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真的只有4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吗?看了才知道清朝多么重要

明朝真的只有4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吗?看了才知道清朝多么重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349 更新时间:2023/12/29 2:20:27

一,疆域判断标准的确立

首先我们要将中国古代的势力范围做一个区分。

第一部分,也就是帝国的核心部分,设置正式的地方行政体系来管辖,如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州郡县制,唐宋的道路制,元明清的行省制等。这一部分无疑是一个朝实实在在的领土,而明朝从建立到灭亡基本都掌握着两京十三省地区,十三省分别是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两京是北直隶、南直隶。其地区的总面积大约大约在400万平方公里。

明朝两京十三省

第二部分,没有设立行政机构管辖,但是设立了军事机关,实行了军事上的控制。汉唐时期曾在西域、蒙古高原、辽东、西南地区设立都护府、都督府等机构。这种军事机关的控制也标志着该地区纳入了版图。而明朝时期,类似的机构就是都指挥使司(都司)和卫所,如明朝大量在西南设立卫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明朝有些卫所存在册封,并非从中原派遣官员去管辖,而是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这种卫所不算是领土。

明朝在西南设立的机构

第三部分,就是明朝的土司。土司类似于唐朝的羁縻制度,汉朝的分封制度。但实际上也需要注意,因为明朝时期的土司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在该地区存在大量的军事驻扎,设立大量实质的都司、卫所等,这样的土司地区算做疆域范围。而明朝时期在云贵地区驻扎了几十万军队,也设立了实实在在的卫所,因此,算作明朝的领土。而另外一部分,也是册封了土司,但是没有军队控制,这样的土司和册封国、朝贡国没多大差别,不算做领土。如明朝在缅甸册封大量的土司,但是没有派遣一兵一卒,因而不算明朝的领土。

明朝人画的明朝地图

第四部分,也就是朝贡国或者朝贡的地区。在中国古代献中,往往将许多国家之间的交往写作“朝贡”。实际上,“朝贡”一词基本都是“天朝上国”心里的产品,实际别人根本不认可朝贡这回事。如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的殖民势力扩张到了中国东南的时候,明朝政府都认为他们来“朝贡”而记录于史书。因此“朝贡国”等不能算入疆域,而明朝记载的148个朝贡国都不能算入疆域。朝贡国不算,藩属国也不算,藩属国算作势力范围。

二,东北、交趾问题

对于明朝疆域,一直以来争议比较大的集中在三个区域,一个是东北的黑龙江流域,第二是西北地区,第三是吐蕃地区。对于蒙古、缅甸、朝鲜等地区,目前史学家基本认为这些地区都只是明朝名义上册封地区,没有实际上的控制。况且蒙古和明朝一直从朱元璋时代打到崇祯时代,连明英宗都曾被俘虏,怎么可能算作明朝领土呢?

在东北地区,明朝控制着辽宁地区,这是无疑的。明朝在辽宁设立了辽东都司,成为了明朝在东北地区的据点。而辽东地区在行政上又归属山东省管辖。但是明朝到底有没有管辖黑龙江流域就值得商榷了。根据明朝史料记载,明朝从永乐帝开始在东北女真族地区设立130个卫,到了万历年间增加到了384个卫。然而我翻越亭治的《中国断代史系列·清史》发现,这些卫都是册封当地的女真族首领为指挥使,也就是明朝没有派遣官员去女真族地区。另外,明朝在女真族册封卫的原因在于分化女真族,以免他们统一。从明英宗时期开始,东北的女真族就不断入侵明朝,而明朝也不断派遣辽东总兵去对付,在嘉靖时期还在辽东修建长城。这些现象都说明黑龙江流域的女真族地区并非明朝的疆域。

东北女真族分布

另外一个证据是,明朝在永乐年间曾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这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第二个都司。永乐九年(1411年),永乐帝正式派遣亦失哈、都指挥同知康旺等,“率军一千人,巨船二十五艘”,前往该地“开设奴儿干都司”。奴儿干都司管辖范围“东濒海,西接兀良哈,南邻朝鲜,北至奴儿干北海”。但需要注意的是奴儿干都司在1433就撤销了,明朝在黑龙江流域的军事存在只有短短的23年。

奴儿干都司

提到奴儿干都司,就顺便提一下交趾布政使司。安南是朱元璋所规定的15个不征之国之一,永乐帝时期和安南发生了战争,一度吞并了安南。1407年,永乐帝在安南设立了交趾布政使司。但是好景不长,1428年,交趾布政司就废除了,安南复国,期间只有短短的21年。因此,永乐帝时期是明朝疆域的巅峰,但是巅峰仅仅只维持了20多年。

