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期被低估的皇太极改革:使清朝开始成为一个多民族一体的王朝

长期被低估的皇太极改革:使清朝开始成为一个多民族一体的王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024 更新时间:2024/1/7 3:57:55

皇太极时代的明清对峙

一,提高汉人地位,恢复生产

努尔哈赤时代,后金只是一个满洲国家,对蒙古族、汉族采取的是奴役、屠杀和压迫的政策。因而辽东的汉人不断反抗,使得后金出现了巨大的危机。

1626年,一代雄主努尔哈赤病死,后金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前方的路该如何走,这些问题都必须要让皇太极来决定。

皇太极即位后,必须要对努尔哈赤的弊政进行调整,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满汉关系。皇太极提出“治国之要,莫先安民”,这里的“安民”主要针对的就是汉人。

他颁布新令,赦免了之前的所有汉民,初步让汉民回归了生产,境内安定下来。接着,他又颁布了保护汉人生产的法令,强调“满汉之人,均属一体,凡审拟罪犯,差徭公务”等,应一律平等,不得差别对待。严令军队纪律,“有擅取牛羊鸡豕者,罪之”。

在努尔哈赤时代,将汉人编庄,“汉人每十三壮丁编为一庄,按满官品级,分给为奴”。汉人也就沦为了农奴,没有人生自由。

皇太极则取消该制度,让汉民和满人分开居住,提高汉民地位,用汉官管理汉民。当然,还有大量的汉人奴仆无法释放,皇太极则颁布《离主条例》,规定奴隶可以对主人的犯罪行为进行控告,属实就可以获得人身自由。

如此,满洲贵族的特权得到一定限制,满汉之间的矛盾得到了缓解。

皇太极将农业视为立国之本,禁止屠宰耕牛,减少土木工程建设,保护农业。在皇太极的治理下,原本经济残破的辽东终于恢复了生机。

二,改革八旗制度,提高八旗文化水平

皇太极大量招降汉官汉将,并重用汉人。如范文程,成为了汉官的首领,皇太极决策每一个大事都要咨询范文程。

皇太极积极招降毛文龙。毛文龙去世后,其部将马光远、祖大寿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都加入了皇太极阵营,为金军带来了先进的火炮技术。随着后金的汉人越来越多,皇太极也增设了汉八旗。

创业之初,努尔哈赤将女真人重新编组,形成了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后金的军事制度,也是户籍制度。通过八旗制度,女真人被严密地组织起来,加速了相互之间的融合,增加了战斗力。

1621年,由于蒙古人不断加入后金,努尔哈赤增设了蒙古军。皇太极即位后,征服了漠南蒙古,于是设置了蒙古八旗。而大量的明朝将领投降后金后,皇太极又增加了汉八旗。此后在作战中,蒙古八旗和满洲八旗负责大规模的平原、草原作战,而汉八旗主要进行攻城战、守城战。

蒙古八旗和汉八旗的设置,使得后金成为了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金”原本只是女真族的国号,现在为了适应多民族的国家发展的需要,皇太极就改国号为“清”,自己担任满洲、蒙古和汉人的皇帝,初步建立了满汉蒙一体的王朝。皇太极将明朝称为“南朝”,可见其民族观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增加蒙古、汉八旗的同时,皇太极也在提高满洲八旗的文化水平。他下令八岁到十五岁之间的满洲贵族之地必须到学校读书,而学习的基本都是儒家经典。

于是八旗学官制度就建立起来,这一点对清朝影响巨大。此后的清朝皇帝大多能文能武,为清朝的“长久治安”培养了治国人才。

三,学习中原的典章制度

努尔哈赤去世前,实行“八王议政”,这是满洲部落联盟的遗存。努尔哈赤晚期推行此政策,是历史的倒退。

皇太极上台后,有感于“八王议政”严重限制了自己的权力,于是在八王之外又设置了十六大臣,分化八王的权力。随后,皇太极又通过一些政治手段,除掉了八王之中权势最大的三贝勒。从此,皇太极实现了集权。

