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老师在课堂上,为何不说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付出的代价太惨烈

老师在课堂上,为何不说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付出的代价太惨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639 更新时间:2024/2/8 9:32:48

和氏璧,一种极其珍贵的玉石,被我国古代王国视为“传国之宝”,乃是太平和强盛的象征。古有“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说法,这里指的璧是普通的宝玉,而仅仅只是拥有这样的宝玉就已经是一种罪过了,更何况是玉石之中的顶级宝物——和氏璧呢? 而在公元前283年,赵国的赵惠文王就在当时得到了和氏璧。本来这块和氏璧是楚国的国宝,楚国为了跟赵国结姻联合,就将和氏璧当做聘礼交给了赵国。赵王得到和氏璧之后大喜,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场祸患。

[var1]

这个消息很快进入了秦国,秦昭襄王听闻和氏璧的踪迹之后,立即就想要获得这样一块宝贝,于是便派遣使者,说自己愿意用15座城池来跟赵国交换和氏璧。按理说这样的交换也算是比较换算了,但是赵王却犯了难。 当时的秦国比赵国强大很多,如果交出了和氏璧,秦国却不送上城池,他赵国拿秦国也没什么办法,可是一旦不交出和氏璧,那秦国大军进犯,恐怕赵国也很难抵挡。因此,赵王开始犹豫不决,进退两难。

[var1]

这时候,赵王亲信缪贤就像赵王举荐了一个人,他就是后来赵国的丞相蔺相如,说蔺相如十分有才,谋略过人,或许能够想出主意。于是赵王就将蔺相如召进宫中,向蔺相如诉说了自己的难处。 蔺相如说,如果不给,秦国大举进犯,赵国无法抵挡,只能交出和氏璧,如果交出和氏璧之后,秦国不给城池,那就是秦国理亏,虽然对秦国没有实质性的伤害,但两权相害取其轻,还是得交出去,大王让我出使秦国,就算得不到城池,我必定能够将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

[var1]

于是,蔺相如就这样上路了。秦王看到了和氏璧之后如获至宝,让殿上妃子纷纷传阅观赏,一点都没有要交出和氏璧的意思。蔺相如就找到机会夺走和氏璧,说如果秦王不交出城池,他就跟和氏璧同归于尽。 秦王爱惜和氏璧,也不想落一个出尔反尔的名声,就答应交出城池。蔺相如又说,赵王献出和氏璧时,曾经斋戒5日,以示对秦王的尊重,只有秦王也斋戒5日,他才敢放心地把和氏璧交给秦王。秦王看着和氏璧,生怕蔺相如砸了它,就答应了。而蔺相如在这5天中,就让随行的人假装平民,偷偷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var1]

等到秦王斋戒完之后,蔺相如就对秦王说,赵国弱小,秦国强大,我实在不敢将和氏璧这样交出,秦王如果真的信守承诺,就该派使者跟我一同回赵国,将城池奉上之后,赵国自然会献出和氏璧,秦国强大,赵国绝不敢不信守承诺的。就这样,蔺相如安然回到了赵国,而和氏璧也完好无损地留在了赵国,成了课本上我们熟知的“完璧归赵”的故事。 但是课本上的故事讲到这里却戛然而止了,对于此事之后的后续却不再讲了,这背后的原因,是因为赵国最终还是为此付出了代价。秦王之所以放蔺相如回去,一方面是真的爱惜和氏璧,一方面是不想落个背信弃义、不守信用的骂名,一方面还有两国之间不斩来使的“潜规则”。

[var1]

而最后一个最重要的,是当时秦国并没有想到,弱小的赵国居然真的敢跟自己耍这些心眼子,因此并没有做好准备来应对蔺相如这一出。等到把蔺相如送出城去之后,秦王就已经开始在筹划如何行“成年人之举”,和氏璧和城池两个都要了。 经过一年时间的秣兵厉马,到了公元前282年,秦国就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并且派遣大将白起率领大军进攻赵国,赵国与秦国的国力完全无法比较,很快两座城池就被白起占领了去。到了公元前281年,秦国又占领了赵国的石城,再过了一年,白起再次向赵国发动进攻,赵国无法抵挡,致使两万军队命丧白起之手。

《史记》——其後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var1]

由此观之,蔺相如虽然保住了和氏璧,保全了自己的名声,但赵国最后却丢失三座城池,失去了两万士兵,国力大大受挫。由此观之,正应了那句“弱国无外交”的话,蔺相如此举虽然看上去机警,但实际结果却是失去城池,保住的仅仅只是一块宝玉。 此后秦朝变得越来越强大,而赵国即使有廉颇和蔺相如坐镇,国力却也变得越来越弱小。在公元前259年时,赵孝成王又听信流言,让纸上谈兵的赵括统军,致使40万赵军全部被白起坑杀,赵国几乎灭亡,而蔺相如也在这段期间中,因为年老多病而去世了。

更多文章

  • 同样启用纸上谈兵者为将,刘邦用韩信对,赵王用赵括错,是运气?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韩信和赵括都是纸上谈兵吗,历史上的赵括纸上谈兵,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150字

    其实啊,答案在下面两人身上。[var1]首先说一下韩信的“纸上谈兵”,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也就是说,韩信与萧何见面后,也是侃侃而谈用兵之道,而萧何,并不清楚韩信的真实能力,只是听韩信在那说,就觉得韩信有才能。然后,就把韩信推荐给刘邦了。刘邦这边呢,一

