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认出1个字,奖励10万元!甲骨文,是如何被“读”出来的?

认出1个字,奖励10万元!甲骨文,是如何被“读”出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788 更新时间:2024/3/16 22:54:22

甲骨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在已知的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一脉相承,绵延至今。

据记载,从1899年甲骨文首次发现,现在分布在全世界的甲骨文收藏估计在13万到15万片之间,总共记载的字数达到4300余个。但目前,甲骨文的释读仍处在瓶颈期,仍有一大半的字有待破解。

只有破解文字,才能读懂历史。甲骨文释读不仅对中国学者,乃至对全世界古文学者都是极大的挑战。为了能够尽快解开每个甲骨文字背后隐藏的文化谜题,暨甲骨文发现研究120周年大庆之际,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日前海内外公开征集甲骨文释读成果,来破译这一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老文字。

据悉,文化学者只要破译出一个未释读的甲骨文字,经专家鉴定确认后,即可获奖励10万元。2018年,南开大学蒋玉斌教授曾凭论文《释甲骨金文的“蠢”——兼论相关问题》获得一等奖10万元。

那么,甲骨文是如被“读”出来的呢?学者们都用什么依据来破译?

我们先了解一下甲骨文发现的过程。

甲骨文最早发现于1899年。相传,清末国子监祭酒懿荣到中药房抓药,意外发现了一味药材“龙骨”有很多划痕,类似篆文。而王懿荣正好是清末一位酷爱金石、热衷收藏、兼通中医的学者。他很快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种古老的文字。

于是,王懿荣开始着手通过多种方式搜集这种有特殊符号的“龙骨”,短短时间内竟然积攒了1500多片。但遗憾的是,他还没开始研究,就在八国联军进京后自尽殉国。

王懿荣死后,其子为了偿还债务,将大部分“龙骨”出售给刘鹗。刘鹗购得王懿荣旧藏后,开始花费更大的力气收藏甲骨,数年之间已收集了5000多片。

1903年,刘鹗从自己的甲骨收藏中精选墨拓了1058片,以石印本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铁云藏龟》。如果说王懿荣是发现者,那么刘鹗就是甲骨文的开拓者。

在《铁云藏龟》的自序里,刘鹗写出了他认出的40多个字,这也是首批被释读的甲骨文字。但是,刘鹗只是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却没有介绍释读的具体方法。

后来,另一位学者孙诒让在研究了甲骨文后,认出了185个字。他使用的方法是:

“略摭金文、龟甲文、石鼓文、贵州红岩古刻,与《说文》古籀互相勘校,揭其歧异,以箸渻变之原,而会最比属,以寻古文、大小篆沿革之大例”。

简单说,孙诒让的主要方法就是古文字字形比较与偏旁分析,这是很经典的文字学研究方法。

到了民国时期,甲骨文研究释读开始大放异彩,出现了著名的“甲骨四堂”。所谓“甲骨四堂”,分别指的是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因四人字号中均有“堂”字而得名。

1914年,罗振玉出版了《殷虚书契考释》,标志着甲骨文进入了考释时期。他用了更为简捷的逆推法,从《说文解字》的字形倒推到金文以至甲骨文。他最早释读了一些殷商先王先妣的名号,并反过来用卜辞证实《说文解字》存在的讹误。他一生释读了571个字,占今天所释读全部甲骨文的四分之一多。对甲骨文研究释读成就最大。

1917年,王国维著《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甲骨文又进入一个新的史料时期。王国维的研究方法已不偏重于单纯的文字考证,而是将文字放在具体历史语言环境里,结合所有辞例释读甲骨文字。

从数量上看,王国维释读出的文字仅有10来个,远不如孙诒让、罗振玉,但其释读成果却具有非凡的史学价值,大大地推动了商代史的研究。

1933年董作宾发表了《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提出甲骨文断代的十项标准,并将甲骨文分为五期。他的主要功力不在于新文字释读,而是将已释读文字甲骨分期断代。

1930年和1931年,郭沫若相继发表了《卜辞中之社会》与《甲骨文字研究》,标志甲骨文研究进入综合论史时代。郭沫若“就诸家所已拓印之卜辞,以新兴科学的观点来研究中国社会的古代”,成为第一个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古文字的学者。

再往后,唐兰与于省吾的出现,更是将甲骨文的考释进行了理论系统化,但同时也是从此开始甲骨文的释读研究开始进入瓶颈期。

至今,甲骨上的3500个文字,也只有过半数被考释出来,而不少地名、人名、族名之类的专名,则难以释读。另外,对于已考释出来的文字,含义理解也存在一定争议。

由此,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向海内外公开征集甲骨文释读成果,是时代的产物,也将标志着甲骨文研究向新时代跨越和迈进。

读者们,关于“甲骨文的研究释读”,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更多文章

  • 夏商周的“夏朝”,到底存在吗?为何西方学者质疑,中国学者坚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夏朝属于史前时代吗,夏朝和夏商周的关系,夏商周的夏朝是怎么成立的

    按照《竹书纪年》的说法,夏朝从大禹开始,共传了14代,经历了17个王,总共存在471年(一说432年)。1949年后,中国历史教科书将夏的范围定为前21世纪~前16世纪。然而,对于这几百年发生的事,我们知之甚少,文献记载也很匮乏。这也是西方学者质疑中国夏朝存在的根本原因所在。甚至有很多学者还肯定的否

