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国最坚强的母亲:守着名分过了50年,3个孩子个个接受高等教育

民国最坚强的母亲:守着名分过了50年,3个孩子个个接受高等教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296 更新时间:2024/1/24 5:22:44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这一种淡淡的悲凉,不仅是郁达夫的作品基调,也是他人生和爱情婚姻的最好写照。

一场没有仪式的婚礼,注定了一场不幸福的婚姻

郁达夫的原配妻子孙荃,本名叫孙兰坡,小字潜缇,兰坡,开满兰花的山坡,一个多么充满诗意和想象力的名字,光从这个名字,就可以想见,这背后一定是一个蕙质兰心的女子。事实也确实如此,1897年,孙兰坡出身浙江杭州富阳县的一个书香门第。

父亲祖上留下有上百亩良田,家境富裕,但他仍然一心只想考取功名,像封建时期的千千万万读书人一样,他寒窗苦读了十年,却没有实现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夙愿。屡战屡败,多次名落孙山之后,孙荃的父亲终于心灰意冷,放弃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科举之路。

还好,上帝在给他关上一扇门的时候,没有忘记给他打开另一扇窗。孙荃的父亲回家后,经营竹生意,还开办了小造纸厂,凭借过人的商业头脑,成功发家致富,孙家成为了富阳当地数一数二的富裕之家。

在那个还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时代,孙荃从小就开明的父母被送到了私塾读书,学了一肚子的诗书,她会写诗,会作,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才女。

以孙家这样的富有条件,加上孙小姐的出众才貌,当时上门求亲的可以说是络绎不绝,都快踩破了孙家的门槛。

但是,求亲的人来了一波又一波,高傲的孙小姐却始终没有挑选上自己的如意郎君。眼看着年纪越来越大,家里人都开始着急了,这时候,一个叫郁达夫的少年郎引起了孙家的注意。

郁达夫的父亲郁士贤是一名老中医,当时已经过世,和孙家的富裕不同,郁达夫家境贫寒,就靠着母亲和奶奶摆摊做点小生意维持生活。

但是,即便如此,郁达夫却是一个留学日本的洋学生,正是他的这一层身份吸引了孙荃的注意。也许是命中注定,仅仅是听了媒人口头上对郁达夫的介绍,和远在千里之外的郁达夫还没有见过一面,孙荃就一口同意了这门亲事。

和那个时代的无数青年男女一样,孙荃和郁达夫这样从未见过面的两个人,就这样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下了一世的姻缘。

定下亲事之后,孙荃第一个见到的不是郁达夫,而是郁达夫的母亲,她来到郁家拜访,迎接她的只有郁母。

郁达夫的家在富春江边,孙荃长的温柔娴静,性格也很稳重,郁母对第一次见面的儿媳妇非常满意,孙荃也很喜欢这个家庭的氛围。

虽然是包办婚姻,孙荃和郁达夫也曾经有一段美好的恋爱经历。

孙荃也曾饱读诗书,和郁达夫这个留学的才子沟通起来也没有任何隔阂,两个人经常写诗赠和。热恋中短短郁达夫写诗给孙荃,字里行间满是浓情蜜意:

许侬赤手拜云英,未嫁罗敷别有情。解识将离无限恨,阳关只唱第三声。梦隔蓬山路已通,不须惆怅怨东风。他年来领湖州牧,会说小红。杨柳梢头月正圆,摇鞭重写定情篇。

这个时候的孙荃,在郁达夫心里,是像云英、罗敷一样美丽的女子,是让诗人在离别时恨意绵绵的恋人,是诗人做梦都想与她花前月下的意中人。

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出,郁达夫和孙荃之间虽然是包办婚姻,但也是有过爱情的。

郁达夫在诗歌中将孙荃比作易安,孙荃也确实有着不输郁达夫的文笔和才情,这从孙荃写给郁达夫的诗歌中就可以看出来:

秋闺风动珠帘夜月明,阶前衰草可怜生。幽兰不共群芳去,识我深闺万里情。

1917年,郁达夫和孙荃订婚,郁达夫原本想等自己有了工作经济独立后再结婚,不过在家人的催促下,1920年,郁达夫便专程从日本回国,与孙荃举行了婚礼,毕竟孙荃当时已经是20多岁的大龄剩女。

不过,这场婚姻,也许从一开始就显得有点不平衡。孙荃一心一意地想嫁给郁达夫,在没嫁进郁家之前,便经常到郁家孝敬婆母。

但在日本留学的郁达夫,对这场婚姻却是有点心不在焉,一拖再拖。终于被逼着回来举行婚礼了,郁达夫又提出一个对女方非常不公平的要求:

“一切均从节省,拜堂等事,均不执行,花轿鼓手,亦皆不用。家中只定酒五席,分二夜办。”

