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甲午战争中日两国在大战,朝鲜王朝当时在干嘛?

甲午战争中日两国在大战,朝鲜王朝当时在干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015 更新时间:2024/3/7 22:05:33

也正是因此,中国任何一个中学生都会学到这段历史,大家都知道,甲午战争的导火索是朝鲜,最初的主战场也都是在朝鲜,清军海陆军腐败无能,兵败如山倒,日军在朝鲜半岛一路北进,打入中国境内,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在朝鲜打的,那朝鲜当时是个什么情况呢?

似乎从来没人介绍朝鲜朝当时是个什么立场,朝鲜当时到底在干嘛?

说到这个,先要介绍一下大背景了。

朝鲜这个国家是中国最忠实的藩属国,一开始是臣服明朝,后来臣服清朝(尽管不情不愿),这个关系非常稳固,而日本呢?日本在清朝前期和中国是没有官方关系的。一直到近代,近代的时候,中国在鸦片战争中被西方列强敲开了大门,日本也在“黑船事件”中结束了锁国政策,但日本后来应对得当,通过明治维新成为列强;清王朝呢?至少在19世纪70年代的时候,也表现地有声有色,“洋务运动”似乎有不少成果,大清中兴在望。

朝鲜呢?朝鲜那个时候存在感不强,西方势力(法国和美国)是小规模骚扰过朝鲜,朝鲜因为传统的“儒学信条”,对洋人极为排斥,都挡在门外,法国和美国教训了朝鲜一顿,但因为当时没工夫管朝鲜的事情,所以就退了,结果朝鲜认为自己很厉害,挡住了洋人的入侵……

朝鲜的自大很快遭到了报应,日本人打来了,1876年,日本依靠西方先进武器入侵朝鲜江华岛,迫使朝鲜签订《江华岛条约》。日本取得自由勘测朝鲜海口、领事裁判权、贸易等权利。

日军入侵江华岛

朝鲜受到欺负,理论上应该找宗主国清王朝,日本人是找了清朝,但清朝这个时候压根没空管朝鲜,直接回复这和我们无关(这属于重大失策)。

“…总署答以朝鲜虽我藩属,而内政外交,听其自主,我朝向不与闻……至是,日本以兵胁朝鲜,而遣开拓使黑田清隆为全权大臣,议官井上馨副之,赴朝鲜议约。二年春,约定认朝鲜为独立自主国,互派使臣,并开仁川、元山两埠通商,日舰得随时测量朝鲜海岸,中国视之漠然也…”——罗惇融 《中日兵事本末》

此事在朝鲜引起了很大震动,虽然传统保守派还是老思想,希望恪守藩属国本分,靠着清朝来维持自身统治;但部分年轻官员想因此脱离与中国的册封关系,与欧美结交来发展朝鲜,这些人希望学习日本,所以很多人相对亲日,这就是“开化党”。

光绪八年(1882年),朝鲜发生新旧党之争,杀日本中尉堀本礼造,旧党攻打日本使馆,日本因而出兵朝鲜,清廷亦派兵朝鲜。敉平叛乱后,中国与日本皆驻军汉城。

日本唆使的甲申政变被袁世凯果断平定,此事在朝鲜也被称为“三日天下”

这两派的斗争使得朝鲜动荡不安,清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正酣之时,在日本的支持下,开化党发动政变,史称甲申政变,袁世凯果断出兵平叛,击败日军后攻入王宫,救出朝鲜高宗,亲日派被大量清算。

事件过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日两国代表李鸿章、伊藤博于天津签订《中日天津条约》,中日两国均自朝鲜撤兵,并约定:“将来朝鲜如有事,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行文知会;及其事定,仍即撤回,不再留防。”

此事其实是清朝的失败,清王朝在占了先机的情况下,竟然让渡了部分权利给日本!

