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邓丽君张学友王菲谭晶和朱桦等都唱过的这首宋词,你更喜欢谁唱的

邓丽君张学友王菲谭晶和朱桦等都唱过的这首宋词,你更喜欢谁唱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735 更新时间:2024/1/7 12:11:55

大唐臣民们开始欢庆这个被帝国刚推崇不久的中秋节,大唐是一个文人骚客云集的朝代,于是对于中秋节也有着无数的昵称,如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李白又醉了,是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青莲居士李太白怎么能不今朝有酒今朝醉呢?“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今日正是中秋,自然更应该求一醉。

三杯桂花酒后,李白忽然想起酒友贾淳的一下旧事,不由诗性大作,提笔写到: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差不多三百年后的密州,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诸城,才情风流堪比李白的苏东坡苏轼也在抑郁寡欢,因为和王安石的政见不和自求外放。中秋节在大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轮明月还是李白当年看到的明月,而太白早已经捞月而去。这个中秋依然天凉好个秋啊,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苏东坡和胞弟苏辙转眼竟然已经分别七年之久。此刻,面对这轮明月心潮起伏,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差不多一千年以后,今人仍然再看古时月,而古人的风流才情却已经流淌在历史长河中,而这浩瀚长河中无数扬起的风帆上,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李白和跟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苏东坡相遇了,或许他们本来就是一个人。他们在听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被一个叫梁弘志的音乐人重新谱曲后绽放出的新样子。

唱歌的人叫邓丽君,她可是从小岛台湾发迹,继而红遍日本红遍亚洲的“歌姬”,李白和苏东坡不会想到,千年后的泱泱大国的音乐艺术居然要让一个小岛国来评价和衡量,但是他们或许也应该庆幸,这个小岛国依然很喜欢他们的诗词。邓丽君没有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名,而是改成了更直白的《但愿人长久》,把这首歌放到了她的诗词歌曲专辑《淡淡幽情》里。

邓丽君成为了华人乐坛的传奇,又过了十二年,后来也成为了天后级别的王菲在《菲靡靡之音》中也收录了这首歌,比之邓丽君,王菲的唱腔较为空灵,如同不经意间的哼唱却又直击心灵,很多人称为什么这首唱中秋团圆夜的歌会被唱得如此凄凉引人感伤?他们或许忘了,这正是苏东坡和弟弟中秋难团圆后的悲怆啊。

也有着不同曲的版本,歌神张学友的和朱桦的版本就不是梁弘志谱曲的,当然也各有味道。毕竟苏东坡的词魂在那里,不管是今人谱曲的《但愿人长久》还是《水调歌头》,依然只是一千多年前苏东坡写作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外衣而已。黄庭坚曾经把苏轼与李白称为“两谪仙”,陪伴李白一生的唯有“月和酒”,而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就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

如今才子已逝,唯有诗词流传人间,而今人又俗,再也写不出如此意境的诗词,只能谱上曲,把古人的词曲拿来传唱。今又中秋,年年中秋,想人长久,月上枝头。望皓月当空,叹悲欢离合,不如打开CD,再听一曲《但愿人长久》。

祝各位中秋节快乐。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范仲淹:勤奋好学,勇于追逐梦想并为此持之以恒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范仲淹资料,范仲淹的名诗名句,胸怀大志范仲淹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范仲淹出生在苏州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这里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孙子兵法》便是在此处被著成的。人杰地灵的吴县也养育了幼年的范仲淹,范仲淹的祖先范履冰曾是武则天时的宰相,后来因忠于李唐皇室而被酷吏所杀。后来范履冰的六世孙范隋被委派到南方当差,范家便迁徙到南方,在吴县定了居。《

  • 为何崇祯皇帝会被财政问题活活拖死?这锅朱元璋必须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崇祯皇帝和朱元璋对比,崇祯皇帝面临的问题,朱元璋可以挽救崇祯吗

    明朝作为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为何总是会缺钱呢?其实,从表面上看,是连年的灾荒和战争耗空了国家的库银,而实际上,是明朝二百多年来,始终没有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赋税制度,以至于大量的赋税都被官员们中饱私囊,而进不到国库。明末的南直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的北方赤地千里,颗粒无收,但南方鱼米之乡并没有大的

  • 王英为什么能娶到扈三娘?并非宋江要拉拢他,而是要还人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江为什么把扈三娘嫁给王英,宋江王英完整视频,扈三娘与王英关系