乡里人结婚最讲究的就是排场,哪个家庭不想让女儿风风光光地出嫁,哪个女孩不想热热闹闹的嫁人,但郁达夫却要求举办一场悄无声息的婚礼。

面对这样无礼的要求,急于将女儿嫁出去的孙家都一口答应了。没有任何的结婚仪式,没有鞭炮花烛,孙荃就由一顶小花轿抬着送进了郁家。

新婚之夜并不浪漫,孙荃得了疟疾,她康复以后,郁达夫又感染上了,两个人的新婚经历就这样在病痛中度过。

不过,两个人还是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时光,婚后七年,孙荃给郁达夫生了四个孩子,除了有一个叫龙儿的孩子夭折外,另外三个都健康长大。

结婚七年后分居,她独居50年,一人带大3个孩子

郁达夫和孙荃的夫妻生活,在有杭州第一美女之称的王映霞出现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1926年底郁达夫辞职去上海,孙荃担心他受寒,特意将一件皮袍子给郁达夫寄去。郁达夫收到皮袍子后在日记中写道:

“我一个人从邮局的包裹处出来,夹了那件旧皮袍子,心里只在想法子,如何的报答我这位可怜的女奴隶。想来想去,终究想不出好法子来,我想顶好还是早日赶回北京去,去和她抱头痛哭一场。”

但是,生活就是那么地富有戏剧性,郁达夫刚在日记里感恩完痴情妻子对自己的关怀,第二天穿着这件皮袍子去拜会朋友,就见到了年仅十九岁的杭州美女王映霞。

郁达夫立即就在王映霞的青春美貌中沉沦,把家中还怀着一个孩子、还带着两个孩子的孙荃忘的一干二净,对王映霞展开了疯狂的追求。

王映霞的美丽是出了名的,她又是一个非常善于交际的才女,郁达夫陷入了对王映霞的爱情当中无法自拔,孙荃以死相逼都无济于事。

当孙荃在等待着生下他们的第三个孩子的时候,郁达夫却陷入了对王映霞的疯狂追求当中,写过《沉沦》的郁达夫,本来就是一个风流才子。

郁达夫虽然不断找女朋友,找妓女,但是从来没有人真正威胁到孙荃这个正妻的地位。直到王映霞的出现,为了博取美人欢心,郁达夫铁了心的要离婚。

面对丈夫的绝情,孙荃提出了一个条件,保留郁达夫夫人的名分,然后带着孩子们回了老家生活。

1928年,郁达夫和王映霞举行了婚礼,过着一个月花费200元的奢侈生活,而孙荃则带着三个幼小的孩子在老家过着紧巴巴的生活。

郁达夫和王映霞结婚三年后,曾经因为两个人闹矛盾回过一次老家,看到久违谋面的妻子和孩子,心里感慨万千,也许这个时候,面对虽然美貌却绯闻不断的王映霞,郁达夫才发现孙荃的好处。

但是,性格要强的孙荃却没有给郁达夫和好的机会,她虽然好酒好菜的招待着郁达夫,毕竟他是孩子们的父亲,却在门上挂着一张“卧室重地、闲人免进”的字条。

心灰意冷的郁达夫回到杭州,继续着她和王映霞鸡飞狗跳的婚姻,直到十多年后感情破裂离婚。或许孙荃也曾期盼过,和王映霞分开后的郁达夫会再回到自己身边,可惜他却早已在南洋牺牲,孙荃到多年后才得知这个消息。

也许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曾经的爱与恨都已经随着郁达夫的离去而消失。事实证明,孙荃不是一个离开男人就没法生存的女子,她坚强地靠着自己的一双手带大了三个孩子。

没有钱读书,她就自己教,她还教孩子们读郁达夫的诗歌,她的孩子们个个都受了高等教育。晚年的孙荃没有任何遗憾,她说:“回忆我的一生,我是会心安理得的升入天堂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吴三桂被诛九族后,陈圆圆去了哪里?一座聂姓古墓揭开百年谜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吴三桂陈圆圆墓地,吴三桂与陈圆圆之墓在哪里,陈圆圆吴三桂未解之谜

    古代美女那么多,为什么只有四大美女和陈圆圆那么有名,其实她们之所以在历史上留下不可忽略的一笔,还是因为这些美女们和改变历史的男人们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也间接对历史产生了影响。或是改变了一个王朝,或是影响了几个名族,而陈圆圆最著名的,就是以一个女人的身份,改变了晚明的历史,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 跟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的儿子做错了什么,为何努尔哈赤要处死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努尔哈赤为什么处死亲儿子,努尔哈赤为何处死能征善战的弟弟,努尔哈赤在哪年起兵复仇

