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夏商周的“夏朝”,到底存在吗?为何西方学者质疑,中国学者坚信

夏商周的“夏朝”,到底存在吗?为何西方学者质疑,中国学者坚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43 更新时间:2024/1/17 18:44:46

按照《竹书纪年》的说法,夏朝从大禹开始,共传了14代,经历了17个王,总共存在471年(一说432年)。1949年后,中国历史教科书将夏的范围定为前21世纪~前16世纪。

然而,对于这几百年发生的事,我们知之甚少,文献记载也很匮乏。这也是西方学者质疑中国夏朝存在的根本原因所在。甚至有很多学者还肯定的否定中国夏朝的存在。

大禹治水、禹受舜禅、夏夺位、太康失国、少康中兴、夏暴政等为数不多的几件事,自然难以服众。民国时期,“古史辨”的发起人顾颉刚还曾大胆地提出:

1、历史上广为人知的大禹或许根本不存在。禹是神话的产物,不是人。

“商族认禹是下凡的天神,周族认禹是最古的人王”,禹和夏没有关系。顾颉刚推测,“禹或是九鼎上铸的一种动物”,而古人又视鼎为夏人所制,于是将两者联系在了一起。

2、夏启、少康、太康等夏朝人和事,都是先秦、两汉的人所编造的,是一种“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夏朝的存在,都是不客观的。只有依靠考古发现来确定夏朝的存在,才是最合理的。而非文献去考察夏朝史事。

关于夏朝的有无,中外学者之间还存在相当程度的对立。

多数中国学者相信夏朝的存在。这种相信,主要基于两点:

一、从文献逻辑上可以得到验证。

《尚书·周书》中,有关于夏朝的记载,先秦史学者周凤瀚认为,“西周早期文献已言及夏,时克商未久,商遗民众多,如果周人生生地造出一个虚构的夏来,用以宣传周到商,犹如商代夏,是秉承天命,那么如何能使早已有历史典册的商遗民相信?”

同时,《史记》中的商朝世系,已得到甲骨文的验证,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司马迁关于夏世系的记述,也不会没有依据。

二、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发掘。

上世纪五十年代,二里头文化遗址在河南登封玉村被发现。二里头文化遗址分布在豫西、晋南地区,同文献中夏人所居的地域大致吻合。通过碳十四测定,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址,约在前2395年~前1625年,也与夏朝纪年相当。

二里头遗址占地面积非常大,总占地面积共有300万平方米,同时经过对遗址的研究,发现在这片遗址最繁荣的时候,人数最多达到了3万。且遗址的原建筑宏伟,工程量极大,原始部落是无法达到这样的规模的。如果没有统一的管理,是无法将建筑建造的如此宏伟。

另外,在二里头遗址,还发现有“一号宫殿”、“二号宫殿”,规模较大;同时有陪葬丰富的“奴隶主墓坑”。中国学者们大都认同此处是古代的一处大都邑。

然而即使有这些证据的佐证,西方人仍然不相信夏朝存在。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夏朝缺乏文字记载,不仅仅现在没有找到夏朝相关的记载,就连商朝也没有对夏朝进行文字记载。即使是在后期发现的甲骨文中,也没有任何关于夏朝的记载。

有学者在解读《尚书》《竹书纪年》关于夏朝的内容时指出:前者成书于西周,不能排除夏朝是西周统治者为周灭商寻求合法性,而杜撰出来的王朝;后者是魏国史书,成书于战国中期,距离夏朝至少有1000多年时间,可信度不高。

另外,关于中国学者对二里头文化的解读,目前也未能在国际上取得共识。比如,美国学者索普认为,一看到大型的夯土基址,就判断为“宫殿”,是不妥的。

“二里头的宫殿只有一个单一空间的前庭,无法容纳觐见的百官,不符合西周对宫廷的描述,它可能是某种类似宗庙的建筑”。何况二里头的墓葬群在规模和随葬品质量上,也远不及陶寺或良渚的大墓”。由此断定,二里头遗址应该不是夏朝的都城所在。

读者们,关于“夏朝到底存在吗”,大家有何看法呢?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更多文章

  • 为何商纣王暴虐无道,姜子牙还封他为天喜星,这个神是干啥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纣王死后为什么封为天喜星,纣王真的是一位残忍无道的暴君吗,姜子牙当场宣布纣王的十大罪状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这样描述商纣王:“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而在小说《封神演义》中,纣王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反派,不过最终还是被姜子牙封了个“天喜星”的神职。但这个神仙似乎很少被人们提及,他到底负责什么呢?《封神演义》是一部创作于明代的长篇小说,此书以武王伐纣为主要故事脉络,全

  • 为什么中国所有的神话都发生在周朝以前?背后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为什么神话都在周朝之前,周朝1800个诸侯国,周朝前有神话传说吗

    那么问题来了,难道在周朝之前,中国大地上真的有修仙者的存在吗?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的人都是有自己的看法的,有的人认为存在,有的认为不存在,并且都有自己的理由。有人认为修仙者是存在的,即使到了今日都没有消失,只是躲了起来,没有为人们所知罢了。在这类人的眼中,我国的修仙历史其实从远古时期就开始了,在春秋