  • 为何商纣王暴虐无道,姜子牙还封他为天喜星,这个神是干啥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纣王死后为什么封为天喜星,纣王真的是一位残忍无道的暴君吗,姜子牙当场宣布纣王的十大罪状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这样描述商纣王:“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而在小说《封神演义》中,纣王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反派,不过最终还是被姜子牙封了个“天喜星”的神职。但这个神仙似乎很少被人们提及,他到底负责什么呢?《封神演义》是一部创作于明代的长篇小说,此书以武王伐纣为主要故事脉络,全

  • 为什么中国所有的神话都发生在周朝以前?背后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为什么神话都在周朝之前,周朝1800个诸侯国,周朝前有神话传说吗

    那么问题来了,难道在周朝之前,中国大地上真的有修仙者的存在吗?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的人都是有自己的看法的,有的人认为存在,有的认为不存在,并且都有自己的理由。有人认为修仙者是存在的,即使到了今日都没有消失,只是躲了起来,没有为人们所知罢了。在这类人的眼中,我国的修仙历史其实从远古时期就开始了,在春秋

  • 决定中国300年命运的萨尔浒决战:明朝为何会输得如此狼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能改变萨尔浒吗,明朝的萨尔浒之战,萨尔浒和明末的关系

    一,战争爆发的原因1613年,努尔哈赤吞并乌拉部,标志着除了叶赫部之外,努尔哈赤基本实现了对女真部落的统一。当年,努尔哈赤对叶赫部发动了进攻,叶赫部赶紧向明朝求援。明朝万历皇帝如梦初醒,赶紧出兵干涉,警告努尔哈赤不要再行兼并之事。事情发展到了如此地步,努尔哈赤已经别无选择,只能对明朝宣战。努尔哈赤统

  • 朱棣只是打下南京,凭什么能当皇帝,让其他地方的人也臣服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棣是怎么打到南京的,朱棣只是打下南京为何能做皇帝,朱棣打下南京后的下场

    建文削藩,本质就是皇权和地方权力的矛盾,由朱棣来牵头完成对皇权的冲击,但是朱棣最终也成为了皇权,但按理来说,靖难之役朱棣本来就是极其弱势的一方,当他当上皇帝后,别的王爷们怎么可能忍得住他呢?说忍得住,还真的是忍得住!在自然界的定律中,外在的压力,是保证内部维持稳定的重要元素,这便是“熵增”的意义,而

  • 明朝是如何自毁长城?袁崇焕舍命抗金,却落得个抄家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袁崇焕的死因,东莞石碣袁崇焕资料,明朝怎么评价袁崇焕的

    一,以孤城坚守辽西袁崇焕,广东东莞人,35岁考中进士,担任福建邵武知县。他这个人有个不好的习惯,喜欢到处吹牛,当然也可以说叫做关心国事。当时明朝10万大军在萨尔浒惨败,袁崇焕就吹牛:要是我镇守边疆,还有萨尔浒之战的惨败吗?有什么吹牛是坏事,毕竟明朝锦衣卫很多,到处都是东厂的爪牙。有时候又是好事。16

  • 活到了81岁的赵构,为何56岁就退位,选择把皇位传给赵匡胤一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构是赵匡胤的什么人,赵匡胤与赵构谁厉害,赵匡胤和赵构是同宗吗

    赵构虽然风评差,但风评只关乎品德,性格和行为,与头脑和能力无关。1127年,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军一锅端,北宋灭亡,一时天下群龙无首,各地称王称霸者此起彼伏。赵构能够崛起,开创南宋王朝,必然是有两把刷子的。更何况,这一年赵构才20岁。作为艺术家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字,北宋末代皇帝宋钦宗赵桓的九弟,赵构从

  • 宁远之战:明朝在生死关头自毁长城,袁崇焕在绝境中创造奇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袁崇焕大战宁远,明末将领袁崇焕宁远大捷,袁崇焕为什么会取得宁远大捷

    一,将相失和,广宁沦陷辽东沦陷之后,朝廷震动,“河西军民尽奔,自塔山至闾阳二百余里,烟火断绝”。明朝文武百官将辽西视为最后的防线,广宁就成为了最关键的堡垒。广宁,就是现在的锦州,是通往东北的要塞。在明代,广宁就是辽东仅次于辽阳的大城市,设有重兵驻防。但是辽东沦陷后,广宁的军民大量逃亡,这里变成了一座

  • 赵匡胤虽武夫出身,但他拿捏人心的本事,一般人根本比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赵匡胤个人能力,赵匡胤有多猛,赵匡胤真正的心计

    下面,笔者就说两个关于赵匡胤的故事:第一个,陈桥兵变过后,赵匡胤带着部下返回开封。赵匡胤来到皇宫之后,看到一位美人怀抱小孩,于是,便凑上前去问小孩是何许人也,美人答道:“这是世宗的皇子。”当时范质、赵普、潘美三人相伴在赵匡胤左右,赵匡胤对三名部下问道:“这该如何是好?”刚刚归降的范质沉默不语,赵普则

  • 朱元璋大量分封藩王,结果他们的后代成为了国家供养的“寄生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在北方长城一线,朱元璋分封了宁王、燕王、晋王、代王、秦王等诸王,他们掌握重兵,有利于抵御蒙古。除了边疆之外,朱元璋也在全国重要的地方分封藩王。这些诸王没有重兵,只能掌握少数的护卫军。在朱元璋看来,自己的子孙控制了全国要地,明朝就能够传到千代万代了。建文帝和永乐年间,朝廷推行“削藩策”,诸王的权力遭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