    很多人都质疑,一个4岁的孩子怎么可能上战场?事实上真就有这么回事,这个孩子便是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和一些人料想的不同,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之初,那是相当的落魄,只有十三副甲胄和几十人马。好在努尔哈赤当时的对手也大多就这实力,当时草原上的一座城寨,也就几十人到上百人驻守。所以每次打起仗来,双方都是拖家带

  • 努尔哈赤统一建州之路:从一个山寨到另一个山寨,像极了打怪升级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努尔哈赤兴衰史,努尔哈赤是怎么夺下辽阳的,努尔哈赤统一后的变化

    一,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去古勒寨劝降,结果被误杀。努尔哈赤大怒,他不能拿明军怎么样,只能将复仇的火焰对准图伦城城主尼堪外兰,是尼堪外兰为了抢功才唆使明军不分青白杀进去的。努尔哈赤要求明军惩办尼堪外兰,这种无理要求当然遭到了拒绝。随后,努尔哈赤又找李成梁理论,李成梁自觉理屈,于是就封努

  • 魏忠贤掌权的时候,明军为什么能追着皇太极的部落打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魏忠贤为何追着皇太极的部落打,魏忠贤与皇太极的关系,魏忠贤打过皇太极

    魏忠贤是个奸佞小人无疑,但在他掌权时,明朝确实有一些好的变化,首先是魏忠贤不对穷人征收过多的税,而是对江南富人征税,并且他将大部分税收都应用在了辽东战线。有了巨大的财力支援,孙承宗、袁崇焕等人才接连取得对清军的多次大捷,延缓了清军的入关步伐。其次,魏忠贤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太监,绝对做不了皇帝,他最大的

  • 为什么中国会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谈谈背后的政治因素吧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资料,老梁说中日甲午,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做出的改变

    甲午海战1840年到1860年,中国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失去了东北、西北大片的土地。这些血淋淋的教训让许多富有见解的中国人开始去学习西方,进而催生了洋务运动。在洋务运动期间,中国人购买西方的机器,建立近代化的工厂;开办了学堂,派遣了留学生;创办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

  • 雍正为何没能灭准噶尔汗国?坐失良机,只能以阿尔泰山作为疆界线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雍正和准噶尔之战,雍正为什么不敢打准噶尔,雍正是怎么打败准噶尔

    一,雍正坐失灭准噶尔的大好时机1727年,准噶尔大汗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尔丹策零继位。此人“少年聪黠,善驭士卒”,在治国上不输策妄阿拉布坦。他鼓励农业、手工业生产,大力支持枪支、火药、子弹和大炮的制造业。俄国的奥伦堡探险队长基里罗夫曾在报告中写:噶尔丹策零是所有土著民族中最强者,他拥有炮兵8万人

  • 乾隆80大寿,英国派遣使团来华,清朝却认为他们是来朝贡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乾隆王朝外国使臣来大清进贡,讲述清朝乾隆皇帝与英国使团,乾隆八十大寿英国派使臣来访

    但是,东方市场依然没有得到打开。当时中国人口已经超过3亿,占据世界的四分之三。很显然,中国这个市场是最具有诱惑力的。当西方的工业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时候,中国还是传统的自然经济国家。1757年,乾隆皇帝正式实行广州“一口通商”,标志着闭关锁国开始全面推行了。在有限的中英贸易中,中国的瓷器、茶叶等

  • 清军入关时,多尔衮问老道:大清何时亡?道士的话让他喜忧参半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清廷实际掌权者多尔衮得到吴三桂帮助后,遂出兵从山海关长驱直入,进兵中原。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他因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是正白旗旗主。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入主中原后,多尔衮被封为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一六四四年八月,在多尔衮的带领

  • 平定三藩之乱:清朝战争机器开动,吴三桂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吴三桂与三藩之乱,三藩之乱吴三桂军队的战斗力,三藩之乱吴三桂最远打到哪里

    一,吴三桂起兵,康熙再次开动战争机器1673年十一月,吴三桂在云南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起兵,自称“吴王”。很快吴军就控制了整个云贵高原,挺进了湖南。吴三桂还四处传檄,号召天下群雄揭竿而起。消息传到北京,索额图请求诛杀支持撤藩的大臣,康熙则主动承担起有关撤藩的全部责任,开始运转清朝的战争机器。康熙立

  • 民国最坚贞异地恋:分开20年,妻子连续10年每月给丈夫寄去10美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上海民国真实爱情故事,十对民国最著名情侣,民国爱情记录

    幼年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孤女14岁被卖到青楼当雏妓唐代大诗人杜牧曾写过“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诗句,让扬州这个城市以灯红酒绿的青楼伎馆名扬天下,而潘玉良就是出生在扬州这个传统文化氛围非常浓厚的江南城市中。清光绪二十一年,也就是1895年,潘玉良出生在扬州的一个贫困的家庭里。潘玉良后来的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