  • 决定中国300年命运的萨尔浒决战:明朝为何会输得如此狼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能改变萨尔浒吗,明朝的萨尔浒之战,萨尔浒和明末的关系

    一,战争爆发的原因1613年,努尔哈赤吞并乌拉部,标志着除了叶赫部之外,努尔哈赤基本实现了对女真部落的统一。当年,努尔哈赤对叶赫部发动了进攻,叶赫部赶紧向明朝求援。明朝万历皇帝如梦初醒,赶紧出兵干涉,警告努尔哈赤不要再行兼并之事。事情发展到了如此地步,努尔哈赤已经别无选择,只能对明朝宣战。努尔哈赤统

  • 朱棣只是打下南京,凭什么能当皇帝,让其他地方的人也臣服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棣是怎么打到南京的,朱棣只是打下南京为何能做皇帝,朱棣打下南京后的下场

    建文削藩,本质就是皇权和地方权力的矛盾,由朱棣来牵头完成对皇权的冲击,但是朱棣最终也成为了皇权,但按理来说,靖难之役朱棣本来就是极其弱势的一方,当他当上皇帝后,别的王爷们怎么可能忍得住他呢?说忍得住,还真的是忍得住!在自然界的定律中,外在的压力,是保证内部维持稳定的重要元素,这便是“熵增”的意义,而

  • 明朝是如何自毁长城?袁崇焕舍命抗金,却落得个抄家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袁崇焕的死因,东莞石碣袁崇焕资料,明朝怎么评价袁崇焕的

    一,以孤城坚守辽西袁崇焕,广东东莞人,35岁考中进士,担任福建邵武知县。他这个人有个不好的习惯,喜欢到处吹牛,当然也可以说叫做关心国事。当时明朝10万大军在萨尔浒惨败,袁崇焕就吹牛:要是我镇守边疆,还有萨尔浒之战的惨败吗?有什么吹牛是坏事,毕竟明朝锦衣卫很多,到处都是东厂的爪牙。有时候又是好事。16

  • 活到了81岁的赵构,为何56岁就退位,选择把皇位传给赵匡胤一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构是赵匡胤的什么人,赵匡胤与赵构谁厉害,赵匡胤和赵构是同宗吗

    赵构虽然风评差,但风评只关乎品德,性格和行为,与头脑和能力无关。1127年,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军一锅端,北宋灭亡,一时天下群龙无首,各地称王称霸者此起彼伏。赵构能够崛起,开创南宋王朝,必然是有两把刷子的。更何况,这一年赵构才20岁。作为艺术家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字,北宋末代皇帝宋钦宗赵桓的九弟,赵构从

  • 宁远之战:明朝在生死关头自毁长城,袁崇焕在绝境中创造奇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袁崇焕大战宁远,明末将领袁崇焕宁远大捷,袁崇焕为什么会取得宁远大捷

    一,将相失和,广宁沦陷辽东沦陷之后,朝廷震动,“河西军民尽奔,自塔山至闾阳二百余里,烟火断绝”。明朝文武百官将辽西视为最后的防线,广宁就成为了最关键的堡垒。广宁,就是现在的锦州,是通往东北的要塞。在明代,广宁就是辽东仅次于辽阳的大城市,设有重兵驻防。但是辽东沦陷后,广宁的军民大量逃亡,这里变成了一座

  • 赵匡胤虽武夫出身,但他拿捏人心的本事,一般人根本比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赵匡胤个人能力,赵匡胤有多猛,赵匡胤真正的心计

    下面,笔者就说两个关于赵匡胤的故事:第一个,陈桥兵变过后,赵匡胤带着部下返回开封。赵匡胤来到皇宫之后,看到一位美人怀抱小孩,于是,便凑上前去问小孩是何许人也,美人答道:“这是世宗的皇子。”当时范质、赵普、潘美三人相伴在赵匡胤左右,赵匡胤对三名部下问道:“这该如何是好?”刚刚归降的范质沉默不语,赵普则

  • 朱元璋大量分封藩王,结果他们的后代成为了国家供养的“寄生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在北方长城一线,朱元璋分封了宁王、燕王、晋王、代王、秦王等诸王,他们掌握重兵,有利于抵御蒙古。除了边疆之外,朱元璋也在全国重要的地方分封藩王。这些诸王没有重兵,只能掌握少数的护卫军。在朱元璋看来,自己的子孙控制了全国要地,明朝就能够传到千代万代了。建文帝和永乐年间,朝廷推行“削藩策”,诸王的权力遭到

  • 明朝的定都问题:迁都北京到底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为什么要迁都北平,明朝迁都去南京的原因,明朝迁都原因有哪些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定都南京。早在1533年,朱元璋就攻陷了南京,以此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并初步建立了政权。朱元璋说“金陵险固,古所谓长江天堑,真形胜地也。仓廪实,人民足,吾今有之。”此后,朱元璋凭借江南的富庶,南京的龙盘虎踞,成功地削平南方诸侯,推翻元朝。但是朱元璋对定都南京还是不太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