皇太极在积极学习明朝的典章制度,强调“凡事都照《大明会典》行,极为得策”。1626年,皇太极设置文馆,让满汉学士翻译汉文书籍,记录本朝事务。

这个文馆逐渐成为了皇太极的秘书机构,类似于中原王朝的翰林院,范文程、宁完我、马国柱、高士俊等有名的汉人学士也在其中参政议政。后来文馆被扩充为内三馆。清朝的内三馆在入关后改名为了内阁。

范文程

1631年,皇太极接受宁完我的建议,设置了六部。由于当时满洲军政没有分离,所以最初的六部长官都是由八旗将帅兼任。

六部之下的官员,必须有汉人的代表和蒙古人的代表,体现其多民族政权的特征。1636年,皇太极进一步推行改革,实现军政分离,六部成为了实质上的行政部门。

早期的后金推行军政合一,因而也没有监察机构。皇太极就采纳了汉官的意见,设置了都察院,作为全国的最高监察机构。

皇太极征服漠南蒙古后,为了管理蒙古政务,设置了蒙古衙门。蒙古衙门的设置,标志着对蒙古的管理实现了军政分离,其蒙古八旗负责治军,蒙古衙门负责民政。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实现对蒙古进行民政管理的,清朝是第二个,第一个是元朝。1638年,皇太极又将蒙古衙门扩大为理藩院,成为了一个专门管理全国少数民族政务的机构(满汉除外),地位和六部平行。

理藩院

1629年,皇太极开始推行科举制度,他说“自古国家,文武并用,以武功裁祸乱以文教佐太平。”1629年的这一次考试,不仅仅有大量的汉人参与,还有满洲、蒙古子弟也参加了。

这次考试,录取了200人,考上的人一律免除奴婢地位,并减少赋税。1634年,皇太极又进行了科举考试,选拔了228名汉人。

结语:经过皇太极的改革,清朝成为了一个满汉蒙一体的国家。既然是多民族一体的国家,皇太极也不会全面推行汉化,而是在融合中兼收并蓄。实际上,从辽国以来,少数民族王朝全面汉化的政策就已经不会再出现了。

皇太极一方面要学习汉族的文化,一方面又要强调满洲的民族文化,例如推行满洲的服饰、发型、语言。皇太极认为,如果不保护满洲文化,那么满洲贵族就会被温文尔雅的汉文化侵蚀,最终失去了能征善战的特性,无法维持国家的统一,无法开疆拓土,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更多文章

  • 乾隆的第二个皇后乌拉那拉氏做错了什么,为何会遭到乾隆的厌恶?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乾隆为什么讨厌乌拉那拉皇后,乾隆的皇后乌拉那拉氏结局,乾隆的第二个皇后的死因

    关于乾隆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死后不以皇后规格下葬,据说导火索是乾隆和辉发那拉氏的一次“游江南”事件。乾隆一辈子生命漫长,当了六十多年皇帝,光是皇后,他都熬死了三个(其中一个是嘉庆帝追封的)。他最爱的妻子是发妻富察氏,但是情深不寿,这句话的报应倒不是在他俩身上,而是在孩子身上,乾隆和富察氏生下的几个

  • 努尔哈赤的五大臣和四大贝勒分别是谁?他们最后的结果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努尔哈赤部下四贝勒五大臣都是谁,四大贝勒和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五大臣都是哪里的人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刘邦有“汉初三杰”,刘秀有“云台二十八将”,刘备有“关张赵马黄”,李世民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朱元璋有“开国六公爵”,努尔哈赤依靠的便是满清“开国五大臣”和以“四大贝勒”为首的皇族骨干!开国五大臣指的是费英东,和何里,扈尔汗,额亦都和安费扬古。这些人有的名气

  • 道光禁烟运动,中国人的正义之举,直到民国还被国联纪念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道光皇帝禁烟运动,道光禁烟,清朝道光禁烟运动失败的原因

    一,鸦片输入中国的历史清朝中期,英国成为了欧洲最大的对华贸易国。英国东印度公司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生丝、瓷器等,再转卖给欧洲市场,以此大发横财。然而英国对这样的贸易还不满意,希望能够进一步打开中国国门,追求贸易扩大化。与此同时,对华贸易中,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也对英国的货币体系造成了很大的考验。英国