三,吐蕃、哈密、台湾算不算明朝的疆域

13世纪,蒙古汗国崛起了草原。1239年,窝端率领蒙古军进入了吐蕃地区,四分五裂的吐蕃势力土崩瓦解,纷纷投降蒙古。1247年,吐蕃宗教首领萨迦·班智签订了《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该协议规定了吐蕃隶属于蒙古汗国。1271年,忽必烈建立了元朝,继承了蒙古对吐蕃地区的统治。

八思巴和忽必烈

明朝建立后,也宣布了对吐蕃地区的继承权。明朝也继承元朝的制度,将吐蕃地区划分为了乌斯藏都司(西藏)、朵甘都司(青海)两部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都司都是吐蕃人自己管辖,明朝并未派遣一官一卒到达青藏高原,甚至年名义上都不存在。明朝在吐蕃地区册封了大量的僧官,如国师、灌顶国师、大国师、国师、禅师等,然而这些只是一些寺庙的主持、和尚等,连封地都没有。而这些僧侣为了得到荣誉也不辞辛苦前往明朝请求册封,而明朝皇帝也乐此不疲,来者不拒。

当时的乌斯藏地区存在迦、帕竹(1208—)、仁蚌巴(—1565)和藏巴汗(1565—1642)地方王朝,他们之间相互攻伐不断。在万历年间,和硕特王国进入了青海地区。然而和硕特蒙古却年名义上都不臣服明朝,而是臣服于远在东北的清朝。1642年,和硕特王国统一了青藏高原,成为了较大的蒙古族国家。对于这些时间,明朝政府居然浑然不知。因此,吐蕃地区2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不能算作明朝的领土。

明朝后期地图

在西北地区,明朝初期设置了哈密、沙州、安定、阿端、曲先、赤斤蒙古、罕东左等卫,这些卫的长官都是当地民族的首领担任,也就是名义上的册封了。到了1528年,吐鲁番国占据了这些民族地区,明朝在西北就连名义上的卫所也不存在了。因而,明朝在西北的疆域最多到达了甘肃省。

明朝有没有管理台湾岛呢?台湾岛在明朝叫做“东番”,“小琉球”,被朱元璋设为十五个不征之国之一,这已经说明台湾不可能是明朝的疆域。明朝曾经在澎湖列岛设立了澎湖巡检司,但是该机构只能管辖澎湖列岛,不能管辖台湾,明朝政府年琉球国和台湾岛谁的面积大都搞不清楚,因而把琉球国叫做大琉球,把台湾叫做小琉球国。明朝后期,荷兰入侵澎湖列岛,福建福建巡抚商周祚曾对荷兰人进行了交涉,并告诉荷兰人在澎湖的东边有无主之地——台湾岛。随后,荷兰在1624年开始登陆台湾岛。明朝人将荷兰人引台湾岛的行为也说明了明朝不仅没有管辖台湾,还没有攻占之意。

《皇明祖训》

综上所述,明朝的领土范围巅峰期拥有了黑龙江流域和交趾布政使司,大约20年时间。巅峰时期的面积大约接近600万平凡公里。而明朝276年时间中,有250年左右的疆域面积为400万平方公里。明朝能够控制的领土只有两京十三省地区,也就是后来所谓的汉地,年台湾都没有控制。而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川西、台湾都是在清朝崛起后才正式纳入了中国版图。

清朝扩张地图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高俅是宋朝为数不多的,能逃过现世报的幸运儿?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高俅到现在多少年了,宋朝是否有高俅这个人,宋朝高俅是个什么样的人

    北宋末期,三衙的最高长官是何许人也?这人我们并不陌生,《水浒传》开篇发迹的“大反派”高俅。高俅是个没有被写进《奸臣传》的奸臣,这是毋庸置疑的。《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老爷子写的诸多坏事,虽然未必都是高俅做的,但他也没少结党营私鱼肉百姓。可即便是高俅高太尉,在“六贼”的评选中依旧落榜,可见,宋徽宗时期官

  • 和珅和纪晓岚在历史中的关系也和影视剧中一样,总是针锋相对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和珅与纪晓岚历史上真实关系,和珅和纪晓岚是同一时期的人物吗,和珅与纪晓岚的史实

    大部分时间里,如果两人真的有机会相处,可能更像《乾隆王朝》里那种格局,以和珅马首是瞻。实际上从两个人的年纪上的差距、两人入仕的不同方式、以及不同职务和身份,就可以看出来两人不是一路人。纪晓岚出生在雍正2年,乾隆19年的进士,正常科举资历仕途,早年应该也是意气风发。一心成就点什么功业的。但是,乾隆33

