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献忠的兴亡:一将功成万骨枯,兴亡都是百姓最苦

张献忠的兴亡:一将功成万骨枯,兴亡都是百姓最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916 更新时间:2024/1/26 16:32:06

一,流动作战,落入了明朝的天罗地网

1606年,张献忠出生于陕西定边县,和李自成是一年出生。后来因犯法当斩,但是被主将陈洪范放过一马,从此张献忠流落民间。1628年,明朝爆发了王嘉胤、高迎祥等领导的农民起义。

1630年,张献忠加入了王自用的起义军,其部队成为了王自用三十六营中最强劲的一个营,势力不断发展壮大。1633年,张献忠又成为了高迎祥主盟的十三家之一。

农民军一般都处于流动作战中,张献忠也不例外。1634年,张献忠试图入川,攻陷了夔州。这时候重庆的女将秦良玉提兵赶来,张献忠不敢与之交战,选择逃走。随后,秦良玉和马祥麟对张献忠前后夹击,让张献忠败走湖广。

1635年,十三家农民军首领在河南荥阳举行军事会议,决定分兵出击,冲出河南,打破明军的围剿计划。张献忠带领东路主力部队负责东进,向明朝的中都凤阳推进。这一次,张献忠获得了巨大的胜利,不到半天就攻陷了凤阳,全歼凤阳的两万守军。这时候,张献忠的本性开始暴露了,他挖了朱元璋的祖坟,破坏了皇陵,将凤阳的富人杀得一干二净。

因为分赃不均,李自成和张献忠在凤阳之战后出现了裂痕,为后来农民军的分裂埋下了隐患。

张献忠在凤阳的行为让崇祯皇帝大怒,他调遣重兵追杀张献忠。张献忠则忽东忽西,转战各省,让明军顾头不顾尾,最终打破了明军的围剿计划。随后明朝调遣洪承畴进入陕西和农民军作战,张献忠击溃其分支部队,再次转战到了河南。到1636年,张献忠的部队发展到了10万人。

就在1636年,明末农民起义遭到了重大的挫折。这一年,明军将领孙传庭击溃了农民军主力,高迎祥遇伏被捕杀。高迎祥被杀后,义军联盟解体,各支义军各自为战,缺乏合作。李自成退守陕西,而张献忠则在河南孤军奋战。

1637年,杨嗣昌带领10万明军,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策略,限制义军的流动性,各个击破。此后的两年,义军陷入了危机之中。当年,李自成部被洪承畴、孙传庭击溃,李自成逃到了商洛,隐姓埋名。

张献忠则被迫接受兵部尚书熊文灿的“招抚”,暂时投降明朝。但是张献忠却拒绝改编自己的部队,使得自己的部队保持了独立性。在投降期间,张献忠集草屯粮,打造军器,招兵买马,训练士卒,伺机东山再起。

二,东奔西跑,屡败屡战,多次东山再起

正当明末农民起义陷入低潮的时候,清朝军队开始迂回入关侵扰。从1638年开始,清军先后四次从长城一线杀入河北、山西和山东等地,给北方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明朝为了对付入关侵扰的清军,被迫将镇压农民军的洪承畴等人北调。1640年,皇太极调集主力进攻松锦,明朝又将关内的13万精锐大军调往了辽西战场。

关内的明朝主力军队调走之后,李自成和张献忠得以死灰复燃。1639年,张献忠在谷城再举义旗,反叛明军。随后,李自成也重整旗鼓,向中原挺进。李自成的部队发展迅速,很快就发展到了数万,占据了河南。张献忠深知无法和李自成争锋,于是避其锋芒,向南方发展。

1639年,张献忠在湖北房县击溃了左良玉、罗岱的军队。崇祯皇帝对这次失败非常生气,他捕杀了熊文灿,将左良玉连降三级,改派杨嗣昌督师。杨嗣昌故技重施,再次推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战略。这个政策再次生效,张献忠屡战屡败。

1640年,张献忠在枸坪关被左良玉击败,被迫转入四川。在入川途中,张献忠又遭到郑崇俭和左良玉的夹击,伤亡惨重。随后,张献忠遭到了湖广、四川和陕西三省军队的围剿,陷入了困境。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张献忠贿赂左良玉,用兔死狐悲的道理进行游说。当明军松懈的时候,张献忠立即组织部队向四川方面挺进,打破了三面围剿。

此后的张献忠就在四川转战。1641年,张献忠在开县黄陵城击溃了明军。随后,张献忠又带领部队出川,攻克了襄阳。襄阳的陷落标志着明朝的“四正六隅”计划被完全粉碎,杨嗣昌忧惧而死。

杨嗣昌去世后,崇祯皇帝让陕西三边总督丁睿接任督师,继续围剿义军。在丁启睿的强势进攻下,张献忠又遭遇了几次惨败。1641年九月,他被左良玉、王允成连续击败。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张献忠选择了投靠李自成。然而李自成想改编他的部队,张献忠不愿意,两人就彻底闹翻了。

