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种生了孩子怕养不起、没人养的顾虑,对民国时期的大家族而言,是完全不成问题的,明国时期著名的大家闺秀:合肥四姐妹,她们就是出生在一个声名显赫、财大气粗的家庭里。
嫁妆摆满了一条街,夫家有上万亩田地
合肥四姐妹的才气和家庭的熏陶有着很大关系,她们的曾祖父张树声是安徽合肥人。张树声非常有才学,是李鸿章的属下,曾国藩的学生,作为身处政治中心的清末重臣,协助李鸿章开创了大名鼎鼎的淮军,在清代同治年间,先后担任了八年的江苏巡抚,四年的两广总督。
后来,张树声被李鸿章排挤,回到老家,致力于修学治家,形成了合肥张家的家学渊源。张树声一共生了九个儿子,长子张云端膝下无子,从五房抱养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合肥四姐妹的父亲张武龄。
张家在合肥当地是首屈一指的大地主,合肥西乡的田大多是张家的,东乡的田大都是李鸿章家的。万顷良田在手,张家每年能收入十万担粮租,家中奴仆杂役无数,张家的孩子们生下来不用担心没有人照顾,都是由专门精心挑选的保姆带大。
如此显赫的张家,取回来的媳妇自然也不是一般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张武龄和妻子陆英在结婚之前连面也没有见过,都是由父母定下来的婚事。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山清水秀的扬州,自古以来就盛产美女,陆英正是从遥远的江苏扬州嫁过来的富家之女。
合肥和扬州隔着千山万水,陆英的父母之所以和张家相识,是因为陆家的原籍也是在合肥,陆英的父亲陆静溪做了两淮盐运司之后,才举家搬迁到了扬州。陆家与张家本来就是世交,陆静溪在扬州做官后所住的宅园冬荣园,原来就是合肥张家的房产,陆家住进去以后,冬荣园被称为“陆公馆”。
陆家当时究竟有多气派,从他们居住的冬荣园就可以一窥究竟。张允和曾回忆说:“我爱扬州,扬州是我母亲陆英——亲爱的母亲出生的地方。到今天扬州东关街98号,还有我母亲出生的老房子。”陆静溪去世后,陆静溪的夫人李氏和孩子们一直在这里生活,陆英曾带着张允和、张充和等四姐妹来这里给外祖母祝寿。
冬荣园现存建筑面积1692平方米,已经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冬荣园取名出自屈原的《楚辞·远游》:“南嘉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冬荣园最早的时候有六进房子,里面就跟大观园一样气派,里面有大花园,花园里有假山、亭子、水池。
陆静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陆端甫,三儿子陆政甫,陆英是陆家的第二个女儿,从小就非常能干,小小年纪就开始帮助母亲管家,因此张家的长辈见过陆家这个女儿之后,自然是百般喜欢,早早地就和陆家定下了亲事。
民国时期的土豪,丝毫不比现在的逊色,自从为宝贝女儿定下了亲事,不差钱的陆家提前一年就开始为自己的掌上明珠准备嫁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陆家的父母一想到自己心爱的女儿要远嫁,就恨不能把整个家当都给女儿搬过去。
陆英出嫁的那天,简直是气派得像电影里才会出现的场景,送亲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扬州古渡口出发,船上满载着陆家给女儿精心准备了一年的嫁妆。
船队风风光光地开到了合肥龙门巷张家,抬嫁妆的队伍从合肥的四牌楼一直排到了龙门巷,从紫檀木家具到每一个小桶,都是精挑细选,连每把扫帚上都挂着银链条,陆家的人提前打听过张家的房子格局,陆英带过来的嫁妆刚好可以把张家的床铺、桌椅这些家具全部焕然一新。
带着这么多嫁妆来到婆家的陆英,自然是令夫家格外高看一眼,她的这些丰厚嫁妆,打赏下人也是绰绰有余,第一天来新娘子便给所有下人发了红包,每个人都对这个新少奶奶喜欢得不得了。
