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国2:差点让楚国灭亡的柏举之战在何地?

楚国2:差点让楚国灭亡的柏举之战在何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058 更新时间:2023/12/31 2:04:08

楚文王开疆拓土到淮河上游,楚庄王时期直逼中原,楚共王时期势力已达洞庭湖,此后吴国东迁。晋国为了遏制楚国,支持吴国发展军备,吴国自此才与中原诸侯接触。伍子胥逃到吴国后,采用扰楚疲楚战术。而楚国也支持越国,达到牵制吴国的目的。楚国自灵王后已失争霸中原之心,应该跟吴国壮大有关。

楚灵王、平王、昭王时期,楚国开始向南发展。东面仍有陈、蔡、徐等国,特别是徐国周边还存在数量众多的小国。在大别山东南一侧,仍有舒、巢、钟离等国,徐是吴的与国。此时的吴国志在向北发展,河南固始县发掘出吴国太子夫差夫人(宋国人)墓,寿县有蔡侯墓,说明这里都是吴国地盘。蔡国避楚奔吴,吴国将其安置在州来(下蔡)。《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吴王阖闾“十一年(公元前504年),吴王使太子夫差伐楚取番,楚恐而去郢徙鄀。”番是吴国地名,与吴国人口同迁的地名还有豫章、九江。由于吴国背面的越国强势兴起,吴国势力只得南撤,吴楚对抗的前沿阵地也随之南移到了州来、钟离。注意,吴楚两国都喜欢把国都设于对敌斗争的前沿地区。如楚国迁都于淮阳,吴国迁都于无锡以抗越,结果都败得很惨。

公元前506年,吴国一度攻入楚国国都,差点令楚亡国,这就是著名的柏举之战。此后,吴越争锋打得你死我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后却把吴国灭了。史书中的吴国,只是昙花一现,详细的记载只有四代人。吴国立史时间只有一百年多一点,迁都无锡只有两代人。

今人认为楚国地盘超大,那是越灭吴至秦攻楚之间的事。春秋晚期,越灭吴,楚国自然乘势扩张,此后越与楚渡过了一段蜜月期(楚惠王母亲就是越女)。战国早中期,楚威王败越,尽取吴越故地。楚怀王开始,秦攻楚,楚国先是丢失今陕豫蜀鄂交界处的地盘,之后又丢失湖北全境、湖南境内大部地盘。于是,楚国迁都于河南信阳东,之后再迁淮阳。秦国打响灭楚之战前不久,楚国才迁到安徽寿春(寿县)。楚国迁都至东南并发展壮大,只有两三代王,在寿春的时间才十多年。

附1:柏举之战示意图

部分专家观点(麻城为主战场)

吴国军队由伍子胥、孙武训练多年,对楚作战准备充分,并且先打击越国,解决了后顾之忧。这次攻楚没有从方城方向进攻,而是选择了楚国防守薄弱的大别山方向,出奇不意直插楚国心脏。两百多年后白起攻楚,其战术何其相似!都是战神级别的。白起是围堰灌楚国鄢郢,让对方根本无力抵抗,由此占领楚国汉水之北。

这次战役,吴军统率是吴王阖闾,其胞弟夫概为先锋,具体组织当然是伍子胥、孙武。当然,楚军在柏举之战中,也不是太烂,一共组织了五次阻击战,结果还是抵挡不住吴军攻入都城。吴国这次攻入楚郢,其实很不地道,不仅捣毁了楚国都城,还把高官女眷抢回去当妾当妻,平民妻女也难逃厄运。伍子胥对楚平王挖墓鞭尸,以报杀父兄之仇。注意,楚平王时期都城在“秦溪之上”(湖北天门境内),所以墓地在这次战役范围之内。

此战还有一个小插曲,楚军请求让其渡过清发水列阵,这与宋襄公泓水之战何其相似!公元前638年楚国攻宋,两军在泓水对岸相遇,楚国要求让其先渡河再列阵决战,宋襄公竟然同意了,结果待楚军准备充分后两军一对决宋军即溃败。在一百多年后的柏举之战中,吴国公子夫概没有宋襄公之仁,在楚军渡河时擅自带领五千军马发起进攻(请示了吴王却没得到肯定回复),以致楚军溃乱,吴国大军乘势掩杀。

楚昭王是在吴军攻入郢都之前跑出来的,都城如果在汉水西面的荆州古城一带,他将是渡过汉水往敌军方向逃跑,再见䢵公、到随国。吴军渡汉水作战必将又是另一情境,作战难度要大上数倍,这又不是战神所为。三万大军渡过汉水下游,在敌国哪里能找到这多船只?所以,说此时楚都在纪南城或宜城的都不合理。原孝感地区考古证实安陆境内有郧公城。

