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天不怕地不怕,唯独对这两类人心生畏惧,多数人难以理解

朱元璋天不怕地不怕,唯独对这两类人心生畏惧,多数人难以理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582 更新时间:2023/12/17 8:16:44

在封王后的第八个年头,朱元璋又将这些已经封王,并长大成人的儿子们都送去了他们的封地,在大明周边各地驻守藩国,以保朱家王朝的丰功伟业。京都和各个封地的距离遥远,所以,儿子们要前往藩国,都需要在文武官员的陪同、士兵部队的护送之下,长途跋涉才能抵达。

之后,朱元璋在跟这些远赴藩国的儿子们挥泪告别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宫中。

但是,令他没想到的是,突然有一天,一封密报送到了京都,说:“秦王朱樉在去藩国的途中,因为一点小事迁怒于他的厨子,还鞭打了这个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朱元璋感到非常担心,甚至,可以用恐惧来形容。于是,他便赶紧提笔疾书,亲自写了一封圣旨,并命人送到秦王的手中。

这封圣旨明确的指出:“殴打做饭的厨师,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朱元璋竟然对一个厨子如此畏惧,让周围的看官们十分惊讶。其实,作为现代的人来说,也挺不理解的,一国之君,别说打一个厨子,就算把全国的厨子打一个遍儿,在那个封建帝王的体制之下又能怎样呢?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会如此害怕呢?

因为,在朱元璋眼中,厨子可是惹不起的“狠角色”。他说:“吃饭,这是保命的事情,只有会做饭的人才能掌握其中的精髓。”人生的荣华富贵,不断追求,也不过是为了衣食住行,然而,吃却在这其中却占据首位。所以,他跟秦王说了这样一番话:

“儿子,你可听好了,你吃的饭菜,都是这个厨子做出来的,你不把厨子当人看,随意虐待他,是不可取的。因为,吃的东西是要入口的,你得罪了厨子,他要是往你的饭食里面吐口水,或者弄点鼻屎、污物什么的放在里面,你能知道吗?而且,这还是小事儿,要是他记恨于你,在你的食物里面下点毒药,你命恐怕都保不住了。听说你稍有不悦就打厨子,那就更不可取了。”

虽然,朱元璋的想法有点与众不同,批评和分析的言论也有点龌龊,但是,话糙理不糙,还是比较精辟的。

也不知道为什么,貌似朱家的孩子跟厨子总是过不去,这刚说完秦王打厨子的事情,晋王朱棡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在去太原的路上,羞辱了随行的膳夫。这次晋王犯错,又被朱元璋知道了,他真的是被这帮任性的孩子给气坏了,怎么说大家都不听呢?

于是,朱元璋立刻命人,以八百里加急快马,连夜传谕旨到晋王手中,让他好好的对待这个厨子,不要再打骂了,这速度真是比遇到重要军情还紧急。在给晋王的谕旨中,朱元璋这样苦口婆心地说道:“当年,为父我在群雄鹊起的时候,能够平定乱世靠的是手腕和手段,对于那些乱臣贼子,我从来没有害怕和姑息过。但是,只有厨子徐兴祖,跟随我二十三年了我一直善待于他,从来都没有欺辱过这个人。”

朱元璋也算是一位乱世枭雄,算是枪杆子里打出来的政权、江山,可以说是杀人无数,但是,为什么他会对一个伙夫另眼相看呢?难道,杀一个厨子,真的比杀了自己的左膀右臂,功勋重臣还要严重吗?关于这个疑问,朱元璋没有明确答复,也有可能的确如此,但是,由于后来的秀才们认为,朱老爷子的解释太过直白,不像是从皇帝口中说出来的话,所以,就没有写在相关的历史资料之中。

