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灭匈奴用了200多年,唐朝灭突厥仅用40年,为何差距如此大?

汉朝灭匈奴用了200多年,唐朝灭突厥仅用40年,为何差距如此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818 更新时间:2024/1/16 7:25:40

一,汉唐建立初期的国力对比

汉唐两国建国之初的局势大体上是相同的。汉朝建立于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基础上,人口大量死亡,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根据相关资料的统治,汉初人口只有1000多万,可以说死亡过半。

刘邦

唐朝初期也相似,唐朝建立之前是隋末农民起义,唐朝建立之初还面临军阀混战。直到624年,唐朝才基本统一了内地。根据《中国人口通史》的资料得出,唐朝初期的人口仅为1500万。可以说汉唐建国初期是相似的。

但是汉朝初期的国力却远不及唐朝初期。汉朝能够建立,除了刘邦集团的奋斗之外,还有就是依靠诸侯的支持,刘邦实际上是做了诸侯的“盟主”。刘邦称帝后,异姓诸侯得以封邦建国。此后的几年时间,刘邦又花了大把精力去平定异姓诸侯。可刘邦又分封了刘氏诸侯,重蹈前车之覆。分封制的存在,严重分散了帝国的力量,导致汉朝无法集中力量对外。

七王之乱

唐朝的统一,主要是李氏凭借自己的军事力量削平了全国各大军阀,因此建国后并没有进行分封,实行了高度的集权。同时,唐朝继承了西魏以来兵农合一的府兵制,军事力量得到了保障。这些使得唐朝能够集中力量对外。另外,唐朝并未大杀功臣名将,在统一战争中锻炼出来的优秀将领还会在对外战争中发生价值。

第二点就是最高统治者的能力有高低之分。刘邦能够建立汉朝,并非他军事能力强,而是在于善于用人。唐朝建立后,全国实权很快落入李世民手中。李世民戎马一生,又善于政治斗争,其智谋、能力都远在刘邦之上。

唐太宗

公元前200年,刘邦带领30万大军北伐匈奴,却被匈奴团团包围于白登山,此战严重打击了汉朝的自信心,导致汉朝几代帝王均不敢对匈奴开战。而唐朝建国之初,东突厥可汗带40万大军打到关中,李世民匹马与之对峙于渭水,大声斥责可汗背信弃义,使得突利可汗选择退兵。可见,两人的气魄、能力都是有明显差别的。

二,两国政策的不同

汉朝初期,为了恢复经济,缓和社会矛盾,选择了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治国之策。其表现主要有:精兵简政、轻徭薄赋、避免战争。当时匈奴强盛,汉朝采取的政策是屈辱的和亲。白登山之围后,刘邦听从娄敬的建议,和匈奴和亲,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和游牧民族和亲。刘邦和亲的目的在于或者暂时的和平。

此后,吕后、文帝、景帝三代帝王都继承这种和亲政策,以确保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在吕后时期,匈奴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但是吕后也只能选择忍气吞声。西汉前期的帝王之所以选择和平,一是经济尚未恢复,二是诸侯势力日益坐大,三是自己没有开战的魄力。当然,和平并未换来真正的和平,匈奴虽然没有大肆入侵中原,但是在边疆的骚扰、抢掠等行为是屡见不鲜。

唐朝统一之前,李渊和当时北方各大诸侯一样,都向突厥称臣纳贡。但是唐朝建国之初就显示出了极高的外交水平,能够在利用突厥的支持下一统中原。随后,唐朝就和突厥划清关系,正式开战。唐初,颉利可汗年年侵扰,关中多次告急,李渊一度想迁都南方,避其锋芒。但是唐朝始终未向突厥屈服。

当然,唐朝也选择过和亲,但是和亲的性质和汉朝有很大的不同。当时突厥早已分裂为东西两国,两国相互征战,视为仇敌。唐朝则选择和西突厥和亲,结为联盟,共同对付东突厥。可见,唐朝是将和亲作为一种结盟的手段。一般来说,和唐朝和亲,在名义上必须臣服于唐朝。发展到后期,北方游牧部落竟将和唐朝的和亲视为被唐朝承认的一种标志。

汉武帝之后,汉朝和匈奴的战争全面爆发了。然而,那时候中原农耕民族对如何对付游牧帝国还缺乏一定的经验,因而只能继承战国以来的屯田河套、修建长城、派军决战等政策。总之来说,就是硬碰硬。结果,汉武帝几乎耗尽了全国国力,从匈奴手中夺取了河套、河西和西域,但是未能击垮匈奴。