附图1自出专家文章。此战吴军三万,应该包括唐、蔡联军,楚国自然是全力出击。作者以为数万吴军、数量更多的楚军都是飞行侠,数渡汉水、涢水,在诺大的地盘上任意驰骋?这样攻入楚郢,得要多长时间?以数量劣势的吴军在敌国作战,讲究的是速战速决。时间长了,楚国军民的人海战役将令吴军难以招架,这是战役策划者必然会考虑的。部分专家文章说吴楚双方交战的主战场在湖北麻城,真是匪夷所思!仅从楚昭王出逃时经云梦被楚军误射就知道当时的战场不在湖北麻城。

我借用的图一,标出的不少地名与这次战役相关,如雍澨、大隧、直辕、冥阨、清发水。但所标春秋时期,与楚都有关的地名,多处是错误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城砖与《楚居》等证据也表明,荆州纪南城要晚到战国时期。

附2:笔者认同的柏举之战路线

清发水(汉川北)为主战场

史籍记载的柏举之战,吴楚两军首遇于清发水,交战地“从小别到大别”。民国地图上把武汉龟山标为大别,看来大别或大别山地名是东迁的。湖北汉川北至今仍有麻河镇。是否专家们把江汉平原上的麻河、麻阳、大别,误作黄冈麻城、大别山了?此外,今天的武汉市东西湖区有柏泉古镇,曾挖出过大量青铜箭头,这个柏泉地名或许就是柏举变迁而来。柏举之战主战地,应在汉川麻河及图二所标清发水一带,不排除这些青铜箭是吴楚五战之一或是秦楚战争的遗留。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按《春秋左传》及注文,根本不能理解楚昭王奔随路线。《吴越春秋》记载更明晰:“王涉濉,济江,入于云中。”这个濉字有误,它应指雎水(即沮水),江指夏江即夏水,云即䢵或郧,正义《土地名》里就称夏水为夏江。我在研究鄂君舟节时指出,夏水古道经过天门、应城南,起点在钟祥旧口镇,沿线有屈家岭、石家河遗址、古云梦泽。按照楚人在西汉水的习惯,北面有京山(荆山),沮水自然离楚都不远。

《左传》与《史记》说楚昭王获救这事时,均只提及随人,没说什么随侯、曾侯,在随人救楚昭王之后,楚国才恢复随国疆域,给予诸侯国地位。如《春秋左传》记载:“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随世服於楚,不通中国。吴之入楚,昭王奔随,随人免之,卒复楚国。楚人德之,使列於诸侯,故得见经。”这在楚昭王末期。史籍对昭王出逃记载得非常具体,如《史记》:“己卯,昭王出奔。庚辰,吴人入郢。【集解】:春秋云十一月庚辰。”冬天的汉水仍然很深,清发水(涢水,今天的府河)则浅多了。由此可知,吴军攻楚是涉涢水而非汉水。楚昭王出逃后一天,吴军就攻入了楚国都城。昭王在途中只住过一晚就到了随人处,吴王入楚郢后再率兵追上了楚王。从天门往北是京山,之后要翻过著名的大洪山才能到达随州或随县。昭王的妹妹很快就走不动了,是由别人背着逃命的。楚昭王是先到云梦,被人误射伤后再去见郧公,由郧公送到随人处。楚灵王迁都到天门,京山苏家垄就是随国最接近楚都的驻地,不排除郧公送楚昭王到此地,然后由随人把昭王送到随国王宫。

根据《楚居》记载,柏举之战后,楚国先从秦溪短暂迁到汉江西岸的美郢,它应该就是包山楚简中提到的漾陵(羕误释为美了)。然后楚王又回迁到老巢爲郢与湫郢。湖北云梦楚王城,应该是在柏举之战后修建,为的是防范吴国再次偷袭。有人说《楚居》记载的春秋末期有䢿郢,而今释文大多是鄢郢,根据原简字形应当是䢿郢,这在湖北孝感境内无疑。楚国早期的鄢郢在漯河堰城,在白起攻楚之前一直为楚国所有,这个地名在秦国灭楚前仍然保留着。

根据《楚居》,楚灵王迁都“秦溪之上”,此后灵王至平王昭王都居秦溪之上,吴攻楚后,楚都先迁美郢(沙洋)后北迁。有青铜铭文表明楚平王称作竞坪王,竞通竟,坪通平,似说楚平王都城在竟陵,这在春秋中偏晚时期。战国资料说白起军至竟陵东、白起军田猎云梦,也说明竟陵地名很古老,“秦溪之上”在天门境内是可信的。北宋末年,在孝感境内发现的安州六器有曾侯钟,说明楚惠王(昭王之子)时期或此后的孝感境内有楚王族居住。

原孝感地区的考古调查报告,提到天门境内有楚国大城,未见详细资料,值得关注。

更多文章

  • 为何老师从不说,孙膑田忌围魏救赵的后续?专家:代价实在太惨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孙膑是怎么让田忌赢的,孙膑为什么要打田忌,田忌孙膑是一个怎样的人

    [var1] 人心是非常善变的,尤其是掌握至高的权力成为孤家寡人之后更是如此,刘邦、朱元璋等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田忌与孙膑两人“围魏救赵”的故事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但是两人合作亲密无间立下了赫赫功勋,已经达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最后受到了君主的猜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一人被迫流亡他国,一人只能退隐深