陆英带来的这些嫁妆,不仅让她自己在张家的富裕生活有了足够的保证,也为她的孩子们留下了很多财富,这些嫁妆陆英一辈子也没花完。新郎张武龄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这从没有见过的媳妇,不仅非常土豪,而且掀开盖头一看,还是一个令人惊艳的大美女。
正是因为陆英的良好基因,才有了个个气质出众的合肥四姐妹,据说婆婆在看到陆英的出手阔绰和惊人的美貌之后,就非常担忧,如此过露的锋芒、过人的才貌,恐怕难以长久,终会红颜薄命。
后来,陆英确实是因为拔牙得了败血症,年纪轻轻便英年早逝,临终前她还给每个孩子都分配了200块大洋,嘱托保姆们一定要将孩子们抚养到18岁,还将多余的嫁妆还给了娘家。她的孩子们也确实个个成材,并没有辜负她的期望。
连生四个女儿后,又连生五个儿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在民国,名气最大的名媛姐妹团有两个,一个是宋氏三姐妹,另一个就是合肥四姐妹。
陆英嫁到张家以后,先是生了四个女儿,她们就是被称为合肥四姐妹的: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四姐妹个个外貌出众,多才多艺,经过了非常好的文化熏陶和教育培养,后来分别嫁给了昆曲演员顾传玠、语言学家周有光、文学家沈从文和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
刚开始生了两个女儿,张家都还没有觉得不高兴,不过,在陆英接着生下第三个女儿后,张家开始热切期盼能够生个传宗接代的儿子。尤其是张武龄的母亲,一心只想要添个大胖孙子,好让张家的香火后继有人。
在连生三个女儿后,陆英确实生下过一个儿子,可是这个好不容易得来的儿子却没过多久就不幸夭折了,这又让一家人陷入了阴云密布当中。还好没过多久,陆英的肚子又大了起来,十月怀胎,一朝临盆,这次生的还是个女儿,她就是合肥四姐妹中年纪最小的张充和。
这次,连陆英自己都失望了,她愁眉苦脸,哪怕自从嫁进张家,她年年都在生孩子,但还是觉得自己辜负了给张家延续香火的期望。因为是个女儿,不受重视的张充和11个月大的时候就被过继给了二房的奶奶当孙女。1930年养祖母去世后,16岁的张充和才认祖归宗到苏州和姐妹们一起生活,在父亲张武龄创办的乐益女校读书。
不过,在张充和之后,陆英终于如愿以偿地生下了儿子,而且还一发不可收拾,接连为张家生了五个儿子,这一下可把自己的婆家乐坏了,大家都笑话她说,大概是因为当初结婚的时候没有吃花生,所以不会男孩儿女孩儿花着生,要么全部生女儿,要么全部生儿子。
也许是过去没有成熟的避孕措施,也许是大家族就是以人丁兴旺为福气,嫁到张家以后的陆英,基本上年年都在生孩子,1921年,36岁的陆英因为拔牙引发败血症,英年早逝,这个时候她的肚子里还怀着一个孩子。
虽然年年都在生孩子,但丝毫不影响陆英很好地管理一个大家族,她是一个戏曲迷,经常带孩子们出去看戏,尤其是喜欢看梅兰芳演的戏,从小就培养了孩子们的文艺气质。
正是因为母亲陆英的艺术熏陶,加上父亲张武龄的新式教育,才培养出了出类拔萃的合肥四姐妹,不仅女儿优秀,合肥四姐妹的弟弟们也是个个成材。陆英曾鼓励丈夫办学校,她说:“一个只会享受的少奶奶式的母亲,是教不出有作为的孩子的。”
陆英把家里都布置的非常有书香氛围,到处都摆着古诗词,连走廊上都刻着李白、王维的诗歌,为了给孩子们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她甚至还在家里办起了学堂,教保姆们读书识字,帮助自己的保姆识字也是她安排给每个孩子的任务,她还让保姆们之间进行识字比赛,来考验孩子们的教学成果。
陆英从小就教孩子们唱昆曲,培养他们高尚的品味和情趣,她们上午读书,下午唱戏,在家中的花厅里,有三分之一的区域是她们的戏台子,“书房前有两颗玉兰树,紫白分明,春暖花开,微风一吹,即有成熟的花瓣随风飘落。”
正是在这样的原生家庭里,才培养出了合肥四姐妹这样优秀出众的闺阁之秀,她们每个人的外貌都遗传了母亲陆英的美貌,她们的气质才情更是因为从小受到了母亲陆英的熏陶,虽然陆英英年早逝,但是她的每一个优秀的子女,都是她曾经美好生命的最好映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