想来,这么多亲王去往自己的封地,路途之遥、人员之多,各种杂事一定不少。

但是,朱元璋却唯独因为两个皇子打了厨子的事情而大动肝火,耿耿于怀,还专门派人八百里加急去传书、训导,足见,他心中自有自己的思量。因为,朱元璋很明白,无论是陈友谅张士诚,还是胡惟庸蓝玉,他们想要杀自己,都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自己身在宫中,这些人只有借助举兵进犯,才有可能危及到自己,而自己也不是束手就擒的,怎么也能抵挡一阵子,总不至于马上就输了,也不会立马就没命了。所以,他对这些人的明枪来犯并不害怕。但是,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他最怕的就是这些人有可能买通自己身边的人暗下毒手,最终,让自己在没有防范之下就一命呜呼了。

然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除了侍寝的宫女之外,还有什么人可以轻易接近皇帝,杀他于无形之间呢?

无非就是两种人:

一个是厨师;

另一个就是剃头的。

所以,直到现在,我们才明白,为什么朱元璋说不能得罪厨子了。

那么,到了剃头匠这里,也就更不难理解了。皇帝身边除了可以带刀的侍卫之外,敢在御前“挥刀”的人,也就只有剃头匠了。

可以说,在朱元璋的眼里,剃头匠的“危险性”比侍卫可要大太多了。因为,侍卫们的刀都是藏在剑鞘之中,想要拔出来动作是很大的。而剃头匠呢,都是一把把小利刀儿,小而快,短而精,很可能,被剃头的人还没看清楚,这把小小的剃刀就已经在自己龙喉之前横飞而过,命比胡子还先没。

想来朱元璋当时理发、剃胡子的时候,一定跟我们这种普通的老百姓一样,张口闭口就是“师傅您好!师傅您辛苦了!”而且,这不光是停留在口头上的感谢,还有真金白银的赏赐,甚至,还会封他们个大官做做。比如:朱元璋提到的那个叫徐兴祖的厨子,后来,就做了光禄寺卿,而剃头匠杜安道等人也做过太常寺卿,这些可都是位居从三品的大官了。

归根结底,朱元璋还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被厨子所害。

参考资料:

【《明史·太祖本纪》、《明实录·太祖卷》、《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明史纪事本末》】

更多文章

  • 明朝真的只有4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吗?看了才知道清朝多么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领土比你想象中的大,明朝的土地最大有多大,真实的明朝与清朝

    一,疆域判断标准的确立首先我们要将中国古代的势力范围做一个区分。第一部分,也就是帝国的核心部分,设置正式的地方行政体系来管辖,如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州郡县制,唐宋的道路制,元明清的行省制等。这一部分无疑是一个王朝实实在在的领土,而明朝从建立到灭亡基本都掌握着两京十三省地区,十三省分别是山东、山西、河南、

  • 为什么说高俅是宋朝为数不多的,能逃过现世报的幸运儿?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高俅到现在多少年了,宋朝是否有高俅这个人,宋朝高俅是个什么样的人

    北宋末期,三衙的最高长官是何许人也?这人我们并不陌生,《水浒传》开篇发迹的“大反派”高俅。高俅是个没有被写进《奸臣传》的奸臣,这是毋庸置疑的。《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老爷子写的诸多坏事,虽然未必都是高俅做的,但他也没少结党营私鱼肉百姓。可即便是高俅高太尉,在“六贼”的评选中依旧落榜,可见,宋徽宗时期官

  • 和珅和纪晓岚在历史中的关系也和影视剧中一样,总是针锋相对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和珅与纪晓岚历史上真实关系,和珅和纪晓岚是同一时期的人物吗,和珅与纪晓岚的史实

    大部分时间里,如果两人真的有机会相处,可能更像《乾隆王朝》里那种格局,以和珅马首是瞻。实际上从两个人的年纪上的差距、两人入仕的不同方式、以及不同职务和身份,就可以看出来两人不是一路人。纪晓岚出生在雍正2年,乾隆19年的进士,正常科举资历仕途,早年应该也是意气风发。一心成就点什么功业的。但是,乾隆33

  • 决定大清国运的鸦片战争八里桥之战,30000清军为何会败得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鸦片战争清军真实实力,鸦片战争清军惨败,鸦片战争八里桥之战总结