唐朝对付突厥的方法更多,也更灵活。首先,唐朝的统治者来源于“关陇集团”,是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因而对游牧民族更加了解,对漠北也比较熟悉;其次,唐朝会选择在内部分化突厥阵营,使之陷入内斗;第三,唐朝会和突厥的敌人结盟,使得突厥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第四,唐朝会大规模用少数民族将领甚至突厥投降将领征讨突厥,减少了汉军的损耗。这些政策,都说明唐朝更有经验,更有技巧,以至于两大突厥汗国很快就瓦解了。

三,匈奴和突厥的国力不同

汉朝建立之时,也是匈奴刚刚统一大漠之时。这时候的匈奴虽然制度比较落后,但是集权比较高,难以分裂。汉朝面对的就是一个统一的匈奴帝国。巅峰时期的匈奴不仅占据漠北,还控制着河西走廊、西域、东胡,单于可以随时调集30万的精锐骑兵。

而当时匈奴周边除了汉朝之外,并没有其他的强国,汉朝只能和乌桓、乌孙这些小国结盟。当时乌孙国处于伊犁河一带,大约60万人口,已经是西域最强大的国家。汉朝经营西域之时,也只能和乌孙和亲,结为联盟。

匈奴的分裂,一直到西汉末期才出现。当时匈奴逐渐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选择和汉朝结盟,和汉朝和亲,到后来直接加入了汉朝。此后的匈奴,已经无法再对中原产生威胁了。到东汉早期,鲜卑强盛起来,导致北匈奴很快就崩溃了。统一的匈奴在历史上维持了大约200年,这在游牧帝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而突厥则大为不同。突厥的控制面积比匈奴更大,以至于突厥采取了分封制来管理帝国。在隋朝时期,突厥几大可汗内乱,导致突厥分裂为了东西两部,国力一落千丈。东突厥虽然在隋末唐初强盛一时,但是其国土基本位于漠南一带,也就是和明末清初的漠南蒙古差不多。当时广袤的漠北被薛延陀汗国占据,成为了突厥之死敌。

西突厥方面,虽然占据了辽阔的西域和中亚,但是内部又分为达头、阿波两大汗系,也就是说,西突厥内部又相当于两大汗国。两大汗系之间相互内斗,战争不断,导致西突厥的实力严重被削弱。另外,西突厥直接控制的地方也基本限于天上以北,天上以南、昭武九姓等地区都是以附属国的身份存在,他们随时可以对西突厥反戈一击。

从国际环境来看,突厥的周边环境更加恶劣。突厥的北方是强大的死对头——薛延陀汗国,南方是蒸蒸日上的大唐帝国,西边是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东边则是难以驯服的契丹。一旦突厥集中兵力对付一方,四方的国家必定群起而攻之,导致突厥顾首不顾尾。这也是突厥多次南下中原,半途而返的重要原因。

西突厥内外局势

唐朝充分利用突厥内部和外部的矛盾,直击要害,导致突厥很快就崩溃了。630年,薛延陀将东突厥打得溃不成军,唐朝就乘机北伐,直接消灭了东突厥。此后,唐朝转而进攻西突厥,也是联合了西突厥的各方反对势力,启用西突厥的前可汗(投降于唐朝)在进攻现任可汗,导致西突厥孤立无援,分崩离析。

结语

唐朝从建立到灭西突厥,一共才用了40年的时间。而这40年的时间内,唐朝还统一了全国、消灭了东突厥、瓦解了薛延陀汗国、平定了高昌,击败了高句丽、攻破了吐谷浑、臣服了天竺,创造了一系列的军事奇迹。然而,如此多的战争,并没有阻挡国内的经济恢复和政治稳定。唐朝对周边的战争,不仅打得好,而且打得妙,用最少的消耗,击败了最大的对手,堪称古代“文治武功”的典范。

更多文章

  • 为了给孙女治病董卓竟然去盗墓,发现一句话后不久他就毙命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董卓盗墓的记载,董卓孙女结局,关于董卓的经典故事

    ——刘克庄·《董卓》董卓是东汉末年臭名昭著的权臣,也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混世魔王。细论起来,他比曹操专横,比袁术跋扈,比孙皓残暴,可谓是三国时期的第一大恶人。但是,鲜有人知的是,董卓在自己家中一直是一个慈祥的爷爷。为了治好孙女董白的哑巴病,他甚至不惜挖开汉武帝的墓。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中平六年(1

  • 按照《三国演义》来看,如果赵云单挑吕布,结局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吕布顶几下赵云会哭,三国时期赵云和吕布单挑过吗,赵云打吕布完整版

    那么这个问题,如何来回答?俗话说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苦思冥想之后,我终于找到了一个解答这个问题的方法。那就是,找出参照人物,以参照人物分别和他们苦斗的过程和结果,来分析一下,就可以得出他们究竟谁的实力更高一筹的结论。我经过深思熟虑,找到了两个参照人物。第一个参照人物:是许褚。许褚曾