不久,丁启睿和左良玉等明军主力北上进攻李自成,使得南方兵力相对空虚。于是张献忠趁机攻破亳州,重整旗鼓。1642年,张献忠攻破了安徽多城,使得江南震动。1643年,张献忠又转战湖北,攻破了武昌城、洗劫了楚王宫的金银财宝,并且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

在国难当头,崇祯皇帝正在北京为财政危机忙着焦头烂额,而明朝藩王还有如此多的财产,可见他们对民间的搜刮多么严重,也说明他们根本就将社稷兴亡抛在了脑后。张献忠在楚王宫洗劫的金银成为了后来“江口沉银”的主要部队。

三,短命的大西政权,永远的历史罪人

攻占武昌后,张献忠自称“大西王”,准备建立政权,并开科取士,招揽人才。可是左良玉对张献忠不断追杀,使得张献忠难以在湖北站住脚。于是他放弃了湖北,转载到了湖南。在湖南,张献忠宣布废除三年的粮食税收,并禁止军队劫掠。这时候的张献忠还算是一个合格的地方军阀。

左良玉:张献忠一生的敌人

张献忠得到湖南全境后,又派军攻占了江西大部分地区。然而好景不长,左良玉等再次带领军队反扑,张献忠在江西找到了失败。在江西的惨败让张献忠认识到建立一个稳定的后方基地的重要,他决定再次进军四川,而这也是四川百姓噩梦的开端。

1644年,清军已经入关,开始对李自成作战。张献忠则向四川推进。张献忠为了彰显自己的赫赫武功,将没有主动投降的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六月,重庆陷落,张献忠下令“男女皆断右手”,《明季南略》记载:“砍手者三十余万人,流血有声。”重庆周边的州县居民“刳耳鼻,断一手,驱徇各州县”。攻陷成都后,张献忠下令屠杀三日。

1644年十一月,张献忠在成都称帝,正式建立了“大西”政权。他又下令开科取士,任命文武官员,颁行货币,减免租税,并严禁军队烧杀抢掠。然而这些只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张献忠依然在成都进行小规模的屠杀,许多内容被详细记载于欧洲两位传教士的《圣教入川记》。

1644年的局势

1645年,清朝已经剿灭李自成,击溃了弘光南明政权,开始将张献忠作为下一个进攻的目标。同时,四川境内各州县也不断反对反抗,联合南明的军队向张献忠发动进攻,使得重庆和宜宾等地被南明收复。张献忠四处镇压四川人民的反抗,疲于奔命。张献忠因此对四川人恨之入骨,他以科考为名将5000多士人骗到成都大慈寺集中屠杀。

1646年,多尔衮派遣豪格、吴三桂向四川进军,很快占据了汉中。这时候,张献忠正和南明军队在川南拉锯,被参将杨展击败,被迫退回成都,陷入了包围状态。七月,他决定放弃成都,重新采取流动作战的方针。他制定了狂妄的征服亚欧大陆的计划。(在传教士的传播下,张献忠在四川了解了世界地理知识)。

放弃成都之前,他下令屠杀成都20万居民。九月,张献忠的部队在岷江被南明截击,张献忠抢掠来的金银财宝基本全部沉没到了岷江江口,这就是“江口沉银”的传说。

江口沉银

1646年11月末,张献忠的部下刘进忠叛变投降了清军。清军以刘进忠为向导,出其不意地对大西军发动了进攻。张献忠临急应战,遭遇了惨败,自己也中箭而死。此后,南明军队和清军为了争夺四川而反复拉锯,给四川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最终是清军获得了胜利。

张献忠去世后,他的部下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冯双礼等带领大西军转战到了西南,和永历政权合流,发动了第三次抗清的高潮。

在2010年召开的首届“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全国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专家都肯定了张献忠的军事才华。实际上,张献忠的军事能力并不算突出。他在和明朝军队的战斗算是互有胜互,而且这些明军并不是精锐部队。在建立“大西”政权后,他大兴土木,大肆屠杀,给四川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可以说,张献忠是一位不合格的农民起义领袖,因为他的暴政,使得大西政权很快就土崩瓦解了,而他却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更多文章

  • 采石之战:金国一统天下的美梦破灭,南宋也错失收复中原的良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金国最后一次进攻南宋,南宋与金国的大战,采石之战南宋大败金军60万人

    一,完颜亮的野心——撼摇霹雳震山河自从“绍兴和议”后,宋金对峙的局面就形成了。不过,宋金对峙,是一种不平等的对峙,南宋必须对金国称臣纳贡,沦为了金国的藩属。为了尽可能控制南宋朝政,金国以旧帝宋钦宗来威胁宋高宗,并扶持秦桧这样的亲金派分子,如此,南宋就沦为了金国的傀儡。1155年,秦桧去世,但是降金求

  • 朱元璋天不怕地不怕,唯独对这两类人心生畏惧,多数人难以理解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最怕哪三种人,明朝皇帝对朱元璋有多畏惧,朱元璋为什么不敢动这3个人