  • 决定大清国运的鸦片战争八里桥之战,30000清军为何会败得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鸦片战争清军真实实力,鸦片战争清军惨败,鸦片战争八里桥之战总结

    为何号称强悍的清军骑兵会遭遇如此一边倒的战绩,看一下整个战争过程。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战役,大致集中在三次大沽口战役和八里桥之战。第一次大沽口战役规模不大,英法联军以炮艇掩护1000多人的陆战队登陆,清军的炮台发挥了一些作用,对联军造成百余杀伤,但在联军登陆后,清军在近战中无法抵抗,战死300多人后

  • 甲午战争中日两国在大战,朝鲜王朝当时在干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日甲午战争真实记录,甲午战争是中日争夺朝鲜吗,老梁说中日甲午

    也正是因此,中国任何一个中学生都会学到这段历史,大家都知道,甲午战争的导火索是朝鲜,最初的主战场也都是在朝鲜,清军海陆军腐败无能,兵败如山倒,日军在朝鲜半岛一路北进,打入中国境内,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在朝鲜打的,那朝鲜当时是个什么情况呢?似乎从来没人介绍朝鲜王朝当时

  • 纳兰性德非常凄美的一首词,句句发自肺腑,满满的深情与不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纳兰性德最深情的诗,纳兰性德最唯美的一首词,纳兰性德17首爱情词

    说起他的一生,可所谓精彩纷呈。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岁中举人,十九岁为贡士,二十二岁便成为进士,其才气被康熙皇帝所赏识,因而留其在身边作御前侍卫。他一生中多次跟随皇帝寻访游历,唱和诗词,被当时人们所惊叹,称之为文武兼备的少年英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为他人所羡慕的当朝红人,

  • 普通人想飞黄腾达,曾国藩:这两点必须牢记,成功会离你越来越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曾国藩成功的三大要诀,曾国藩成功的五个标准,浅谈曾国藩的成功之道

    其实他的天赋并没有那么出色,像他少年读书这些故事,在民间知名度已经很高。可这样的一个人,居然就能有后来的成就,他与生活中的普通人相比到底有哪些差距呢?最初的曾国藩与普通人一样,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做的并不好,甚至好几次差点丢掉性命。最初他负责地方团练,自己也是豪情万丈,打算要立即训练出一支铁军,为此他

  • 顺治英年早逝,康熙年纪尚幼:清朝是如何度过了四臣辅助的七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顺治与康熙是什么关系,顺治出家时康熙多大,康熙五次寻找顺治

    一,顺治去世,四辅臣执政1661年,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突然病重,他才亲政10年呀,在历史上也是一位贤明的皇帝。他是一位“立志高远、孜孜求治、以明君圣王自期的有为皇帝,负有‘一夫不获,罪在朕躬’的历史责任感。顺治帝是汉化的积极推动者,其自罪帝王观念是儒家帝王思想、天人感应理论与清初特殊的政治局势共同

  • 为和心上人团聚杀死儿子,细侯如此狠心,蒲松龄为何还称她是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蒲松龄19岁照片,蒲松龄考上进士了吗,蒲松龄寿命多少

    在和心上人团聚的过程中,细侯做了一件非常令人不解的事情,就是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这一点,令细侯这个人物充满了争议,连蒲松龄也评价她实在是天下之忍人。俗话说,虎毒不食子,那么作为母亲的细侯,又为什么要狠心杀害自己的孩子呢?细侯的名字,寓意就是守信重诺细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从蒲松龄给她取的这个名字

  • 如果雍正统治60年,乾隆只有13年,清朝会发展成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历史讲解雍正,雍正时期的清朝怎么样,雍正在清朝的实力

    雍正皇帝的出发点是很好的,目的是为了挽回朝廷已然出现的颓废之势。但是,也正是由于雍正皇帝的铁面无私触动了一些人的奶酪,因而朝野之间便潜藏了一股反对雍正皇帝的势力。历史上,凡是统治者试图推行利国利民的新政策时,总会遭到一些顽固守旧势力的质疑和反对。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时,就曾先后遭到了甘龙、杜挚,以

  • 民国最坚强的母亲:守着名分过了50年,3个孩子个个接受高等教育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这一种淡淡的悲凉,不仅是郁达夫的作品基调,也是他人生和爱情婚姻的最好写照。一场没有仪式的婚礼,注定了一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