  • 老师在课堂上,为何不说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付出的代价太惨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太假了吧,蔺相如完璧归赵是哪一课,对蔺相如的看法及评价

    和氏璧,一种极其珍贵的玉石,被我国古代王国视为“传国之宝”,乃是太平和强盛的象征。古有“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说法,这里指的璧是普通的宝玉,而仅仅只是拥有这样的宝玉就已经是一种罪过了,更何况是玉石之中的顶级宝物——和氏璧呢? 而在公元前283年,赵国的赵惠文王就在当时得到了和氏璧。本来这块和氏璧是楚国

  • 同样启用纸上谈兵者为将,刘邦用韩信对,赵王用赵括错,是运气?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韩信和赵括都是纸上谈兵吗,历史上的赵括纸上谈兵,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150字

    其实啊,答案在下面两人身上。[var1]首先说一下韩信的“纸上谈兵”,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也就是说,韩信与萧何见面后,也是侃侃而谈用兵之道,而萧何,并不清楚韩信的真实能力,只是听韩信在那说,就觉得韩信有才能。然后,就把韩信推荐给刘邦了。刘邦这边呢,一

  • 从奇货可居到饮鸩而死,吕不韦为何会因为秦始皇30个字的信而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吕不韦就变成投资公司,嬴异人就成吕不韦所投资的创业公司,共同的利益把两人紧紧绑在一起,即使是面对异人索取自己姬妾时,吕不韦仍然毫不犹豫地献给了异人,这一切都是因为吕不韦已经投资了异人,他已经没有退路,必须一条路走到底。[var1]吕不韦与嬴异人吕不韦运用一系列商人的手段,成功地将嬴异人推上了秦国太子

  • 当初魏国如果重用了这五人,统一天下的就没秦始皇什么事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始皇把魏国灭了吗,秦始皇和魏国的关系,秦始皇时期魏国是哪里

    [var1]魏国的历史我们可能都不太清楚。但是说起来魏国名将奇才,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奇怪的是他们发迹于魏国,但是最后都选择了来报效其他的国家。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魏国错失的这五位人才。[var1]一、吴起吴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后来被人们尊称为兵家亚圣。吴起一开始是投靠在魏文侯的麾下的,作

  • 三招排挤吴起,一计逼走商鞅,提防我们身边的“公叔痤”!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赶走吴起的公叔是不是公叔痤,商鞅和公叔痤的关系,吴起为啥没有商鞅有名

    比起后期横扫六合的秦国,其实前期的魏国才是公认的七雄最强。魏赵韩三家分晋后,魏国就在名将吴起的统帅下建立了威震天下的魏武卒,吴起统帅魏武卒,对外“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打的秦国割地求和,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么魏国是如何从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衰落的呢?其实魏国的衰落

  • 孙膑仅用2个计谋,就打败庞涓,是什么计策如此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孙膑跟庞涓谁厉害,孙膑怎么战胜庞涓的,孙膑用三十六计对付庞涓吗

    说起孙膑,就会想起战国中期兵家,他是伟大的思想家和军事家。据传,他年轻的时候和庞涓都是鬼谷子的徒弟,后来庞涓成为了魏国的将军以后,觉得自己不如孙膑,于是就将孙膑骗到了魏国,对他实施了膑刑,所以后来人们才会叫他孙膑。最终,孙膑幸运的得到了齐国使臣的帮助,成功的逃到了齐国。公元354年的时候,魏惠王派庞

  • 粽子原本是古人用来祭祖的,为何与屈原扯上关系,还成了他的专属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端午的粽子是纪念屈原的吗,粽子在屈原之前就已经有了吗,粽子的起源和屈原的故事

    端午节庆从小时候开始,每逢端午节吃粽子,身边总有人提及一个叫屈原的古人,但也不知道他具体是干什么的。年纪稍大一些以后,才知道这位屈原先生是2000多年前的楚国大夫,因为生不逢时,遇到了昏君奸臣的陷害,长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最后在汨罗江边投水自尽了。编辑搜图屈原编辑搜图吴均始作俑者与屈原一样报国无门

  • 输掉长平之战的赵国,如何起死回生免被灭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国长平战败后多久灭国,长平战后赵国女人,赵国如果赢了长平之战

    [var1]这样不仅仅可以让百姓心安,而且还能够让周围的小国都更加的警惕,由此赵国为自己赢得了一段发展时间,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内,他们才能够实现经济的快速飞跃,才能够真正的获得提升。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尽管秦国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但是他们却并没有乘胜追击,一举攻下照顾。这是因为白起在这场战争中看

  • 端午节,屈原魂,为何一个距今两千多年的人我们还要每年纪念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而春节过后虽然节气不断,但是真正浓重的节日,还要看五月的端午节,又叫端阳节,以前还有些地区整个五月都在过,分为大端午和小端午。当然这个五月不是今天用的公历,而是传统的农历五月。[var1]端午节的起源和来历完全可以作为学术来研究写一本书,但是今天讨论的是跟端午节息息相关的一个人,我们大多数节日都是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