社会矛盾的计划引爆了朝鲜人民的强烈不满,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三月(农历),朝鲜民间本土宗教组织东学党党魁崔时亨、全琫准等人,于全罗道聚众号召农民起义,发檄征讨日寇、驱逐权奸,史称东学党起事,这里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朝鲜王朝根本无力应对,火速请求清军援助。

四月,直隶提督叶志超奉令率军驰赴朝鲜。

1894年6月8-10日,清军登陆驻屯于牙山,并按《中日天津条约》之规定电告日本。但是,清朝派兵过去后,朝鲜王朝已经和起义军达成了协议,事态平息。不过6月18日,

袁世凯以东学党溃散、叛乱已平,要求日本同时从朝鲜撤兵。日政府反要求中日两国留兵,共同改革朝鲜内政,为清廷所拒。日本实际是想趁这个机会稳定自己在朝鲜的势力,并阴谋控制朝鲜。

这段时间,清朝和日本,朝鲜王朝和日本的谈判完全破裂,1894年7月17日,日本大本营作出开战决定,1894年7月23日,日军突然冲入王宫,囚禁高宗,解散朝鲜亲清政府,命大院君李昰应当傀儡,主持主国事。而大院君写信要求东学党徒北上与平壤清军汇合一起驱逐日军,也被日军发现。

此时朝鲜中央政府实际已经被日本和一切亲日派控制。

高升号事件,甲午战争导火索

北洋大臣李鸿章发觉事态不妙,急调总兵卫汝贵、提督马玉崑率军火速由大东沟登陆,进驻平壤;另调北洋陆军十余营分梯次渡海驰援朝鲜。1894年7月25日(农历甲午年六月二十三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增援朝鲜的清朝军舰“济远”、“广乙”,朝鲜战争爆发。

在甲午战争时期,朝鲜王朝的中央政府实际是被日本完全控制的,所以朝鲜显得没有存在感,但朝鲜大部分居民都相当反感日本,在战争中是支持清朝的,部分朝鲜地方官员也支持清朝工作(如平安道观察使闵丙奭)。

闵丙奭后来加入了亲日政府,并因在1910年赞同日韩合并而被列入“庚戌国贼”之中

但是,此时清军毕竟是旧式军队,军纪等都相当地差,这让朝鲜民众相当寒心,很多人甚至转为亲日(如刚刚说的闵丙奭),这也为清军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更多文章

  • 纳兰性德非常凄美的一首词,句句发自肺腑,满满的深情与不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纳兰性德最深情的诗,纳兰性德最唯美的一首词,纳兰性德17首爱情词

    说起他的一生,可所谓精彩纷呈。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岁中举人,十九岁为贡士,二十二岁便成为进士,其才气被康熙皇帝所赏识,因而留其在身边作御前侍卫。他一生中多次跟随皇帝寻访游历,唱和诗词,被当时人们所惊叹,称之为文武兼备的少年英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为他人所羡慕的当朝红人,

  • 普通人想飞黄腾达,曾国藩:这两点必须牢记,成功会离你越来越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曾国藩成功的三大要诀,曾国藩成功的五个标准,浅谈曾国藩的成功之道

    其实他的天赋并没有那么出色,像他少年读书这些故事,在民间知名度已经很高。可这样的一个人,居然就能有后来的成就,他与生活中的普通人相比到底有哪些差距呢?最初的曾国藩与普通人一样,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做的并不好,甚至好几次差点丢掉性命。最初他负责地方团练,自己也是豪情万丈,打算要立即训练出一支铁军,为此他

  • 顺治英年早逝,康熙年纪尚幼:清朝是如何度过了四臣辅助的七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顺治与康熙是什么关系,顺治出家时康熙多大,康熙五次寻找顺治

    一,顺治去世,四辅臣执政1661年,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突然病重,他才亲政10年呀,在历史上也是一位贤明的皇帝。他是一位“立志高远、孜孜求治、以明君圣王自期的有为皇帝,负有‘一夫不获,罪在朕躬’的历史责任感。顺治帝是汉化的积极推动者,其自罪帝王观念是儒家帝王思想、天人感应理论与清初特殊的政治局势共同