  • 为何说关羽北伐注定失败?该信的人不信、该用的人不用,焉能不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关羽为什么要孤军北伐,关羽北伐可能成功吗,关羽北伐失败真实原因

    早年,他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因而,虽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是,关羽仍然借机离开曹操,去追随刘备。赤壁之战后,关羽助刘备、周瑜攻打曹仁所驻守的南郡,而后,刘备势力逐渐壮大,关羽则长期镇守荆州。这里,要说关羽北伐的故事,那就不得不提到当时的大背景。刘备取下益州后,又于建安二

  • 汉朝之后,中国的黄金储备急剧减少,除了陪葬外,一个原因最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朝的黄金去哪了,西汉海量黄金后来去哪了,中国黄金储备在哪里呢

    自2015年,南昌海昏侯墓发现以来,已经出土了金饼285枚、马蹄金48枚、麟趾金25枚、金板20块,金器总数达378件,重达128公斤。经过文物部门的鉴定,展览中的麟趾金重量在76.12克到83.36克,马蹄金重量基本在237.66克到246.29克。此外,包括金饼、金板在内的金器纯度在99%左右。

  • 当初“武圣”的人选有3个,康熙皇帝为何只选中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代皇帝对关羽的评价,历代帝王为何推崇关羽,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关羽

    武圣的其他两个人分别是伍子胥和岳飞,伍子胥帮助弱小的吴国占领了楚国的首都,虽然后来楚国的申包胥在秦国哭了三天,搬来了秦国的救兵,再次打败了吴国,但从过程上来看,伍子胥能够扶弱胜强,能力是非常突出的,他有仇报仇,有恩报恩的性格也非常讨人喜欢。岳飞大家就知道了,岳飞是南宋末年的抗金将领,战无不胜,不仅非

  • 汉有卫青、霍去病,唐有李靖、薛仁贵,那么清朝名将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薛仁贵和霍去病哪个厉害,李靖和薛仁贵的关系,薛仁贵李靖谁更厉害

    1、康熙将者,带兵打仗也。康熙是皇帝,但更是名将,他三次亲征葛尔丹,长驱直入,指挥得当,最终剿灭了叛乱的准格尔部。准格尔部属于漠西蒙古,其首领葛尔丹受沙俄挑唆,主动进攻喀尔喀蒙古,并不顾康熙警告,继续南下准备侵扰内地。康熙一面下令就地征调军马,一面遣兵调将与葛尔丹交战,,先后在乌兰布通和昭莫多大破准

  • 此人才是史上第一猛将,力压吕布赛过项羽,参与两朝历史变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上的项羽和吕布谁更强,武力堪比项羽的武将,正史上公认的八大猛将

    他们一位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西楚霸王”,力能扛鼎,手持用陨石打造的,重129斤的神枪没有任何压力,打仗时长枪一扫就是一大片敌军落地,连“多多益善”的韩信在面对项羽已经是穷途末路之时,都只敢采用“四面楚歌”的战略来对他进行围剿,项羽之强悍毋庸置疑。至于吕布,虽然带兵打仗比较一般,有人还认为他有装备加持

  • 项羽和刘邦大战多年,从无败绩,为何却魂断于垓下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项羽和刘邦为什么在垓下打仗,项羽在垓下为什么没与刘邦决战,项羽为何败给刘邦

    ——李清照·《夏日绝句》这句千古流传的名句就是写的项羽,项羽可以说是死的壮烈的悲情人物,最后自刎江边凄凉也壮烈。其实项羽在年少的时候就显得有些不一样,自己非常有主见,而不像其他普通的孩子,就像司马迁说的一样: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羽之所以不学习这些并不是因为他自视甚高认为自己不学也罢

  • 三国诸多英雄中,谁才是诸葛亮心中最想辅佐的“明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里对诸葛亮的评价,诸葛亮在三国里的人物关系,三国诸葛亮人物分析与评价

    诸葛亮世代为汉臣。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瑯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当地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棣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三岁丧母,八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的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而东汉朝廷这时却派朱皓取代

  • 罗马和汉朝的全面对比:接受事实,罗马在文化方面全面领先了汉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罗马知道汉朝的存在么,罗马和汉朝文明程度,罗马士兵vs汉朝士兵

    我写下本文,试图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方面对同时期的罗马和汉朝进行对比。首先这里要说明,这里只取共同存在的时间,也就是从前200年左右到200左右,罗马包括了共和国晚期、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弗拉维王朝和安敦尼王朝四个时代,汉朝则包括西汉和东汉两个时代。一,政治方面的对比首先,我们需要对比的是两国的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