    在封王后的第八个年头,朱元璋又将这些已经封王,并长大成人的儿子们都送去了他们的封地,在大明周边各地驻守藩国,以保朱家王朝的丰功伟业。京都和各个封地的距离遥远,所以,儿子们要前往藩国,都需要在文武官员的陪同、士兵部队的护送之下,长途跋涉才能抵达。之后,朱元璋在跟这些远赴藩国的儿子们挥泪告别之后,回到了

  • 明朝真的只有4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吗?看了才知道清朝多么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领土比你想象中的大,明朝的土地最大有多大,真实的明朝与清朝

    一,疆域判断标准的确立首先我们要将中国古代的势力范围做一个区分。第一部分,也就是帝国的核心部分,设置正式的地方行政体系来管辖,如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州郡县制,唐宋的道路制,元明清的行省制等。这一部分无疑是一个王朝实实在在的领土,而明朝从建立到灭亡基本都掌握着两京十三省地区,十三省分别是山东、山西、河南、

  • 为什么说高俅是宋朝为数不多的,能逃过现世报的幸运儿?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高俅到现在多少年了,宋朝是否有高俅这个人,宋朝高俅是个什么样的人

    北宋末期,三衙的最高长官是何许人也?这人我们并不陌生,《水浒传》开篇发迹的“大反派”高俅。高俅是个没有被写进《奸臣传》的奸臣,这是毋庸置疑的。《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老爷子写的诸多坏事,虽然未必都是高俅做的,但他也没少结党营私鱼肉百姓。可即便是高俅高太尉,在“六贼”的评选中依旧落榜,可见,宋徽宗时期官

  • 和珅和纪晓岚在历史中的关系也和影视剧中一样,总是针锋相对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和珅与纪晓岚历史上真实关系,和珅和纪晓岚是同一时期的人物吗,和珅与纪晓岚的史实

    大部分时间里,如果两人真的有机会相处,可能更像《乾隆王朝》里那种格局,以和珅马首是瞻。实际上从两个人的年纪上的差距、两人入仕的不同方式、以及不同职务和身份,就可以看出来两人不是一路人。纪晓岚出生在雍正2年,乾隆19年的进士,正常科举资历仕途,早年应该也是意气风发。一心成就点什么功业的。但是,乾隆33

  • 决定大清国运的鸦片战争八里桥之战,30000清军为何会败得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鸦片战争清军真实实力,鸦片战争清军惨败,鸦片战争八里桥之战总结

    为何号称强悍的清军骑兵会遭遇如此一边倒的战绩,看一下整个战争过程。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战役,大致集中在三次大沽口战役和八里桥之战。第一次大沽口战役规模不大,英法联军以炮艇掩护1000多人的陆战队登陆,清军的炮台发挥了一些作用,对联军造成百余杀伤,但在联军登陆后,清军在近战中无法抵抗,战死300多人后

  • 甲午战争中日两国在大战,朝鲜王朝当时在干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日甲午战争真实记录,甲午战争是中日争夺朝鲜吗,老梁说中日甲午

    也正是因此,中国任何一个中学生都会学到这段历史,大家都知道,甲午战争的导火索是朝鲜,最初的主战场也都是在朝鲜,清军海陆军腐败无能,兵败如山倒,日军在朝鲜半岛一路北进,打入中国境内,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在朝鲜打的,那朝鲜当时是个什么情况呢?似乎从来没人介绍朝鲜王朝当时

  • 纳兰性德非常凄美的一首词,句句发自肺腑,满满的深情与不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纳兰性德最深情的诗,纳兰性德最唯美的一首词,纳兰性德17首爱情词

    说起他的一生,可所谓精彩纷呈。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岁中举人,十九岁为贡士,二十二岁便成为进士,其才气被康熙皇帝所赏识,因而留其在身边作御前侍卫。他一生中多次跟随皇帝寻访游历,唱和诗词,被当时人们所惊叹,称之为文武兼备的少年英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为他人所羡慕的当朝红人,

  • 普通人想飞黄腾达,曾国藩:这两点必须牢记,成功会离你越来越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曾国藩成功的三大要诀,曾国藩成功的五个标准,浅谈曾国藩的成功之道

    其实他的天赋并没有那么出色,像他少年读书这些故事,在民间知名度已经很高。可这样的一个人,居然就能有后来的成就,他与生活中的普通人相比到底有哪些差距呢?最初的曾国藩与普通人一样,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做的并不好,甚至好几次差点丢掉性命。最初他负责地方团练,自己也是豪情万丈,打算要立即训练出一支铁军,为此他

  • 顺治英年早逝,康熙年纪尚幼:清朝是如何度过了四臣辅助的七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顺治与康熙是什么关系,顺治出家时康熙多大,康熙五次寻找顺治

    一,顺治去世,四辅臣执政1661年,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突然病重,他才亲政10年呀,在历史上也是一位贤明的皇帝。他是一位“立志高远、孜孜求治、以明君圣王自期的有为皇帝,负有‘一夫不获,罪在朕躬’的历史责任感。顺治帝是汉化的积极推动者,其自罪帝王观念是儒家帝王思想、天人感应理论与清初特殊的政治局势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