    为何号称强悍的清军骑兵会遭遇如此一边倒的战绩,看一下整个战争过程。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战役,大致集中在三次大沽口战役和八里桥之战。第一次大沽口战役规模不大,英法联军以炮艇掩护1000多人的陆战队登陆,清军的炮台发挥了一些作用,对联军造成百余杀伤,但在联军登陆后,清军在近战中无法抵抗,战死300多人后

  • 甲午战争中日两国在大战,朝鲜王朝当时在干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日甲午战争真实记录,甲午战争是中日争夺朝鲜吗,老梁说中日甲午

    也正是因此,中国任何一个中学生都会学到这段历史,大家都知道,甲午战争的导火索是朝鲜,最初的主战场也都是在朝鲜,清军海陆军腐败无能,兵败如山倒,日军在朝鲜半岛一路北进,打入中国境内,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在朝鲜打的,那朝鲜当时是个什么情况呢?似乎从来没人介绍朝鲜王朝当时

  • 纳兰性德非常凄美的一首词,句句发自肺腑,满满的深情与不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纳兰性德最深情的诗,纳兰性德最唯美的一首词,纳兰性德17首爱情词

    说起他的一生,可所谓精彩纷呈。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岁中举人,十九岁为贡士,二十二岁便成为进士,其才气被康熙皇帝所赏识,因而留其在身边作御前侍卫。他一生中多次跟随皇帝寻访游历,唱和诗词,被当时人们所惊叹,称之为文武兼备的少年英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为他人所羡慕的当朝红人,

  • 普通人想飞黄腾达,曾国藩:这两点必须牢记,成功会离你越来越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曾国藩成功的三大要诀,曾国藩成功的五个标准,浅谈曾国藩的成功之道

    其实他的天赋并没有那么出色,像他少年读书这些故事,在民间知名度已经很高。可这样的一个人,居然就能有后来的成就,他与生活中的普通人相比到底有哪些差距呢?最初的曾国藩与普通人一样,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做的并不好,甚至好几次差点丢掉性命。最初他负责地方团练,自己也是豪情万丈,打算要立即训练出一支铁军,为此他

  • 顺治英年早逝,康熙年纪尚幼:清朝是如何度过了四臣辅助的七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顺治与康熙是什么关系,顺治出家时康熙多大,康熙五次寻找顺治

    一,顺治去世,四辅臣执政1661年,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突然病重,他才亲政10年呀,在历史上也是一位贤明的皇帝。他是一位“立志高远、孜孜求治、以明君圣王自期的有为皇帝,负有‘一夫不获,罪在朕躬’的历史责任感。顺治帝是汉化的积极推动者,其自罪帝王观念是儒家帝王思想、天人感应理论与清初特殊的政治局势共同

  • 为和心上人团聚杀死儿子,细侯如此狠心,蒲松龄为何还称她是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蒲松龄19岁照片,蒲松龄考上进士了吗,蒲松龄寿命多少

    在和心上人团聚的过程中,细侯做了一件非常令人不解的事情,就是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这一点,令细侯这个人物充满了争议,连蒲松龄也评价她实在是天下之忍人。俗话说,虎毒不食子,那么作为母亲的细侯,又为什么要狠心杀害自己的孩子呢?细侯的名字,寓意就是守信重诺细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从蒲松龄给她取的这个名字

  • 如果雍正统治60年,乾隆只有13年,清朝会发展成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历史讲解雍正,雍正时期的清朝怎么样,雍正在清朝的实力

    雍正皇帝的出发点是很好的,目的是为了挽回朝廷已然出现的颓废之势。但是,也正是由于雍正皇帝的铁面无私触动了一些人的奶酪,因而朝野之间便潜藏了一股反对雍正皇帝的势力。历史上,凡是统治者试图推行利国利民的新政策时,总会遭到一些顽固守旧势力的质疑和反对。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时,就曾先后遭到了甘龙、杜挚,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