  • 为和心上人团聚杀死儿子,细侯如此狠心,蒲松龄为何还称她是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蒲松龄19岁照片,蒲松龄考上进士了吗,蒲松龄寿命多少

    在和心上人团聚的过程中,细侯做了一件非常令人不解的事情,就是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这一点,令细侯这个人物充满了争议,连蒲松龄也评价她实在是天下之忍人。俗话说,虎毒不食子,那么作为母亲的细侯,又为什么要狠心杀害自己的孩子呢?细侯的名字,寓意就是守信重诺细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从蒲松龄给她取的这个名字

  • 如果雍正统治60年,乾隆只有13年,清朝会发展成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历史讲解雍正,雍正时期的清朝怎么样,雍正在清朝的实力

    雍正皇帝的出发点是很好的,目的是为了挽回朝廷已然出现的颓废之势。但是,也正是由于雍正皇帝的铁面无私触动了一些人的奶酪,因而朝野之间便潜藏了一股反对雍正皇帝的势力。历史上,凡是统治者试图推行利国利民的新政策时,总会遭到一些顽固守旧势力的质疑和反对。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时,就曾先后遭到了甘龙、杜挚,以

  • 民国最坚强的母亲:守着名分过了50年,3个孩子个个接受高等教育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这一种淡淡的悲凉,不仅是郁达夫的作品基调,也是他人生和爱情婚姻的最好写照。一场没有仪式的婚礼,注定了一场不

  • 吴三桂被诛九族后,陈圆圆去了哪里?一座聂姓古墓揭开百年谜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吴三桂陈圆圆墓地,吴三桂与陈圆圆之墓在哪里,陈圆圆吴三桂未解之谜

    古代美女那么多,为什么只有四大美女和陈圆圆那么有名,其实她们之所以在历史上留下不可忽略的一笔,还是因为这些美女们和改变历史的男人们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也间接对历史产生了影响。或是改变了一个王朝,或是影响了几个名族,而陈圆圆最著名的,就是以一个女人的身份,改变了晚明的历史,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 跟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的儿子做错了什么,为何努尔哈赤要处死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努尔哈赤为什么处死亲儿子,努尔哈赤为何处死能征善战的弟弟,努尔哈赤在哪年起兵复仇

    很多人都质疑,一个4岁的孩子怎么可能上战场?事实上真就有这么回事,这个孩子便是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和一些人料想的不同,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之初,那是相当的落魄,只有十三副甲胄和几十人马。好在努尔哈赤当时的对手也大多就这实力,当时草原上的一座城寨,也就几十人到上百人驻守。所以每次打起仗来,双方都是拖家带

  • 努尔哈赤统一建州之路:从一个山寨到另一个山寨,像极了打怪升级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努尔哈赤兴衰史,努尔哈赤是怎么夺下辽阳的,努尔哈赤统一后的变化

    一,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去古勒寨劝降,结果被误杀。努尔哈赤大怒,他不能拿明军怎么样,只能将复仇的火焰对准图伦城城主尼堪外兰,是尼堪外兰为了抢功才唆使明军不分青白杀进去的。努尔哈赤要求明军惩办尼堪外兰,这种无理要求当然遭到了拒绝。随后,努尔哈赤又找李成梁理论,李成梁自觉理屈,于是就封努

  • 魏忠贤掌权的时候,明军为什么能追着皇太极的部落打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魏忠贤为何追着皇太极的部落打,魏忠贤与皇太极的关系,魏忠贤打过皇太极

    魏忠贤是个奸佞小人无疑,但在他掌权时,明朝确实有一些好的变化,首先是魏忠贤不对穷人征收过多的税,而是对江南富人征税,并且他将大部分税收都应用在了辽东战线。有了巨大的财力支援,孙承宗、袁崇焕等人才接连取得对清军的多次大捷,延缓了清军的入关步伐。其次,魏忠贤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太监,绝对做不了皇帝,他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