    水浒中的宋江,在历史上实有其人,他和兄弟共有三十六人,在山东一带纵横作乱,上万名官军也不是对手。后来张叔夜组织了一批敢死队,宋江就怂了,立马带兄弟们投降了,当然用的是“招安”,说起来好听点。其实他并非诚心招安,只为保存实力,所以后来又反,最终被折家将灭了。所以说,历史上的宋江,是正儿八经的反派人物。

  • 刘伯温去世前为何送给朱元璋一筐鱼,以致让朱元璋17年后才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伯温死后为什么要送鱼给朱元璋,刘伯温之死朱元璋后悔不,刘伯温临死前给朱元璋留了一个鱼

    事实也确实如此,刘伯温“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能掐会算,能预知未来”。他写了一本《烧饼歌》的专著,预测了大明国运和未来世界。说实话刘伯温就是一个全才的人物。刘伯温所有一切都得益于他的师傅黄石公送给他的一本书——《太公兵法》,书中记述了各种奇谋异术,刘伯温凭借里面的知识帮助朱元璋建立了大明朝。公元137

  • 藩王弊端那么明显,朱元璋非要坚持分封藩王,有何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368年,在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北伐,打破了不能由南自北统一的魔咒以后,明太祖朱元璋成功开国,建立了大一统王朝之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在开国以后,其他作为上可能有争议,可以讨论讨论,但是分封藩王这件事上,被大众一致认为是一大败笔,是明朝的一大弊端。身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并非是有勇无谋之人,不然怎

  • 宗泽:北宋抗金名将第一人,壮志北伐愤懑病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代宗泽简介,宗泽个人资料,宗泽小视频

    一、文武双全,老骥伏枥宗泽深知,自己所热爱的这片大地早已不复昔日太祖时的强盛,且饱受辽国、西夏屡屡入侵。更可怕的是,由于重文轻武的国策,相比如何戍边卫国,这群奸臣们的心思都放在了如何在党争中打压异己,媚上欺下。因此宗泽下定决心,做一个文能安邦、武可定国的国之柱石。出身耕读世家的宗泽虽然家境一般,但家

  • 范仲淹赈灾,修建自家庭院,米价提高一半,为何百姓却赞不绝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范仲淹赈灾的措施,范仲淹赈灾体现了他怎样的品质,范仲淹提高米价赈灾

    当局朝廷如果纵容灾情不去管理,很有可能会闹出乱子。因此,每当某地发生灾情,朝廷就要想方设法前去赈灾,安抚灾民。公元1050年,吴州、两浙路爆发大饥荒,杭州灾情尤重。当时范仲淹主管浙西,因此这里的灾情范仲淹要想尽办法也要镇压下去,否则,朝廷中定然会有人借机弹劾范仲淹。面对如此严重的杭州灾情,范仲淹借用

  • 为什么西夏帝王画像都那么逼真?而同时期宋代帝王像反倒差一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西夏十二帝王画像,为什么西夏皇帝画像比较逼真,一张图看懂西夏帝王

    由于二十四史中,没有西夏史的存在,导致人们对西夏的了解都是从《宋史》《辽史》《金史》三史得来的。因为中国修史是后世替前朝修史,元朝时期蒙古丞相脱脱修了《辽史》《金史》《宋史》三史,却唯独没有替西夏修史,究其原因,我想大概是与蒙古对西夏的打压政策有关吧!成吉思汗一生征伐无数,唯独攻打西夏,屡次无法灭亡

  • 《大明王朝1566》中,为何嘉靖不杀海瑞?这其中有三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嘉靖死了海瑞为什么痛哭,为什么嘉靖任用海瑞,大明王朝45集里嘉靖是要杀海瑞吗

    但是回到海瑞身上就不是如此了,他严格的以此作为自己行事的准则,在家无论是对老母亲还是对妻子,他都是按照儒家思想的指导,来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在工作中,他更是如此,在嘉靖一朝的后期,严嵩朋党掌权,朝纲贪腐严重。而在四十多岁才终于成为一名知县的海瑞,就混迹在这个环境中。当刚正的海瑞,迎上了一个腐败的年代,

  •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为何不杀严嵩,有一点“核心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嘉靖和严嵩,严嵩为什么害怕嘉靖,大明王朝1566嘉靖和严嵩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权臣,最终的结局却非常的悲惨。在严嵩的晚年,他因为处事不当,而受到嘉靖的猜忌,并最终落得儿子被杀头,自己被抄家的悲惨境地。虽然这个过程中,不乏他的对手徐阶等人的运筹,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他整个职业生涯中,留下的不光彩记录着实太多,最终使得嘉靖想有恻隐之心也找不到充足的理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