的战争打了整个康乾盛世。而与清朝不同的是,明朝时期西北问题并不是很严峻。虽然有一句谶语是说“明起于东南,亡于西北”。但李自成属于明朝内部问题,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自成兴亡启示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自成霸气的诗句,李自成真人照片,李自成精彩句子

    李自成,陕西米脂人,出生于公元1606年。最开始,李自成就是个老实巴交安分守己的农民家庭的儿子,一直到二十一岁,才混成在银川驿站当了个驿卒。说白了,就是个接待站的小卒,算是最底层的公务员。可李自成很倒霉,刚干上不到两年,就赶上大明崇祯年间的财政危机,国库没有多少银子了。在这种情况下,崇祯皇帝开始裁减

  • 李自成灭明时就没想过清朝会趁机入关?有防备,但却严重低估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李自成,清朝皇帝对李自成评价,李自成入关后的现状

    而且招降吴三桂以后,李自成竟然没有派大顺军队内部嫡系将领前去驻防,只是派降将唐通带领本部八千人马前往接防,这点人马也太少了,而事实证明,当吴三桂降而反悔,从去往北京路上杀回山海关时,唐通的八千人马的确不够看,没费多大功夫就被收拾了。以这个来看,李自成的布置的确太不走心了,但要说他一点都不重视关外大清

  • 明英宗复辟,弟弟景帝听到不是于谦所为,为何连声说“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英宗与明景宗关系,明英宗于谦,于谦对景帝皇位的态度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初,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突然病重,到了十六日晚上至十七日凌晨四更许,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投机者发动政变,拥戴已经成为太上皇的明英宗朱祁镇复辟,是为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根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景帝闻钟鼓声,大惊,问左右曰:“于谦耶?”既知为上皇,连声曰:“好,好!”一

  • 明朝12世16帝,2对亲兄弟,2对堂兄弟,为何天启和崇祯关系最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皇帝崇祯有多高,明朝天启到崇祯发生了哪些大事,明朝崇祯算不算好皇帝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倒数第二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历12世共16帝,国祚276年。明朝16帝之中,有着2对皇帝是堂兄弟组合,有着2对皇帝是亲兄弟组合,也就是说有4对皇帝是平辈,所以是12世。今天宋安之就来说说这4对兄弟组合之中,哪对兄弟关系最好,哪对兄弟关系最差。第一对兄弟组合是建文帝朱允炆与明高宗朱高炽。

  • 明之藩王弊端真不能怪朱元璋,朱棣和朱允炆才是关键问题所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朱允炆朱棣关系,朱棣与朱允炆治国谁更好,朱棣惩罚藩王

    有明诸藩,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而提起藩王问题,很多人都认为这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错,其实认真说起来,这个真不能怪明太祖朱元璋,最大的问题其实在于明成祖朱棣和建文帝朱允炆这叔侄俩,就是这叔侄俩才使明朝藩王成为被圈养的高级动物,几乎成为废人,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天宋安之来具体说说。关于

  • 马未都:司马光砸不了缸,宋人烧不出大缸!结果一个成语揭开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马未都反驳司马光砸缸,司马光长大后是砸大缸吗,司马光砸缸马未都怎么评价

    这件事展现出了司马光充足的智慧,更是成为了后人口中神童的代表人物。只不过,如今的时代下,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有了质疑者,这个故事也慢慢被一些人否定了。这一切就源于一位名叫马未都的学者,他根据自己了解的历史,提出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在宋代如何能够烧制出大缸呢?一时之间因为这个问题,很多人也开始怀疑司马光砸

  • 真是成吉思汗的女儿?单恋郭靖的华筝公主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郭靖华筝吻戏,历史上郭靖和成吉思汗什么关系,郭靖最后有和华筝见面吗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华筝确实也有历史原型!当然,相对于《射雕》里一些男性角色,小说里华筝的这个形象,可以说演绎的成分就更大一些了。首先,在严肃史书的记载里,其实成吉思汗并没有一个汉文译名叫“华筝”的女儿,但却有一个汉文译名语音和华筝非常接近的女儿,也就是他和正妻孛儿帖的第一个女儿火臣别吉(也被译为火真

  • 明朝曾有明太宗,称号持续100多年,最后怎么没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代为什么没有明太宗,明朝各个皇帝下场,明朝第二任皇帝后来怎么了

    其实包括给朱棣改庙号在内的这整个事件在嘉靖初年确实是一件大事,以至于这个事件还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大礼议”。而这件事涉及到了从明朝建立到嘉靖年间多位皇帝的地位问题,因此也曾经引发了激烈的争议。这件事的起因就是明世宗嘉靖帝成为皇帝的特殊过程。虽然嘉靖皇帝是出身于明朝皇族,但他的父亲却并不是明朝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