  • 阿美士德访问清朝,因拒绝下跪被驱逐,拿破仑为何说中国做得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签订辛丑条约时为何清朝要下跪,清朝为什么见官员要下跪,拿破仑收到清朝的礼物

    为何英国要千方百计打开中国市场呢?当时,英国正轰轰烈烈地进行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飞越。生产力发展了,就需要更加庞大的市场来消化这些产品。中国是当时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占据全球的三分之一。英国人认为只要中英之间进行自由贸易,那英国的经济就会进一步飞涨。而当时清朝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

  • 乾隆在殿试上出一上联,无人对出,一考生扭头就走,却被封为状元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141岁乾隆皇帝的上联,乾隆殿试上联全集,乾隆为寿星出上联

    科举考试的层次可以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最后一次考试,出题的人可能是皇帝本人,乾隆有一次就出了一个上联,在全场考生都在冥思苦想下联的时候,一个考生扭头就走,结果他高中状元。乾隆25岁继承皇位,他当了61年皇帝,在这61年间,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之所以主动选择退位,其实不是自己失去了对权力的掌控,

  • 揭秘:大清重臣鳌拜是如何自找死路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大清历史上真实的鳌拜,大清鳌拜是怎样死的,鳌拜对清朝有什么贡献

    但是,四位大臣彼此之间却大有矛盾。索尼、遏必隆、鳌拜属两黄旗,苏克萨哈属正白旗。三黄旗大臣与苏克萨哈格格不一。在三人中,索尼年老多病,遏必隆能力平庸,而鳌拜虽在四大臣中名列最后,但是三朝老臣,战功显赫,且由于索尼、遏必隆的支持,反而权势第一。他因权势而变得骄横霸道,对年幼的康熙帝也不放在眼中,朝臣都

  • 民国最土豪婚礼,盐商千金出嫁,所带嫁妆让婆家全部家具焕然一新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民国最牛婚礼现场,民国婚礼举办地方,民国时期大户人家婚礼

    不过,这种生了孩子怕养不起、没人养的顾虑,对民国时期的大家族而言,是完全不成问题的,明国时期著名的大家闺秀:合肥四姐妹,她们就是出生在一个声名显赫、财大气粗的家庭里。嫁妆摆满了一条街,夫家有上万亩田地合肥四姐妹的才气和家庭的熏陶有着很大关系,她们的曾祖父张树声是安徽合肥人。张树声非常有才学,是李鸿章

  • 慈禧的美女翻译德龄,拒婚荣禄儿子,嫁外国领事,58岁被撞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从小跟随父亲旅居欧洲,17岁回国被慈禧召进宫担任女官裕德龄虽出身清朝,却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这和她出生的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裕德龄的父亲裕庚是大清驻西洋特使,裕庚曾出使法国、日本,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从小就跟着父亲在欧洲生活。裕德龄的妹妹裕容龄,从小喜欢跳舞,在法国专门学习芭蕾舞,之后成了一代舞蹈

  • 清朝内务府的人都是太监吗?内务府的权力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内务府总管一定是满人吗,清朝内务府相当于今天的什么机构,清朝为什么设置内务府

    确实,作为封建社会最高的统治阶层,皇族的生活显得有些神秘,人们也是非常希望能了解他们的生活,在皇城里面,有一个机构经常出现在人们面前,那就是内务府。看过清宫戏的人都知道,内务府是负责皇宫里面很多事务的机构,无论是皇帝,皇妃们的生活,还是底下皇子,王爷们的生活,他们都有权管理。而内务府里面的人,好像都

  • 三藩之乱原本是可以防患于未然的,然而康熙的强硬逼反了吴三桂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康熙平三藩的吴三桂,平西王吴三桂三藩之乱,康熙怎么让吴三桂撤藩的

    “三藩”指清初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位藩王,他们均来自于辽东。明末,毛文龙在朝鲜皮岛建立了东江抗金基地。但是毛文龙秘密和皇太极联络,消极抗金,杀良冒功,最终被袁崇焕所杀。毛文龙被杀后,其部下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投靠登州孙元化。后来,三位将领对朝廷不满,发动了吴桥兵变,携带大量的船只、大炮投降了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