  • 从奇货可居到饮鸩而死,吕不韦为何会因为秦始皇30个字的信而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吕不韦就变成投资公司,嬴异人就成吕不韦所投资的创业公司,共同的利益把两人紧紧绑在一起,即使是面对异人索取自己姬妾时,吕不韦仍然毫不犹豫地献给了异人,这一切都是因为吕不韦已经投资了异人,他已经没有退路,必须一条路走到底。[var1]吕不韦与嬴异人吕不韦运用一系列商人的手段,成功地将嬴异人推上了秦国太子

  • 当初魏国如果重用了这五人,统一天下的就没秦始皇什么事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始皇把魏国灭了吗,秦始皇和魏国的关系,秦始皇时期魏国是哪里

    [var1]魏国的历史我们可能都不太清楚。但是说起来魏国名将奇才,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奇怪的是他们发迹于魏国,但是最后都选择了来报效其他的国家。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魏国错失的这五位人才。[var1]一、吴起吴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后来被人们尊称为兵家亚圣。吴起一开始是投靠在魏文侯的麾下的,作

  • 三招排挤吴起,一计逼走商鞅,提防我们身边的“公叔痤”!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赶走吴起的公叔是不是公叔痤,商鞅和公叔痤的关系,吴起为啥没有商鞅有名

    比起后期横扫六合的秦国,其实前期的魏国才是公认的七雄最强。魏赵韩三家分晋后,魏国就在名将吴起的统帅下建立了威震天下的魏武卒,吴起统帅魏武卒,对外“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打的秦国割地求和,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么魏国是如何从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衰落的呢?其实魏国的衰落

  • 孙膑仅用2个计谋,就打败庞涓,是什么计策如此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孙膑跟庞涓谁厉害,孙膑怎么战胜庞涓的,孙膑用三十六计对付庞涓吗

    说起孙膑,就会想起战国中期兵家,他是伟大的思想家和军事家。据传,他年轻的时候和庞涓都是鬼谷子的徒弟,后来庞涓成为了魏国的将军以后,觉得自己不如孙膑,于是就将孙膑骗到了魏国,对他实施了膑刑,所以后来人们才会叫他孙膑。最终,孙膑幸运的得到了齐国使臣的帮助,成功的逃到了齐国。公元354年的时候,魏惠王派庞

  • 粽子原本是古人用来祭祖的,为何与屈原扯上关系,还成了他的专属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端午的粽子是纪念屈原的吗,粽子在屈原之前就已经有了吗,粽子的起源和屈原的故事

    端午节庆从小时候开始,每逢端午节吃粽子,身边总有人提及一个叫屈原的古人,但也不知道他具体是干什么的。年纪稍大一些以后,才知道这位屈原先生是2000多年前的楚国大夫,因为生不逢时,遇到了昏君奸臣的陷害,长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最后在汨罗江边投水自尽了。编辑搜图屈原编辑搜图吴均始作俑者与屈原一样报国无门

  • 输掉长平之战的赵国,如何起死回生免被灭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国长平战败后多久灭国,长平战后赵国女人,赵国如果赢了长平之战

    [var1]这样不仅仅可以让百姓心安,而且还能够让周围的小国都更加的警惕,由此赵国为自己赢得了一段发展时间,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内,他们才能够实现经济的快速飞跃,才能够真正的获得提升。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尽管秦国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但是他们却并没有乘胜追击,一举攻下照顾。这是因为白起在这场战争中看

  • 端午节,屈原魂,为何一个距今两千多年的人我们还要每年纪念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而春节过后虽然节气不断,但是真正浓重的节日,还要看五月的端午节,又叫端阳节,以前还有些地区整个五月都在过,分为大端午和小端午。当然这个五月不是今天用的公历,而是传统的农历五月。[var1]端午节的起源和来历完全可以作为学术来研究写一本书,但是今天讨论的是跟端午节息息相关的一个人,我们大多数节日都是普

  • 赵迁王为何会临阵斩杀大将李牧,招来灭国之祸,仅仅是昏庸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如果赵迁不杀李牧,赵迁为什么要杀李牧,赵偃儿子赵迁

    相对来说,廉颇的处境比李牧还要好一些,廉颇为主将的时候,赵国还处于巅峰时期,李牧为主将的时候,是接替廉颇的人物,这个时候赵国经历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元气大伤。[var1]李牧的主要功绩是,在北部击败匈奴,使得匈奴十年内不敢南下,而后在长平之战后,击溃燕国的入侵,迫使燕国求和,在此后,李牧成为赵国的支

  • 西府赵王李元霸,匹马双锤,四明山上独战百万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王李元霸出世,李元霸为什么称呼赵王,西府赵王李元霸多大官

    十六年前有一部名叫《隋唐英雄传》的描述隋末唐初的电视剧火遍了大江南北,其中吸引人的便是里面的隋唐好汉排名了。关于隋末十八条好汉的排名,虽然各个演义小说中都有所不同,但对于居于首位好汉的却是毋容置疑,他就是天下第一好汉西府赵王李元霸。[var1]李元霸在隋唐演义中他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四儿子,唐太宗李